首頁 > 制度大全 > 供電所安全管理的五個堅持

供電所安全管理的五個堅持

2024-07-24 閱讀 9857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

供電所安全管理的“五個堅持”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生產方針

安全是電力企業的根本。安全保證是評價工作成績的前提,沒有安全,經濟效益就無從談起。預防為主就是防微杜漸,居安思危,抓事故苗頭,把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堅持以所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

所長是供電所的第一責任人,對全所的安全工作負總責。供電所是處于最基層的供電企業,“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要完善供電所的安全管理體制。所長是第一責任人,所長要有相當高的安全素質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對于來自設備和人身的不安全因素要有足夠的預控能力。各生產班組都要設安全員,具體落實本班組的安全責任。安全員要真正起到紐帶作用,一方面要嚴格落實上級的各種安全要求,另一方面要對本班組的安全進行監督,組織本單位職工定期進行安全活動和安全運行分析。

堅持“以人為本,以設備為基礎”的安全生產管理理念

人是最富于變化的特殊事物。人既是安全管理的主體,又是安全管理的客體。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往往是人本身,保證安全更要靠人。首先要抓好工作票簽發人、工作負責人和工作許可人的安全意識和業務能力,“三種人”之間既要各負其責又要互相把關互相監督;其次是廣大職工和農電工,要增強自保互保意識。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

以設備為基礎,就是對于本單位的設備運行狀況要非常清楚。建立設備檔案、臺賬和維修搶修記錄,按規定周期進行線路巡視。認真開展安全性評價和反裝置性違章活動,避免出現倒桿、斷線或其它設備損壞事故。

堅持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知識宣傳兩措并舉的工作手段

安全教育要經常進行,定期開展。可以采取講座、業務技能比賽等形式,促進職工的學習興趣。內容要豐富,既要有各種電力生產法律法規的學習,又要有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安全教育應和生產實際相結合,防止走過場和形式化。

供電所在完成各種生產、經營任務的同時,要經常進行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通過宣傳畫冊、張貼標語和廣播等方式,提高廣大用戶對安全用電的認識。要經常深入到學校和家庭進行宣傳和教育,引起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

堅持“四不放過”為原則的事故調查程序

事故發生后,供電所安全管理人員要實事求是地進行事故調查,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應受教育者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罰不放過。在追查事故責任的過程中,不得講人情,顧面子。姑息遷就相當于無形殺手,將為單位和個人帶來更大的損失和災難。只有分清責任,嚴肅懲處,才能杜絕類似事故的發生。

2

篇2:供電所安全管理制度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鄉(鎮)電管站改革的指示精神,切實加強供電所安全管理,確保安全、可靠、經濟供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使電力更有效的為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和人民生活服務,特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堅持"安全第一"方針

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各項政策和法規,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執行《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農村低壓電氣安全工作規程》、《農村安全用電規程》、《農電事故調查統計規程》和有關電力安全、技術法規。

第二條供電所安全管理主要職責

1.受縣供電企業的委托,統一組織安全培訓及安全考核工作。

2.負責轄區內高、低壓線路、輸配電設備及用電設施的安全運行、巡視檢查、維護檢修、安裝驗收。按規程要求保證設備完好率和安全可靠性。

3.負責組織轄區內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

4.認真宣傳和貫徹執行《電力法》、《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依法保護電力設施。

第三條基礎工作管理

縣供電企業要制定詳細的供電設施更新和改造計劃,確保設備健康水平。各供電所要建立健全設備健康狀況、缺陷處理、事故檢修、安全試驗、安全檢查、安全考核等各種臺賬、檔案資料。

第四條巡視檢查管理

必須建立電力設施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視檢查制度。制定巡視檢查工作計劃,責任要落實到人,巡視檢查內容應符合《農村安全用電規程》的具體要求。巡視檢查中發現的設備缺陷,必須認真做好紀錄,對嚴重缺陷要及時處理,一般缺陷要列人檢修計劃,及時修復。

第五條漏電保護器管理

農村用電戶按《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的要求,裝設漏電保護器。供電所負責配電臺區內公用總保護和分支保護漏電保護器的安裝、運行、維護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檢查和測試,并建立運行記錄和測試紀錄。

第六條檢修試驗管理

建立設備檢修和試驗制度,按規程要求的試驗周期,編制設備檢修、試驗及設備升級改造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做好設備管理工作,提高電力設備和用電設施的安全健康水平。供電所的安全生產器具和檢修設備及儀器儀表,要按規程要求定期試驗。

第七條安全責任制

供電所要建立安全責任制,并納入縣供電公司的安全管理體系。所長為第一安全責任人,與縣供電企業第一安全責任人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對本所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要設一名專職或兼職安全員,負責本所安全管理工作計劃的具體實施,指導農電工做好安全用電管理工作,農電工要與供電所所長簽訂安全考核責任書,并與其工資獎金掛鉤。

第八條安全例會制

供電所定期召開安全生產例會。研究安全工作,組織職工、農電工進行規程學習。并組織考試,不合格者不得上崗。

第九條安全合同管理

供電所在與客戶簽訂供用電合同時,要明確安全責任。安全責任劃分以資產產權分界點為界。資產歸誰所有,發生事故由誰負責。鄉辦或村辦企業和個體企業,電力設備若委托供電所代管,產權雖不屬供電所,但發生責任事故后應由代管方負主要責任。

第十條安全檢查

建立安全用電監察制度,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檢查安全隱患、防范措施,做好安全事故的預防工作。

第十一條"兩票、三制"管理

供電所對線路、設備的運行、維護管理必須嚴格執行"兩票"、"三制"。"兩票"合格率達到100%。各供電所工作票簽發人、工作許可人、工作負責人由縣供電企業組織統一考核,確定合格后,發文公布。

第十二條安全考核管理

供電所要建立安全生產考核制度。每年進行安全工作總結評比,對安全工作做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對違反安全規程、制度,造成事故或擴大事故,或隱瞞事故者,應視其輕重嚴肅處理;對玩忽職守,造成重大事故責任者,應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篇3:某供電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規范和加強本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公安部令第61號《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組織有關人員,結合我所消防安全管理實際,制訂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防火安全制度

1.1安全工作考評和獎懲制度

1.1.1各單位應將消防安全納入內部檢查、考核、評比內容。

1.1.2每季度進行一次考核,半年進行一次小結評比,年終進行總結評比。

1.1.3對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部門(班組)和個人,單位應給予表彰獎勵。

1.1.4對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職責或違反單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為,依照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或者其它處理。

1.2燃氣和電氣設備的檢查和管理制度

1.2.1使用電氣、燃氣用具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1.2.2各種電氣設備要安裝使用、維修保養,要符合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的要求,電工作業,要嚴格執行電力安全操作規程和電工防火制度.

1.2.3施工現場凡使用液化石油氣前,必須提出申請,填寫《燃氣用火消防審批表》,經上級部門檢查,確認符合使用標準,并報供電局備案,發給使用合格證后,方可使用。

1.2.4使用液化石油氣應有專用房間存放,燃氣灶與鋼瓶連接必須使用硬管,嚴禁易燃支搭,鋼瓶應與用氣房間分開單獨存放,并要保持通風。嚴禁在地下、半地下及工程內使用燃氣。

1.2.5檢查液化氣設備是否漏氣應使用肥皂水,禁止用明火測試,若發現鋼瓶角閥、減壓閥漏氣,應送供應站更換不得自行拆修。

1.2.6使用燃氣時應有專人看管,防止湯水沸益或吹風使火焰熄滅。嚴禁將鋼瓶臥放、倒放使用,禁止用火烤開水燙或在陽光下暴曬。使用完畢應先關閉角閥。

1.2.7液化石油氣設備周圍應配備充足的滅火器材,發現火情應及時報警并組織人員撲救,做好滅火工作。

1.3義務消防隊組織管理制度

1.3.1要建立義務消防隊組織,制定滅火方案、預案,定期進行滅火演練。

1.3.2義務消防隊組織應有學習、教育、訓練制度,按期活動,達到“兩知三會”即:知防火、滅火知識,會報火警、會疏散自救、會協助救援。活動要有記錄。

1.3.3發生火災應立即報警,組織撲救,搶救人員、物資,保護失火現場,協助公安機關做好事故調查工作。

1.4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演練制度

1.4.1要建立健全消防組織,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書面的滅火應急疏散預案和演練計劃。

1.4.2根據實際情況,配置消防設施和足夠的滅火器材。

1.4.3要擬定報警處理程序,應急疏散、撲救初起火災、通信聯絡、安全防護的程序和措施。

1.4.4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按照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演練,并結合實際,不斷完善預案。其它單位至少每年組織一次演練。

1.4.5在消防演練時,應當設置明顯標識,并事先告知演練范圍內的人員。

1.5用火、用電安全管理制度

1.5.1嚴格遵守上級各項用火、用電安全操作規程及防火安全規定、制度。

1.5.2電氣焊工、電工、防水工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

1.5.3電氣焊工須持有效證件到保衛部門登記備案認可。嚴禁非焊工從事電氣焊操作。

1.5.4電氣焊工進行明火作業時,按規定開具動火證,并指定專人看火,清理周圍易燃物,封堵孔洞,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對于不能清理的易燃、可燃物品,要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1.5.5電氣焊等明火作業不準與噴漆、防水、木工裝修作業點等同時間交叉作業,盛裝過易燃、易爆液體、氣體的容器和設備,在未清洗干凈前,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1.5.6防水施工作業前,須制定專項的防火方案、措施,并報公司消防保衛部門審批備案,方可施工。

1.5.7施工現場、生活區、料場等,不準使用電爐子、電熱水器、電褥子等電熱器具,特殊情況須經上級消防保衛部門審批后方可使用。

1.5.8生活區宿舍內的照明燈具,不得超過60瓦,嚴禁使用碘鎢燈取暖、照明,嚴禁私拉亂接電源線。

1.5.9冬季使用爐火應由有關部門統一安裝,經保衛等部門檢查符合防火、防煤氣中毒要求后,方可使用。爐火及煙筒周圍不得掛烤衣物、鞋帽等易燃可燃物品,爐灰要待熄滅后倒在指定地點。

1.6火災隱患整改制度

1.6.1各單位主管責任人、專兼職管理人員對日常檢查過程中發現的火險隱患要及時通知有關人員進行整改。

1.6.2對不能整改存有隱患的單位,專兼職管理人員要以書面形式及時向責任人和管理人報告,提出整改方案,責任人和管理人應當確定整改措施,期限及整改的部門人員,并落實整改資金。

1.6.3對公安消防機構及上級消防部門責令限期整改的火災隱患,單位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改正并寫出火災隱患整改復函,報送上級公安消防部門。

1.6.4對單位存在火災隱患整改落實情況要進行復查,對存在火災隱患不及時整改落實的單位要給予嚴肅處理。

1.7消防設施器材維護管理制度

1.7.1施工現場、料場要按照國家有關消防技術規范、設置、配備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

1.7.2消防器材應配置ABC類干粉滅火器,要設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周圍不準堆放物品和雜物。距地面不低于15公分,高度不超過1.5m,每組2-5具。

1.7.3消防設施、滅火器材應設專人管理,負責檢查,每年定期維修、保養、更換和添置,每季度進行一次自查,保證完好有效,嚴禁圈占、埋壓、挪用。

1.7.4消火栓周圍3m內嚴禁堆物、堆料,易被埋壓的要圍擋,并設置明顯的標志及紅燈。

1.7.5建筑高度在24m以上的建筑物,按規定設置消防泵房和消防豎管,消火栓井口不得低于自然地面,并設專人24h值班,蓄水池容積不少于20m3,冬季做好防凍措施。

1.7.6施工現場必須設置消防車道,其寬度不得小于3.5m,消防車道不能環行的,應在適當地點修建回轉車輛場地。

1.8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制度

1.8.1安全疏散通道應設明顯的疏散標志,其高度距地面不得超過1m。

1.8.2要設專人管理,定期檢查維修安全疏散設施,保證使用。

1.8.3安全疏散通道應設足夠的照明設施、應急照明設施。

1.8.4要保持安全疏散通道暢通,嚴禁在通道內堆料、堆物。

1.8.5安全疏散的大門必須向外開啟,門的寬度不得低于1.4m。

1.8.6嚴禁在卷簾門周圍堆物堆料,確保使用。

1.9消防值班制度

1.9.1熱愛消防工作,服從領導聽從分配,有較高的責任感。

1.9.2要熟悉自己的工作范圍內的火源、電源、水源等重點部位,熟悉易燃易爆、劇毒物品的管理及措施,并經常檢查。

1.9.3消防人員要做到四勤,即:勤檢查、勤動手、勤反映、勤宣傳,對消防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

1.9.4嚴格對現場用火、用電的檢查,對電氣焊操作先審查后操作,必須要到作業點檢查,消除隱患,確保防火安全后開具用火證。

1.9.5對所管轄范圍內的消防器材、消防設施要經常查看保養和維修。

1.9.6要加強夜間對現場重點要害部位巡邏檢查,確保現場夜間安全。

1.9.7消防人員在值班時間不得睡覺、酗酒、看書、看報及與工作無關的活動。

1.9.8把好大門,與施工無關人員禁止入內,對車輛或私人帶物出場要檢查,收出門條。

1.10防火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1.10.1每年對每名職工至少進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訓,培訓時間不得少于4課時。

1.10.2完善考核制度,對一次補考仍不及格者及時清退。

1.10.3結合本單位施工進度的不同情況,對重點部位、重點單位、特殊工種開展有針對性的消防安全教育或培訓。

1.10.4所有安全教育培訓均要有書面材料。

1.11辦公室宿舍防火制度

1.11.1辦公室內除根據工作性質需要,經保衛部門批準外其他辦公室一律禁止使用電爐、電熱器具及60瓦以上高熱度照明裝置。

1.11.2辦公室、宿舍內一律不準存放易燃易爆、聚毒等危險物品。

1.11.3不準隨意安裝燈頭或亂接亂拉電線,不得在燈泡上罩紙和電線上掛物。

1.11.4宿舍內不準用易燃、可燃物料支搭,釘擋隔斷。

1.11.5禁止臥床吸煙,煙頭不準隨地亂扔。

1.11.6室內使用爐火必須設專人管理,爐火使用按爐火管理規定辦理。

1.11.7辦公室宿舍要設專人負責日常防火衛生制度管理,要經常打掃,及時消除火險隱患,周圍要設相應數量消防器材。

1.12倉庫料場防火制度

1.12.1倉庫料場必須建立防火安全組織,設專人負責防火安全工作。

1.12.2在存放易燃、易爆、聚毒危險物品時要執行國務院頒布的《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建立健全制度,要根據物品性質設置適當的防火防爆設備及嚴格的管理措施預防發生事故。

1.12.3倉庫內電器設備安裝要符合電器操作規程,電器設備和電線不能超過安全負荷,庫房內不準使用超過60瓦以上的大燈泡、碘烏燈、水銀燈等高熱度照明裝置.

1.12.4木材、腳手桿及其它可燃物品堆放不可過大,垛與垛之間要設有防火間距,材料堆放不得有礙消防設備使用,料場要留有3.5米以上寬度循環的消防通道。

1.12.5庫區內嚴禁吸煙和使用明火,防火宣傳標志要鮮明。倉庫、料場要設有消防水源,水泵要單獨拉線確保長期靈敏有效,消防器材設置分布要合理。

2各崗位工種消防管理制度

2.1防火責任人職責

2.1.1所長做為防火責任人,對本單位的消防工作全面負責。

2.1.2綜合管理員為防火管理人,負責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1.3貫徹執行消防法規,保障單位消防安全符合規定,掌握本單位的消防安全情況。

2.1.4把消防安全工作納入生產、經營、管理、施工等各項工作中,批準實施年度消防工作計劃。

2.1.5確定逐級消防安全責任,批準實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

2.1.6組織防火檢查,督促落實火災隱患整改,及時處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問題。

2.1.7根據消防法規的規定,建立專職消防隊、義務消防隊。

2.1.8組織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督促實施演練。

2.2防火管理人職責

2.2.1消防安全管理人對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負責,檢查督促單位防火安全管理執行情況。

2.2.2逐級落實消防安全責任,擬定年度消防工作計劃,組織實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2.3組織制定各項防火規章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并檢查督促落實。

2.2.4擬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資金投入和組織保障方案。

2.2.5組織實施防火安全檢查和火災隱患整改工作。

2.2.6組織建立義務消防隊。

2.2.7組織開展對員工消防技能的宣傳教育和培訓計劃。

2.2.8消防安全管理人應當定期向消防安全責任人匯報消防安全情況。

2.2.9完成消防安全責任人委托的其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3專兼職管理人員職責

2.3.1專兼職管理人員對消防管理人負責,認真學習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組織實施上級的有關文件及防火工作部署。

2.3.2對本單位的職工進行經常性的防火、滅火知識教育和培訓工作。

2.3.3組織開展防火和逃生自救宣傳教育演練工作。

2.3.4糾正違反消防法規、規章的行為,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提出處理意見。

2.3.5對所屬單位的消防工作進行經常性的防火檢查,及時消除火險隱患。

2.3.6監督組建義務消防組織,做好義務消防隊的組織培訓和技能演練工作。

2.3.7監督做好對消防設施及消防器材的維護、保養及檢查工作,做到靈敏有效。

2.3.8對重大火險隱患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填寫隱患通知單,督促隱患的消除。

2.3.9組織義務消防組織撲救本單位的火災事故,保護火災現場,協助公安消防機關調查起火原因,并提出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2.4電工防火制度

2.4.1各種電器設備安裝要符合技術規范維修遵照電業局規定的操作規程操作,電工作業時,認真執行電力安全操作規程,要求嚴禁短路現象發生。

2.4.2配電室要保持清潔、干燥通風,不得存放與變(配)電室無關的物料及其它東西,嚴禁吸煙生火,并配備相應的消防器材。

2.4.3防止導線超負荷而引起火災,不準隨意亂裝亂用電氣設備,經常監視線路運行情況,保險絲不準用鐵絲或銅絲代替。

2.4.4電工要經常檢查線路,接頭松動及時維修、裸線及時包好,防止電阻過大和絕緣損壞而引起火災。

2.4.5電閘箱要保持清潔,不準存放任何東西,并設有防雨防潮設備。

2.4.6安裝臨時燈具必須安插銷,施工完畢要拉閘斷電。

2.5電氣焊工操作防火安全制度

2.5.1電氣焊工操作必須執行消防部門下發的有關通告中的規定,落實文件精神。

2.5.2電氣焊操作人員持證上崗,焊前開用火證,配備看火人員及器材、作業結束用火證交回,嚴禁非電焊工操作。

2.5.3外包隊電氣焊操作人員必須持原籍縣以上操作證。經上級部門批準,經防火安全培訓考核后方能上崗。

2.5.4作業時要按規定時間地點范圍作業,要對周圍易燃、可燃物進行清理,垂直作業要進行隔擋和石棉布封嚴孔洞。高層外檐作業,必要時地面要增設人員看火。

2.5.5電氣焊焊割作業與油漆、噴漆、木工、防水施工等易燃易爆作業嚴禁同部位,同時上下交叉作業。

2.5.6遇有五級以上大風等惡劣氣候,高空、露天焊割作業應停止。

2.5.7電氣焊作業完畢,必須切割電源、汽源、檢查現場,確無火險方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