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鋼廠的職業性危害因素與預防的說明
煉鋼是將生鐵用氧化的方法來減少其中所含的碳及其他元素(硅、錳、硫、磷)。煉鋼的方法有轉爐、平爐及電爐3種,老廠多用平爐煉鋼法,新建廠采用吹氧轉爐煉鋼法,特種鋼材多用電爐法。
(一)平爐煉鋼
1.生產過程
平爐(或稱馬丁爐)由反射爐和蓄熱室構成。蓄熱室借通道與爐子的熔煉室相連接。燃料煤氣和空氣通過爐子一側的蓄熱室進入爐子的熔煉室后混合燃燒,加熱并熔化池內的金屬,此時廢氣經另一側的蓄熱室由煙囪逸出,并使其加熱。借助變向閥來改變燃料煤氣和空氣的行動方向,每隔20~40min變向一次。由于蓄熱室這樣交換加熱,燃料煤氣和空氣在進入反射爐后能加熱到1000。C,而熔煉室內燃燒時溫度可達1800%。平爐的整個煉鋼過程為4~6h,煉成的鋼由爐子的出鋼口沿導槽流至鋼水罐中,再從罐底的出口注入鋼錠模中,然后運出車間冷卻和脫膜。
2.職業性危害因素及預防措施
(1)高溫、熱輻射
平爐煉鋼時爐內溫度為1700℃左右,工作地點有很強的熱輻射,裝料臺和鑄錠處夏季的溫度,常較室外氣溫高15~20。C以上,而在修爐處氣溫可達100。C以上。車間中熾熱的鋼渣、鋼水和鋼錠均可放散出大量的熱。冬季由于車間內外溫差大,發生室內外空氣的劇烈對流,可使車間氣溫顯著下降,這也是一種不良的氣象因素。
為防止高溫、熱輻射對工人的危害,應設立多種隔熱設備,平爐爐門可用水冷式爐門。車間內應設有移動式石棉遮熱板,機械加料時,可用隔熱材料將司機室的四周與熱源隔絕。在操作室內(包括地面及吊車)可裝冷風機進行制冷空調,以達到降溫的目的。鑄鋼錠時,待鋼水滿模后,運至廠房外冷卻脫模。
車間應設置有組織的全面自然通風。工作地點附近設置局部送風,最好能將氣流送到煉鋼工人被照射的部位,或從爐前兩側吹送水霧。此外,還應供給工人防熱工作服及含鹽飲料,設置半身淋浴以及良好的休息場所,盡可能設置制冷空調工作休息室。
在煉鋼過程中,工人要經常觀察爐溫的情況,工人的眼睛受到爐窗處亮度很大的強光作用而引起炫目,同時由于長期受到紅外線的作用還可能產生職業性白內障。因此,工人應佩戴防護眼鏡。常用藍色或綠色的玻璃,藍色玻璃能透過短波紅外線,所以,防護作用光率26%。可吸收和反射紅外線981%,透平爐熱修時,不斷地向爐內送入冷空氣,最好穿著"冷風衣",并采取輪流工作制度。醫務人員應對熱修工進行觀察,注意其心血管系統、呼吸和出汗等方面的變化情況。
(2)燒傷
在勞動過程中,工人與鋼渣、鋼水及火焰接觸的機會多,發生燒傷的危險性較:大。特別是在機械化不夠、體力勞動較多的情況下,如出渣、加料、打開出鋼口和澆鑄鋼錠的過程中最易發生燒傷。最有效的防止燒傷的辦法是實行機械化操作,同時加強個人防護。
(3)一氧化碳
平爐主要使用煤氣做燃料,而煤氣中約有30%左右的一氧化碳。因此,在蓄熱室、上升道(爐頭)、變向裝置(蝶形閥)、煤氣發生爐及煤氣管道等處,如果不加強防護就可能發生一氧化碳中毒。預防中毒的辦法是保持煤氣設備的嚴密性,安設警報器,加強有組織的全面自然通風和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經常備有一氧化碳防毒面具等。
(4)防爆
煉鋼過程中可能引起煤氣爆炸及鋼水爆炸事故。加料時,要禁止加濕料,注意原材料內是否有。煤氣管道應保持正常壓力,盛鋼水的鋼水罐要烘二于二,地面不可有水或過于潮濕。
(二)吹氧轉爐煉鋼
1.生產過程
轉爐煉鋼的主要特點是采用純度99%以上的氧,從爐頂或爐底吹入爐中進行冶煉。鋼液沸騰激烈,脫碳升溫速度很快,因而冶煉周期短,生產率比平爐、電爐都高得多,而且鋼中雜質少,消耗低,原料適應性好。轉爐有兩種,一種為酸性轉爐,一種為堿性轉爐。后者可煉含硫、含磷雜質較多的鐵,所以多被采用。
2.職業性危害因素及預防措施
與平爐相似,在吹氧時,由爐口噴出長達10re的火苗,迸濺的火花不僅易引起燒傷,而且排出大量的熱、煙塵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在堿式轉爐煉鋼時,要加燒堿或石灰,可造成粉塵飛揚。因此,轉爐車間的廠房建筑,必須加強有組織的自然通風,天窗擋風板要采用耐火材料(石棉瓦等),以免引起火災。
天車司機室常受到粉塵、刺激性氣體及高溫的影響,應采取密閉通風降溫裝置,加強工人個人防護。
(三)電爐煉鋼
1.生產過程
平爐和轉爐生產的碳素鋼、低合金鋼主要供一般工農業生產需要。由于機械制造工業、國防工業的發展,需要煉優質鋼和特種鋼,這種鋼材必須使用電爐冶煉。電爐的種類有多種,如電弧爐、電渣爐、中頻感應爐、高頻感應爐等,其中較常見的是電弧爐。電弧爐煉鋼是利用電能通過石墨制的電極與金屬原料之間產生電弧(電弧溫度高達4000%)作為熱源來進行冶煉。電爐是在較密閉的條件下生產的,全部氧化過程都是利用舊鋼、廢鐵及鑄鐵中的氧來進行。扒渣后,加入一定量的炭,使氧化亞鐵還原為金屬鐵,并附帶有一定程度的滲碳作用。
2.職業性危害因素及預防措施
與平爐煉鋼基本相似,除此以外,在冶煉過程中,還有從電極的插入處冒出的大量熱氣和一氧化碳,故應采用可以啟閉的排煙罩(更換電極時,可以打開)。加料及補爐應盡量實行機械化、自動化來代替人工操作。
篇2:軋鋼廠職業性危害因素預防措施
1.生產過程
軋鋼廠產品雖有多種(如鋼板、鋼絲、鋼筋、鋼軌等),但生產過程基本相同,即將金屬放在加熱爐中加熱,然后將加熱好的金屬放在各種軋鋼機上軋制成鋼材,再加以精整,用剪斷機切斷,用氣切法切割,鏟掉不要的部分及進行表面處理(如淬火、酸洗、鍍鋅等)。軋鋼廠的基本設備是加熱爐、粗軋和精軋的軋鋼機,開動這些機器的動力裝置以及各種不同的輔助機械,包括起重運輸裝置等。現代化的軋鋼廠,全套生產中只需少數人在操縱室內管理,其設備有翻鋼機、升降機、輸鋼機(滾道)、自動軋鋼機等;軋好的鋼材,用電磁吊車及時運出車間,堆放在室外空曠場所。
2.職業性危害因素和預防措施
主要的危害因素為高溫和輻射熱。不僅加熱爐表面和被加熱的鋼鐵本身是熱源,用金屬板鋪成的地面及機器設備等也都是熱源,因此,軋鋼廠夏季室內外溫差可達15~20℃。在散放很多熱量的地點,往往同時伴有一氧化碳。為了消除高溫、熱輻射對工人健康的影響,首先應加強廠房的有組織自然通風,軋鋼機旁工人操作地點應設置隔熱屏及局部送風,以減少赤熱的鋼材所散放出的高溫、熱輻射。吊車及軋鋼操作臺可安裝冷風機,使用制冷空調降溫。中小型軋鋼廠,如不能實行自動化操作,應盡量采用正、反、立圍盤來改善勞動條件。此外,可采用小換班制,每15rain換班一次,以縮短受高溫、熱輻射影響的時間,并能及時在涼爽舒適的休息室內休息和飲用清涼飲料。在切斷軋制鋼材的機械上進行噴水,可以降低溫度和防止鋼屑的飛揚。
防止噪聲的影響,可使用防噪聲耳塞或耳罩。采用電子計算機進行生產的軋鋼廠,在使用銫及60鈷等放射性元素進行測厚等作業時,有放射線(主要是7射線)的危害,須加強對工人的防護措施。
篇3:職業性急性甲醇中毒危害預防措施
甲醇(CH3OH),CASNo.:67-56-1,為無色透明的液體,略帶乙醇氣味。相對分子質量為32.04,沸點64.7℃。可按任意比例溶于水,能溶于乙醚、乙醇、苯和酮類等溶劑。
接觸危害
吸人甲醇蒸氣,輕者有頭痛、頭暈、乏力、視力模糊、步態蹣跚和失眠;重者除上述癥狀明顯加劇外,有復視、眼球疼痛、手顫、指鼻不準等;再嚴重可有精神失常,如有幻覺、幻視、近期事物不能記憶等,甚至昏迷。
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對視神經和視網膜有特殊選擇作用,引起病變;可致代射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時大量吸入出現輕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口服有胃腸道刺激癥狀);經一段時間潛伏期后出現頭痛、頭暈、乏力、眩暈、酒醉感、意識朦朧、譫妄,甚至昏迷。視神經及視網膜病變,可有視物模糊、復視等,重者失明。代謝性酸中毒時出現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響:神經衰弱綜合征,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粘膜刺激,視力減退等。皮膚出現脫脂、皮炎等。職業性急性甲醇中毒是生產或使用過程中接觸甲醇所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眼部損害及代謝性酸中毒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甲醇蒸氣可刺激眼睛,液體甲醇可致角膜表面損傷。對皮膚作用不明顯,可經皮膚吸收。
急性甲醇中毒的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就醫。
職業性甲醇中毒的預防
1、生產過程中盡量使用乙醇代替甲醇。
2、加強密閉、通風排毒設施,佩戴防護口罩和手套。
3、加強管理,防止誤服。
4、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