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鋼絲繩電動葫蘆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項

鋼絲繩電動葫蘆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項

2024-07-24 閱讀 5170

操作事項

操作者應具備機械和電器操作知識。

應熟悉電動葫蘆結構,使用性能,安全規程及使用說明書等

操作者要經崗位培訓,持證上崗。

注意事項

在遇到下列情況時不應進行操作:

在不清楚被吊重物自重時不能進行吊裝作業

電動葫蘆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時不能進行吊裝作業

捆綁吊掛不牢靠或不平衡而可能出現滑動不能進行吊裝作業

作業環境昏暗無法看清場地和被吊物時不能進行吊裝作業

篇2:電動葫蘆鋼絲繩端部固定安全技術規范

一、鋼絲繩是否符合下列要求:鋼絲繩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應按出廠技術數據使用,無技術數據時應取樣進行試驗作為其技術數據;應保持良好的潤滑狀態;斷絲數量未達到標準規定;表面磨損未達到標準規定。二、鋼絲繩的使用是否符合下列要求:應防止打結或扭曲;不得與物體的棱角直接接觸;機械運動中不得與其它物體發生摩擦;嚴禁與任何帶電體接觸;用編結法連接時,編結長度應大于鋼絲繩直徑的15倍,且不得小于300mm;通這滑輪的鋼絲繩不得有接頭;鋼絲繩的安全系數是否符合規定;配合滑輪直徑是否符合規定;繩卡的使用是否符合規定;鋼絲繩是否未與電焊和氧焊線交叉。鋼絲繩在使用前應由鋼繩工對其直徑、結構、捻向、麻芯和捻制質量進行外觀檢查,如發現下列情況,必須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1.鋼絲繩中出現斷絲、交錯或折彎等不良現象。2.鋼繩出現繩股捻制不均勻、塌股或凸起現象。3.鋼繩表面有壓扁、損傷或銹蝕現象。4.麻芯干燥、腐朽現象。5.鋼繩的實際直徑和公稱直徑不符。電動葫蘆鋼絲繩端部固定的安全技術規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的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為規范電動葫蘆用鋼絲繩端部固定的方法,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生產的正常運行,特作如下技術規范:一、繩端固定部位的檢查1、檢查可拆卸的楔形接頭或繩夾等裝置本身的變形、磨損、是否產生裂紋與滑動,以及裝置內部和繩端內的斷絲及腐蝕情況,以確保繩端固定的緊固可靠性。2、如果檢查繩端固定裝置附近或繩端固定裝置內有明顯斷絲或腐蝕,可將鋼絲繩截短再重新裝到繩端固定裝置上,且鋼絲繩的長度應滿足于吊鉤在下限位時卷筒上纏繞的最少圈數(2圈)要求。二、鋼絲繩端部固定的安全方法考慮公司在用的電動葫蘆的安全狀況,可采用如下兩種常用方法:1、利用斜楔自動夾緊的作用來固定。1)根據JB9009-1999《鋼絲繩電動葫蘆安全規程》的規定,MD1型鋼絲繩電動葫蘆用楔形接頭固定鋼絲繩時,應符合GB/T5973的有關規定,當采用楔形接頭時,只需繩頭不松散即可,并不需要另外附加鋼絲繩繩卡。2)鋼絲繩固定端穿出楔塊后應余留200mm以上,余留繩頭末端鋼絲不應松散叉開,應用細軟鐵絲將松散叉開部位扎緊,以防鋼絲繩松散程度越來越大導致鋼絲繩因松散滑落發生安全事故。扎緊長度為鋼絲繩直徑的4倍以上。2、利用繩夾方式固定(按下表要求)。鋼絲繩直徑(mm)7—1619—2728—3738—45繩夾數量(個)3456安裝繩夾應注意以下幾點:1)“U”型螺栓應扣在鋼絲繩的尾段上(短邊),鋼絲繩夾不應在鋼絲繩上交替布置;繩夾間的距離為鋼絲繩直徑的6—7倍。2)繩夾應根據鋼絲繩公稱直徑的大小選用,夾緊鋼絲繩處應光滑、平整、不應有毛刺。若繩夾卡座有明顯的滑移摩擦的光亮痕跡時應注意更換。3)鋼絲繩夾的緊固:為保證鋼絲繩固定尾端受力均勻,離楔塊最遠處的繩夾不得首先單獨緊固,應同時三個繩夾慢慢緊固,離楔塊最近處的繩夾(第一個繩夾)應盡可能地緊靠楔塊,繩夾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應定期檢查螺母的擰緊狀態。請各分廠于10月25日前按以上鋼絲繩端部固定的安全方法整改在用的電動葫蘆,經檢查如沒整改的將

篇3:鋼絲繩電動葫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況:

鋼絲繩電動葫蘆是一種結構緊湊、操作方便、制造成本較低的起重設備,根據不同的載荷噸位,設計可選擇不同的工字梁進行安裝,本工程共有電動葫蘆5臺,其中額定載荷5t,起重高度9m的電動葫蘆2臺;30m一臺,12m一臺,電動葫蘆在本工程主要承擔安裝工作。

二、工藝特點

鋼絲繩電動葫蘆屬于特種設備,其組裝時應以不得損傷任何零部件為原則,并應嚴格按照設備技術文件規定及《起重機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N50278-98組織施工和驗收。

三、施工前準備

1、鋼絲繩電動葫蘆設備到場后,應進行開箱檢驗,確認在運輸途中有無損壞,若發現存在損壞現象,應及時安裝方可使用。

2、清點設備技術文件,確認設備隨即文件、說明書、合格證齊全,并認真閱讀使用及安裝說明書,核查設備型號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按施工方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3、清除電動小車踏面上的油污和除銹油。

4、在安裝鋼絲繩電動葫蘆前應對上道工序進行檢測,確認合格后方可進行安裝。

a、軌道或工字鋼兩端的緩沖裝置必須安裝齊全;

b、工字梁的支承點是否按圖施工,連接是否牢固;

c、工字梁的拼接必須按圖施工,下翼緣必須打磨光滑,不卡車輪。

四、施工方案

鋼絲繩電動葫蘆安裝順序:

施工準備設備開箱清點和檢查驗收鋼絲繩電動葫蘆安裝

電氣設備安裝試運轉驗收。

4.1、電動葫蘆吊裝前的檢測:

a、吊裝前應認真檢查鋼絲繩電動葫蘆起升部分減速機,是否按規定注好潤滑油,行走部分是否注好潤滑脂。清除電動小車踏面上的油污或防銹油。

b、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及其他隨機文件,了解產品結構。檢查電氣控制箱是否按電氣圖配線,檢測起升電機和行走電機的絕緣狀態。

c、檢查鋼絲繩的固定端是否抽緊,塞塊是否楔牢。

d、檢查控制按鈕接線是否正確,固定按鈕的保險繩必須裝好。

e、按規定吊鉤必須刷黃、黑相間的斑馬紋漆,吊鉤保險裝置齊全。

f、鋼絲繩與卷筒固定每端必須有三塊壓板,螺栓必須緊固。

g、排絕器裝配正確,上升、下降限位開關安裝正確。

4.2、鋼絲繩電動葫蘆的吊裝

鋼絲繩電動葫蘆的吊裝可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可利用吊車安裝,也可用卷揚機設滑輪組吊裝,也可利用塔吊進行吊裝;吊裝時注意捆繩必須采取保護措施以防損傷設備,根據設備本身重量,選擇吊裝用繩索吊具。

4.3、間隙調整

電動葫蘆的行走輪輪緣內側與工字鋼軌道翼緣間隙,保證在3-5㎜之間,通過墊片調整實現,此項是關健,必須達到。

4.4、電機主軸竄動量的調整

錐形轉子電動機主軸軸向竄動量一般在1.5mm時,制動效果最佳,如果電動葫蘆在額定荷載時下滑量過大,需進行調整,調整方法如下:

取下尾罩。旋掉固定調整螺母的四支螺釘,用扳手按順時針方向講調整螺母旋至極限位置,再逆時針旋一圈,然后裝上固定螺釘即可。

4.5、斷火限位器的調整

斷火限位器的調整通過調整限位桿上的兩個撞塊實現的。調整方法是:松開撞塊上的螺釘,撞塊分置于導繩器卡板兩側,卡板能自如的推動撞塊移動。啟動電機開始起升,卡板推動上限撞塊移動,升至吊鉤滑輪外殼上沿距卷筒外殼下沿150mm~50mm時,停止上升,點動下降按鈕,導繩器向回移動10mm左右時,停機,移動上限撞塊靠近卡板,旋緊螺釘即可。下限位置的調整同上,只是方向相反,但必須保證吊鉤處于最低位置時,卷筒上留有3圈以上鋼絲繩。

4.6、試車:接通電源以后,先檢查各電機的運轉方向是否與控制按鈕的方向一致,然后再按下列步驟試車:

a、無負荷試驗:在空載下開動各機構進行正反試運轉,檢查操縱線路是否正確,限位器等電氣設備工作是否可靠等。

b、靜負荷試驗:在運行機構不動的情況,以1.25倍的額定負荷進行試吊,負荷升離地面約100毫米,懸空10分鐘,各機構應正常。

c、動負荷試驗:在靜負荷試驗結果良好的條件下,以1.1倍的額定荷載進行動載懸空試驗,實驗周期為40s;升6s,停14s,降6s,停14s,如此進行15個周期,實驗后目測各部位有無異常現象,無異常則合格。

五、安全措施:

5.1、所有參與施工作業的人員,均需按照有關安全法規和安全操作規程作業。

5.2、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穿戴齊全勞保防護用品。

5.3、高空作業必須掛好安全帶,并將其按照“高掛低用”的原則,系掛于安全繩上。

5.4、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在接受過安全交底、安全教育之后,才能進行作業。

5.5、吊裝用工具機在投入使用前,必須檢查,確認其性能、規格、狀況符合要求。

5.6、吊點及卷揚機受力點必須經檢查,能夠承受預定載荷并牢固可靠,才能進行作業。

5.7、在投入使用前,必須檢查確認鋼結構平臺的穩定性、可靠性,必要時輔以加固措施,確保受力時的穩定。

5.8、現場搭設的臨時設施,必須牢固,經檢查無安全隱患后,才能投入使用。

5.9、加強保護設備安全的工作力度,對小件、易損的設備在現場存放時,需置于干燥、通風的倉庫內,并登記入庫清楚無誤,由專人保管。

5.10、設備吊裝時,必須小心謹慎,嚴防鋼絲繩勒壞或碰壞設備,起鉤、回鉤必須低速、緩慢。

5.11、廠房內作業時,禁止交叉作業,防止高空墜物傷人。

5.12、強調現場的安全用電管理,由專職電工負責接電、拆線工作,用電設備的檢修由專職電工進行,電纜布置等工作必須符合規范。

5.13、手持電動工具等必須具有可靠的接零、接地及漏電保護裝置。軌道或其他連接構架上應設置接地線,接地線可用4~5毫米的裸銅線或截面不小于25mm的金屬導線。

5.14、現場設置專職安全員,負責安全生產狀態的監控,并及時制止帶有安全隱患的施工作業。

5.15、對職工加強安全教育,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具體施工作業中,群策群力確保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