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油氣田開發工程師崗位職責

油氣田開發工程師崗位職責

2024-07-24 閱讀 5463

職位描述:

負責管理和協調有關研究和勘探開發單位的伴生氣田儲量及潛力研究和評價,井位部署,油氣田開發(調整)方案編制,鉆井、試油方案設計與編制,油氣田生產動態跟蹤、分析與數據管理、試采氣、油氣集輸處理及地面配套工程方案制訂與設計等甲方管理工作,制定公司的開發實施方案和計劃。

崗位要求:

1、本科學歷,油氣田勘探開發專業畢業;

2、具有天然氣勘探開發理論知識;

3、責任心強,有獨立的工作能力,良好的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

4、具有3年以上的氣田勘探開發經驗;

5、具有良好的寫作和表達溝通能力,熟悉常用辦公軟件。

篇2:油氣田火災撲救原則規范

在撲救初期火災中,必須堅持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則、必須堅持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必須堅持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

(一)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則

救人第一原則,是指火場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勢威脅,各級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區消防人員及群眾的首要任務就是把被火勢圍困的人員搶救出來,因為人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

集中兵力原則,是指單位和居民發生火災時,有關負責人要按照預案把滅火力量和滅火器材集中到火場,以利于在最短的時間內搶救被困人員和撲滅初期火災。在具體實施中,要做到:集中兵力于火場,集中兵力于火場的主要方面,集中使用滅火器材。

集中兵力于火場,就是單位發生火災時,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本單位和本地區鄰近的專職、義務消防隊員及盡可能多的消防器材調集到火場,實現這一原則應事前制定滅火救援預案,規定聯絡方式及信號,加強平時的應急訓練。

集中兵力于火場的主要方面,就是把主要力量和器材用在火場的主要方面。每個火場都有主要的方面和次要的方面之分,如:有貴重物資,有爆炸危險,火勢蔓延迅速并威脅到下風向建筑及物資,有人員被困等,在到場力量不足或在火場受到火勢威脅的情況下,要首先把主要力量和精良器材使用在火場的主要方面,保證了火場的主要方面就等于控制住了火場的大局。

集中使用滅火器,就是在滅火戰斗中,不要零打碎敲,顧此失彼。例如,當同時出幾支水槍壓力不足,不能接近火點時,應減少水槍流量,確保充實水柱;當幾個消火栓同時使用不能滿足水壓時,應減少消防車???當幾只滅火器不能不滿足滅火供給強度時,應增加滅火器同時使用等。

《消防法》第32條第三款規定:“發生火災的單位必須立即組織撲救火災。鄰近單位應當給予支援”。說明任何單位、地區發生火災,單位領導和消防安全干部除了有立即組織本單位專職、義務消防隊員撲救火災的責任和義務外,也有組織鄰近單位消防人員,參與火災的撲救的義務,作為鄰近單位,在相鄰單位發生火災時,也有支援滅火的義務。

(二)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

先控制、后消滅,是指對于不可能立即撲滅的火災,要首先控制火勢的繼續蔓延擴大,在具備了撲滅火災的條件時,要展開全面進攻,一舉消滅。專職、義務消防隊滅火時,應根據火災情況和本身力量靈活運用這一原則。對于能撲救的火災,要抓住戰機,迅速消滅。如火勢較大,滅火力量相對薄弱,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立即撲滅時,就要把主要的力量放在控制火災發展或防止爆炸、泄漏等危險情況發生上,為防止火勢擴大,徹底撲滅火災創造有利條件。先控制、后消滅,在滅火的過程中是緊密相連、不能截然分開,只有首先控制住火勢,才能迅速將火災撲滅。

1.建筑物失火

當建筑物一端起火向另一端蔓延時,可從中間適當部位控制;建筑物的中間著火時,應從兩側控制,以下風方向為主;發生樓層火災時,應從上下控制,以上層為主。多層建筑發生火災,力量部署的順序是先著火層,然后著火上層,最后是著火下層。

2.油罐著火

油罐起火后,要冷卻燃燒油罐,以降低其燃燒強度,保護罐壁;同時要注意冷卻鄰近油罐,防止因溫度升高而爆炸起火。

3.管道著火

當管道起火時,要迅速關閉閥門,以斷絕氣源、堵塞漏洞,防止氣體擴散;同時要保護受火勢威脅的生產裝置設備等。

4.易燃易爆單位(或部位)著火

要設法阻止火勢擴大和排除爆炸的危險;同時要疏散有爆炸危險的物品,對不能迅速滅火和不易疏散的物品要采取冷卻措施,防止受熱膨脹爆裂或起火爆炸而擴大火災范圍。

5.貨場堆垛著火

一垛起火應控制向鄰近垛蔓延。貨區的邊緣堆垛起火,應控制火區向貨區內部蔓延;中間垛起火,應保護周圍堆垛,以下風方向為主。

(三)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

先重點、后一般,是就整個火場情況而言的。運用這一原則,要全面了解并認真分析火場的情況,主要是:

(1)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點;

(2)貴重物資和一般物資相比,保護和搶救貴重物資是重點;

(3)火勢猛烈階段和初期發展階段相比,控制初期發展階段的火勢為重點;

(4)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險的方面和沒有這些危險的方面相比,處置這些危險的方面為重點。

(5)火場上的下風方向與上風、側風方向相比,下風方向是重點;

(6)可燃物資集中區域和相對較少的區域相比,集中區域是保護重點。

(7)要害部位和其他部位相比,要害部位是重點。

篇3:高壓油氣田防硫化氫中毒管理措施

一、堅持“安全發展”的原則,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安全生產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高度重視和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各石油天然氣企業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提高做好石油天然氣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堅持發展速度服從于安全生產,成本效益服從安全質量,確保安全投入,決不允許為控制成本而減少和弱化安全措施,決不允許因追求工程進度而忽略安全生產的任何程序和環節,堅持把工作抓細抓實抓好,切實做到科學發展、安全發展。

企業是安全生產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各石油天然氣企業要建立健全以崗位責任為主要內容,以主要負責人為中樞的安全責任體系,把安全責任分解落實到所屬各部門、班組、崗位和人員,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健全、完善標準規范、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全面落實安全責任;結合實際,實施安全生產工作績效量化考核,嚴格獎懲,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二、加強生產組織,嚴格對高壓油氣田的安全監管

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勘探開發的全過程。各石油天然氣企業要將井控管理和防硫化氫工作貫穿于鉆井、地質、測井、錄井、試油(氣)、修井、采油(氣)等作業的設計和施工全過程;在開發高壓、高含硫、高危地區的油氣田時,以安全生產為前提,合理規劃,全面評估開發方案;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地質構造、儲氣機理、地表環境等特點,強化地質勘探、施工組織、現場管理、生產工藝流程、設備設施選用、應急預案編制與演練等方面的工作,配足井控設施、設備和硫化氫監測儀器、儀表;建立嚴格的技術管理制度和施工設計審批程序,對鉆井、試油和井下作業,特別是井控、固井、射孔和壓裂等環節的施工設計、技術措施實行嚴格的技術論證和審批程序;對完鉆探井和開發井的工程質量、廢棄井處理、探井轉開發井等進行嚴格的安全風險評估。

地方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高度重視石油天然氣安全監管工作,加強安全監管力量,配備相應的專業監管人員,建立相關的技術支撐體系,將高壓、高含硫、高危地區油氣田的安全監管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組織專業技術講座、培訓,提高安全監管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嚴格安全審查和行政許可工作,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嚴肅處理各種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督促企業全面落實主體責任。

?三、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規范安全生產許可工作

《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及《非煤礦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與竣工驗收辦法》(原國家安全監管局令第18號)等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對安全生產審查、許可工作做出了明確規定。石油天然氣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按有關規定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安全專篇和驗收評價報告,履行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手續。安全設施設計未經安全監管部門審查同意,不得施工;未經驗收合格,不得投入生產和使用。

石油天然氣生產單位以及提供物探、測井、錄井、鉆井、井下作業、儲運等專業技術工程服務的單位都應按《非煤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原國家安全監管局令第9號)等規定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在今年6月30日前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不得繼續從事專業技術工程服務。石油天然氣生產單位不得將專業技術工程承包給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單位。因將工程承包給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單位而導致事故的,要嚴肅追究甲、乙雙方及有關人員的責任。

四、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積極整合我國石油天然氣安全技術研究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石油天然氣安全技術研究隊伍。在石油天然氣安全生產技術咨詢、應急救援、檢測檢驗、立法、培訓、評價等方面,積極發揮有關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等作用,逐步形成完整的技術支撐體系。按照國家的整體部署,實施產學研相結合,積極推廣和應用安全生產科技新成果,采用科技含量較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提高抵御事故風險的能力,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各石油天然氣企業應針對本企業在工藝技術、材料應用技術等方面存在的重大問題,加大科技投入,組織有關科研單位、技術專家進行攻關,力爭在解決關鍵技術問題上取得成效。

要積極研究和支持石油天然氣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建設,提出石油天然氣安全生產的法律體系建設目標的意見和建議,特別要針對井噴等事故多發的突出問題,制定防硫化氫中毒、防井噴失控等相關部門規章,修訂相關標準,適時把一些推薦性標準轉化為強制性標準。各石油天然氣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積極采用國際先進的技術標準,根據新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重新審查本企業的勘探開發技術規范和相關標準,從技術上遏制井噴失控、硫化氫中毒等事故的發生。

五、加強職工安全教育培訓,推動安全文化建設

各石油天然氣企業要圍繞防井噴失控、防硫化氫中毒,大力宣傳落實《鉆井井控技術規程》(SY/T6426-2005)等新標準、新規程,強化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和新標準實施的安全培訓,使職工及時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以各種監督人員、基層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為重點,加強安全培訓工作,從事鉆井生產、技術和安全管理等有關人員、在硫化氫環境中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經過井控技術培訓、硫化氫監測技術和人身安全防護措施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相應證書后方可上崗。

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全員安全意識教育和管理人員社會責任教育,努力實現“零傷害、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標;認真解決職工實際困難,充分調動人人參與安全管理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培養企業安全文化,使職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自覺把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使安全生產成為一種信念、一種企業文化,促進安全生產基本要素的落實。

六、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嚴肅事故調查處理

各石油天然氣企業要加強應急救援工作,完善應急救援隊伍、裝備、物資、技術等資源的配置和裝備,分級、分層編寫事故應急預案,增強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加強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以及對可能受到影響的周邊群眾進行宣傳教育,提高應急工作水平;堅持預防為主、平戰結合,搞好各種工況下的防噴演習和應急演練,并針對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修訂完善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各石油天然氣企業要樹立井噴失控就是責任事故、事故是可防可控的觀念,從抓未遂事故、輕傷事故和重傷事故入手,實事求是,深入調查,認真分析原因,舉一反三,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減少一般死亡事故,防范重特大事故。進一步規范傷亡事故和復雜險情逐級報告制度,對于發生的傷亡事故或社會影響較大、涉險達50人以上以及媒體披露的特大傷害未遂事故,要按照規定的程序、時限等要求報告安全監管部門。對于死亡事故,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查處,嚴肅責任追究,督促落實防范措施。

七、開展安全專項督查,消除事故隱患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已將防硫化氫中毒和防井噴失控列為今后幾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今年下半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將組織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洋石油及相關省(區、市)安全監管局對高壓、高含硫、高危油氣田及近年發生過井噴失控事故、硫化氫中毒事故的油氣田進行抽查。重點檢查關鍵設備、主要措施和制度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