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標準化設計崗位職責

標準化設計崗位職責

2024-07-24 閱讀 4052

建筑設計師(標準化方向)崗位職責:

1、了解當?shù)卦O計要求,規(guī)劃與單體方案設計及深化;

2、產(chǎn)品線研究,產(chǎn)品標準化及推廣應用;

3、按照市場要求及競品情況進行新產(chǎn)品研發(fā)、產(chǎn)品優(yōu)化;

4、BIM與裝配式建筑研究及試點項目管控。

任職資格: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建筑學相關(guān)專業(yè);

2、有大型設計院或一線地產(chǎn)研發(fā)設計部門相關(guān)的工作經(jīng)驗,3年以上房地產(chǎn)工作經(jīng)驗;

3、具有一定的抗壓能力,溝通表達協(xié)調(diào)能力較強。

崗位職責:

1、了解當?shù)卦O計要求,規(guī)劃與單體方案設計及深化;

2、產(chǎn)品線研究,產(chǎn)品標準化及推廣應用;

3、按照市場要求及競品情況進行新產(chǎn)品研發(fā)、產(chǎn)品優(yōu)化;

4、BIM與裝配式建筑研究及試點項目管控。

任職資格: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建筑學相關(guān)專業(yè);

2、有大型設計院或一線地產(chǎn)研發(fā)設計部門相關(guān)的工作經(jīng)驗,3年以上房地產(chǎn)工作經(jīng)驗;

3、具有一定的抗壓能力,溝通表達協(xié)調(diào)能力較強。

篇2:國網(wǎng)公司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標準化設計

—1—國家電網(wǎng)公司文件國家電網(wǎng)科〔2007〕885號關(guān)于發(fā)布《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標準化設計規(guī)范》的通知公司各單位:根據(jù)《國家電網(wǎng)公司技術(shù)標準管理辦法》有關(guān)規(guī)定,《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標準化設計規(guī)范》已經(jīng)通過審查,現(xiàn)批準為國家電網(wǎng)公司企業(yè)標準并予以發(fā)布。該標準自發(fā)布之日起實施。附件:1.《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標準化設計規(guī)范》2.《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標準化設計規(guī)范》編制說明二○○七年十月三十一日—2—主題詞:科技線路技術(shù)標準通知國家電網(wǎng)公司辦公廳2007年10月31日印發(fā)Q/GDWICS29.240.30國家電網(wǎng)公司企業(yè)標準Q/GDW161—2007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標準化設計規(guī)范Standardizationdesignspecificationfortransmissionlineprotectionandau*iliaryequipments2007-10-31發(fā)布2007-10-31實施國家電網(wǎng)公司發(fā)布Q/GDW161―2007I目次前言........................................................................................................................................II1范圍........................................................................................................................................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3總則........................................................................................................................................14一般規(guī)定.................................................................................................................................15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配置原則、技術(shù)原則和功能要求..............................................................36組屏(柜)設計......................................................................................................................107保護與通信設備接口要求.......................................................................................................178對相關(guān)設備及回路的要求.......................................................................................................17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保護裝置定值清單標準格式..................................................................18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保護輸出報告標準格式.........................................................................28Q/GDW161―2007II前言原水利電力部組織編寫的《四統(tǒng)一高壓線路繼電保護裝置原理設計》主要針對當時繼電保護的現(xiàn)狀,通過統(tǒng)一技術(shù)標準、統(tǒng)一原理接線、統(tǒng)一符號、統(tǒng)一端子排布置,對我國繼電保護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進步,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在我國電力系統(tǒng)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繼電保護運行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在應用中不同廠家保護裝置的輸入輸出量、壓板、端子、報吿和定值等不統(tǒng)一、不規(guī)范的問題日漸凸顯,給繼電保護運行、維護和管理等帶來較大困難,有必要對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技術(shù)原則、保護配置原則以及相關(guān)的二次回路等的標準化設計進行規(guī)范。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均為規(guī)范性附錄。本標準編寫格式和規(guī)則遵照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jié)構(gòu)和編寫規(guī)則》的要求。本標準由國家電力調(diào)度通信中心提出。本標準由國家電力調(diào)度通信中心歸口并解釋。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華北電網(wǎng)有限公司、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力調(diào)度通信中心、四川省電力公司調(diào)度中心、江蘇省電力試驗研究院、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繼保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牛四清、佘小平、李鋼、舒治淮、馬鎖明、李天華、周棟驥、鄭玉平、黃少鋒、郭效軍、李瑞生。本標準于2007年首次發(fā)布。Q/GDW161―20071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標準化設計規(guī)范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220kV及以上電網(wǎng)的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的技術(shù)原則和設計準則。本標準適用于國家電網(wǎng)公司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線路及相關(guān)設備繼電保護裝置和回路的設計工作。1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線路保護設計工作可參照執(zhí)行。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14285-2006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shù)規(guī)程GB/T15145-20**微機線路保護裝置通用技術(shù)條件DL/T478-20**靜態(tài)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通用技術(shù)條件DL/T769-20**電力系統(tǒng)微機繼電保護技術(shù)導則DL/T5218-2005220kV~500kV變電所設計技術(shù)規(guī)程DL/T5136-20**火力發(fā)電廠、變電所二次接線設計技術(shù)規(guī)程IEC60255-24:20**電力系統(tǒng)暫態(tài)數(shù)據(jù)交換通用格式3總則3.1本標準旨在通過規(guī)范220kV及以上系統(tǒng)的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的技術(shù)原則、配置原則、組屏(柜)方案、端子排設計、壓板設置和回路設計,提高繼電保護設備的標準化水平,為繼電保護的制造、設計、運行、管理和維護工作提供有利條件,提升繼電保護運行、管理水平。3.2優(yōu)先通過繼電保護裝置自身實現(xiàn)相關(guān)保護功能,盡可能減少外部輸入量,以降低對相關(guān)回路和設備的依賴。3.3優(yōu)化回路設計,在確保可靠實現(xiàn)繼電保護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屏(柜)內(nèi)裝置間以及屏(柜)間的連線。3.4繼電保護雙重化包括保護裝置的雙重化以及與保護配合回路(包括通道)的雙重化,雙重化配置的保護裝置及其回路之間應完全獨立,不應有直接的電氣聯(lián)系。3.5本標準中3/2斷路器接線主要用于330kV及以上系統(tǒng),雙母線接線主要用于220kV系統(tǒng);當330kV及以上系統(tǒng)采用雙母線接線,220kV系統(tǒng)采用3/2斷路器接線,以及其他情況可參照執(zhí)行。3.6本標準強調(diào)了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標準化設計的原則和重點要求,但并未涵蓋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的全部技術(shù)要求,有些內(nèi)容在已頒發(fā)的技術(shù)標準和規(guī)程、規(guī)定中已有明確規(guī)定,在貫徹落實的過程中仍應嚴格執(zhí)行相關(guān)的技術(shù)標準和規(guī)程、規(guī)定。3.7新建、擴建和技改等工程應執(zhí)行本標準。4一般規(guī)定4.1保護裝置的通用要求4.1.1保護裝置開關(guān)量輸入定義采用正邏輯,即接點閉合為“1”,接點斷開為“0”。開關(guān)量輸入“1”和“0”的定義應統(tǒng)一規(guī)范為:a)“1”肯定所表述的功能;b)“0”否定所表述的功能。Q/GDW161―200724.1.2保護裝置功能控制字“1”和“0”的定義應統(tǒng)一規(guī)范為:a)“1”肯定所表述的功能;b)“0”否定所表述的功能;或根據(jù)需要另行定義;c)不應改變定值清單和裝置液晶屏顯示的“功能表述”。4.1.3軟、硬壓板采用“與門”邏輯關(guān)系。4.1.4保護裝置的采樣回路應使用A/D冗余結(jié)構(gòu)(公用一個電壓或電流源),采樣頻率不應低于1000Hz。保護裝置的每個電流采樣回路應能滿足0.1IN以下使用要求,在0.05IN~20IN或者0.1IN~40IN時測量誤差不大于5%。4.1.5保護裝置的定值a)保護裝置電流、電壓和阻抗定值可采用二次值,并輸入電流互感器(CT)和電壓互感器(PT)的變比等必要的參數(shù);b)保護總體功能投/退,如“縱聯(lián)保護”,可由運行人員就地投/退硬壓板或遠方操作投/退軟壓板實現(xiàn);c)運行中基本不變的、保護分項功能,如“距離I段”采用“控制字”投/退;d)保護裝置的定值清單應按以下順序排列:1)參數(shù)(系統(tǒng)參數(shù)、裝置參數(shù));2)保護裝置數(shù)值型定值部分;3)保護裝置控制字定值部分;4)保護裝置軟壓板部分。4.1.6保護裝置應具備以下接口a)對時接口:使用RS-485串行數(shù)據(jù)通信接口接收站內(nèi)統(tǒng)一設置的GPS時鐘對時系統(tǒng)發(fā)出的IRIG-B(DC)時碼;b)通信接口:3組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網(wǎng)或RS-485通信接口),調(diào)試接口、打印機接口。4.1.7裝置在正常運行時應能顯示電流、電壓等必要的參數(shù)及運行信息,默認狀態(tài)下,相關(guān)的數(shù)值顯示為二次值。裝置也可選擇顯示系統(tǒng)的一次值。4.1.8保護裝置應能記錄相關(guān)保護動作信息,保留8次以上最新動作報告。每個動作報告應包含故障前2個周波、故障后6個周波的數(shù)據(jù)。4.1.9保護裝置記錄的所有數(shù)據(jù)應能轉(zhuǎn)換為IEC60255-24的電力系統(tǒng)暫態(tài)數(shù)據(jù)交換通用格式(CommonFormatforTransientDataE*change,簡稱COMTRADE)。4.1.10保護裝置記錄的動作報告應分類顯示a)供運行、檢修人員直接在裝置液晶屏調(diào)閱和打印的功能,便于值班人員盡快了解情況和事故處理的保護動作信息;b)供繼電保護專業(yè)人員分析事故和保護動作行為的記錄。4.2保護配置及二次回路的通用要求4.2.1對保護配置及組屏(柜)的原則要求a)應遵循“強化主保護,簡化后備保護和二次回路”的原則進行保護配置、選型與整定;b)優(yōu)先采用主保護、后備保護一體化的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保護應能反映被保護設備的各種故障及異常狀態(tài);c)雙重化配置的繼電保護裝置應分別組在各自的保護屏(柜)內(nèi),保護裝置退出、消缺或試驗時,宜整屏(柜)退出;d)雙重化配置的繼電保護裝置,兩套保護的跳閘回路應與斷路器的兩個跳閘線圈分別一一對應;e)對于含有重合閘功能的線路保護,當發(fā)生相間故障或永久性故障時,可只發(fā)三個分相跳閘命令,三相跳閘命令不宜引接至端子排。4.2.2對直跳回路的要求a)對于可能導致多個斷路器同時跳閘的直跳開入,應采取措施防止直跳開入的保護誤動作。例如:在開入回路中裝設大功率重動繼電器,或者采取軟件防誤措施。b)當傳輸距離較遠時,可以采用光纖傳輸跳閘信號。4.2.3對3/2斷路器接線“溝通三跳”和重合閘的要求Q/GDW161―20073a)3/2斷路器接線“溝通三跳”功能由斷路器保護實現(xiàn),斷路器保護失電時,由斷路器三相不一致保護三相跳閘;b)3/2斷路器接線的斷路器重合閘,先合斷路器合于永久性故障,兩套線路保護均加速動作,發(fā)三相跳閘(永跳)命令。4.2.4對雙母線接線重合閘、失靈啟動的要求a)每一套線路保護均應含重合閘功能,不采用兩套重合閘相互啟動和相互閉鎖方式;b)對于含有重合閘功能的線路保護裝置,設置“停用重合閘”壓板。“停用重合閘”壓板投入時,閉鎖重合閘、任何故障均三相跳閘;c)線路保護應提供直接啟動失靈保護的跳閘接點,啟動微機型母線保護裝置中的斷路器失靈保護;d)雙母線接線的斷路器失靈保護,宜采用母線保護中的失靈電流判別功能。4.2.5對發(fā)電機-變壓器-線路單元接線保護配置的要求發(fā)電機-變壓器-線路單元接線,宜單獨配置集成自動重合閘功能的斷路器保護。4.2.6對操作箱的相關(guān)要求a)兩組操作電源的直流空氣開關(guān)應設在操作箱所在屏(柜)內(nèi),不設置兩組操作電源切換回路,操作箱應設有斷路器合閘位置、跳閘位置和電源指示燈。操作箱的防跳功能應方便取消,跳閘位置監(jiān)視與合閘回路的連接應便于斷開,端子按跳閘位置監(jiān)視與合閘回路依次排列;b)為防止保護裝置先上電而操作箱后上電時斷路器位置不對應誤啟動重合閘,宜由操作箱對保護裝置提供“閉鎖重合閘”接點方式,不采用“斷路器合后”接點的開入方式。4.2.7打印機設置原則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宜采用全站后臺集中打印方式。為便于調(diào)試,保護裝置上應設置打印機接口。4.2.8交流電源設置原則保護屏(柜)內(nèi)一般不設交流照明、加熱回路。4.2.9保護屏(柜)端子排設置原則保護屏(柜)端子排設置應遵循“功能分區(qū),端子分段”的原則。4.2.10壓板、轉(zhuǎn)換開關(guān)和按鈕設置原則壓板、轉(zhuǎn)換開關(guān)和按鈕設置應遵循“保留必需,適當精簡”的原則。4.3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編號原則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編號原則見表1。表1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編號原則序號裝置類型裝置編號屏(柜)端子編號1線路保護1n1D2線路獨立后備保護(可選)2n2D3斷路器保護(帶重合閘)3n3D4操作箱4n4D5交流電壓切換箱7n7D6斷路器輔助保護(不帶重合閘)8n8D7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9n9D8短引線保護10n10D9遠方信號傳輸裝置11n11D5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配置原則、技術(shù)原則和功能要求5.1配置原則5.1.13/2斷路器接線Q/GDW161―200745.1.1.1線路、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a)配置雙重化的線路縱聯(lián)保護,每套縱聯(lián)保護應包含完整的主保護和后備保護;b)配置雙重化的遠方跳閘保護,采用一取一經(jīng)就地判別方式。當系統(tǒng)需要配置過電壓保護時,過電壓保護應集成在遠方跳閘保護裝置中。5.1.1.2斷路器保護及操作箱a)斷路器保護按斷路器配置。失靈保護、重合閘、充電過流(2段過流+1段零序電流)、三相不一致和死區(qū)保護等功能應集成在斷路器保護裝置中;b)配置雙跳閘線圈分相操作箱。5.1.1.3短引線保護配置雙重化的短引線保護,每套保護應包含差動保護和過流保護。5.1.2雙母線接線線路保護、重合閘及操作箱配置原則如下:a)配置雙重化的線路縱聯(lián)保護,每套縱聯(lián)保護包含完整的主保護和后備保護以及重合閘功能;b)當系統(tǒng)需要配置過電壓保護時,配置雙重化的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過電壓保護應集成在遠方跳閘保護裝置中,遠方跳閘保護采用一取一經(jīng)就地判別方式;c)配置分相操作箱及電壓切換箱。5.2技術(shù)原則5.2.1縱聯(lián)距離(方向)保護a)保護裝置中的零序功率方向元件應采用自產(chǎn)零序電壓。縱聯(lián)零序方向保護不應受零序電壓大小的影響,在零序電壓較低的情況下應保證方向元件的正確性;b)在平行雙回或多回有零序互感關(guān)聯(lián)的線路發(fā)生接地故障時,應防止非故障線路零序方向保護誤動作;c)縱聯(lián)距離(方向)保護應具備弱饋功能,在正、負序阻抗過大,或兩側(cè)零序阻抗差別過大的情況下,允許縱續(xù)動作。5.2.2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a)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兩側(cè)啟動元件和本側(cè)差動元件同時動作才允許差動保護出口。線路兩側(cè)的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裝置均應設置本側(cè)獨立的電流啟動元件,必要時可用交流電壓量等作為輔助啟動元件,但應考慮在PT斷線時對輔助啟動元件的影響,差動電流不能作為裝置的啟動元件;b)線路兩側(cè)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裝置應互相傳輸可供用戶整定的通道識別碼,并對通道識別碼進行校驗,校驗出錯時告警并閉鎖差動保護;c)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裝置應具有通道監(jiān)視功能,如實時記錄并累計丟幀、錯誤幀等通道狀態(tài)數(shù)據(jù),通道嚴重故障時告警。5.2.3相間及接地距離保護a)除常規(guī)距離保護Ⅰ段外,為快速切除中長線路出口短路故障,應有反映近端故障的保護功能;b)用于串補線路及其相鄰線路的距離保護應有防止距離保護Ⅰ段拒動和誤動的措施;c)為解決中長線路躲負荷阻抗和靈敏度要求之間的矛盾,距離保護應設置負荷電阻線。5.2.4零序電流保護a)零序電流保護應設置二段定時限,一段反時限。其中定時限第一段帶方向(PT斷線時自動取消方向),第二段不宜帶方向;b)應設置不大于100ms短延時的后加速零序電流保護,在手動合閘或自動重合時投入使用;c)線路非全相運行時的零序電流保護不考慮健全相再發(fā)生高阻接地故障的情況,當線路非全相運行時自動將零序電流保護最末一段動作時間縮短0.5s并取消方向元件,作為線路非全相運行時不對稱故障的總后備保護,取消線路非全相時投入運行的零序電流保護的其他段;Q/GDW161―20075d)零序電流保護反時限特性采用IEC標準反時限特性限曲線,t(I0)=p02.0P01)/(0.14TII?(Ip為電流基準值,對應“零序反時限電流”定值,TP為時間常數(shù),對應“零序反時限時間”定值)。5.2.5自動重合閘a)當不使用用于重合閘檢線路側(cè)電壓和檢同期的電壓元件時,PT斷線不應報警;b)檢同期重合閘所采用的線路電壓應該是自適應的,用戶可自行選擇任意相間或相電壓;c)取消“重合閘方式轉(zhuǎn)換開關(guān)”,自動重合閘僅設置“停用重合閘”功能壓板,重合閘方式通過控制字實現(xiàn),其定義見表2;表2重合閘控制字序號重合閘方式整定方式備注1單相重合閘0,1單相跳閘單相重合閘方式2三相重合閘0,1含有條件的特殊重合方式3禁止重合閘0,1僅放電,禁止本裝置重合,不溝通三跳4停用重合閘0,1既放電,又閉鎖重合閘,并溝通三跳d)單相重合閘、三相重合閘、禁止重合閘和停用重合閘有且只能有一項置“1”,如不滿足此要求,保護裝置報警并按停用重合閘處理;e)對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同桿并架雙回線路,為了提高電力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運行水平,可采用按相自動重合閘方式。5.2.6雙母線接線的斷路器失靈保護a)母線保護雙重化配置時,斷路器失靈保護宜與母差共用出口,宜采用母線保護裝置內(nèi)部的失靈電流判據(jù);b)為解決某些故障情況下,按母線集中配置的斷路器失靈保護電壓閉鎖元件靈敏度不足的問題,變壓器支路應具備獨立于失靈啟動的解除電壓閉鎖的開入回路。“解除電壓閉鎖”開入長期存在時應告警。宜采用變壓器保護“動作接點”解除失靈保護的電壓閉鎖,不采用變壓器保護“各側(cè)復合電壓動作”接點解除失靈保護電壓閉鎖。啟動失靈和解除失靈電壓閉鎖應采用變壓器保護不同繼電器的跳閘接點;c)母線故障變壓器斷路器失靈時,除應跳開失靈斷路器相鄰的全部斷路器外,還應跳開本變壓器連接其他電源側(cè)的斷路器,失靈電流再判別元件應由變壓器保護實現(xiàn);d)為縮短失靈保護切除故障的時間,失靈保護跳其他斷路器宜與失靈跳母聯(lián)共用一段時限。5.2.73/2斷路器接線的斷路器失靈保護a)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簡化失靈保護的動作邏輯和整定計算:1)設置線路保護三個分相跳閘開入,變壓器、線路保護(永跳)共用一個三相跳閘開入;2)設置相電流元件,零、負序電流元件,發(fā)變組單元設置低功率因數(shù)元件。保護裝置內(nèi)部設置“有無電流”的相電流元件判別元件,其最小電流門檻值應大于保護裝置的最小精確工作電流(0.05IN);3)失靈保護不設功能投/退壓板;4)斷路器保護屏(柜)上不設失靈開入投/退壓板,需要投/退線路保護的失靈啟動回路時,通過投/退線路保護屏(柜)上各自的啟動失靈壓板實現(xiàn);5)三相不一致保護如需增加零、負序電流閉鎖,其定值可以和失靈保護的零、負序電流定值相同,均按躲過最大負荷時的不平衡電流整定。b)由于失靈保護誤動作后果比較嚴重,且3/2斷路器接線的失靈保護無電壓閉鎖,根據(jù)具體情況,對于線路保護分相跳閘開入和發(fā)變組(線路)三相跳閘開入,應采取措施,防止由于開關(guān)量輸入異常導致失靈保護誤啟動,失靈保護應采用不同的啟動方式:1)任一分相跳閘接點開入后經(jīng)電流突變量或零序電流啟動并展寬后啟動失靈;Q/GDW161―200762)三相跳閘接點開入后不經(jīng)電流突變量或零序電流啟動失靈;3)失靈保護動作經(jīng)母差保護出口時,應在母差保護裝置中設置靈敏的、不需整定的電流元件并帶50ms的固定延時。5.2.8遠方跳閘保護遠方跳閘保護的就地判據(jù)應能反映一次系統(tǒng)的故障、異常運行狀態(tài),應簡單可靠、便于整定,宜采用如下判據(jù):a)零、負序電流;b)零、負序電壓;c)電流變化量;d)低電流;e)分相低功率因數(shù)(當電流小于精工電流時,開放判據(jù));f)分相低有功;g)遠方跳閘保護宜采用一取一經(jīng)就地判別方式。5.2.9過電壓保護當本側(cè)工頻過電壓保護動作時可選擇是否跳本側(cè)斷路器,發(fā)遠方跳閘信號可選擇是否經(jīng)本側(cè)斷路器分相跳閘位置閉鎖。5.2.10短引線保護a)3/2斷路器接線,當線路或元件退出運行時,在該間隔兩組斷路器之間發(fā)生故障能有選擇地切除故障;b)保護應能由線路或元件隔離刀閘輔助接點自動投/退。5.3功能要求5.3.1線路縱聯(lián)距離(方向)保護裝置5.3.1.1主要功能a)縱聯(lián)距離(方向)主保護;b)相間和接地距離保護;c)零序電流保護;d)重合閘;e)三相不一致保護(可選)。注:d)、e)項適用于雙母線接線。5.3.1.2模擬量輸入a)第一組電流Ia1、Ib1、Ic1、3I01,第二組電流Ia2、Ib2、Ic2、3I02;b)Ua、Ub、Uc、U*。注:當保護裝置只有一組交流電流輸入時,無Ia2、Ib2、Ic2、3I02。5.3.1.3開關(guān)量輸入a)通道試驗按鈕;b)收信;c)通道異常告警(如3dB或載波機告警);d)遠傳1;e)遠傳2;f)其他保護停信;g)解除閉鎖;h)主保護(縱聯(lián)保護)投/退;i)保護檢修狀態(tài)投/退;j)閉鎖重合閘(或“停用重合閘”);k)低氣壓閉鎖重合閘(斷路器未儲能閉鎖重合閘);l)分相跳閘位置接點TWJa、TWJb、TWJc(對于3/2斷路器主接線形式,應為兩臺斷路器TWJ按相串聯(lián)接點);m)信號復歸;n)啟動打印。注1:d)、e)項適用于數(shù)字式光纖通道。Q/GDW161―20077注2:j)、k)項適用于雙母線接線。5.3.1.4開關(guān)量輸出a)分相跳閘(6組+1組備用);b)三相跳閘(2組:永跳);c)重合閘或分相合閘(2組);d)發(fā)信(單接點1組);e)遠傳1(2組);f)遠傳2(2組);g)保護動作信號(3組:1組保持,2組不保持);h)重合閘動作信號(3組:1組保持,2組不保持);i)通道告警信號(2組:2組不保持);j)保護運行異常信號(含PT、CT斷線等,2組:1組保持,1組不保持);k)保護裝置故障告警信號(2組:1組保持,1組不保持);注1:b)項適用于3/2斷路器接線。注2:c)、h)項適用于雙母線接線,其中,分相合閘僅適用于按相重合閘。注3:e)、f)項適用于數(shù)字式光纖通道。5.3.2線路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裝置5.3.2.1主要功能a)縱聯(lián)電流差動主保護;b)相間和接地距離保護;c)零序電流保護;d)重合閘;e)三相不一致保護(可選)。注:d)、e)項適用于雙母線接線。5.3.2.2模擬量輸入a)第一組電流Ia1、Ib1、Ic1、3I01,第二組電流Ia2、Ib2、Ic2、3I02;b)Ua、Ub、Uc、U*注:當保護裝置只有一組交流電流輸入時,無Ia2、Ib2、Ic2、3I02。5.3.2.3開關(guān)量輸入a)遠方跳閘;b)遠傳1;c)遠傳2;d)主保護(縱聯(lián)保護)投/退;e)保護檢修狀態(tài)投/退;f)閉鎖重合閘(或“停用重合閘”);g)低氣壓閉鎖重合閘(斷路器未儲能閉鎖重合閘);h)分相跳閘位置接點TWJa、TWJb、TWJc(對于3/2斷路器接線,應為兩臺斷路器TWJ按相串聯(lián)接點);i)信號復歸;j)啟動打印。注:a)、f)、g)項適用于雙母線接線。5.3.2.4開關(guān)量輸出a)分相跳閘(6組+1組備用);b)三相跳閘(2組:永跳);c)重合閘或分相合閘(2組);d)遠傳1(2組);e)遠傳2(2組);f)保護動作信號(3組:1組保持,2組不保持);g)重合閘動作信號(3組:1組保持,2組不保持);h)通道告警信號(2組:2組不保持);i)保護運行異常信號(含PT、CT斷線,差流異常等,2組:1組保持,1組不保持);Q/GDW161―20078j)保護裝置故障告警信號(2組:1組保持,1組不保持)。注1:b)項適用于3/2斷路器接線。注2:c)、g)項適用于雙母線接線,其中,分相合閘僅適用于按相重合閘。5.3.33/2斷路器接線斷路器保護裝置5.3.3.1主要功能a)失靈保護;b)三相不一致保護(可選);c)充電過流保護(2段過流+1段零序電流);d)死區(qū)保護;e)重合閘;f)檢無壓、檢同期功能。5.3.3.2模擬量輸入a)Ia、Ib、Ic、3I0;b)Ua、Ub、Uc、U*。5.3.3.3開關(guān)量輸入a)充電過流保護投/退;b)保護檢修狀態(tài)投/退;c)跳閘位置接點TWJa、TWJb、TWJc;d)保護分相跳閘輸入Ta,Tb,Tc,用于啟動失靈和啟動重合閘;e)保護三相跳閘輸入;f)閉鎖重合閘(或“停用重合閘”);g)低氣壓閉鎖重合閘(斷路器未儲能閉鎖重合閘);h)按相重合閘投/退;i)平行線分相跳閘信號2Ta、2Tb、2Tc;j)平行線分相合閘信號Ha、Hb、Hc;k)信號復歸;l)啟動打印。注:h)、i)、j)項僅適用于按相重合閘。5.3.3.4開關(guān)量輸出a)保護分相跳閘(2組);b)保護跳閘(2組);c)失靈保護出口(10組+2組備用);d)重合閘或分相合閘(2組);e)溝通三跳出口(4組);f)保護動作信號(3組:1組保持,2組不保持);g)重合閘動作信號(3組:1組保持,2組不保持);h)保護運行異常信號(含PT、CT斷線等,2組:1組保持,1組不保持);i)保護裝置故障告警信號(2組:1組保持,1組不保持)。注:d)項的分相合閘僅適用于按相重合閘。5.3.4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裝置5.3.4.1主要功能a)收信直跳就地判據(jù)及跳閘邏輯;b)過電壓跳閘及發(fā)信(啟動遠方跳閘)。5.3.4.2模擬量輸入a)第一組電流Ia1、Ib1、Ic1、3I01,第二組電流Ia2、Ib2、Ic2、3I02;b)Ua、Ub、Uc。注:當保護裝置只有一組交流電流輸入時,無Ia2、Ib2、Ic2、3I025.3.4.3開關(guān)量輸入a)過電壓保護投/退;b)遠方跳閘保護投/退;Q/GDW161―20079c)三相跳閘位置;d)通道收信;e)通道故障;f)保護檢修狀態(tài)投/退;g)信號復歸;h)啟動打印。5.3.4.4開關(guān)量輸出a)保護跳閘(4組);b)過電壓啟動遠方跳閘(4組);c)保護裝置動作信號(3組:1組保持,2組不保持);d)保護運行異常信號(2組:1組保持,1組不保持);e)保護裝置故障告警信號(2組:1組保持,1組不保持)。5.3.5短引線保護裝置5.3.5.1主要功能a)比率差動保護;b)兩段過流保護。5.3.5.2模擬量輸入a)第一組電流Ia1、Ib1、Ic1;b)第二組電流Ia2、Ib2、Ic2。5.3.5.3開關(guān)量輸入a)保護投/退(三相刀閘位置并聯(lián));b)保護檢修狀態(tài)投/退;c)信號復歸;d)啟動打印。5.3.5.4開關(guān)量輸出a)保護跳閘(4組+2組備用);b)保護動作信號(3組:1組保持,2組不保持);c)保護運行異常信號(2組:1組保持,1組不保持);d)保護裝置故障告警信號(2組:1組保持,1組不保持)。5.3.6操作箱及電壓切換箱5.3.6.1雙重化配置的兩套保護裝置僅配置一套操作箱(雙跳閘回路,單合閘回路)時,操作及電壓切換箱應具備以下回路:a)與測控配合;b)手合、手跳;c)至合閘線圈;d)至第一組跳閘線圈;e)至第二組跳閘線圈;f)與兩套保護配合的斷路器位置、發(fā)/停信、閉鎖重合閘接點等;g)保護分相跳閘(2組);h)保護三相跳閘輸入(2組:啟動重合閘、啟動失靈);i)保護三相跳閘輸入(2組:不啟動重合閘、啟動失靈);j)保護三相跳閘輸入(2組:不啟動重合閘、不啟動失靈);k)壓力閉鎖回路;l)防跳回路;m)分相跳閘及合閘位置監(jiān)視回路(2組);n)跳合閘信號回路;o)控制回路斷線、電源消失等;p)交流電壓切換回路;q)備用中間繼電器;r)直流電源監(jiān)視。Q/GDW161―2007105.3.6.2在滿足斷路器本體具備防跳功能、有兩付壓力閉鎖接點條件下,雙重化配置的兩套保護裝置可配置各自獨立的操作及電壓切換箱(單跳閘回路,單合閘回路),每套操作及電壓切換箱應具備以下回路:a)與測控配合;b)手合、手跳;c)至合閘線圈;d)至跳閘線圈;e)與保護配合的斷路器位置、發(fā)/停信、閉鎖重合閘接點等;f)保護分相跳閘;g)保護三相跳閘輸入(啟動重合閘、啟動失靈);h)保護三相跳閘輸入(不啟動重合閘、啟動失靈);i)保護三相跳閘輸入(不啟動重合閘、不啟動失靈);j)壓力閉鎖回路;k)防跳回路;l)分相跳閘及合閘位置監(jiān)視回路;m)跳合閘信號回路;n)控制回路斷線、電源消失等;o)交流電壓切換回路;p)備用中間繼電器;q)直流電源監(jiān)視。6組屏(柜)設計6.1組屏(柜)原則及方案6.1.13/2斷路器接線6.1.1.1線路、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組屏(柜)原則a)線路主保護、后備保護、過電壓保護、遠方跳閘保護的第一套組一面屏(柜),第二套組另一面屏(柜);b)主保護、后備保護裝置獨立配置時,由主保護廠家負責組屏(柜)。6.1.1.2線路、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組屏(柜)方案a)線路保護1屏(柜):主保護、后備保護1+(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1);b)線路保護2屏(柜):主保護、后備保護2+(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2)。注:括號內(nèi)的裝置可根據(jù)電網(wǎng)具體情況選配。6.1.1.3斷路器保護及短引線保護組屏(柜)原則a)斷路器保護按斷路器單套配置,獨立組屏(柜);b)短引線保護按串集中組屏(柜),不分散布置在斷路器保護柜中。6.1.1.4斷路器保護及短引線保護組屏(柜)方案a)斷路器保護屏(柜):斷路器保護裝置1臺+分相操作箱或斷路器操作繼電器接口;b)短引線保護屏(柜):短引線保護裝置4臺。6.1.2雙母線接線6.1.2.1兩面屏(柜)方案a)線路保護1屏(柜):線路保護、重合閘1+分相操作箱或斷路器操作繼電器接口1+電壓切換箱1+(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1);b)線路保護2屏(柜):線路保護、重合閘2+(分相操作箱或斷路器操作繼電器接口2)+電壓切換箱2+(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2)。注:括號內(nèi)的裝置可根據(jù)電網(wǎng)具體情況選配。6.1.2.2三面屏(柜)方案a)線路保護1屏(柜):線路保護、重合閘1+電壓切換箱1+(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1);b)線路保護2屏(柜):線路保護、重合閘2+電壓切換箱2+(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2);Q/GDW161―200711c)線路輔助屏(柜):分相操作箱或斷路器操作繼電器接口。注1:當采用線路單相PT時,電壓切換箱為三相電壓切換;當采用線路三相PT時,電壓切換箱為單相電壓切換。注2:括號內(nèi)的裝置可根據(jù)電網(wǎng)具體情況選配。6.2保護屏(柜)端子排設計6.2.1保護屏(柜)端子排設計原則a)按照“功能分區(qū),端子分段”的原則,根據(jù)繼電保護屏(柜)端子排功能不同,分段設置端子排;b)端子排按段獨立編號,每段應預留備用端子;c)公共端、同名出口端采用端子連線;d)交流電流和交流電壓采用試驗端子;e)跳閘出口采用紅色試驗端子,并與直流正電源端子適當隔開;f)一個端子的每一端只能接一根導線。6.2.2保護屏(柜)背面端子排設計原則a)左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直流電源段(ZD);2)強電開入段(QD);3)對時段(OD);4)弱電開入段(RD);5)出口段(CD);6)與保護配合段(PD);7)集中備用段(1BD)。b)右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交流電壓段(UD);2)交流電流段(ID);3)信號段(*D);4)遙信段(YD);5)錄波段(LD);6)網(wǎng)絡通信段(TD);7)交流電源(JD);8)集中備用段(2BD)。6.2.33/2斷路器接線保護屏(柜)端子排設計6.2.3.1線路、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1(2)屏(柜)a)背面左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直流電源段(ZD):本屏(柜)所有裝置直流電源均取自該段;2)強電開入段(QD):按裝置可分為9QD、1QD、2QD;3)對時段(OD):接受GPS硬接點對時;4)弱電開入段(RD):按裝置可分為9RD、1RD、2RD;5)出口段(CD):按裝置可分為9CD、1CD、2CD;6)集中備用段(1BD)。b)背面右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交流電壓段(UD):外部輸入電壓為UD,各保護裝置輸入電壓分別為9UD、1UD、2UD;2)交流電流段(ID):按裝置分為9ID、1ID、2ID;分電流進裝置排列:Ia1、Ib1、Ic1、In1,Ia2、Ib2、Ic2、In2,a1’I、b1’I、c1’I、n1’I,a2’I、b2’I、c2’I、n2’I;合電流進裝置排列:Ia1、Ia2,Ib1、Ib2,Ic1、Ic2,In1、In2,a’I、b’I、c’I、n’I;3)信號段(*D):按裝置分為9*D、1*D、2*D;4)遙信段(YD):按裝置分為9YD、1YD、2YD;5)錄波段(LD):按裝置分為9LD、1LD、2LD;Q/GDW161―2007126)網(wǎng)絡通信段(TD):網(wǎng)絡通信、打印接線和IRIG-B(DC)時碼對時;7)交流電源段(JD);8)集中備用段(2BD)。6.2.3.2斷路器保護屏(柜)a)背面左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直流電源段(ZD):本屏(柜)所有裝置直流電源均取自該段;2)強電開入段(4Q1D):接收第一套保護跳、合閘,重合閘壓力閉鎖等開入信號;3)強電開入段(4Q2D):接收第二套保護跳閘等開入信號;4)出口段(4C1D):至斷路器第一組跳、合閘線圈;5)出口段(4C2D):至斷路器第二組跳閘線圈;6)保護配合段(4P1D):與第一套保護配合;7)保護配合段(4P2D):與第二套保護配合;8)保護配合段(4P3D):與斷路器保護配合;9)信號段(4*D):含控制回路斷線、電源消失、保護跳閘、事故音響等;10)錄波段(4LD):分相跳閘、三相跳閘、合閘接點;11)集中備用段(1BD)。b)背面右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交流電壓段(UD):交流空氣開關(guān)前電壓為UD,交流空氣開關(guān)后為3UD;2)交流電流段(3ID):按Ia、Ib、Ic、In,a’I、b’I、c’I、n’I排列;3)強電開入段(3QD);4)對時段(OD):接受GPS硬接點對時;5)弱電開入段(3RD):斷路器位置、閉鎖重合閘、低氣壓閉鎖重合閘(斷路器未儲能閉鎖重合閘)、分相/三相啟動失靈、重合閘開入;6)出口段(3CD):失靈保護跳相關(guān)斷路器、重合閘出口;7)信號段(3*D):保護動作、重合閘動作、保護運行異常、裝置故障告警等信號;8)遙信段(3YD):保護動作、重合閘動作、保護運行異常、裝置故障告警等信號;9)錄波段(3LD):保護動作、重合閘動作;10)網(wǎng)絡通信段(TD):網(wǎng)絡通信、打印接線和IRIG-B(DC)時碼對時;11)交流電源(JD);12)集中備用段(2BD)。6.2.3.3短引線保護屏(柜)a)背面左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交流電流段(ID):3-10ID、4-10ID;2)直流電源段(3ZD):左側(cè)保護直流電源;3)強電開入段(QD):3-10QD、4-10QD;4)對時段(3OD):左側(cè)保護接受GPS硬接點對時;5)出口段(CD):3-10CD、4-10CD;6)信號段(*D):3-10*D、4-10*D;7)遙信段(YD):3-10YD、4-10YD;8)錄波段(LD):3-10LD、4-10LD;9)網(wǎng)絡通信段(TD):網(wǎng)絡通信、打印接線和IRIG-B(DC)時碼對時;10)集中備用段(1BD)。b)背面右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交流電流段(ID):1-10ID、2-10ID;2)直流電源段(1ZD):右側(cè)保護直流電源;3)強電開入段(QD):1-10QD、2-10QD;4)對時段(1OD):右側(cè)保護接受GPS硬接點對時;5)出口段(CD):1-10CD、2-10CD;6)信號段(*D):1-10*D、2-10*D;7)遙信段(YD):1-10YD、2-10YD;Q/GDW161―2007138)錄波段(LD):1-10LD、2-10LD;9)交流電源(JD);10)集中備用段(2BD)。6.2.4雙母線接線保護屏(柜)端子排設計6.2.4.1線路保護、重合閘和操作箱兩面屏(柜)方案a)背面左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直流電源段(ZD):本屏(柜)所有裝置直流電源均取自該段;2)強電開入段(4QD):接收跳、合閘,重合閘壓力閉鎖等開入信號;3)出口段(4CD):跳、合本斷路器;4)保護配合段(4PD):與保護配合;5)信號段(11*D):通信接口信號;6)信號段(1*D):保護動作、重合閘動作、保護運行異常、裝置故障告警等信號;7)信號段(4*D):含控制回路斷線、電源消失、保護跳閘、事故音響等;8)信號段(7*D):電壓切換信號;9)遙信段(1YD):保護動作、重合閘動作、保護運行異常、裝置故障告警等信號;10)錄波段(11LD):通信接口錄波;11)錄波段(1LD):保護動作、重合閘動作;12)錄波段(4LD):分相跳閘、三相跳閘、重合閘接點;13)網(wǎng)絡通信段(TD):網(wǎng)絡通信、打印接線和IRIG-B(DC)時碼對時;14)集中備用段(1BD)。b)背面右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交流電壓段(7UD):外部輸入電壓及切換后電壓;2)交流電壓段(1UD):保護裝置輸入電壓;3)交流電流段(1ID):保護裝置輸入電流;4)強電開入段(1QD):跳閘位置接點TWJa、TWJb、TWJc;5)強電開入段(7QD):用于電壓切換;6)對時段(OD):接受GPS硬接點對時;7)弱電開入段(11RD):用于通信接口;8)弱電開入段(1RD):用于保護;9)出口段(1CD):保護跳閘、啟動失靈、啟動重合閘等;10)保護配合段(7PD):與母差、失靈保護配合;11)交流電源(JD);12)集中備用段(2BD)。6.2.4.2線路保護、重合閘和操作箱三面屏(柜)方案a)保護1(2)屏(柜)背面左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直流電源段(ZD):本屏(柜)所有裝置直流電源均取自該段;2)強電開入段(7QD):用于電壓切換;3)強電開入段(1QD):用于保護;4)對時段(OD):接受GPS硬接點對時;5)弱電開入段(11RD):用于通信接口;6)弱電開入段(1RD):用于保護;7)出口段(1CD):保護跳閘、啟動失靈、啟動重合閘等;8)保護配合段(7PD):與母差、失靈保護配合;9)集中備用段(1BD)。b)保護1(2)屏(柜)背面右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交流電壓段(7UD):外部輸入電壓及切換后電壓;2)交流電壓段(1UD):保護裝置輸入電壓;3)交流電流段(1ID):保護裝置輸入電流;4)信號段(7*D):電壓切換信號;5)信號段(11*D):通信接口信號;Q/GDW161―2007146)信號段(1*D):保護動作、重合閘動作、保護運行異常、裝置故障告警等信號;7)遙信段(1YD):保護動作、重合閘動作、保護運行異常、裝置故障告警等信號;8)錄波段(11LD):通信接口錄波;9)錄波段(1LD):保護動作、重合閘動作;10)網(wǎng)絡通信段(TD):網(wǎng)絡通信、打印接線和IRIG-B(DC)時碼對時;11)交流電源(JD);12)集中備用段(2BD)。c)線路輔助屏(柜)背面左側(cè)端子排,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1)直流電源段(ZD):本屏(柜)所有裝置直流電源均取自該段;2)強電開入段(4Q1D):接收第一套保護跳、合閘,重合閘壓力閉鎖等開入信號;3)強電開入段(4Q2D):接收第二套保護跳閘等開入信號;4)出口段(4C1D):至斷路器第一組跳、合閘線圈;5)出口段(4C2D):至斷路器第二組跳閘線圈;6)保護配合段(4P1D):與第一套保護配合;7)保護配合段(4P2D):與第二套保護配合;8)保護配合段(4P3D):與失靈保護配合;9)信號段(4*D):含控制回路斷線、電源消失、保護跳閘、事故音響等;10)錄波段(4LD):分相跳閘、三相跳閘、合閘接點;11)集中備用段(1BD)。6.3保護屏(柜)壓板、轉(zhuǎn)換開關(guān)及按鈕設置6.3.1壓板、轉(zhuǎn)換開關(guān)及按鈕設置原則a)壓板、轉(zhuǎn)換開關(guān)設置遵循“保留必需,適當精簡”的原則;b)壓板不宜超過5排,每排設置9個壓板,不足一排時,用備用壓板補齊。分區(qū)布置出口壓板和功能壓板。壓板在屏(柜)體正面自上而下,從左至右依次排列;c)保護跳、合閘出口壓板及與失靈回路相關(guān)壓板采用紅色,功能壓板采用黃色,壓板底座及其他壓板采用淺駝色;d)標簽應設置在壓板下方;e)轉(zhuǎn)換開關(guān)、按鈕安裝位置應便于巡視、操作,方便檢修。6.3.23/2斷路器接線6.3.2.1線路、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a)壓板1)出口壓板:線路保護跳閘、啟動失靈、重合閘壓板分別按相設置(主、后備保護共用壓板);線路保護遠傳輸出、過電壓跳閘、過電壓遠跳發(fā)信;2)功能壓板:縱聯(lián)保護投/退、過電壓保護投/退、遠方跳閘保護投/退、保護檢修狀態(tài)投/退;3)備用壓板。b)轉(zhuǎn)換開關(guān)和按鈕1)轉(zhuǎn)換開關(guān):斷路器運行/檢修狀態(tài)轉(zhuǎn)換;2)按鈕:復歸按鈕、通道試驗按鈕等。6.3.2.2斷路器保護及操作箱a)壓板1)保護出口壓板:設置分相跳閘壓板、設置失靈跳相鄰斷路器壓板、設置一付重合閘出口壓板;2)操作箱出口壓板:三跳出口啟動失靈壓板;3)保護功能壓板:充電過流保護投/退、保護檢修狀態(tài)投/退、停用重合閘投/退;4)備用壓板。b)按鈕:復歸按鈕。6.3.2.3短引線保護a)壓板1)保護出口壓板:保護跳閘;Q/GDW161―2007152)保護功能壓板:短引線保護投/退、保護檢修狀態(tài)投/退;3)備用壓板。b)按鈕:復歸按鈕。6.3.3雙母線接線6.3.3.1線路保護及重合閘a)壓板1)出口壓板:保護跳閘、啟動失靈、重合閘壓板分別按相設置,設置一付重合閘出口壓板;主、后備保護共用壓板,壓板接至1CD;線路保護遠傳輸出、過電壓跳閘、過電壓遠跳發(fā)信;注:線路保護遠傳輸出、過電壓跳閘、過電壓遠跳發(fā)信僅適用于配置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的情況。2)功能壓板:縱聯(lián)保護投/退、停用重合閘投/退、保護檢修狀態(tài)投/退、過電壓保護投/退、遠方跳閘保護投/退;注:過電壓保護投/退、遠方跳閘保護投/退僅適用于配置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的情況。3)備用壓板。b)轉(zhuǎn)換開關(guān)和按鈕復歸按鈕、通道試驗按鈕等。6.3.3.2操作箱a)操作箱出口壓板:三跳出口啟動失靈壓板;b)備用壓板;c)按鈕:復歸按鈕。6.4二次回路設計6.4.1二次回路設計原則a)線路保護獨立完成合閘(包括手合、重合)后加速跳閘功能;b)3/2斷路器接線的斷路器失靈保護應跳所有相鄰斷路器的2個跳閘線圈;c)宜采用操作箱內(nèi)啟動失靈、不啟動重合閘的三跳接點(TJR接點)啟動失靈保護;d)對于不采用操作箱,而采用操作繼電器接口的方案,保護出口應經(jīng)繼電器重動后作用于斷路器跳閘線圈;操作繼電器接口應設有斷路器位置接點。6.4.23/2斷路器接線二次回路設計6.4.2.1線路、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a)開關(guān)量輸入回路1)斷路器位置信號:主保護及后備保護按斷路器分相輸入;2)啟動遠傳:斷路器失靈保護、線路高抗保護、過電壓保護動作遠傳。b)出口回路1)線路保護以分相跳閘方式、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以三相跳閘方式跳2臺斷路器;2)啟動重合閘回路、失靈回路:分相啟動2臺斷路器的重合閘及失靈保護。6.4.2.2斷路器保護a)開關(guān)量輸入回路1)與操作箱配合的回路,由制造商組屏(柜)設計,包括:斷路器分相位置、閉鎖重合閘、壓力降低閉鎖重合閘、三跳啟動失靈;2)與線路保護配合:分相啟動失靈保護及重合閘。b)出口回路1)跳、合本斷路器回路:分相跳閘及重合閘;2)跳相鄰斷路器回路:跳所有相鄰斷路器出口。6.4.2.3短引線保護a)開關(guān)量輸入回路隔離刀閘位置信號:線路或元件隔離刀閘輔助觸點輸入。b)出口回路保護以三相跳閘方式跳2臺斷路器。6.4.2.4操作箱二次回路設計:a)與測控配合;Q/GDW161―200716b)手合、手跳;c)至合閘線圈;d)至第一組跳閘線圈;e)至第二組跳閘線圈;f)保護分相跳閘(2組);g)保護三相跳閘(2組:啟動重合閘、啟動失靈);h)保護三相跳閘(2組:不啟動重合閘、啟動失靈);i)保護三相跳閘(2組:不啟動重合閘、不啟動失靈);j)壓力閉鎖回路;k)防跳回路;l)分相跳閘及合閘位置監(jiān)視回路(2組);m)跳合閘信號回路;n)控制回路斷線、電源消失等6.4.3雙母線接線二次回路設計6.4.3.1線路保護及重合閘a)開關(guān)量輸入回路1)斷路器位置信號開關(guān)量輸入:按斷路器分相開關(guān)量輸入;2)其他保護停(發(fā))信、遠方跳閘開關(guān)量輸入;3)分相電流差動保護的遠傳開關(guān)量輸入;4)閉鎖重合閘開關(guān)量輸入;5)閉鎖重合閘回路由操作箱及手跳、手合繼電器實現(xiàn);6)壓力低閉鎖重合閘開關(guān)量輸入;7)操作箱內(nèi)的斷路器操動機構(gòu)“壓力低閉鎖重合接點”的轉(zhuǎn)換繼電器應以常閉型接點的方式接入重合閘裝置的對應回路。b)出口回路1)跳閘回路:線路保護以分相跳閘方式跳斷路器;2)啟動失靈回路:分相啟動失靈保護;3)啟動重合閘回路;4)縱聯(lián)保護與收發(fā)信機的配合。6.4.3.2操作及電壓切換箱a)操作箱主要回路要求如下:1)與測控配合;2)手合、手跳;3)至合閘線圈;4)至第一組跳閘線圈;5)至第二組跳閘線圈;6)保護分相跳閘;7)保護三相跳閘(啟動重合閘、啟動失靈);8)保護三相跳閘(不啟動重合閘、啟動失靈);9)保護三相跳閘(不啟動重合閘、不啟動失靈);10)壓力閉鎖回路;11)防跳回路;12)分相跳閘及合閘位置監(jiān)視回路;13)跳合閘信號回路;14)控制回路斷線、電源消失等;15)備用中間繼電器;16)直流電源監(jiān)視。b)電壓切換主要回路:1)采用單位置啟動方式;2)信號回路:切換同時動作、PT失壓信號。Q/GDW161―2007177保護與通信設備接口要求7.1保護用通信通道的一般要求7.1.1雙重化配置的線路縱聯(lián)保護通道應相互獨立,通道及接口設備的電源也應相互獨立。7.1.2線路縱聯(lián)保護優(yōu)先采用光纖通道。采用光纖通道時,短線、支線優(yōu)先采用專用光纖。采用復用光纖時,優(yōu)先采用2Mbit/s數(shù)字接口。7.1.3一套線路縱聯(lián)保護不宜接入兩個通信通道。7.1.4線路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通道的收發(fā)時延應相同。7.1.5雙重化配置的遠方跳閘保護,其通信通道應相互獨立;線路縱聯(lián)保護采用數(shù)字通道的,遠方跳閘命令宜經(jīng)線路縱聯(lián)保護傳輸。7.1.62Mbit/s數(shù)字接口裝置與通信設備采用75Ω同軸電纜不平衡方式連接。7.1.7安裝在通信機房繼電保護通信接口設備的直流電源應取自通信直流電源,并與所接入通信設備的直流電源相對應,采用-48V電源,該電源的正端應連接至通信機房的接地銅排。7.1.8通信機房的接地網(wǎng)與主地網(wǎng)有可靠連接時,繼電保護通信接口設備至通信設備的同軸電纜的屏蔽層應兩端接地。7.2保護與通信設備連接要求7.2.1光纜連接要求a)在保護室和通信機房均設保護專用的光配線柜,光配線柜的容量、數(shù)量宜按照廠、站遠景規(guī)模配置;b)保護室光配線柜至通信機房光配線柜采用單模光纜。光纜敷設3條(2條主用,1條備用)。每條光纜纖芯數(shù)量宜按照廠、站遠景規(guī)模配置;c)保護室光配線柜至保護柜、通信機房光配線柜至接口柜均應使用尾纜連接。尾纜應使用ST或FC型連接器與設備連接;d)光纜通過光配線框轉(zhuǎn)接。7.2.2繼電保護通信接口屏(柜)使用復用數(shù)字通道時,采用滿足ITUG.703標準的2Mbit/s通信接口裝置并要求如下:a)同一線路的兩套保護的通信接口宜安裝在不同屏(柜)上;b)統(tǒng)一屏(柜)尺寸并統(tǒng)一布置。初次安裝的屏(柜)應方便后續(xù)通信接口安裝,滿足后續(xù)安裝的通信接口只配接電源線和尾纖的要求。每一屏(柜)應能安裝8臺接口裝置;c)光電轉(zhuǎn)換裝置采用1U標準機箱,高為1U(約44.45mm)、寬為19英寸(482.6mm)、深小于300mm。8對相關(guān)設備及回路的要求8.1對斷路器的要求8.1.1三相不一致保護功能應由斷路器本體機構(gòu)實現(xiàn)。8.1.2斷路器防跳功能應由斷路器本體機構(gòu)實現(xiàn)。8.1.3斷路器跳、合閘壓力異常閉鎖功能應由斷路器本體機構(gòu)實現(xiàn),應能提供兩組完全獨立的壓力閉鎖接點。8.2對雙母線接線線路PT的要求為簡化電壓切換回路,提高保護運行可靠性,雙母線接線線路間隔宜裝設三相PT。8.3對相關(guān)二次回路的要求雙母線接線的線路保護,當配置雙操作箱時,監(jiān)控系統(tǒng)需提供兩付遙跳接點。Q/GDW161―200718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保護裝置定值清單標準格式A.1設備參數(shù)定值設備參數(shù)定值見表A.1。表A.1設備參數(shù)定值類別序號參數(shù)名稱參數(shù)值1定值區(qū)號0~**(正式運行定值置于“0”區(qū),備用定值依次往后排列,調(diào)試定值置于最末區(qū))2通信地址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整定基本參數(shù)3被保護設備滿足8個漢字長度4一次額定值相電流CT5二次額定值相電流6一次額定值線電壓PT7二次額定值線電壓通道8類型A.2線路保護A.2.1縱聯(lián)距離(方向)保護A.2.1.1縱聯(lián)距離(方向)保護定值見表A.2。表A.2縱聯(lián)距離(方向)保護定值類別序號定值名稱定值范圍(IN為1A或5A)單位整定值1變化量啟動電流定值(0.05~0.5)INA2零序啟動電流定值(0.05~0.5)INA3縱聯(lián)零序電流定值(0.05~20)INA4縱聯(lián)距離阻抗定值(0.5~37.5)/INΩ5本側(cè)識別碼0~65535數(shù)字式通道縱聯(lián)距離零序保護6對側(cè)識別碼0~65535數(shù)字式通道7快速距離阻抗定值(0.5~37.5)/INΩ8零序補償系數(shù)KZ0~29線路正序阻抗定值(0.05~655.35)/INΩ線路全長10線路正序靈敏角55°~89°11線路零序阻抗定值(0.05~655.35)/INΩ線路全長12線路零序靈敏角55°~89°后備保護13線路總長度0~655.35kmQ/GDW161―200719表A.2(續(xù))類別序號定值名稱定值范圍(IN為1A或5A)單位整定值14接地距離Ⅰ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15接地距離Ⅱ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16接地距離Ⅱ段時間0.01~10s17接地距離Ⅲ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18接地距離Ⅲ段時間0.01~10s19相間距離Ⅰ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20相間距離Ⅱ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21相間距離Ⅱ段時間0.01~10s22相間距離Ⅲ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23相間距離Ⅲ段時間0.01~10s24負荷限制電阻定值(0.05~125)/INΩ25零序過流Ⅱ段定值(0.05~20)INA26零序過流Ⅱ段時間0.01~10s27零序過流Ⅲ段定值(0.05~20)INA28零序過流Ⅲ段時間0.01~10s29零序過流加速段定值(0.05~20)INA30PT斷線相過流定值(0.05~20)INA31PT斷線零序過流定值(0.05~20)INA32PT斷線過流時間0.1~10s33單相重合閘時間0.1~10s34三相重合閘時間0.1~10s后備保護35同期合閘角0°~90°36接地距離偏移角0°,15°,30°37零序反時限電流定值(0.05~0.5)INA38零序反時限時間0.1~10s39三相不一致保護零、負序電流定值(0.05~0.5)INA40三相不一致保護時間0.1~10s自定義41通道交換時間定值0~23h注1:由于線路零序靈敏角一般接近并略小于線路正序靈敏角,8項定值推薦用KZ代替K*和KR,也可以根據(jù)參數(shù)計算K*和KR。注2:24項“負荷限制電阻定值”為相間和接地Ⅰ、Ⅱ、Ⅲ段電阻共用定值,圓特性、四邊形特性均適用。注3:33~35項定值適用于雙母線接線。注4:廠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自定義定值項。Q/GDW161―200720A.2.1.2縱聯(lián)距離(方向)保護控制字見表A.3。表A.3縱聯(lián)距離(方向)保護控制字類別序號控制字名稱整定方式整定值1縱聯(lián)距離(方向)保護0,12縱聯(lián)零序保護0,13允許式通道0,1“1”代表允許式“0”代表閉鎖式縱聯(lián)保護控制字4解除閉鎖功能0,15快速距離保護0,16弱電源側(cè)0,17電壓取線路PT電壓0,18振蕩閉鎖元件0,19距離保護Ⅰ段0,110距離保護Ⅱ段0,111距離保護Ⅲ段0,112零序電流保護0,113零序電流保護Ⅲ段經(jīng)方向0,114三相跳閘方式0,115重合閘檢同期方式0,116重合閘檢無壓方式0,117Ⅱ段保護閉鎖重合閘0,118多相故障閉鎖重合閘0,119單相重合閘0,120三相重合閘0,121禁止重合閘0,1后備保護和重合閘控制字22停用重合閘0,123縱聯(lián)保護0,1軟壓板24遠方修改定值0,125零序反時限0,126三相不一致保護0,127三相不一致保護經(jīng)零、負序電流0,1自定義28自動交換通道0,1注1:9~11項控制字為相間和接地距離保護共用控制字。注2:12項“零序電流保護”控制字為各段零序電流保護共用控制字。注3:15~16控制字適用于雙母線接線。注4:24項“遠方修改定值”軟壓板只能在就地更改,只有當該壓板置“1”時,才能遠方修改其他定值。注5:廠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自定義控制字。Q/GDW161―200721A.2.2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A.2.2.1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定值見表A.4。表A.4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定值格式類別序號定值名稱定值范圍(IN為1A或5A)單位整定值1變化量啟動電流定值(0.05~0.5)INA2零序啟動電流定值(0.05~0.5)INA3差動動作電流定值(0.05~2)INA分相差動和零序差動共用4本側(cè)識別碼0~65535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5對側(cè)識別碼0~655356快速距離保護定值(0.5~37.5)/INΩ7零序補償系數(shù)KZ0~28線路正序阻抗定值(0.05~655.35)/INΩ線路全長9線路正序靈敏角55°~89°10線路零序阻抗定值(0.05~655.35)/INΩ線路全長11線路零序靈敏角55°~89°12線路正序容抗定值(40~6000)/INΩ線路全長13線路零序容抗定值(40~6000)/INΩ線路全長14線路總長度0~655.35km15接地距離Ⅰ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16接地距離Ⅱ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17接地距離Ⅱ段時間0.01~10s18接地距離Ⅲ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19接地距離Ⅲ段時間0.01~10s20相間距離Ⅰ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21相間距離Ⅱ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22相間距離Ⅱ段時間0.01~10s23相間距離Ⅲ段定值(0.05~125)/INΩ阻抗定值24相間距離Ⅲ段時間0.01~10s25負荷限制電阻定值(0.05~125)/INΩ26零序過流Ⅱ段定值(0.05~20)INA27零序過流Ⅱ段時間0.01~10s28零序過流Ⅲ段定值(0.05~20)INA29零序過流Ⅲ段時間0.01~10s后備保護30零序過流加速段定值(0.05~20)INAQ/GDW161―200722表A.4(續(xù))類別序號定值名稱定值范圍(IN為1A或5A)單位整定值31PT斷線相電流定值(0.05~20)INA32PT斷線零序過流定值(0.05~20)INA33PT斷線過流時間0.1~10s34單相重合閘時間0.1~10s35三相重合閘時間0.1~10s后備保護36同期合閘角0°~90°37接地距離偏移角0°,15°,30°38CT變比系數(shù)0.25~1.0039電抗器阻抗定值(5~9000)/INΩ40小電抗器阻抗定值(5~9000)/INΩ41零序反時限電流定值(0.05~0.5)INA42零序反時限時間0.1~10s43三相不一致保護零、負序電流定值(0.05~0.5)INA自定義44三相不一致保護時間0.1~10s注1:由于線路零序靈敏角一般接近并略小于線路正序靈敏角,7項定值推薦用KZ代替K*和KR,也可以根據(jù)參數(shù)計算K*和KR。注2:25項“負荷限制電阻定值”為相間和接地Ⅰ、Ⅱ、Ⅲ段電阻共用定值,圓特性、四邊形特性均適用。注3:廠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自定義定值項。Q/GDW161―200723A.2.2.2縱聯(lián)電流差動控制字見表A.5。表A.5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控制字類別序號控制字名稱整定方式整定值1縱聯(lián)差動保護0,12CT斷線閉鎖差動0,1縱聯(lián)保護控制字3通信內(nèi)時鐘0,14快速距離保護0,15電壓接線路PT0,16振蕩閉鎖元件0,17距離保護Ⅰ段0,18距離保護Ⅱ段0,19距離保護Ⅲ段0,110零序電流保護0,111零序過流Ⅲ段經(jīng)方向0,112三相跳閘方式0,113重合閘檢同期方式0,114重合閘檢無壓方式0,115Ⅱ段保護閉鎖重合閘0,116多相故障閉鎖重合閘0,117單相重合閘0,118三相重合閘0,119禁止重合閘0,1后備保護和重合閘控制字20停用重合閘0,121差動保護0,1軟壓板22遠方修改定值0,123線路電抗器0,124零序反時限0,125三相不一致保護0,1自定義26三相不一致保護經(jīng)零、負序電流0,1注1:7~9項控制字為相間和接地距離保護共用控制字。注2:10項“零序電流保護”控制字為各段零序電流保護共用控制字。注3:13~14項控制字適用于雙母線接線。注4:22項“遠方修改定值”軟壓板只能在就地更改,只有當該壓板置“1”時,才能遠方修改其他定值。注5:廠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自定義控制字。Q/GDW161―200724A.33/2斷路器接線的斷路器保護A.3.13/2斷路器接線的斷路器保護定值見表A.6。表A.63/2斷路器接線的斷路器保護定值類別序號定值名稱定值范圍(IN為1A或5A)單位整定值1變化量啟動電流定值(0.05~0.5)INA2零序啟動電流定值(0.05~0.5)INA3失靈保護相電流定值(0.05~0.5)INA4失靈保護零序電流定值(0.05~0.5)INA5失靈保護負序電流定值(0.05~0.5)INA6低功率因數(shù)角45°~90°默認值:70°7失靈保護跟跳本斷路器時間0.01~10s8失靈保護跳相鄰斷路器時間0.01~10s9死區(qū)保護時間0.01~10s10充電過流保護Ⅰ段電流定值(0.05~20)INA11充電過流保護Ⅰ段時間0.01~10s12充電過流保護Ⅱ段電流定值(0.05~20)INA13充電零序過流電流定值(0.05~20)INA14充電過流Ⅱ段時間0.01~10s15單相重合閘時間0.01~10s16三相重合閘時間0.01~10s斷路器保護定值17同期合閘角0°~90°18三相不一致保護時間0.1~10s19自定義20注1:3項“失靈保護相電流定值”為死區(qū)保護與失靈保護共用定值。注2:4~5項定值為三相不一致保護與失靈保護共用定值。注3:14項“充電過流Ⅱ段時間”為充電零序過流與充電過流Ⅱ段共用定值。注4:廠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自定義定值項。Q/GDW161―200725A.3.23/2斷路器接線的斷路器保護控制字見表A.7。表A.73/2斷路器接線的斷路器保護控制字類別序號控制字名稱整定方式整定值1斷路器失靈保護0,12跟跳本斷路器0,13死區(qū)保護0,14充電過流保護Ⅰ段0,15充電過流保護Ⅱ段0,16充電零序過流0,17重合閘檢同期方式0,18重合閘檢無壓方式0,19單相重合閘檢線路有壓0,1適用于電廠側(cè)重合閘10TWJ啟動單相重合閘0,111TWJ啟動三相重合閘0,112后合檢線路有壓0,113單相重合閘0,114三相重合閘0,115禁止重合閘0,1斷路器保護控制字16停用重合閘0,117充電過流保護0,118按相重合閘0,1適用于按相重合閘方式軟壓板19遠方修改定值0,120三相不一致保護0,121三相不一致經(jīng)零、負序電流閉鎖0,1自定義22注1:19項“遠方修改定值”軟壓板只能在就地更改,只有當該壓板置“1”時,才能遠方修改其他定值。注2:廠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自定義控制字。Q/GDW161―200726A.4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A.4.1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定值見表A.8。表A.8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定值類別序號定值名稱定值范圍(IN為1A或5A)單位整定值1電流變化量定值(0.05~0.5)INA2零序電流定值(0.05~0.5)INA3I03負序電流定值(0.05~0.5)INAI24零序電壓定值0~57.7V3U05負序電壓定值0~57.7VU26低電流定值(0.05~0.5)INA7低有功功率0~90W8低功率因數(shù)角30°~90°9遠方跳閘經(jīng)故障判據(jù)時間0.01~10s10遠方跳閘不經(jīng)故障判據(jù)時間0.01~10s11過電壓定值57.7~100V故障判別元件及其他定值12過電壓保護動作時間0.01~10s自定義13注1:11項“過電壓定值”為本側(cè)三相電壓“或門”關(guān)系。注2:廠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自定義定值項。A.4.2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控制字見表A.9。表A.9過電壓及遠方跳閘保護控制字類別序號控制字名稱整定方式整定值1故障電流、電壓啟動0,1變化量電流、零序電流、負序電流、零電壓、負序電壓啟動判據(jù)2低電流、低有功啟動0,1低電流、低有功功率啟動判據(jù)3低功率因數(shù)角啟動0,14遠方跳閘不經(jīng)故障判據(jù)0,1遠方跳閘經(jīng)故障判據(jù)固定投入5過電壓保護跳本側(cè)0,1控制字6過電壓啟動遠方跳閘經(jīng)跳位閉鎖0,17遠方跳閘保護0,18過電壓保護0,1軟壓板9遠方修改定值0,1自定義10注1:9項“遠方修改定值”軟壓板只能在就地更改,只有當該壓板置“1”時,才能遠方修改其他定值。注2:廠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自定義控制字。Q/GDW161―200727A.5短引線保護A.5.1短引線保護定值見表A.10。表A.10短引線保護定值類別序號定值名稱定值范圍(IN為1A或5A)單位整定值1變化量啟動電流定值(0.05~0.5)INA2零序啟動電流定值(0.05~0.5)INA3I03過流保護Ⅰ段電流定值(0.05~20)INA4過流保護Ⅱ段電流定值(0.05~20)INA5過流保護Ⅱ段時間0.01~10s啟動元件及保護定值6差動動作電流定值(0.05~20)INA78自定義9注1:2~4項定值均為“和電流”定值。注2:廠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自定義定值項。A.5.2短引線保護控制字見表A.11。表A.11短引線保護控制字類別序號控制字名稱整定方式整定值1差動保護0,12過流保護Ⅰ段0,1控制字3過流保護Ⅱ段0,14短引線保護0,1軟壓板5遠方修改定值0,167自定義8注1:5項“遠方修改定值”軟壓板只能在就地更改,只有當該壓板置“1”時,才能遠方修改其他定值。注2:廠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自定義控制字。Q/GDW161―200728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保護輸出報告標準格式B.1對保護動作信息報告的要求為了使運行人員盡快了解事故狀況以便及時、有效地處理事故,保護動作信息報告應為中文簡述,包含以下內(nèi)容:a)****年,**月,**日,**時:**分:**秒;b)****線路保護啟動,*相故障;c)**保護動作,跳*相;d)****斷路器重合;e)****斷路器重合于永久故障,加速三跳;f)故障測距**.*km。B.2對保護動作行為報告的要求供繼電保護專業(yè)人員分析事故的保護動作行為記錄的內(nèi)容應包括:a)保護啟動及動作過程中各相關(guān)元件動作行為、動作時序和開關(guān)量輸入、開關(guān)量輸出的變位情況的記錄;故障相電壓、電流幅值;故障測距結(jié)果等,見表B.1。表B.1保護動作行為報告的標準格式類別時間描述故障相別A、B、C等故障相電壓****V故障相電流****A故障測距結(jié)果****km故障簡況年-月-日時:分:秒:毫秒****保護啟動****ms****保護動作****ms****(線路、斷路器)重合****ms****保護動作保護動作情況啟動時開入量狀態(tài)保護啟動時各開入量狀態(tài)Q/GDW161―200729表B.1(續(xù))類別時間描述****ms,****0—>1......****ms,****1—>0…動作后開關(guān)量變位按時間順序,保護動作后各開關(guān)量狀態(tài)變位b)保護在故障過程中的交流相電壓、相電流、零序電壓和零序電流幅值、相位錄波記錄;c)與本次動作相關(guān)的保護定值清單。Q/GDW***-2007國家電網(wǎng)公司企業(yè)標準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標準化設計規(guī)范Q/GDW***—2007*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北京三里河路6號100044北京***印刷廠印刷(本書如有印裝質(zhì)量問題,我社發(fā)行部負責退換)版權(quán)專利不得翻印*開本880*12301/16印張*字數(shù)19千字2007年*月第*版2007年*月第*次印刷印數(shù)1-*****書號:******.*-***定價*.**元*附件二: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標準化設計規(guī)范(編制說明)Standardizationdesignspecificationfortransmissionlineprotectionandau*iliaryequipments國家電網(wǎng)公司1任務來源原水利電力部組織編寫的《四統(tǒng)一高壓線路繼電保護裝置原理設計》主要針對當時繼電保護的現(xiàn)狀,通過統(tǒng)一技術(shù)標準、統(tǒng)一原理接線、統(tǒng)一符號、統(tǒng)一端子排布置,對我國繼電保護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進步,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在我國電力系統(tǒng)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繼電保護運行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在應用中不同廠家保護裝置的輸入輸出量、壓板、端子、報吿和定值等不統(tǒng)一、不規(guī)范的問題日漸凸顯,給繼電保護運行、維護和管理等帶來較大困難,有必要對微機型保護裝置技術(shù)原則、保護配置原則以及相關(guān)的二次回路等的標準化設計進行規(guī)范。為此國調(diào)中心申請了國家電網(wǎng)公司2007年度科技項目《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研究》,在繼電保護設備和回路設計標準化方面開展工作。2主要工作過程2006年5月,華北電網(wǎng)公司組織有關(guān)調(diào)度、運行、設計和制造等單位開展了繼電保護標準化設計工作。2006年8月,在準確把握當前繼電保護運行管理突出矛盾的基礎上,國調(diào)中心審時度勢,明確提出在公司系統(tǒng)開展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工作,組織召開了“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工作研討會”,參加會議的有網(wǎng)、省調(diào)、電力規(guī)劃設計總院、設計院、運行維護單位和科研制造單位的專家。會議分析了當前微機繼電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由于目前微機型保護裝置設計、制造、應用中存在的非標準化問題。不同廠家微機保護經(jīng)歷由最初的產(chǎn)品研發(fā)階段,發(fā)展成為定型產(chǎn)品,由于缺乏產(chǎn)品標準規(guī)范,不同廠家的產(chǎn)品存在一定的差異,給現(xiàn)場維護和運行帶來了較大的困難甚至成為不安全因素。二是不同廠家保護裝置的外部接口回路要求不一致,導致不同保護相互配合時的功能、回路設計復雜或不完善,也造成與外部一次設備、通信自動化設備的配合及要求不統(tǒng)一,容易出現(xiàn)設計、施工、運行、操作中的差錯,成為安全隱患。三是部分調(diào)度、運行單位過于強調(diào)本地區(qū)的技術(shù)要求和特點,而生產(chǎn)廠家存在迎合和無原則地滿足用戶需求,同一種裝置出現(xiàn)各種地區(qū)性版本,或是盡量實現(xiàn)單一裝置的功能最大化配置;完全由設計人員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隨意設計,最終造成不同時期、不同廠站的同一種保護二次回路不規(guī)范,給繼電保護的現(xiàn)場安全運行帶來隱患。四是由于隨著微機繼電保護的不斷技術(shù)進步,各類反事故措施不斷制定和完善,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由于各單位對反措理解上的偏差,造成反措執(zhí)行不夠徹底。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工作是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開拓性工作,非常有必要同時也非常迫切,將對未來繼電保護設備制造、運行維護、調(diào)度管理等工作產(chǎn)生的強大的促進作用,全面提升繼電保護各項工作水平,建議立即在公司系統(tǒng)開展此項工作。2006年11月,國調(diào)中心全面啟動了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工作,在華北電網(wǎng)公司已開展工作的基礎上,發(fā)文成立了“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規(guī)范”工作組,明確了成員單位、工作組成員、工作要求和進度計劃,布置了下一階段的工作。2006年12月,國調(diào)中心組織召開了“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規(guī)范”第一次工作會議,會議討論了有關(guān)單位提交的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設計規(guī)范(初稿)并編寫了繼電保護裝置技術(shù)規(guī)范(初稿),安排了下一步工作。2007年1月,公司陳進行副總經(jīng)理和欒軍總工程師在公司繼電保護工作會議講話中高度評價了公司系統(tǒng)開展的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工作,明確要求要將此項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務求盡快取得實效。2007年4月,國調(diào)中心組織召開了“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規(guī)范”第二次工作會議,會議討論完善了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設計規(guī)范(初稿)并編寫了繼電保護裝置技術(shù)規(guī)范(初稿)。會后國調(diào)中心對初稿結(jié)構(gòu)進行了較大的調(diào)整,使得結(jié)構(gòu)更合理,要求更明確,更加符合規(guī)范要求。2007年7月,國調(diào)中心組織召開了“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規(guī)范”第三次工作會議,會議深入細致地討論了繼電保護設備標準化設計規(guī)范(初稿)和裝置技術(shù)規(guī)范(初稿),將設計規(guī)范部分和裝置規(guī)范部分匯總成一個稿子,形成送審稿(初稿)。會后國調(diào)中心按照標準的規(guī)范格式進行了大量細致入微的內(nèi)容修改和格式調(diào)整工作,形成送審稿。2007年7月,受公司科技部委托,國調(diào)中心組織召開了國家電網(wǎng)公司企業(yè)標準《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設計規(guī)范》審查會,來自電力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單位和公司總部基建部、有關(guān)網(wǎng)省調(diào)、試驗、運行單位的專家對《規(guī)范》(送審稿)進行了認真審查,提出修改意見,并推薦申報國網(wǎng)公司企業(yè)標準。會后,國調(diào)中心按照審查會意見,對企標《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設計規(guī)范》作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形成報批稿,報公司科技部。3本標準的編制原則功能配置統(tǒng)一的原則。主要解決各地區(qū)保護配置及組屏方式的差異而造成保護的不統(tǒng)一問題。回路設計統(tǒng)一的原則。解決由于各地區(qū)運行和設計單位習慣不同造成二次回路上存在差異的問題。端子排布置統(tǒng)一的原則。通過按照自上而下,按功能分段設計端子排,解決交直流回路、輸入輸出回路在端子排上排列位置不同的問題。接口標準統(tǒng)一的原則。對繼電保護裝置至通信機柜處的光纜連接、接口的配置等進行標準化設計,避免出現(xiàn)不同時期、不同廠家接口裝置雜亂無序的問題。屏柜壓板統(tǒng)一的原則。通過對繼電保護壓板數(shù)量、顏色進行規(guī)范,對壓板進行優(yōu)化設計,減少不必要的壓板,以方便現(xiàn)場運行。保護定值、報告格式統(tǒng)一的原則。要求各保護制造商按照標準格式進行保護定值、報告格式的統(tǒng)一,為現(xiàn)場運行維護創(chuàng)造條件。4修訂本標準的主要內(nèi)容和特點《設計規(guī)范》主要包括“范圍”、“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總則”、“一般規(guī)定”、“線路保護及輔助裝置技術(shù)原則及功能配置”、“組屏(柜)設計”、“保護通信設備接口要求”和“對相關(guān)設備及回路的要求”共八部分內(nèi)容,將“保護裝置定值清單標準格式”和“保護輸出報告標準格式”兩部分內(nèi)容列入附錄中。《設計規(guī)范》具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遵照現(xiàn)行有關(guān)繼電保護的國標、行標、反事故措施及“國家電網(wǎng)公司輸變電工程典型設計”的有關(guān)要求,通過規(guī)范220千伏及以上電網(wǎng)的線路及輔助保護裝置的技術(shù)原則、配置原則、組屏方案、端子排設計、壓板設置和回路設計,為繼電保護的制造、設計、運行、管理和維護工作提供有利條件。二是優(yōu)先通過繼電保護裝置自身實現(xiàn)相關(guān)保護功能,盡可能減少外部輸入量,以降低對相關(guān)回路的依賴。三是優(yōu)化回路設計,在確保可靠實現(xiàn)繼電保護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屏(柜)內(nèi)裝置間以及屏(柜)間的連線。四是繼電保護雙重化包括保護裝置的雙重化以及與保護配合回路(含通道)的雙重化,雙重化配置的保護裝置及其回路之間應完全獨立,不應有直接的電氣聯(lián)系。五是《設計規(guī)范》中3/2斷路器主接線形式主要用于330千伏及以上系統(tǒng),雙母線主接線形式主要用于220千伏系統(tǒng);當330千伏及以上系統(tǒng)采用雙母線主接線形式,220千伏系統(tǒng)采用3/2斷路器主接線形式以及其他接線形式時可參照執(zhí)行。六是對微機保護“保護裝置定值清單”和“保護輸出報告”制定了標準格式。

篇3:某酒店客房標準化裝飾設計

酒店客房標準化裝飾設計

1)公共走廊及客房門:

客人使用客房是從客房大門處開始的,一定要牢記這一點,公共走廊宜在照明上重點關(guān)照客房門(目的性照明)。門框及門邊墻的陽角是容易損壞的部位,設計上需考慮保護,鋼制門框應該是個好辦法,不變形,耐撞擊,另外,房門的設計應著重表現(xiàn),與房內(nèi)的木制家具或色彩等設計語言互通有關(guān),門扇的寬度以880-900mm為宜,如果無法達到,那么在設計家具時一定要把握尺度。

2)戶內(nèi)門廊區(qū):

常規(guī)的客房建筑設計會形成入口處的一個1.0-1.2米寬的小走廊,房門后一側(cè)是入墻式衣柜。專家建議:如果有條件,盡可能將衣柜安排在就寢區(qū)的一側(cè),客人會感到極方便,也解決了門內(nèi)狹長的空間容納過多的功能,造成使用不便。當然,入口處衣柜也可以做,特別是在空間小的客房。一些投資小的經(jīng)濟型客房甚至可以連衣柜門都省去不裝。只留出一個使用“空腔”即可,行李可直接放入。高檔的商務型客房,還可以在此區(qū)域增加理容、整裝臺。臺面進深30cm即可。客人還可以放置一些零碎用品,是個很周到、體貼的功能設計。

3)工作區(qū):

以書寫臺為中心。家具設計成為這個區(qū)域的靈魂。強大而完善的商務功能于此處體現(xiàn)出來。寬帶、傳真、電話以及各種插口要一一安排整齊,雜亂的電線也要收納干凈。書寫臺位置的安排也應仔細考慮,良好的采光與視線是很重要的。不一定要象過去的客房那樣面壁而坐了。

4)娛樂休閑區(qū)、會客區(qū):

以往商務標準客房設計中的會客功能正在漸漸的弱化。從住房客人角度講,他希望客房是私人的,完全隨意的空間。將來訪客人帶進房間存在種種不便。從酒店經(jīng)營者角度考慮,在客房中會客當然不如到酒店里的經(jīng)營場所會客。后者產(chǎn)生效率,何樂不為這一轉(zhuǎn)變?yōu)榭头肯蛑孢m、愉快的功能和前進創(chuàng)造了空間條件。設計中可將諸如閱讀、欣賞音樂等很多功能增加進去,改變了在房間就只能躺在床上看電視的單一局面。

5)就寢區(qū):

這是整個客房中面積最大的功能區(qū)域。床頭屏板與床頭柜成為設計的核心問題。為了適應不同客人的使用需要,也方便酒店銷售,建議兩床之間不設床頭柜或設簡易的臺面裝置,需要時可折疊收起。至于集中控制面板就不要再提了,這是客房中最該淘汰的設備。床頭柜可設立在床兩側(cè),因為它功能很單純,方便使用最重要,一定不要太復雜。床頭背屏與墻是房間中相對完整的面積,可以著重刻畫。但要注意床水平面以上70cm左右的區(qū)域,(客人的頭部位置)易臟,需考慮防污性的材料,可調(diào)光的座燈或臺燈(壁燈為好),對就寢區(qū)的光環(huán)境塑造非常重要,不容忽視。

6)衛(wèi)生間:

衛(wèi)生間空間獨立,風、水、電系統(tǒng)交錯復雜。設備多,面積小,處處應遵循人體工學原理,做人性化設計。在這方面,干濕區(qū)分離,座廁區(qū)分離是國際趨勢,避免了功能交叉、互擾。

(1)面盆區(qū):臺面與妝鏡是衛(wèi)生間造型設計的重點,要注意面盆上方配的石英燈照明和鏡面兩側(cè)或單側(cè)的壁燈照明,二者最好都不缺。

(2)座便區(qū):首先要求通風,照明良好,一個常忽略的問題是電話和廁紙架的位置,經(jīng)常被安裝在座便器背墻上,使用不便。另外,煙灰缸與小書架的設計也會顯示出酒店的細心周到。

(3)洗浴區(qū):浴缸是否保留常常成為業(yè)主的“雞肋”問題,大多數(shù)客人不愿意使用浴缸,浴缸本身也帶來荷載增大,投入增大,住房時間延長等諸多不利因素,除非是酒店的級別與客房的檔次要求配備浴缸,否則完全可以用精致的淋浴間代替,節(jié)省空間,減少投入。另外,無論是否使用浴缸,在選擇帶花灑淋浴區(qū)的墻面材料時,要避免不易清潔的材料,象磨砂或亞光質(zhì)地都要慎用。

(4)其他設備:衛(wèi)生間高濕高溫,良好的排風設備是很重要的。可選用排風面罩與機身分離安裝的方式(面板在吊頂上,機身在墻體上),可大大減少運行噪音,也延長了使用壽命,安裝干發(fā)器的墻面易在使用時發(fā)生共振,也需注意!關(guān)于控制客房里的電路控制,一般就是指燈光的回路與開關(guān)的控制。很顯然,老式的集中控制面板使用很不方便,不宜再繼續(xù)使用。“家庭化”的要求將客房的控制方式,又回到了家居模式---在相應的照明燈具附近有相應的開關(guān)面板控制,簡明清楚,符合客人的使用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