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化工氨合成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化工氨合成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0 閱讀 4709

化工企業氨合成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一、工藝巡檢

1、根據操作記錄表項目,按時檢查,及時記錄各種數據。

2、每15分鐘檢查一次系統各壓力、溫度情況。

3、每30分鐘檢查一次各氨冷液位等壓吸收塔液位。

4、每30分鐘檢查一次循環機運轉情況。

5、每5小時各油分排油一次。

6、每8小時檢查一次水冷淋灑和溢流情況。

7、每周對水冷進行清理一次。

8、每周各氨冷排污一次。

二、開車、停車操作

(一)正常開車

1、開車前的準備

(1)檢查各管道、閥門、電器儀表完好正常,準確無誤,處于開車狀態。

(2)與供水、供電及有關崗位部門聯系作好開車準備。

2、開車前的置換

(1)系統未經檢修處于保壓狀態的開車不須置換。

(2)系統如進行卸壓檢修的開車,須先進行吹凈氣密試漏和進行置換,置換要按方案進行。

3、開車

(1)系統未經檢修處于保壓狀態下開車。

A、微開補氣閥,讓系統緩慢充壓至5.0-7.0Mpa(升壓速率為0.4Mpa/nis分鐘),待系統壓力略高于合成塔壓力后開啟合成塔進口閥。

B、按正常開車步驟啟動循環機,開啟系統近路及循環機近路閥,氣體打循環。

C、啟動電加熱器,根據催化劑層溫度上升情況,逐漸加大功率,并相應加大循環量。

D、觸媒層計溫情況,采用調節電加熱功率,及系統循環量的方法調節。

E、升溫速度40-50度/時。

F、當觸媒層溫度大于200度后開啟水冷,大于300度后開啟氨冷,并且氨分開始放氨。

G、觸媒溫度升起后根據溫度情況,逐漸減少電加熱功率,直到切電轉入正常生產。

H、升溫中如遇循環機跳閘,應立即切斷電源,以免燒壞電加熱。

(2)系統卸壓檢修后的開車

系統卸壓檢修后經吹凈氣密、置換合格后按照上述開車步驟進行。

(二)停車

1、緊急停車

本崗位所屬設備發生首火、爆炸、停水、停電、大量漏氣、漏液氨、外工段需要緊急停車的情況下,采取緊急停車措施。

(1)立即停止補氣。

(2)關死各放氨、加氨閥,以防止高壓氣沖入低壓設備。

(3)停循環機。

2、短期停車:

(1)停止補氣。

(2)關閉加氨、放氨閥。

(3)根據情況或開電爐保溫,或自然降溫或循環降溫。

(4)根據情況確定是否卸壓。

3、長期停車:

(1)停車前兩小時逐漸關小氨冷加氨閥直至關閉,氨冷器內的液氨在停車前應蒸發完。

(2)接停車令后,關閉補氣閥,開啟補氣放空閥。

(3)放盡氨分離器和冷交換器底部的液氨,并關閉放氨閥。

(4)以40度/h的降溫速度逐步降低觸媒層溫度,當溫度降至300度時,讓其自然降溫。

(5)停循環機。

(6)關閉合成塔主閥,冷激閥及系統近路閥,關冷卻器冷卻水閥。

(7)開塔后放空閥,系統卸壓后,在合成塔進出口處裝上盲板,在塔進口取樣管道氮氣,使塔內保持正壓。

(8)拆開有關法蘭,用蒸汽或惰氣進行系統置換,直至合格。

(9)氨冷器及氣氨管線可與冷凍工段配合,抽負后用蒸汽或惰性氣體進行置換,直至合格。

(三)倒循環機如何操作

1、按正常開車步驟啟動備用機,開啟進口閥。

2、逐漸關閉備用機的回路閥,當出口壓力與系統壓力相等時,全開出口閥,同時逐漸開啟在用機回路閥,關閉出口閥,待備用機運轉正常后,按正常停車步驟停在用機。

3、在倒車過程中,兩機操作應互相配合,以保持循環氣量的穩定。

三、操作要點

(一)觸媒熱氣溫度的控制

1、根據合成塔進口的氣體成份及生產負荷的變化,及時調整合成塔各冷激副線閥循環機近路閥及系統近路閥,穩定觸媒層溫度,穩定溫度浮動控制在±5度以內。

2、當觸媒層溫度出現猛降時應及時判明原因,作到超前思維快速反應,快速處理,采取果斷措施,如改變氣量、停止補氣、加強放氨及應用電加熱等方法調節。

3、及時調整氨冷液位和氣氨壓力,控制好氨冷溫度,以降低進塔氣體中氨含量,提高產量。

4、及時調整廢鍋液位和蒸汽壓力,控制好廢鍋出口氣體溫度,挖掘好軟水加熱器出口氣體溫度,盡量為水冷創造好的條件,以降低氣體溫度。

5、盡量加大循環量降低合成塔出口溫度,以提高合成氨產量。

6、根據觸媒活性,及負荷大小,并考慮產量與消耗的關系,確定控制好合理的空速及循環氣中甲烷含量,以達到最好的經濟效果。

7、時刻注意氫氮比的變化,根據氣體成份的變化,及時進行調節,以保證穩定的工藝生產。

8、時刻注意系統壓力的變化和系統壓差的變化,作到預見性調節,預見性處理。

四、φ600合成工藝指標

1、壓力:

補充氣壓力≤31.4Mpa合成塔進出口壓差≤0.98Mpa

循環機進出口壓差≤2.5Mpa廢鍋蒸汽壓力≤0.98Mpa

循環機油壓≥0.2Mpa升降壓速率3-4Mpa/h

氨冷氣氨壓力≤0.25Mpa

2、溫度:

(1)觸媒層熱點溫度:

5點溫度465±5℃9點溫度460±5℃

12點溫度455±5℃

(2)合成塔壁溫度120-165℃

(3)合成塔出氣溫度≤330℃

(4)廢鍋出口氣體溫度≤198℃

(5)合成塔進口溫度140-150℃

(6)水冷器出口溫度≤35℃

(7)氨冷器出口氣體溫度-7℃-0℃

3、氣體成份:

合成塔出口氨含量≤3.0%;合成塔出口氨含量≥12%;

循環氣H2/N22.2-2.8;循環氣甲烷10-16%。

4、液位:

氨冷液位1/2-2/3,循環

機油位1/2-2/3,

廢鍋液位1/2-2/3。

5、循環機電流338A。

五、φ1000mm合成崗位工藝指標

1、壓力:

補充氣壓力≤31.4MPa合成塔進口壓差≤1.0MPa

循環機進出口壓差≤2.0MPa廢熱鍋爐蒸汽壓力≤0.99MPa

循環機油壓≥0.2-0.25MPa升降壓速率3-4MPa/h

氨冷氣氨≤0.25MPa等壓吸收塔壓力1.0-1.6MPa

2、溫度

(1)觸媒層溫度:

1點390±5℃4點485±5℃7點485±5℃8點460±5℃

10點485±5℃11點430±5℃12點455±5℃

(2)合成塔壁溫度≤150℃

(3)合成塔出口氣體溫度≤350℃

(4)廢鍋出口氣體溫度≤210℃

(5)水加熱器出口氣體溫度≤150℃

(6)合成塔進口氣體溫度≤130℃

(7)水冷器出口氣體溫度≤35℃

(8)氨冷器出口氣體溫度-1℃--8℃

3、氣體成份

合成塔進口NH3含量≤3.0%合成塔出口NH3含量≥12%

循環氣H2/N22.2-2.8循環H257-62%

循環氣甲烷13-16%,開提氫時根據需要調整。

4、液位

氨冷液位1/2-2/3循環機油位1/2-2/3廢鍋液位1/2-2/3

5、循環機電流:1#、2#338A3#390A

篇2:合成氣壓縮機安全技術檢修工作規程

9.1.1維護

9.1.1.1機組廠房內的全部設備、管道、地面等均應清潔、整齊,地溝上必須鋪設蓋板。危險地段應設防護欄并做出醒目的標志,現場照明充足、安全,消防器材完好齊備。

9.1.1.2關鍵閥門、聯鎖上應設置預防誤操作裝置或標志,閥門應標示開關方向。

9.1.1.3機組運行中,進行機械、儀表、電氣作業時應填寫工作票,擬定安全措施,經操作人員檢查并在他們的配合下進行。

9.1.1.4嚴禁在帶壓條件下更換閥門或進行其它有礙人身安全及設備正常運行的維護工作。

9.1.1.5添加潤滑油時,必須遵守三級過濾原則,使用油品的型號和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9.1.1.6進行設備維護工作時,必須注意確保人身安全和設備的正常運行。

9.1.2檢修

1機組交付檢修前,應辦理“安全檢修任務書”后方可進行檢修。

2汽輪機停機后,應連續油循環直至汽缸溫度低于120℃,回油溫度低于35℃,主蒸汽的進、排汽全部切斷,疏、排水閥全部及時打開并排盡積水和余壓后才能進行檢修。

3嚴禁帶壓松螺栓和更換閥門填料。

4機組各缸體的扣蓋工作必須嚴格按規程要求進行,不得使任何工具、雜物落入或遺留在缸體及軸承箱中,扣蓋前要由有關的主管技術人員與檢修負責人一起認定,確認無誤后方可扣蓋。

5在連接油管路、回裝軸承及調整有關比肩時,必須進行詳細檢查,確保無雜物存在或堵塞。

6使用微抬軸工具時,禁止在轉子前后兩端同時進行;汽缸扣蓋后禁止使用吊車起吊轉子軸。

7當盤動轉子時,禁止用塞尺測量汽封和軸承間隙。盤動轉子時,工作人員應站在轉子旋轉的相反方向,禁止帶手套直接盤動轉子。

8現場使用煤油、汽油清洗零部件時,應注意防火,需要動火時,按有關的安全規定辦理動火證。

9施工照明必須用合格的36V以下電源及器材。

10在現場2米以上的高空施工時,應遵照“登高作業安全規定”執行。在可能墜落、擊傷的地方,應有明顯標記和可靠的安全隔離措施。

11拆卸某些零部件時必須使用專用的工機具,實行文明檢修,不許野蠻作業。

12零件拆卸前按其相互部位及相關尺寸做好記錄和標記,回裝時原位置恢復。如用鋼字打印記號,不許在配合面、結合面及密封面上進行。

13清洗零件應使用中性的煤油或汽油進行,精密零部件裝復前應使用沒有毛邊纖維的白布擦拭干凈,再涂上干凈的透平油或鉛粉,禁止戴手套裝配精密零部件。

14拆下的零部件分別擺放整齊,不能混淆,精密零部件應有專用存放和保管箱。凡不再進一步拆卸的部件,應將孔封好,妥善保管,汽缸流水孔、調速部件的油孔、汽輪機的進汽法蘭、噴嘴、油管法蘭孔、軸承座油孔等應立即加封,防止意外雜物落入。

15嚴禁用銼刀、粗砂布修理和打磨調速系統有關部件及軸頸、止推盤等部件。避免因將工具、鋼索及其它物件放置在汽缸水平結合面上而造成意外損傷。

16精密工具、測量儀器使用前必須由施工負責人組織檢查,計量部門校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17發現零部件丟失、損壞或組裝完畢后有剩余,必須報告主管技術負責人,并進行重新拆裝核對,保證組裝無誤。

18檢修時必須按設備維護檢修規程要求,做到嚴格檢查、測定和詳細記錄,記錄內容真實、完整,并有檢修人、檢修負責人和質量驗收人簽字。

19機組起重用吊車必須有專人維護,具有完善的定期維護和負荷試驗記錄。檢修前進行認真檢查,起重司機應持有有效的司機證。起吊設備使用起吊機具、繩索和夾具應按規定定期做超負荷試驗。繩卡及接頭的強度不得低于規定值。

20設備起吊用卡環應定期試驗合格,卡環與設備上吊耳孔必須匹配,起吊時卡環必須擰緊,卡環銷的肩部抵緊。

21起吊汽缸、隔板、轉子等部件必須了解設備重量和起吊的位置,索具直徑的選擇應不小于10倍的安全系數,索具與設備棱角、加工面接觸處應用墊木或軟材料墊好。

22汽缸、轉子起吊和就位前必須調整呈水平狀態。轉子的吊掛位置應在前、后汽封的U型槽內,由熟練的起重工和吊車司機配合作業,不得與隔板、噴嘴接觸或相撞;汽缸的翻轉必須要有足夠大的場地用單鉤或雙鉤進行。操作要平穩、緩慢,避免急劇的擺動、振蕩和沖擊。

9.1.3試車

9.1.3.1汽輪機啟動前應充分進行暖管和疏水,防止蒸汽管道產生較大熱應力和蒸汽冷凝液進入汽缸造成水擊;暖管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升溫、升壓的速度;主汽閥后疏水閥、汽缸疏水閥等全部打開。

9.1.3.2汽輪機低速暖機過程中,排汽缸溫度不得大于規定值;正常運行時汽缸溫度不得大于規定值,升速過程要嚴格遵照規定的升速曲線進行,出現異常時應立即降速,找出原因并進行處理后方可再次升速。

9.1.3.3升速過程中,要快速通過臨界轉速區不可停留。

9.1.3.4超速脫扣試驗在相同工況下至少進行兩次;實際脫扣轉速應在規定的范圍內,脫扣試驗后,只有當汽輪機轉速下降到調速器最低工作轉速以下時才能重新掛閘。

9.1.3.5汽輪機空負荷運轉時間不宜過長,檢驗合格后即應降速停機。

9.1.3.6汽輪機與壓縮機的聯軸器已恢復且符合啟動條件,汽輪機按冷態啟動程序開車時,隨著壓縮機加壓過程,機組的振動、軸位移也會隨之變化,應仔細檢查振動、軸位移、軸承溫度、潤滑油溫等參數,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9.1.3.7機組聯動試車升壓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壓縮機的特性曲線進行,正確控制防喘振裕度,正常工作流量應比喘振流量大1.05~1.20倍。一旦出現喘振應立即處理消除,若處理無效,應緊急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