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產品法律法規管理工作程序
公司產品法律法規管理程序
1.目的
為使本公司所生產之產品符合有關法律法規之要求,特訂立本程序。
2.范圍
有關本公司產品之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均屬本程序管理范圍。
3.權責
3.1營業部
營業部負責向客戶搜集并獲得其自訂的符合本公司產品之標準,及銷售地有關本公司產品之法律法規。
3.2工程部
工程部負責依據外部法律法規制定本公司標準,以及搜尋本公司所在地的有關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
3.3ISO文控中心
負責對營業部、工程部搜集的法律法規及標準等資料之保管工作。
4.定義
(無)
5.作業內容
5.1法律法規需求鑒定作業流程圖見附件一。
5.2營業部及工程部應在每年的1月份;7月份分別進行搜尋有關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之工作,以掌握最新的有關方面資訊,并根據搜尋結果填寫。
5.3工程部應將獲得的最新資訊,經整理注釋后交付ISO文控中心,依照《文件與資料管理程序》統一歸檔管理。
5.4工程部依據外部搜尋獲得的法律法規及標準,并結合公司之實際情況制定公司之相關標準。
5.5如不需要進行轉換,則交付ISO文控中心,依照《文件與資料管理程序》發至各部門直接使用。
5.6質量記錄之管理,依據《質量記錄管理程序》進行。
6.相關文件
6.1文件與資料管理程序
7.使用表單
7.1法律法規查核表
8.附件
8.1法律法規需求鑒定作業流程圖
附件一:法律法規需求鑒定作業流程圖
篇2: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公司--程序文件
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1目的
有效獲取、更新國際、國家現行質量、環保及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條例及其他要求(以下簡稱有關法規標準),并進行識別、評價,以確保本公司質量、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績效達到或超過有關法律、法規標準。
2范圍
本程序對有關法規標準之獲取、更新、識別、評價和實施做出了明文規定。
3職責
3.1品保部、人事科、管理者代表分別對所負責的質量、安全、環境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時進行獲取和更新。
3.2管理者代表負責依據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數據,對有關法律、法規標準進行識別、評價,找出重要環境及危險因素。
3.3總經理負責重要環境及危險因素之審批。
4定義(略)
5運行流程
5.1有關法規標準包括:
a、憲法有關條款;
b、環境保護及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地方標準;
c、環境保護及職業健康安全法律解釋;
d、資源法律、法規;
e、有關程序和實體法律、法規;
f、與產品及質量有關的法律法規;
5.2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獲取、更新流程。
5.2.1獲取、更新途徑:
a、國家、省、市級環保局/安全生產局/總工會等;
b、《中國環境報》、《地球村》等專業環境報刊;
c、電子媒體、環保法律專業網站;
d、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e、消防局;
f、技術監督局;
5.2.2各部門從有關途徑,獲取、更新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及時交秘書科存檔。
5.2.3根據本公司行業特點,活動、產品和服務類型,管理者代表組織相關部門,識別出適用于本公司之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并編制和維護《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清單》。
5.2.4對適用之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秘書科依據《文件控制程序》予以管理和控制。
5.3評價、實施流程。
5.3.1管理者代表組織負責依據公司質量、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數據,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對有關法律、法規標準涉及之區域、范圍進行環境及危險因素識別或環境及危險因素重新識別,識別完畢,應填制《環境因素評價表》及《危險源清單》。
5.3.2管理者代表負責依據《環境因素評價表》及《危險源清單》之環境因素、環境影響、
危險因素、危險影響,進行評價,凡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標準之環境或危險因素,均評價為重要環境或危險因素。
5.3.3管理者代表負責將評價之重要環境或危險因素填制《法律性重要環境(危險)因素登記表》。
5.3.4《法律性重要環境(危險)因素登記表》呈送總經理審批。
5.3.5管理者代表針對《法律性重要環境(危險)因素登記表》每一新確認之重要環境(危險)因素,依據《目標、指標、方案控制程序》進行目標、指標、方案策劃或調整,并控制其執行。
5.4記錄的管理。
記錄的管理依據《記錄控制程序》執行。
6相關支持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6.2《目標指標方案控制程序》
6.3《記錄控制程序》
7記錄表格
7.1《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清單》
7.2《環境因素評價表》
7.3《法律性重要環境(危險)因素登記表》
7.4《危險源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