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產筒型庫清庫作業制度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筒型儲存庫清庫相關人員的基本要求、清庫時機和方法選擇、清庫方法分類和操作要求、驗收要求、安全防護措施、環境保護與衛生防護措施、應急處理等。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各種物料的筒型儲存庫清庫作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在本規程中被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與本規程同效。
高處作業分級
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
安全標志管理規定
水泥生產防塵技術規程
水泥工廠設計規范
鋼筋混凝土筒倉設計規范
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物料
本規程指水泥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各種原料(含鈣質原料、硅質原料、校正原料、混合材、石膏等)、生料、煤(含原煤、煤粉)、熟料、水泥等。
3.2筒型庫
本規程指儲存固體散裝物料的立式容器,包括圓形庫與方形庫。主要采用混凝土結構,也有磚混結構或鋼結構。
3.3清庫
為避免和解決庫內物料結塊、粘庫影響庫容,保障儲存庫出料順暢,而采用一定方法進行的清理作業。
3.4庫壁掛料
附著于儲存庫內壁的物料。
3.5堆積物料
堆積在儲存庫底部的板結物料。
3.6人工清庫
清庫人員進入物料儲存庫,使用工具(如鐵鍬、鋤、鎬、鋼釬、跳板等)清理庫壁掛料和庫底部堆積物料。
3.7機械清庫
清庫人員不進入儲存庫內,采用機械清理庫壁掛料和庫底部堆積物料。
3.8高處作業
在距墜落高度基準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
3.9太陽燈
一種鹵簇元素燈,有碘鎢燈、長弧氙燈等。因光照度高,又稱太陽燈。
3.10全身式安全帶
能夠系住人的軀干,把墜落力量分散在大腿的上部、骨盆、胸部和肩部等部位的安全保護裝置,包括用于掛在錨固點或救生索上的兩根系索。
4.清庫人員的基本要求
4.1經醫生診斷,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癲癇、嚴重關節炎、美尼爾氏綜合癥、恐高癥、肢體殘疾、高度近視、反應遲鈍以及其他禁忌高處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清庫作業。酒后或服用嗜睡、興奮等藥物者不得從事清庫工作。
4.2入庫作業人員的年齡應控制在21~45周歲。
4.3參與清庫人員應熟悉并掌握高處作業操作技能,熟知所要清理儲存庫的內部基本結構,了解所要清理物料的基本特性。
4.4清庫前,水泥廠應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清庫操作規程、清庫方案的學習培訓,以及緊急救援和事故應急處理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從事清庫作業。
4.5清庫人員從事高空懸掛作業必須持有特種作業操作證。
5.清庫時機和方法選擇
5.1清庫時機的選擇
5.1.1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庫內物料特性等情況,宜選擇庫內附著或堆積的物料已有一定厚度,但不會大面積自行脫落的時機進行清庫。
5.1.2清庫一般與窯爐大修同步進行;水泥庫清庫也可選擇銷售旺季、水泥庫存量少的時候進行。
5.1.3南方應盡量避免夏季高溫天氣清庫。
5.1.4清庫作業宜選擇白天進行,嚴禁夜間人工清庫。
5.1.5清庫宜大致確定一個周期。一旦周期確定,既應靈活掌握,又不宜隨意變更。靈活掌握是指根據入庫物料的數量及其含水量,特別是出料的難易程度,適當提前或推后清庫時間。不要隨意變更是指當主要影響出料因素(物料含水、氣候影響、庫的利用程度等)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清庫周期不變。不宜等到出料情況嚴重惡化時才清庫。
5.2清庫方法的選擇
5.2.1清庫方法與步驟應根據儲存庫的類型、能力、儲存方式,所儲存物料的種類和性質,以及清庫要求和安全衛生的要求,經全面分析研究后確定。
5.2.2清庫方法的選擇原則:盡可能選擇機械清庫。
5.3清庫外包的要求
清庫工作如需要外包,必須選擇具備安全生產許可證、高空懸掛作業一級資質、高空作業工程專業承包資質的清庫公司。清庫前,由清庫公司提交清庫方案與應急預案,報水泥廠書面批準,并與施工單位簽訂安全施工協議,明確雙方的安全職責。
6.清庫方法和操作要求
6.1清庫方法分為機械清庫與人工清庫。
6.2清庫前,必須查清庫內情況,制訂清庫具體實施方案與應急預案。
6.3清庫必須先清理庫壁掛料,所有庫壁掛料清理完畢,方可著手清理庫底部堆積物料。清理庫壁掛料和庫底部堆積物料都必須自上而下進行。
6.4機械清庫
6.4.1機械清庫的設備主要有空氣泵、振動清庫器、空氣炮、真空車等。
6.4.2機械清庫是清庫工作的發展方向。
6.4.3清庫操作應嚴格遵守相應設備的操作規定。
6.5人工清庫
6.5.1清庫作業前準備工作
1)將庫內料位放至最低限度(放不出料為止),關閉庫底卸料口與庫頂進料閘板,禁止放料和進料,掛牌作業。
2)打開庫頂人孔門,借助太陽燈照明,觀察庫壁掛料情況與庫底部堆積物料情況。
3)切斷儲存庫上、下游需要停運設備的電源。
4)清理安裝有空氣炮的儲存庫,必須切斷空氣炮氣源,關閉所有氣閥,放掉空氣炮供氣罐內的壓縮空氣,關閉空氣炮操作箱。
5)檢測庫內溫度,目測庫內能見度、含塵濃度,確定是否具備入庫條件。
6)庫內應保持有效的通風(機械通風)、適宜的溫度和足夠亮度的照明。
6.5.2人工清理庫壁掛料和庫底部堆積物料
1)嚴格控制入庫作業人員數量。
清理庫壁掛料作業人員不得超過2人。
清理庫底部堆積物料時,進入1~2人清理出環形操作平臺后,庫容3000t以下儲存庫不得超過4人,庫容3000~8000t儲存庫不得超過6人,庫容8000t以上儲存庫不得超過8人。
2)嚴格控制庫內照明電壓。
清理混凝土或磚混結構儲存庫時,庫內照明采用36V安全燈。
清理金屬材質儲存庫時,庫內照明電壓不得超過12V。
3)清庫人員可以從庫頂人孔或庫側門進入儲存庫。
當庫底堆積物料高于庫側門或庫側門以上有庫壁掛料時,應從庫頂人孔進入。
當庫底堆積物料低于庫側門且庫側門以上沒有庫壁掛料時,可以從庫側門進入儲存庫。
4)清庫人員入庫前,系好安全帶,將安全繩的一端固定在庫頂或庫側門的鐵護欄、鋼管或鋼柱上,另一端系在入庫人員的安全帶上。再用一根安全繩,一端系在入庫人員腰間,另一端系在軟梯、吊籃或吊盤上,做到雙保險。繩索與庫頂人孔或庫側門接觸處加墊軟物,防止繩索被磨斷。
如果安全繩固定在庫側門,當清庫人員離庫側門較遠時(≥3m),應把安全繩固定端從庫側門移到庫頂。
5)清庫人員從庫頂人孔進庫應使用軟梯、吊籃或吊盤,不宜使用庫內爬梯。
進庫人員沿軟梯或乘吊籃、吊盤入庫時,庫外監護人員應根據入庫人員的下降速度,逐漸將安全繩放入,確保入庫人員的安全。當入庫人員到達操作位置時,庫頂監護人員將入庫人員安全繩的富余長度控制在操作活動范圍1m以內;入庫人員也需將系在軟梯、吊籃或吊盤上的安全繩的富余長度控制在1m的活動范圍之內。
6)清庫人員隨身攜帶的工具要握牢,以免掉落,不能隨身攜帶的工具由庫頂監護人員用φ12mm棕繩吊送入庫內,禁止往上或往下扔。
7)當有兩人同時清理庫壁掛料時,一人不得在另一人垂直上方作業。
8)清理完庫壁掛料,應先將庫內立腳處的松軟物料清理干凈,鋪好長木板或竹跳板后,方可離開軟梯、吊籃或吊盤,站在木板或竹跳板上清理庫底物料。
9)從庫側門進入儲存庫內清理庫底堆積物料,如果將庫內清理的物料放到最低后,庫側門推不開時,則可割開庫側門放料。小心清理出安全平臺,并評估其處于穩定狀態后,在監護人員的指導下,從庫側門進入一人,腳下鋪墊木板后逐漸擴大安全平臺。
評估安全平臺穩定后,逐漸增加入庫作業人數,但入庫總人數不得超過1)的規定。
10)可用鐵鍬、鎬、鋤等工具,逐個水平層面向下清理庫底堆積物料,每個層面作業高度不得超過50cm。在上一層面沒有清理完畢之前,嚴禁到下一層面工作。
11)清庫人員操作時,注意腳下踩穩,并有可靠的退路;小心使用工具,避免傷人;注意觀察物料有無坍塌的危險。
12)清理后的物料應通過下料口及時放出。放料時庫內操作人員必須撤離儲存庫。
13)可采用鋼釬或高壓空氣將庫底下料口周圍物料清理疏通。
如果儲存庫長時間運行導致庫底物料結塊,形成堵塞,可先將庫底下料口設備拆除,將下料口周圍的物料清除,以便庫內物料的放出。但下料口周圍必須拉警戒線,10m范圍內嚴禁站人,并懸掛警示標志。
14)清庫作業必須做好監護工作,清庫作業人員必須始終保持精力集中,每次入庫作業時間不宜超過60min。時刻保持安全意識,警惕庫內物料的滑落、塌陷。
15)清庫作業過程中,始終必須實行統一指揮,專人負責。
16)清庫作業完畢,及時清理現場,收好工器具,恢復設備、設施到正常狀態,關閉庫門。
6.6驗收要求
清庫結束的驗收要求:庫壁無掛料,庫底無堆積物料,物料下料順暢。
6.7安全防護措施
6.7.1嚴格按照《危險作業管理制度》要求辦理危險作業申請單,大風、雷雨天氣禁止高空作業。
6.7.2清庫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戴好安全帽、防塵口罩、防塵風鏡、手套,穿好防滑勞保鞋,攜帶呼吸器。服裝應合身,袖口、褲腳須用帶子扎緊或穿專用防塵服,不準穿硬底鞋和帶釘鞋。入庫前檢查所有的安全防護用品、工具、設施,包括安全帶、安全繩、安全帽、軟梯、吊籃、吊盤等,不得出現焊接損壞、化學腐蝕、機械損傷等情況。
軟梯、吊籃、吊盤應符合承載力要求。
6.7.3安全帶和安全帽應符合國家標準。安全帶要使用全身式安全帶,應高系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肩部水平的系掛方法。嚴禁用繩子捆在腰部代替安全帶或僅在腰部系扎一字形安全帶。安全帶的各種部件不得任意拆除,安全帶必須牢固可靠。
安全繩應采用消防安全繩,不能多人共用。
6.7.4清庫必須安排專人在庫外監護清庫作業,庫外監護、庫內作業及庫下卸料人員配備專用對講機聯絡;庫內操作人員攜帶報警器,遇到緊急情況立即報警;庫下配備對外聯絡的固定電話等通訊工具。
庫外指揮、監護與協助人員的總數應超過入庫人員數量的1倍以上,不得擅離職守。
6.7.5遇到緊急情況,庫外監護人員應迅速拉拽安全繩和軟梯、吊籃或吊盤,將庫內操作人員拉出庫。
6.7.6嚴禁人工清庫與高壓水槍、高壓氣體、空氣炮、庫壁振動等同時作業。
6.7.7嚴禁人工清庫操作和放料同時進行。
6.7.8庫內作業時,庫頂人孔門必須打開,庫側門盡量打開;庫頂收塵器排風機打開,使庫內空氣處于微負壓流動狀態;庫頂收塵器排灰閥必須關閉,防止收塵灰排到庫內。
6.7.9煤粉儲存庫清庫安全防護措施
1)清理煤粉儲存庫的工作人員安全防護用品參照8.2執行,但注意口罩應選擇防毒口罩,手套、服裝應為棉質,不得穿戴化纖類服裝、手套。
2)清理煤粉儲存庫前,把庫內煤粉盡量放出。進倉前開啟庫頂收塵器,同時打開庫頂人孔門和庫側人孔門,使倉內保持流通狀態,抽風一小時以上,并須進行庫內CO氣體測量,保證清庫人員入庫時CO濃度為0。
3)窯運轉時,將收塵器灰斗物料放凈。清庫之前,電動閥、袋式收塵器回轉閥、庫料位計斷電,關閉庫底助流空氣系統氣源。
4)進庫前先測量煤粉儲存庫內的溫度,確認庫內無煤粉自燃方可進庫。如停機后庫底部溫度超過80℃,或者庫頂殼壁溫度達85℃,表明煤粉已在庫內自燃,應禁止進庫。
5)嚴禁在煤粉儲存庫內或庫附近吸煙、點火或動火作業;禁止把火柴或易燃物品及其他非必需的物件帶進庫內。
6)如煤粉儲存庫底部周邊或四角有積煤需靠近鏟除時,應先放置跳板。跳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寬度,并須放置牢固。照明橡皮線和燈頭絕緣應良好,照明燈不準埋入庫內積煤中。
鏟除積煤應使用木質工具,防止產生火花,引發火災。
7)清庫過程中,如發現庫內殘留的煤出現自燃,清庫人員應立即撤到庫外,關閉庫頂袋式收塵器廢氣入口擋板及卸料閥,以保護袋收塵器。滅火措施有:
向庫內注入高壓蒸汽或二氧化碳。
向庫內注入N2,觀察其溫度、壓力變化,直到恢復正常為止。確認火源完全熄滅后,方可繼續進行清庫工作。
6.7.10在清庫作業中,所有需要關閉的電器開關、設備、設施都要掛上安全標志牌,禁止任何人擅自動用與儲存庫相關的電器開關、設備、設施。
6.7.11清庫完成后,操作人員離開儲存庫時,應注意庫內外環境差異導致的含氧量、冷暖變化。
6.8環境保護與衛生防護措施
6.8.1在清庫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噪聲及其他污染物的防治與排放應貫徹執行國家現行的環境保護法規等有關規定。
6.8.2清庫收集的物料應全部回收利用,不得拋棄和產生二次污染。
6.8.3清庫操作過程應重視工業衛生,采取相應措施。衛生設施應考慮到清庫操作的順利進行,在有污染和危害之處懸掛標志。
6.9應急處理
6.9.1清庫期間,相關的指揮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生產骨干必須保持通訊暢通。
6.9.2清庫現場配備適量的防暑降溫藥品;配備簡單的醫療救護用品。現場安全監護人員應具備簡單的救護常識,如人工呼吸等。
6.9.3清庫期間,必須備用一輛救護用車,司機隨時待命。如超出工廠的救助能力,應及時向當地公安消防部門、醫療機構發出救助請求。
6.9.4現場救助完畢后,要保護好現場,以便事故分析和總結經驗教訓。
6.10作業人員的職責
6.10.1負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實施作業任務。作業前應了解作業的內容、地點、時間、要求,熟知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6.10.2確認安全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6.10.3遵守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清料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
6.10.4應與監護人員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雙向信息交流。
6.10.5服從作業監護人的指揮,如發現監護人員不履行職責時,應停止作業并撤出作業現場。
6.10.6在作業中如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向作業監護人發出信號,迅速撤離現場。
6.11監護人員的職責
6.11.1對清料作業人員的安全負有監督和保護的職責。
6.11.2了解可能面臨的危害,對作業人員出現的異常行為能夠及時警覺并做出判斷。與作業人員保持聯系和交流,觀察作業人員的狀況。
6.11.3當發現異常時,立即向作業人員發出撤離警報,并幫助作業人員逃生,同時立即呼叫緊急救援。
6.11.4掌握應急救援的基本知識。
6.12審批人員的職責
6.12.1審查《危險作業申請》的辦理是否符合要求。
6.12.2到現場了解具體情況。
6.12.3督促檢查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
6.13作業過程中涉及到其它特殊作業的按照相關作業管理制度執行。
6.14本制度如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集團相關規定不一致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7.考核
7.1違反本規定者,按照安全管理考核相關制度執行。
7.2本制度由生產技術處負責解釋。
篇2:水泥生產筒型庫清庫作業制度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筒型儲存庫清庫相關人員的基本要求、清庫時機和方法選擇、清庫方法分類和操作要求、驗收要求、安全防護措施、環境保護與衛生防護措施、應急處理等。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各種物料的筒型儲存庫清庫作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在本規程中被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與本規程同效。
高處作業分級
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
安全標志管理規定
水泥生產防塵技術規程
水泥工廠設計規范
鋼筋混凝土筒倉設計規范
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物料
本規程指水泥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各種原料(含鈣質原料、硅質原料、校正原料、混合材、石膏等)、生料、煤(含原煤、煤粉)、熟料、水泥等。
3.2筒型庫
本規程指儲存固體散裝物料的立式容器,包括圓形庫與方形庫。主要采用混凝土結構,也有磚混結構或鋼結構。
3.3清庫
為避免和解決庫內物料結塊、粘庫影響庫容,保障儲存庫出料順暢,而采用一定方法進行的清理作業。
3.4庫壁掛料
附著于儲存庫內壁的物料。
3.5堆積物料
堆積在儲存庫底部的板結物料。
3.6人工清庫
清庫人員進入物料儲存庫,使用工具(如鐵鍬、鋤、鎬、鋼釬、跳板等)清理庫壁掛料和庫底部堆積物料。
3.7機械清庫
清庫人員不進入儲存庫內,采用機械清理庫壁掛料和庫底部堆積物料。
3.8高處作業
在距墜落高度基準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
3.9太陽燈
一種鹵簇元素燈,有碘鎢燈、長弧氙燈等。因光照度高,又稱太陽燈。
3.10全身式安全帶
能夠系住人的軀干,把墜落力量分散在大腿的上部、骨盆、胸部和肩部等部位的安全保護裝置,包括用于掛在錨固點或救生索上的兩根系索。
4.清庫人員的基本要求
4.1經醫生診斷,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癲癇、嚴重關節炎、美尼爾氏綜合癥、恐高癥、肢體殘疾、高度近視、反應遲鈍以及其他禁忌高處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清庫作業。酒后或服用嗜睡、興奮等藥物者不得從事清庫工作。
4.2入庫作業人員的年齡應控制在21~45周歲。
4.3參與清庫人員應熟悉并掌握高處作業操作技能,熟知所要清理儲存庫的內部基本結構,了解所要清理物料的基本特性。
4.4清庫前,水泥廠應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清庫操作規程、清庫方案的學習培訓,以及緊急救援和事故應急處理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從事清庫作業。
4.5清庫人員從事高空懸掛作業必須持有特種作業操作證。
5.清庫時機和方法選擇
5.1清庫時機的選擇
5.1.1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庫內物料特性等情況,宜選擇庫內附著或堆積的物料已有一定厚度,但不會大面積自行脫落的時機進行清庫。
5.1.2清庫一般與窯爐大修同步進行;水泥庫清庫也可選擇銷售旺季、水泥庫存量少的時候進行。
5.1.3南方應盡量避免夏季高溫天氣清庫。
5.1.4清庫作業宜選擇白天進行,嚴禁夜間人工清庫。
5.1.5清庫宜大致確定一個周期。一旦周期確定,既應靈活掌握,又不宜隨意變更。靈活掌握是指根據入庫物料的數量及其含水量,特別是出料的難易程度,適當提前或推后清庫時間。不要隨意變更是指當主要影響出料因素(物料含水、氣候影響、庫的利用程度等)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清庫周期不變。不宜等到出料情況嚴重惡化時才清庫。
5.2清庫方法的選擇
5.2.1清庫方法與步驟應根據儲存庫的類型、能力、儲存方式,所儲存物料的種類和性質,以及清庫要求和安全衛生的要求,經全面分析研究后確定。
5.2.2清庫方法的選擇原則:盡可能選擇機械清庫。
5.3清庫外包的要求
清庫工作如需要外包,必須選擇具備安全生產許可證、高空懸掛作業一級資質、高空作業工程專業承包資質的清庫公司。清庫前,由清庫公司提交清庫方案與應急預案,報水泥廠書面批準,并與施工單位簽訂安全施工協議,明確雙方的安全職責。
6.清庫方法和操作要求
6.1清庫方法分為機械清庫與人工清庫。
6.2清庫前,必須查清庫內情況,制訂清庫具體實施方案與應急預案。
6.3清庫必須先清理庫壁掛料,所有庫壁掛料清理完畢,方可著手清理庫底部堆積物料。清理庫壁掛料和庫底部堆積物料都必須自上而下進行。
6.4機械清庫
6.4.1機械清庫的設備主要有空氣泵、振動清庫器、空氣炮、真空車等。
6.4.2機械清庫是清庫工作的發展方向。
6.4.3清庫操作應嚴格遵守相應設備的操作規定。
6.5人工清庫
6.5.1清庫作業前準備工作
1)將庫內料位放至最低限度(放不出料為止),關閉庫底卸料口與庫頂進料閘板,禁止放料和進料,掛牌作業。
2)打開庫頂人孔門,借助太陽燈照明,觀察庫壁掛料情況與庫底部堆積物料情況。
3)切斷儲存庫上、下游需要停運設備的電源。
4)清理安裝有空氣炮的儲存庫,必須切斷空氣炮氣源,關閉所有氣閥,放掉空氣炮供氣罐內的壓縮空氣,關閉空氣炮操作箱。
5)檢測庫內溫度,目測庫內能見度、含塵濃度,確定是否具備入庫條件。
6)庫內應保持有效的通風(機械通風)、適宜的溫度和足夠亮度的照明。
6.5.2人工清理庫壁掛料和庫底部堆積物料
1)嚴格控制入庫作業人員數量。
清理庫壁掛料作業人員不得超過2人。
清理庫底部堆積物料時,進入1~2人清理出環形操作平臺后,庫容3000t以下儲存庫不得超過4人,庫容3000~8000t儲存庫不得超過6人,庫容8000t以上儲存庫不得超過8人。
2)嚴格控制庫內照明電壓。
清理混凝土或磚混結構儲存庫時,庫內照明采用36V安全燈。
清理金屬材質儲存庫時,庫內照明電壓不得超過12V。
3)清庫人員可以從庫頂人孔或庫側門進入儲存庫。
當庫底堆積物料高于庫側門或庫側門以上有庫壁掛料時,應從庫頂人孔進入。
當庫底堆積物料低于庫側門且庫側門以上沒有庫壁掛料時,可以從庫側門進入儲存庫。
4)清庫人員入庫前,系好安全帶,將安全繩的一端固定在庫頂或庫側門的鐵護欄、鋼管或鋼柱上,另一端系在入庫人員的安全帶上。再用一根安全繩,一端系在入庫人員腰間,另一端系在軟梯、吊籃或吊盤上,做到雙保險。繩索與庫頂人孔或庫側門接觸處加墊軟物,防止繩索被磨斷。
如果安全繩固定在庫側門,當清庫人員離庫側門較遠時(≥3m),應把安全繩固定端從庫側門移到庫頂。
5)清庫人員從庫頂人孔進庫應使用軟梯、吊籃或吊盤,不宜使用庫內爬梯。
進庫人員沿軟梯或乘吊籃、吊盤入庫時,庫外監護人員應根據入庫人員的下降速度,逐漸將安全繩放入,確保入庫人員的安全。當入庫人員到達操作位置時,庫頂監護人員將入庫人員安全繩的富余長度控制在操作活動范圍1m以內;入庫人員也需將系在軟梯、吊籃或吊盤上的安全繩的富余長度控制在1m的活動范圍之內。
6)清庫人員隨身攜帶的工具要握牢,以免掉落,不能隨身攜帶的工具由庫頂監護人員用φ12mm棕繩吊送入庫內,禁止往上或往下扔。
7)當有兩人同時清理庫壁掛料時,一人不得在另一人垂直上方作業。
8)清理完庫壁掛料,應先將庫內立腳處的松軟物料清理干凈,鋪好長木板或竹跳板后,方可離開軟梯、吊籃或吊盤,站在木板或竹跳板上清理庫底物料。
9)從庫側門進入儲存庫內清理庫底堆積物料,如果將庫內清理的物料放到最低后,庫側門推不開時,則可割開庫側門放料。小心清理出安全平臺,并評估其處于穩定狀態后,在監護人員的指導下,從庫側門進入一人,腳下鋪墊木板后逐漸擴大安全平臺。
評估安全平臺穩定后,逐漸增加入庫作業人數,但入庫總人數不得超過1)的規定。
10)可用鐵鍬、鎬、鋤等工具,逐個水平層面向下清理庫底堆積物料,每個層面作業高度不得超過50cm。在上一層面沒有清理完畢之前,嚴禁到下一層面工作。
11)清庫人員操作時,注意腳下踩穩,并有可靠的退路;小心使用工具,避免傷人;注意觀察物料有無坍塌的危險。
12)清理后的物料應通過下料口及時放出。放料時庫內操作人員必須撤離儲存庫。
13)可采用鋼釬或高壓空氣將庫底下料口周圍物料清理疏通。
如果儲存庫長時間運行導致庫底物料結塊,形成堵塞,可先將庫底下料口設備拆除,將下料口周圍的物料清除,以便庫內物料的放出。但下料口周圍必須拉警戒線,10m范圍內嚴禁站人,并懸掛警示標志。
14)清庫作業必須做好監護工作,清庫作業人員必須始終保持精力集中,每次入庫作業時間不宜超過60min。時刻保持安全意識,警惕庫內物料的滑落、塌陷。
15)清庫作業過程中,始終必須實行統一指揮,專人負責。
16)清庫作業完畢,及時清理現場,收好工器具,恢復設備、設施到正常狀態,關閉庫門。
6.6驗收要求
清庫結束的驗收要求:庫壁無掛料,庫底無堆積物料,物料下料順暢。
6.7安全防護措施
6.7.1嚴格按照《危險作業管理制度》要求辦理危險作業申請單,大風、雷雨天氣禁止高空作業。
6.7.2清庫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戴好安全帽、防塵口罩、防塵風鏡、手套,穿好防滑勞保鞋,攜帶呼吸器。服裝應合身,袖口、褲腳須用帶子扎緊或穿專用防塵服,不準穿硬底鞋和帶釘鞋。入庫前檢查所有的安全防護用品、工具、設施,包括安全帶、安全繩、安全帽、軟梯、吊籃、吊盤等,不得出現焊接損壞、化學腐蝕、機械損傷等情況。
軟梯、吊籃、吊盤應符合承載力要求。
6.7.3安全帶和安全帽應符合國家標準。安全帶要使用全身式安全帶,應高系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肩部水平的系掛方法。嚴禁用繩子捆在腰部代替安全帶或僅在腰部系扎一字形安全帶。安全帶的各種部件不得任意拆除,安全帶必須牢固可靠。
安全繩應采用消防安全繩,不能多人共用。
6.7.4清庫必須安排專人在庫外監護清庫作業,庫外監護、庫內作業及庫下卸料人員配備專用對講機聯絡;庫內操作人員攜帶報警器,遇到緊急情況立即報警;庫下配備對外聯絡的固定電話等通訊工具。
庫外指揮、監護與協助人員的總數應超過入庫人員數量的1倍以上,不得擅離職守。
6.7.5遇到緊急情況,庫外監護人員應迅速拉拽安全繩和軟梯、吊籃或吊盤,將庫內操作人員拉出庫。
6.7.6嚴禁人工清庫與高壓水槍、高壓氣體、空氣炮、庫壁振動等同時作業。
6.7.7嚴禁人工清庫操作和放料同時進行。
6.7.8庫內作業時,庫頂人孔門必須打開,庫側門盡量打開;庫頂收塵器排風機打開,使庫內空氣處于微負壓流動狀態;庫頂收塵器排灰閥必須關閉,防止收塵灰排到庫內。
6.7.9煤粉儲存庫清庫安全防護措施
1)清理煤粉儲存庫的工作人員安全防護用品參照8.2執行,但注意口罩應選擇防毒口罩,手套、服裝應為棉質,不得穿戴化纖類服裝、手套。
2)清理煤粉儲存庫前,把庫內煤粉盡量放出。進倉前開啟庫頂收塵器,同時打開庫頂人孔門和庫側人孔門,使倉內保持流通狀態,抽風一小時以上,并須進行庫內CO氣體測量,保證清庫人員入庫時CO濃度為0。
3)窯運轉時,將收塵器灰斗物料放凈。清庫之前,電動閥、袋式收塵器回轉閥、庫料位計斷電,關閉庫底助流空氣系統氣源。
4)進庫前先測量煤粉儲存庫內的溫度,確認庫內無煤粉自燃方可進庫。如停機后庫底部溫度超過80℃,或者庫頂殼壁溫度達85℃,表明煤粉已在庫內自燃,應禁止進庫。
5)嚴禁在煤粉儲存庫內或庫附近吸煙、點火或動火作業;禁止把火柴或易燃物品及其他非必需的物件帶進庫內。
6)如煤粉儲存庫底部周邊或四角有積煤需靠近鏟除時,應先放置跳板。跳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寬度,并須放置牢固。照明橡皮線和燈頭絕緣應良好,照明燈不準埋入庫內積煤中。
鏟除積煤應使用木質工具,防止產生火花,引發火災。
7)清庫過程中,如發現庫內殘留的煤出現自燃,清庫人員應立即撤到庫外,關閉庫頂袋式收塵器廢氣入口擋板及卸料閥,以保護袋收塵器。滅火措施有:
向庫內注入高壓蒸汽或二氧化碳。
向庫內注入N2,觀察其溫度、壓力變化,直到恢復正常為止。確認火源完全熄滅后,方可繼續進行清庫工作。
6.7.10在清庫作業中,所有需要關閉的電器開關、設備、設施都要掛上安全標志牌,禁止任何人擅自動用與儲存庫相關的電器開關、設備、設施。
6.7.11清庫完成后,操作人員離開儲存庫時,應注意庫內外環境差異導致的含氧量、冷暖變化。
6.8環境保護與衛生防護措施
6.8.1在清庫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噪聲及其他污染物的防治與排放應貫徹執行國家現行的環境保護法規等有關規定。
6.8.2清庫收集的物料應全部回收利用,不得拋棄和產生二次污染。
6.8.3清庫操作過程應重視工業衛生,采取相應措施。衛生設施應考慮到清庫操作的順利進行,在有污染和危害之處懸掛標志。
6.9應急處理
6.9.1清庫期間,相關的指揮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生產骨干必須保持通訊暢通。
6.9.2清庫現場配備適量的防暑降溫藥品;配備簡單的醫療救護用品。現場安全監護人員應具備簡單的救護常識,如人工呼吸等。
6.9.3清庫期間,必須備用一輛救護用車,司機隨時待命。如超出工廠的救助能力,應及時向當地公安消防部門、醫療機構發出救助請求。
6.9.4現場救助完畢后,要保護好現場,以便事故分析和總結經驗教訓。
6.10作業人員的職責
6.10.1負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實施作業任務。作業前應了解作業的內容、地點、時間、要求,熟知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6.10.2確認安全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6.10.3遵守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清料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
6.10.4應與監護人員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雙向信息交流。
6.10.5服從作業監護人的指揮,如發現監護人員不履行職責時,應停止作業并撤出作業現場。
6.10.6在作業中如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向作業監護人發出信號,迅速撤離現場。
6.11監護人員的職責
6.11.1對清料作業人員的安全負有監督和保護的職責。
6.11.2了解可能面臨的危害,對作業人員出現的異常行為能夠及時警覺并做出判斷。與作業人員保持聯系和交流,觀察作業人員的狀況。
6.11.3當發現異常時,立即向作業人員發出撤離警報,并幫助作業人員逃生,同時立即呼叫緊急救援。
6.11.4掌握應急救援的基本知識。
6.12審批人員的職責
6.12.1審查《危險作業申請》的辦理是否符合要求。
6.12.2到現場了解具體情況。
6.12.3督促檢查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
6.13作業過程中涉及到其它特殊作業的按照相關作業管理制度執行。
6.14本制度如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集團相關規定不一致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7.考核
7.1違反本規定者,按照安全管理考核相關制度執行。
7.2本制度由生產技術處負責解釋。
篇3:水泥生產筒型庫清庫作業安全要求控制措施
1水泥生產筒型庫清庫作業應成立清庫工作小組,制定清庫方案和應急預案,并必須由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人和企業負責人批準;
2作業前必須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系好安全帶保險繩戴好安全帽。班前四小時和工作期間不準喝酒或含酒精的飲料。
3清庫作業過程中,必須實行統一指揮,清庫作業應在白天進行,禁止在夜間和在大風、雨、雪天等惡劣氣候條件下清庫,清庫作業現場設置警戒區域和警示標志;
4必須關閉庫頂所有進料設備及閘板,將庫內料位放至最低限度(放不出料為止),關閉庫底卸料口及充氣設備,禁止進料和放料;并做到掛牌作業。
5清庫前必須切斷空氣炮氣源、關閉所有氣閥,并須將空氣炮供氣罐內的壓縮空氣排空,同時應關閉空氣炮的操作箱;
6清庫人員每次入庫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清理原煤、煤粉儲存庫時每次入庫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
7打開料庫側門時要側身慢慢的打開,以防物料沖出傷人,門全部打開后,觀察庫內情況是否安全,如有危險隱患,及時采取預防措施,確認安全無誤后方能進入庫內進行作業。進庫必須使用36伏低壓燈照明。
8如庫壁上有附著物,應按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清理,作業中思想始終要保持高度集中,時刻提高安全意識,時刻警惕庫料的滑落,嚴禁違章作業。
9當作業人員進入庫內作業時,必須有專人進行監護,監護人應有高度的責任心,時刻觀察作業人員的去向,隨時保持聯系。
10庫內料層1米以下方能進入,要從邊處往里喂料,如料層已高出1米以上,應往中間堆料,用斜槽放料。
11清理下料口時,要設雙層閘板,應與下料口處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下料口噴料傷人。
12換班休息時,必須把全部工具放好,防止工具掉進庫內。
13庫內清理完后,要把工具雜物清理干凈,蓋好人孔門并通知有關人員,方可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