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技術管理資料備查制度
為了做好電氣安全管理工作,機電管理人員必須熟悉全礦供電系統的運行狀況,并掌握設備動態,以便能事先預測和判斷事故隱患,以及在發生事故時能及時制定出正確的處理方案和措施。因此,各礦機電管理部門必須建立健全全礦供電方面的各種技術管理資料。每一礦井必須備有地面、井下配電系統圖、井下電氣設備布置示意圖和電力、電話、信號和電機車線路平面敷設示意圖、并隨著情況的變化定期填繪。圖中應注明:
1.電動機、變壓器、配電設備、信號裝置、通訊裝置等裝設地點。
2.每一設備的型號、容量、電壓、電流種類及其他技術性能。
3.饋出線的短路、過負荷保護的整定值、熔斷器熔體的額定電流值以及被保護干線和支線最遠點兩相短路電流值。
4.線路電纜的用途、型號、電壓、截面和長度。
5.保護接地裝置的地點。
6.風流方向。
除上述各種圖紙外,各礦機電管理部門,還應設專人,負責對每臺電氣設備和每條電纜建立它們的技術檔案。對設備的出廠時間、購進時間、安裝時間、運行情況、歷次使用搬遷情況等,尤其是歷次檢查、修理、試驗結果,都應詳細記入檔案,這些資料,進入機電設備管理信息庫。加強礦井機電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機電安全管理水平。
篇2:資料保管員崗位職責
1、嚴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隨意復制發放檢測報告,不得泄露原始數據,不得做損害用戶的事;
2、資料室規定的各類資料在入庫時均應辦理登記,登記應分類進行,入庫手續齊全,送交人、整理人、接受人均應簽名;
3、對各類資料的分類應科學合理,便于查找,努力為檢測人員做好技術服務工作;
4、密切注意國內外有關檢測工作的發展,隨時收集最新的技術標準、檢測規程、規范、細則、方法;對過期資料的銷毀應嚴格履行報批手續,并造冊登記入檔;
5、丟失檢測資料應視質量事故處理,填寫事故報告,并視情節輕重給予必要的處分;作好防火、防盜、防蛀工作,以防資料的損壞。
篇3:技術資料工作制度
1、技術資料的管理由資料室負責。
2、長期保存的技術資料有:國家、地區、部門有關產品質量工作的政策、法令、文件、法規和規定;產品技術標準、相關標準、參考標準、檢測規程、規范、大綱、操作規程和方法;計量檢定規程、暫行校驗方法;儀器設備說明書、計量合格證,儀器儀表、設備的驗收、維修、使用、降級和報廢記錄;儀器設備明細表和臺帳;產品檢驗委托書、設計文件及其它技術資料。
3、定期保存的技術資料有:各類原始記錄;各類檢測報告;用戶反饋意見以及處理結果;樣品入庫、發放及處理登記本。其保管期不少于2年。
3、長期保存的技術資料由資料室負責保存,其它各項技術資料由資料室整理后裝訂成冊。技術資料入庫時應統一編號填寫資料索引卡片。
5、檢測人員需借閱技術資料,應辦理借閱手續。與檢測無關的人員不得查閱檢測報告和原始記錄。檢測報告和原始記錄不允許復制。
6、超過保管期的技術資料應分門別類造冊登記,經試驗室主任批準后才能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