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協用工安全生產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為了加強和規范企業外協用工安全生產管理,防止和減少外協用工生產安全事故,保障外協工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權益,根據《安全生產法》、《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適用范圍】工礦商貿企業從事生產、檢修、工程建設、服務作業的外協用工安全生產管理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名詞術語】本規定所指外協工,是指直接與勞務派遣單位或工程項目承包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合法的勞動關系,通過勞務派遣或者工程項目承包方式到用工單位、發包單位從事生產、檢修、工程建設、服務作業的人員。
本規定所指外協用工,是指工礦商貿企業通過勞務派遣或者工程項目承包用工方式使用外協工協助本企業完成生產任務的用工形式。
第四條【管理責任】采用勞務派遣方式的用工單位應當對外協工安全生產負直接管理責任,勞務派遣單位負相應的安全生產管理責任。
采用工程項目承包方式的,發包單位應當對發包的工程項目及外協工的安全生產負協調、監督責任。承包單位應當對承包工程項目及外協工的安全生產管理全面負責,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和工程項目承包合同的約定,接受發包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督。
第五條【合法性規定】用工單位、發包單位、勞務派遣單位和承包單位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規定,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具有政府主管部門頒發的證照資質。
第六條【建立外協用工管理制度】用工單位、發包單位、勞務派遣單位、承包單位應當根據本規定及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規定,建立健全本單位外協工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加強外協工安全生產管理。
第七條【外協工的責任】外協工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以及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或者承包單位和發包單位有關安全生產管理規定,服從安全生產管理。
第八條【監管部門的職責】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應當依本規定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或轄區內外協用工安全生產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勞務派遣外協用工安全生產管理
第九條【資格審查】用工單位應當對勞務派遣單位的資質與條件進行審核,對不具備合法資質和不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要求的,不得與之簽訂勞務派遣協議。
第十條【勞務派遣協議中權利與義務】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單位應當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并明確雙方安全生產管理的權利、義務和職責,雙方約定的權利、義務和職責不得違反本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十一條【勞務派遣要求】勞務派遣單位派遣的外協工應當符合用工單位對其身體、文化程度、安全生產技能和資格等條件的要求,并與派出的外協工簽訂規范的勞動合同,建立合法的勞動關系。
第十二條【勞務派遣單位的職責】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加強對外協工的安全生產管理,履行下列職責:
(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二)對外協工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生產意識和基本知識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方可派遣;
(三)向外協工如實告知用工單位、派遣期限、工作地點、崗位內容、工作時間與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安全生產條件和職業衛生等情況;
(四)告知外協工與用工單位簽訂的勞務派遣協議中雙方對外協工安全生產管理的權利和義務;
(五)協助用工單位加強外協工安全生產管理,督促外協工遵守用工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接受用工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
(六)督促用工單位為外協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產條件,履行對外協工安全生產管理的職責;
(七)依法為外協工繳納工傷保險、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等費用,辦理相關保險待遇;
(八)為外協工進行派遣前的職業健康檢查,將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報用工單位備案,建立外協工職業健康檔案。
第十三條【用工單位的職責】用工單位應當履行本規定及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的規定,加強勞務派遣外協用工安全生產管理,全面負責外協工的現場安全管理,并履行下列職責:
(一)將外協工安全生產管理納入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保障外協工與本單位職工享受同等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職業健康監護、勞動保護等權利;
(二)為外協工提供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和個體防護用品;
(三)告知外協工本單位有關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生產注意事項、作業場所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事故應急處置措施等;
(四)按有關規定對外協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作業;
(五)履行與勞務派遣單位所簽訂合同中約定的安全生產事項;
(六)向勞務派遣單位提供勞務管理費及外協工工傷保險、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等費用,并在協議中予以明確,督促檢查勞務派遣單位為外協工繳納工傷保險及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等費用;
(七)對勞務派遣期間接觸職業危害的外協工進行崗前、崗中及離崗職業健康檢查,建立外協工職業健康檔案。
第十四條【用工單位的義務】用工單位不得違章指揮或強令外協工在安全生產條件不具備、安全措施不落實、安全隱患未排除的生產經營場所或崗位作業。
第十五條【用工單位的權利】外協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工單位可以將其退回勞務派遣單位:
(一)應當具有安全生產資格的崗位而未能按派遣協議約定具有相應安全生產資格或資格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嚴重違反用工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三)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造成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四)《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可以退回的情形。
第十六條【外協工的權利義務】外協工享有《安全生產法》第三章四十四條至五十一條中規定的安全生產從業人員的各項權利和義務。
第三章工程項目承包外協用工安全生產管理
第十七條【資格審查】發包單位應當對承包單位的資質與條件進行審核,對不具備合法資質和不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要求的,不得與之簽訂工程項目承包合同。
第十八條【資質管理】承包單位不得超越資質范圍承接工程項目,不得假借、轉借資質承包工程項目。
第十九條【安全管理協議】發包單位與承包單位應當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工程項目承包合同中明確雙方安全生產管理的權利、義務和職責。安全生產管理協議中雙方約定的權利、義務和職責不得違反本規定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二十條【發包單位的責任】發包單位應當加強對承包單位及外包工程項目的安全生產監督,不得以包代管、以罰代管,并履行下列職責:
(一)為承包單位提供符合相關法規規定及合同約定的安全生產條件;
(二)監督并檢查承包單位編制的安全生產施工(作業)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落實情況,對危險性較大的工程(作業)督促其派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監督;
(三)告知外協工與用工單位簽訂的勞務派遣協議中雙方對外協工安全生產管理的職責;
(四)對外協工進行有關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基本安全知識和應急管理等安全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方可進入生產現場作業;
(五)監督承包單位對外協工進行有關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崗位安全操作技能及應急管理等教育培訓,檢查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持證等情況;
(六)工程項目承包費中應明確國家規定的安全生產費用項目、金額及使用范圍,及時、足額支付安全生產費用,并監督承包單位將有關安全投入落實到位;對未預見的安全生產費用,雙方應及時進行協商解決,保障安全生產的需要;
(七)工程項目開工前,與承包單位明確雙方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及安全生產管理職責、范圍和有關管理規定,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八)告知承包工程項目場所的危險有害因素、安全防范措施,有關安全生產注意事項,以及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九)監督檢查承包單位現場安全管理、職業健康監護、安全防護措施落實和隱患整改等情況,防止承包單位違章指揮、外協工違章作業行為;
(十)對承包單位危險性大的工程(作業),應當派人協助承包單位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監督;
(十一)有多個承包單位交叉作業的,應當采取措施統一協調管理;
(十二)定期檢查承包單位用工變化情況。
第二十一條【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承包單位主要負責人依法對本單位外協工安全生產管理全面負責,承包單位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實行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
(二)配備滿足承包工程需要的工程技術人員;
(三)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生產管理能力,從事高危險行業的還應當具有相應的安全資格證;特種作業人員應當具有特種作業操作證方可上崗;
(四)對外協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并接受發包單位的安全生產業務培訓與指導,保證外協工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
(五)與外協工簽訂合法的勞動合同,依法為外協工繳納工傷保險、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等費用;
(六)編制的生產施工方案應當具有安全技術措施,并報發包單位審查同意后方可開工作業;
(七)保障工程項目安全投入的有效實施。對列入承包工程項目概算或承包合同的安全費用,應當足額用于安全教育培訓、個體勞動防護以及現場安全措施等,不得挪作他用;
(八)建立勞動用工檔案,并將為外協工繳納的工傷保險、有關法規規定的相關資格證件的證明材料報發包單位備案。承包單位的用工隊伍和外協工發生變動時,應及時向發包單位報告;
(九)按規定和協議要求對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進行防治,保障其符合國家標準;
(十)告知外協工承包工程項目作業場所的危險有害因素、安全防范措施,有關安全生產注意事項,以及事故應急處置措施等須知內容;
(十一)為外協工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個體防護用品;
(十二)按照有關規定定期對外協工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建立職業健康檔案;
(十三)加強對特種設備的安全檢查與管理,定期進行檢測檢驗,建立特種設備檔案,并報發包單位備案。
第二十二條【現場安全管理】承包單位在承包的工程項目生產作業過程中,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嚴格遵守發包單位的有關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外協工應當服從現場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個體防護用品;
(二)對有限空間作業、高處作業、動火作業、有毒有害氣體環境作業及檢修等危險作業,應當按照發包單位的規定辦理作業許可,并與發包單位協調、落實現場安全生產措施;
(三)加強安全生產檢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應當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應當及時報告發包單位,協商解決;
(四)所有施工機械、器具的安全防護裝置應當齊全有效,并加強維護檢修,保持性能良好。需要強制性檢測檢驗的,應按規定檢測檢驗;
(五)施工現場應當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警示標志、標識等。
第二十三條【發包單位的義務】發包單位不得違章指揮或強令承包單位及其外協工在安全生產條件不具備、安全措施不落實、安全隱患未排除的生產經營場所或崗位冒險作業。
第二十四條【承包單位的拒絕權】發包單位提供的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協議約定的,承包單位有權拒絕生產作業,待發包單位整改達到要求后再組織生產。
承包單位及其外協工有權拒絕發包單位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并向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舉報,發包單位不得因此與承包單位解除承包合同。
第二十五條【承包單位隱患整改的義務】承包單位對發包單位提出的安全隱患,應當按要求立即整改。發包單位應當協助承包單位進行隱患整改和現場協調,對隱患整改情況進行驗收,并提供技術支持。
第二十六條【發包單位的安全檢查權力】發包單位對承包單位不落實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發包單位的有關安全生產規定,不履行安全管理職責,安全管理混亂的,重大隱患治理不力和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發包單位重大經濟損失的,發包單位有權依法追究其經濟和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績效審核】發包單位應當建立合格承包單位名錄,定期對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資質、安全生產管理能力和安全生產績效進行審核,對審核不能滿足要求的,取消其承包資格。
第四章應急救援及事故責任
第二十八條【應急預案】用工單位應當將勞務派遣外協工、發包單位應當將工程項目承包外協工納入本單位的應急管理體系。承包單位應當按規定建立、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第二十九條【勞務派遣用工事故報告及救援】勞務派遣外協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用工單位應當立即組織搶險救援,并按規定報告當地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同時通報勞務派遣單位。
第三十條【工程項目承包用工事故報告及救援】工程項目承包外協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承包單位應當立即組織搶險救援,并按規定報告當地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同時通報發包單位。發包單位應當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協助開展搶險救援工作。
第三十一條【事故調查】勞務派遣外協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用工單位負責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勞務派遣單位協助進行事故調查處理。
工程項目承包外協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承包單位負責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發包單位協助進行事故調查處理。
第三十二條【事故責任認定原則】事故責任認定按照本規定各方應履行的職責,根據事故調查責任認定,各方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三十三條【事故賠償】外協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由勞務派遣單位或承包單位負責辦理傷亡者工傷保險補償事宜,用工單位或發包單位應當配合外協工生產安全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
第三十四條【事故統計主體】勞務派遣外協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事故統計歸屬用工單位。工程項目承包外協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事故統計歸屬承包單位。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五條【外協用工屬地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對企業外協用工安全生產管理實施綜合監督。
地方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企業外協用工安全生產進行監督管理。
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本轄區內煤礦企業外協用工安全生產進行監察。
第三十六條【監管責任】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應當加強對外協用工的監督管理,督促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發包單位和承包單位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義務,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第三十七條【備案】勞務派遣單位和承包單位在注冊地以外地區高危行業企業實施勞務派遣和工程項目承包的,應當按規定向用工所在地、工程項目所在地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備案。
第三十八條【外協用工事故屬地管理】外協用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由事發地政府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組織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及事故責任認定,按規定進行事故上報和統計,并通報勞務派遣單位、承包單位注冊地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
第三十九條【監督檢查】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應當加強外協用工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對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發包單位和承包單位未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管理義務,未取得相應的證照和資質、有關人員未持證上崗、安全投入和安全防護措施不落實、違章指揮、冒險作業、隱患治理不力、事故報告不及時等情況,各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要依法進行督察和處罰。
第六章罰則
第四十條【對勞務派遣單位的處罰】勞務派遣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因此造成生產安全事故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一)未履行本規定第十二條有關安全生產職責的;
(二)提供的外協工安全生產資格和技能不符合勞務派遣協議中規定條件,弄虛作假的。
第四十一條【對用工單位的處罰】用工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被派遣外協工人身傷亡的,承擔事故賠償責任;造成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構成犯罪的,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與未取得合法勞務派遣資質的勞務派遣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的;
(二)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的勞務派遣協議中未明確雙方安全生產管理權利、義務和職責的,或者約定的雙方安全生產管理權利、義務和職責不符合本規定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
(三)未履行本規定第十三條有關安全生產職責的。
第四十二條【對發包單位的處罰】發包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承包工程項目停產整頓;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造成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構成犯罪的,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將工程項目發包給無資質的單位或個人的;
(二)對承包單位提出不符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定要求的;
(三)未按照本規定與承包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的,或者簽訂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承包合同)中約定的責任和義務違反本規定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
(四)因壓縮合同約定工期造成事故隱患的;
(五)未履行本規定第二十條有關安全生產職責的;
法律法規有規定的,按其規定處罰。
第四十三條【對承包單位的處罰】承包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對責任單位并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造成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構成犯罪的,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將所承包的工程項目進行分包的;
(二)超越資質范圍,假借、轉借資質承包工程項目的;
(三)未履行本規定第二十一條有關安全生產職責的;
(四)未履行本規定第二十二條有關規定的。
第四十四條【未報告事故的】外協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未按照本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上報事故的,依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十五條【未及時實施應急救援的】外協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或危險緊急情況下,未按照本規定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立即組織救援,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安監人員玩忽職守的】安全生產監管監察人員在對企業外協用工安全管理的監管監察工作中,存在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七條【參照執行】在企業從事設備承租服務、設備與產品售后服務、技術服務等項目現場作業的非本企業外來人員安全生產管理,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四十八條【名詞術語】本規定所稱勞務派遣,是指用工單位根據工作需要和崗位設置要求,向依法設立的勞務派遣單位提出用工需求并簽訂協議,勞務派遣單位將與自己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即本規定所指外協工)派遣到用工單位工作的一種用工方式。
本規定所稱勞務派遣單位,是指按照《勞動合同法》等規定,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認定資質,向與其簽訂勞務派遣協議的用工單位進行勞務(外協工)輸出,從事勞動服務的公司,也稱勞動服務公司。
本規定所稱用工單位,是指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使用勞務派遣外協工但不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實際使用人員的生產經營單位。
本規定所稱工程項目承包,是指發包單位將本單位的生產或檢修、建設施工、服務作業等工程或項目,對外承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的法人單位即承包單位,由其組織員工(即本規定所指外協工)完成工程項目承包合同規定任務的一種生產組織方式。
第四十九條【施行日期】本規定自20年月日起實施。
篇2:A大學后勤集團用工管理規定
大學后勤集團用工管理規定
為合理地進行人力資源配置,規范集團的用工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對集團各單位的用工管理作出如下規定:
一、為實現集團的服務目標、經營目標,集團各單位必須以精簡、高效及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為目的,合理安排各類人員的比例關系,做好定崗定編工作。
二、集團采取層級負責制,各單位負責人全權負責本單位的用工管理。若出現違反法律法規及集團規章制度的用工情形,導致勞動糾紛賠償的,集團將追究各單位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經濟懲罰。
三、各個單位必須指定專人負責人事管理工作。
四、員工錄用規定:
1、不得錄用未滿十六周歲者,錄用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工需符合《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
2、不得錄用證件不全不實者。錄用時,本市員工必須持身份證、失業證;外來員工必須持身份證、暫住證;特殊工種的新入職員工須提供單位要求的體檢證明,入職后每年集團組織體檢一次。
3、不簽勞動合同、不繳交社保者不得聘用。
4、用工單位應將員工資料于員工入職一個月內錄入集團人力資源軟件管理系統。
五、勞動合同管理規定:
1、集團實施全員勞動合同制管理,所有員工都必須在入職后一個月內與集團相關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并繳交社保,勞動合同必須由員工本人簽字或蓋手印。
2、集團招聘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試用期為六個月(若招聘的是有工作經驗者,試用期可適當縮短為二至五個月);其他新入職員工試用期為三個月。試用期轉正,基層員工由用工單位組織考核,集團聘用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者由人力資源部會同用工單位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轉正。
3、員工首次簽訂勞動合同期限為三年(包括試用期);續簽勞動合同期限為六年;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需經用工單位及集團審批同意后方可簽訂。
4、集團員工的勞動合同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執行。
5、嚴格合同的報審程序。勞動合同蓋章必須附有勞動合同簽訂花名冊(人力資源部統一制訂),以報告形式報集團審批。
6、嚴格把握員工勞動合同的起止日期和填寫內容,并由各單位人事管理員于合同到期前一個月通知員工協商合同終止或續簽事宜。
六、員工離職
雙方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員工在離職前均必須完備離職手續,未完備離職手續擅自離職者,集團將按曠工處理或扣留未領工資。離職手續包括:
(1)處理工作交接事宜;
(2)交還所有集團資料、工作服、文件、辦公用品等;
(3)住宿者退還集團宿舍及房內公物,并到宿舍管理部門辦理退宿手續;
(4)報銷集團帳目,歸還集團欠款;離職人員應辦妥職務移交手續,若有借款或移交不清楚者,從其剩余工資扣款,不足扣繳且不予處理者,依法追究相應責任;
(5)員工違約或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時,應按合同規定,歸還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的有關培訓等費用;
(6)如與集團簽定有其它合同,按其它合同的約定辦理;
(7)未完備離職手續擅自離職者,由集團發布公告宣布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依法追究相應責任。
七、特殊情況用工規定:
1、原則上不再聘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員工,特殊情況需報送集團批準。
2、人力資源部將以書面通知的形式,于每年年底通知各單位下年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員工,辦理終止勞動關系等相關手續。特殊情況按以下規定處理:
(1)本市女員工若因歷史原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無法在SM辦理退休手續、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在員工身體條件允許下,經單位和員工雙方協商,報送集團批準后,可繼續保持勞動關系,但最高不超過55周歲。
(2)外來女員工年滿50周歲時,在員工身體條件允許下,經單位和員工雙方協商,報送集團批準后,若社保實際繳費已滿10年,可繼續保持勞動關系,繳交社保;若社保實際繳費不足10年,可簽勞務協議。用工期間由集團繳交意外險。返聘年齡最高不超過55周歲。
八、人力資源部負責各單位用工情況的監督檢查,集團各單位可根據本規定制定用工細則。
九、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執行,之前所發布的用工規定文件(S大后勤人[2003]12號、S大后勤人[2005]06號、S大后勤人(2008)27號、S大后勤人[2011]4號)同時廢止。
SM大學后勤集團
二○**年*月
篇3:工程分包勞務分包臨時用工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1、為進一步依法規范湖北省電力公司系統電力工程建設工程分包、勞務分包及臨時用工的管理,加強工程建設基礎工作的薄弱環節的管理,有效防范安全和質量事故,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2、電力建設工程禁止轉包或違規分包。
施工承包商必須自行完成主體工程的施工,不得采取除勞務分包以外的其他形式對主體工程進行施工分包。
分包事項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有約定的,在合同約定范圍內,施工承包商可將非主體工程或勞務作業分包給具有相應專業承包資質或勞務分包條件的分包商。分包事項在施工承包合同中無約定的,分包必須經建設單位同意。
工程分包總價不得超過施工承包合同總價的30%。否則,應視為違規分包。
3、工程分包、勞務分包應嚴格執行審批手續。工程分包由施工承包商向監理承包商提出書面申請,經監理承包商審核同意后,報請項目法人(泛指項目法人、工程建設單位,下同)批準。施工承包商應嚴格審查勞務分包商的資質條件,并將分包情況(勞務分包商的資質條件及人員構成等情況)報監理承包商備案。
4、施工承包商在簽訂工程分包、勞務分包及臨時用工合同時,須將工程款、勞務費及臨時工工資的支付在合同中明確。分包合同必須遵循施工承包合同的各項原則,滿足承包合同中的技術、經濟條款。分包合同應報監理承包商和項目法人備案。
5、項目法人、監理承包商、施工承包商應嚴格履行工程合同義務,做好工程分包、勞務分包及臨時用工的管理工作,嚴禁以包代替,以罰代管。
第二章?工程分包
6、工程分包商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資質等級條件和施工能力,分包的工程仍由施工承包商按與項目法人所簽訂的施工承包合同中確定的責任和義務向項目法人負責,工程分包商在分包范圍內向施工承包負責,施工承包商和工程分包商對分包工程承擔連帶責任。
7、嚴禁將電力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分包。
送電線路工程項目的主體工程,是指送電線路工程的桿塔組立、架線和附件安裝;變電工程的主體工程是指構支架組立,一次、二次、通訊、調度自動化等電氣設備安裝和調試等工程。
第三章?勞?務分包
8、勞務分包商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資質條件,其自身的人員數量及素質應能滿足安全施工和保證工程質量的要求,并應保持施工人員的穩定。施工承包商負責對勞務分包商施工作業行為的監督、指導,并全面承擔與項目法人所簽施工承包合同規定的責任和義務。
9、勞務分包商不能獨立承擔土石方爆破、基礎澆筑、設備吊裝、高處作業、臨時帶電體等危險性大、專業性強的施工作業。
第四章?臨時用工
10、臨時用工必須符合《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嚴禁非法用工。
11、有職業禁忌癥著不得從事現場施工作業。
12、臨時用工人員進入作業現場前,必經過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訓,并應在施工承包商的帶領和監護下進行施工作業,
13、施工承包商對臨時用工人員的施工安全,質量行為負責。
第五章?資質審查
14、施工承包商必須嚴格審查工程分包商,勞務分包商的資質,重點檢查分包商的施工技術和安全,質量保障能力。分包商資質必須是各級政府核發的有效資質,且符合建設部頒發的《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的有關要,并滿足以下規定:
①分包主控樓等建筑工程的工程分包商,必須具備“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企業三級以上資質”,或具有相應等級的建筑專業施工承包資質。分包基礎工程分包商,必須具備“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承包企業三級及以上資質”。
②勞務分包商必須具備相關專業“承包企業三級及以上資質”或“建筑業勞務分包企業資質。
③工程分包商和勞務分包商的安全管理體系必須健全,近三年內未發生重大人身傷亡事故,近一年內未發生人身死亡事故。質量管理體系健全,具有一定的質量過程控制能力,所分包的工程近三年內未發生重大質量事故,施工質量管理規范。
第六章?監督管理
15、工程分包合同中必須明確發、承包雙方的安全施工責任,并實行安全風險抵押金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強化工程分包商,勞務分包商的安全責任意識。
施工承包商應與臨時用工人員簽訂施工安全協議,但禁止簽訂“生死合同”等無效條款。
16、施工承包商應對工程分包商的施工安全,質量行為等加強監督。對于危險性較大的(如有可能引發火災、爆炸、高處墜落和電網、設備事故等事故)施工作業,施工承包商應事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嚴格審查分包商的施工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安全措施并備案,監督其嚴格實施。
17、施工承包商對勞務分包商施工安全,質量行為等負指揮和管理責任。勞務分包商的施工班組負責人(隊長或班組長)、技術員,安全員等關鍵崗位人員必須經施工承包商審核認可,或由施工承包商擔任。施工方案(措施)等技術文件必須由施工承包商負責編制,并嚴格執行施工方案(措施)編制、審核、批準和交底的程序。要進行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18、對于重要或危險性較大的施工作業,勞務分包商應在施工承包商的直接指揮和管理下進行施工后作業。
19、施工承包商必須加強對分包商自備的施工機械,工器具和安全用具的管理,進場前對其安全檢查,防止不合格機械,設備,用具等進入施工現場。工程分包商須為施工人員配備合格有效的安全防護用品、用具;勞務分包人員的個人安全用品、用具應由施工承包商提供。
20、禁止分包商將所承包的工程進行二次分包或變相再次分包,禁止無資質隊伍采取資質借用、掛靠等手段參入與工程分包,勞務分包。
21、施工承包商對應勞務分包及臨時用工人員開展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對工程分包商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進行監督,確保每位從業人員均具有保障作業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基本素質和技能。凡進入施工現場進行施工作業的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并通過安規考試。
22、施工承包商應將其臨時用工人員的安全管理納入正式員工范疇,統一教育培訓、統一配備安全防護用品。
23、施工承包商必須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為其從事危險作業的所有人員(含臨時用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或以合同形式約定分包商辦理。
24、施工承包商應及時支付臨時用工人員工資和工程款,并監督工程分包商和勞務分包商不拖欠員工工資。
附則
25、本規定與《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建設工程分包、勞務分包及臨時用工管理規定》的不符之處,以國家電網公司該規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