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材料檢查驗收管理辦法
1、建設工程材料(包括鋼材、工廠配置的鋼制卷管、鋼筋、焊條、高強螺栓、煙囪用耐酸膠泥、水泥、黃砂、石子、商品砼、預制砼構件、墻體材料和管道、門窗、防水材料等)的質量,對確保電廠安全可靠和經濟運行具有決定性意義,必須十分重視,按各方相應的職責和責任層層把關。
2、建設單位、施工承包商應當采購具有生產許可證或者建設工程材料準用證的建設工程材料;應當采購符合設計文件和合同要求的建設工程材料;如果工程設計對建設工程材料的使用有配套要求的,應當采購符合設計要求的配套材料。
3、施工承包商必須按照工程設計文件要求、施工技術標準和合同約定,對建設工程材料進行進貨檢驗和質量檢測。檢驗應當有書面記錄和專人簽字,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建設工程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3.1施工承包商自行檢測建設工程材料,應取得相應的資質;未取得相應資質的,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4、監理單位應當審查建筑工程材料供貨商的資質,并監督、檢查施工承包商對建設工程材料的質量檢測;未經監理工程師簽字認可的建設工程材料不得在建設工程中使用或安裝,施工承包商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1監理單位須檢查進入現場的主要建設工程材料的采購、入庫、保管、領用等管理制度及其執行情況。監理人員參加進入現場的主要建設工程材料和構配件的檢驗。
4.2用于工程的主要建設工程材料,進場時施工承包商應按4.6條核查無誤后,填報“主要建設工程材料供貨商資質報審表”和“主要建筑工程材料報審表”并按國家、行業和地方有關規定提供正式的生產許可證或準用證,出廠合格證和材質化驗單及試驗報告,經監理單位審查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建設工程材料進場使用前施工承包商要按驗收標準復驗,這些證件應經監理單位復核;經復核不合格的建設工程材料,不具備上述證明的建設工程材料嚴禁用于工程。
4.3建設工程材料質量抽樣、檢驗項目和方法,應符合國家和行業的有關規程、規定等要求。
4.4用于重要結構、水工結構等的材料,如混凝土、設備安裝二次澆灌砂漿、防水材料、防腐蝕材料、絕緣材料、保溫材料等,應按有關規范要求,經現場抽樣試驗合格并經監理單位審批同意后才能使用。
4.4.1如直接從生產廠進貨,須提供生產廠加蓋紅章的正式質量證明書(印章清晰可辯),以及生產許可證或準用證的復印件。
4.4.2如從中間商進貨,須提供準用證、資質證書復印件,并在生產廠質量證明書的復印件上用文字說明原件的存放處并簽字、蓋章。
4.4.3如進貨數量僅為質量證明書數量的部分時,供應商應在質量證明書中說明貨物的批號和數量,并簽字、蓋章。
4.4.4以上各文字說明要求字體工整、清晰,用黑色簽字筆書寫。
4.5質量證明書內應包括:生產廠名稱、產品名稱、規格與型號、訂貨單位、發貨日期、數量、合同編號、質量證明書編號等。
如材料為鋼材還應增加:牌號、批號或爐罐號、表面形狀。
質量證明書中的檢驗項目應與現行有關規定的要求相符合。
4.6建設工程材料到達施工現場,施工承包商須制定倉庫管理細則,實行有序管理,按相應的規定分類、分批存放,并加標識區分。標識的內容應完備、字跡清晰、固定牢固,并根據質量證明書的有關內容對實物進行核查(包括根據相關標準對實物進行外觀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與供應商聯系。
4.7對不需要復檢的建設工程材料由施工單位填報《主要建設工程材料供貨商資質報審表》、《主要建設工程材料報審表》,連同生產許可證或準用證以及材料質量證明文件或合格證一并報送監理單位審批。
4.8施工承包商對建設工程材料的檢驗應根據有關規程、規范進行,必要時在征得建設單位同意后,監理可進行平行檢測。如檢測結果與施工承包商的檢測結果相符,則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否則、費用由施工承包商承擔。
4.9按照有關規程.規范及合同要求復檢的建設工程材料,監理單位將派有相應資質的見證人員與施工承包商一同取樣(見證人員在取樣同時應核查實物外觀),并送交經監理單位確認的檢測機構復檢。
4.10復檢報告的檢測項目必須符合現行標準、規程的要求,并與供貨商提供的材料試驗分析報告的檢測項目相同。
4.11進口鋼筋除應復檢力學性能及工藝性能外,如用于焊接應增加化學成分分析檢驗項目,具體要求按《進口熱軋變形鋼筋應用若干規定》處理。
4.12水泥復檢的審批原則按商品砼用水泥復檢的規定執行,即10日內進貨同廠家、同品種、同標號不超過400噸為一驗收批。
4.13對時效較強的材料或材料因保管不善質量可能發生較大變化時,按有關規定或視具體情況增加抽樣頻率復檢。
4.14承擔建設工程材料復檢的檢測機構由監理單位確認,并有權對其進行不定期抽查。如發現檢測數據失準或因弄虛作假致使檢測數據失實而有損公正性,監理單位有權向有關部門反映或直至取消其承擔材料復檢資格。
4.15施工承包商應制定建設工程材料跟蹤管理制度,施工承包商材料供應部門和質量監督部門應建立建設工程材料跟蹤管理單。建設工程材料跟蹤管理單應包括:材料生產廠家、材料名稱、牌號、規格、到貨日期及數量、表面形狀、廠家生產許可證或準用證及質量證明書編號、廠家試驗結果、復檢結果、監督管理部門意見、擬用單位工程及結構部位名稱與數量。倉庫和施工班組應嚴格按照建設工程材料跟蹤管理單的要求發放和領用,防止錯發和誤用。
4.16施工承包商提供的任何建設工程材料的字體、印章必須清晰可辯,如重要內容字跡不清,監理單位有權拒絕受理。
5、本規定不代替“驗規”上規定的施工承包商在建設工程材料進場使用前的驗收要求,如復驗、抽檢、出廠證明的復核等。
6、建設工程材料的質量應由材料承包商負責。任何通過檢驗用于工程的建設工程材料均不減輕材料承包商的責職。
篇2:酒店食品原材料采購驗收制度
酒店食品原材料采購與驗收制度
1了解供應商的企業資質信用情況。主要審核的資質材料包括:供應商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一般納稅人證書;組織機構代碼(集團化酒店有其所屬分、子酒店使用集團組織機構代碼的情況);衛生許可證;企業執行標準;生產許可證。
2進口商品在國內未進行商標注冊的,進口商要出示承諾書,注明該類商品今后涉及的一切侵權、冒用商標等行為均由進口商承擔。
3供應商為進出口貿易酒店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或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生產商生產許可證;自有品牌需提供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委托加工備案申請書。
全部資質材料應查看正本或清晰的正本復印件,同時留存企業蓋章復印件。
4供應商經營范圍應在資質材料中限定的有效范圍內。商標注冊人應與營業執照注冊人一致、如不一致則需核準轉讓注冊商標證明。
5采購前對所要采購的產品進行抽檢,確保產品的理化、衛生、感官等質量指標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規定。并定期抽檢。
6按進貨批次索要檢疫證明和進貨票據,并詳細記錄進貨來源、品名、數量、日銷售量,做到一旦發現問題,可以迅速追溯到生產源頭。
7商品的質檢報告必須是經省、地(市)局以上政府部門授權認可的計量認證/審查認可的檢測部門出具的質檢報告,檢測項目必須是按照商品的執行標準進行全項檢測。資質材料中注明有效期的以注明期限為終止日期。
8供應商的送貨車輛應保持清潔;商品堆放科學合理,避免造成食品的交叉污染;如對溫度有要求的商品應確定商品的溫度,記錄送貨車輛溫度,并記錄存檔。
9商品的檢驗
1)商品包裝檢查
核對訂貨匯總單,所送商品是否和所定商品一致;紙箱標示是否和商品一致,包裝有無損壞和受潮;外包裝應清潔、形狀完整,無嚴重破損;內包裝應無破損,商品的形狀完好無損;外包裝名稱和包裝內商品名稱一致。
2)商品質量的基本檢查
商品應清潔,并符合企業相關驗收標準;商品應無損傷、腐爛現象,無寄生蟲或已受蟲害現象;對溫度有要求的商品應確定商品的溫度與包裝上指示溫度一致,冷凍商品沒有曾經解凍痕跡。
3)定型包裝食品的驗收
門店收貨時,對定型包裝的熟食鹵味、豆制品等食品應索取產品檢驗合格證和專用送貨單;對運輸工具、包裝日期和產品進行檢查、驗收,同時做好記錄;檢查食品的保質期,確保其在允收期限范圍內;確保包裝完好并符合相關要求,數量、批次和送貨單一致。
4)非定型包裝食品(包括生鮮食品)的驗收
門店收貨時,非定型包裝產品根據需要應索取產品檢驗合格證明,專用送貨單據,國家或地方執法機構規定的相關證明文件,如屠宰、加工、檢疫、銷售的許可證明,相關載具的清潔消毒證明等。對運輸工具、加工日期和產品進行驗收,同時做好記錄。
檢查商品的剩余保值期,確保在允收期限內。對保質期較短的生鮮產品須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允收期要求。
確保包裝和運輸條件(如溫度、濕度、衛生狀況等)符合法定要求,無交叉污染危險,數量、批次和送貨單一致。
檢查食品的相關質量指標,包括但不局限于外觀、顏色、氣味、新鮮度、中心溫度等指標。
對高風險產品建議根據產品特點進行定期的理化及微生物檢驗。
建議有條件的超市建立區域性配送中心,統一食品的驗收、存儲和配送。
5)預包裝商品標示檢查
●國產商品標示檢查應至少具有以下獨立信息(對于最小銷售包裝表面積小于10平方厘米的產品,可以僅標注:產品名稱、生產者名稱和生產日期):
a)食品名稱;
b)配料表;
c)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固液兩項產品)制造者;
d)生產者和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
e)日期標志和儲藏指南(產品保質與儲藏條件有關的產品);
f)質量/品質等級(國家,行業標準中明確規定質量/品質的產品);
g)產品的標準號。
●進口商品標示檢查應至少具有以下獨立信息:
a)食品名稱;
b)配料表;
c)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
d)進口食品必須表明原產國、地區名;
e)總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
f)日期標志和儲藏指南(產品保質期與儲藏條件有關的產品);
g)進口商品應有中文標識,中文標識應大于外文標識。
保證冷藏食品脫離冷鏈時間不得超過20分鐘,冷凍食品脫離冷鏈i)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
篇3:原材料采購驗收制度
一、本公司主要原輔料為:
原料:木材坯板、膠合板、中高密度纖維板
輔料:膠粘劑、油漆、紙箱
二、本公司原輔料驗收標準及內容:
1.木材坯料:
無蟲眼、樹皮、腐爛等現象,含水率在允許范圍內;材種、等級、品質、材積應符合采購要求,含水率在允許范圍內:國內南方水份11~15%,北方水份9~11%,國外依客戶要求確定(均不高于15%)。
2.膠合板、中高密度纖維板:
種類、等級、品質、數量應符合采購要求.
用做出口的原料應符合國標GB18580-20**中規定的E1級標準。首次采購時應經成品驗證甲醛釋放量符合進口國要求后方可投入批量使用。
用做內銷產品用的原材料可采購符合E2級標準的產品。但成品應符合E1級標準。
3.膠粘劑
本公司采購膠種均為脲醛膠,粘劑為環保型;品種、質量應符合采購要求,首次采購時應要求供應商提供符合國標GB18583-20**的檢測報告。
4.油漆
采購的油漆型號、品種、質量應符合采購要求;首次采購時應要求供應商提供符合國標GB18581-20**的檢測報告。用作出口產品的原料應經成品驗證油漆涂層中總鉛量≤600ppm方可投入批量使用。
三、驗收程序
1.原輔料憑廠家的合格憑證及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型式檢測報告(首次采購時必需)進廠進行簽收后轉品管部。
2.品管部驗收人員根據《買賣合同》及《來料檢驗規范》中的要求對來料進行檢驗。
2.1驗收合格的原輔料,在送貨單上簽字歸還倉庫管理員,做入庫臺帳。
2.2驗收不合格的原輔料,單獨存放固定區域,坯板由統計員整理清點數量后的通知采購退回供應商,輔料由負責的倉管人員安排退貨或退換手續。
3.倉庫管理員與統計員對進出庫的原輔料做詳細的驗收,如實填定進出臺帳,同時注明來料的批次號,臺帳符合溯源要求。
三、引用相關文件
《來料檢驗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