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探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
第一章鉆探機場地基的修筑第一條機場地基應平整、堅固、穩定、適用。鉆塔底座的填土部分,不得超過塔基面積的1/4。第二條在山坡修筑機場地基,巖石堅固平穩時,坡度應小于80°,地層松散不穩定時,坡度應小于45°。鉆機類型與地基面積表一鉆機類型地基面積總面積/㎡長×寬/mXY-1(XU-100)6010×6XY-2(XU-300-2)9911×9XY-3(XU-60014313×11JU-100014313×11XB-50013013×10XY-4(XB-1000A)15414×11XY-5(XU-1500)18015×12第三條機場周圍應有排水措施。在山谷、河溝、地勢低洼地帶或雨季施工時,機場地基應修筑攔水壩或修建防洪設施。第四條機場地基應滿足鉆孔邊緣距地下電纜線路水平距離大于5米,距地下通訊電纜、構筑物、管道等水平距離應大于2米。第二章鉆探設備安裝、拆卸、搬遷第五條鉆塔安裝與拆卸應遵守下列規定:1、安裝、拆卸鉆塔前,應對鉆塔構件、工具、繩索、挑桿和起落架等進行嚴格檢查。2、安裝、拆卸鉆塔應在安裝隊長或機長統一指揮下進行,作業人員要合理安排,嚴格按鉆探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塔上塔下不得同時作業。3、安裝、拆卸鉆塔時,起吊塔件使用的挑桿應有足夠的強度。拆卸鉆塔應從上而下逐層拆卸。4、進入機場應按規定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不得赤腳或穿拖鞋,塔上作業應系好安全帶,禁止穿帶釘子或者硬底鞋上塔作業。5、安、拆鉆塔應鋪設工作臺板,塔板臺板長度、厚度應符合安全要求。6、夜間或5級以上大風、雷雨、霧、雪等天氣禁止安裝、拆卸鉆塔作業。第六條鉆架安裝與拆卸應遵守下列規定:1、起、放鉆架,應在安裝隊長或機長統一指揮下,有秩序地進行。2、豎立或放倒鉆架前,應當埋牢地錨。3、豎立或放下鉆架時,作業人員應離開鉆架起落范圍,并應有專人控制繃繩。4、鉆架鋼管材料應滿足最大工作強度要求。5、鉆架腿之間應安裝斜拉手,應在鉆架腿連接處的外部套上鋼管結箍加固。6、起、放鉆架,鉆架外邊緣與輸電線路邊緣之間的安全距離應符合表二的規定。鉆架與輸電線路邊緣之間的最小安全距離表二電壓/KV<11-1035-110154-220350-550最小安全距離/m4681015第七條鉆機設備安裝應遵守下列規定:1、各種機械安裝應穩固、周正水平。2、安裝鉆機時,井架天車輪前緣切點,鉆機立軸中心與鉆孔中心成一條直線,直線度范圍±15毫米。3、各種防護措施、安全裝置應當齊全完好,外露的轉動部位應設置可靠的防護罩或者防護欄桿。4、電氣設備應安裝在干燥、清潔、通風良好的地方。第八條設備搬運應遵守下列規定:1、機動車搬運設備時,應有專人指揮;人工裝卸時,應有足夠強度的跳板;用吊車或葫蘆起吊時,鋼絲繩、繩卡、掛勾及吊架腿應牢固。2、多人抬動設備時,應有專人指揮,相互配合。3、輕型鉆機整體遷移時,應在平坦短距離地面上進行,并采取防傾斜措施。4、禁止在高壓線下和坡度超過15°坡上或凹凸不平和松軟地面整體遷移鉆機。5、使用起重機械起吊鉆機設備時,應遵守《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第三章升降鉆具與鉆進第九條升降機的制動裝置、離合裝置、提引器、游動滑車、擰管機和擰卸工具等應靈活可靠。第十條使用鋼絲繩應遵守下列規定:1、鋼絲繩安全系數應大于7。2、提引器處于孔口時,升降機卷筒鋼絲繩圈數不少于3圈。3、鋼絲繩固定連接應不少于3個;繩卡距繩頭應大于鋼絲繩直徑的6倍。4、鋼絲繩應定期檢查。變形、磨損、斷絲鋼絲繩應按《起重機械用鋼絲繩檢驗和報廢實用規范》(GB5972-1986)的規定報廢。鋼絲繩用卡子連接的要求參照表表三繩徑/mm8.8111317.519.5242832.5繩卡個數33334556卡子間距第十一條升降機,應平穩操作,嚴禁升降過程中用手觸摸鋼絲繩。第十二條提引器、提引鉤,應有安全連鎖裝置;提落鉆具或鉆桿,提引器切口應朝下。第十三條鉆具處于懸吊或傾斜狀態時,禁止用手探摸懸吊鉆具內的巖心或探視管內巖心。第十四條操作擰管機和插墊叉、扭叉,應由一個人操作;扭叉應有安全裝置。第十五條發生跑鉆時,禁止抱插墊叉或強行抓抱鉆桿。第十六條開孔鉆進時前,應對設備、安全防護設施、措施進行檢查驗收。第十七條機械轉動時,禁止進行機器部件的擦洗、拆卸和維修;禁止跨越傳動皮帶、轉動部位或從其上方傳遞物件;禁止戴手套掛皮帶或打臘;禁止用鐵器撥、卸、掛傳動中皮帶。第十八條鉆進時,禁止用手扶持高壓膠管或水龍頭,修配高壓膠管或水龍頭時應停機。第十九條調整回轉器、轉盤時應停機檢查,并將變速手把放在空檔位置。第二十條轉盤鉆機鉆進時,嚴禁轉盤上站人。第二十一條擴孔、掃脫落巖心、掃孔或遇溶洞、松散復雜地層鉆進時,應由機(班)長或熟練技工操作。第四章孔內事故處理第二十二條孔內事故處理前,應全面檢查鉆塔(鉆架)構件、天車、游動滑車、鋼絲繩、繩卡、提引器、吊鉤、地腳螺絲、儀器、儀表等。第二十三條孔內事故處理時,應由機(班)長或熟練技工操作,并設專人指揮;除直接操作人員外,其他人員應撤離。第二十四條禁止同時使用升降機、千斤頂或吊錘起拔孔內事故鉆具。第二十五條禁止超設備限定負荷強行起拔孔內事故鉆具。第二十六條打吊錘時,吊錘下部鉆桿處應安裝沖擊把手或其他限位裝置,禁止手扶、握鉆桿或打箍;人力拉繩打吊錘時,應統一指揮。第二十七條使用千斤頂回桿時,禁止使用升降機提吊被頂起的事故鉆具。第二十八條人工反鉆具,扳桿回轉范圍內嚴禁站人;禁止使用鏈鉗、管鉗工具反事故鉆具。第二十九條反轉鉆機反鉆具應采取低速慢轉。第三十條使用鋼絲繩反管鉆具連接物體應牢固可靠。第三十一條鉆孔爆破應遵守下列規定:1、下爆破筒前,應進行孔徑、孔深、偏斜度探測。2、向鉆孔內送藥包時,應慢速下放。3、爆破前應確定爆破危險邊界,并做好爆破警戒工作。第五章機場安全防護設施第三十二條鉆塔座式天車應設安全檔板,吊式天車應安裝保險繩。第三十三條鉆機水龍頭高壓膠管,應設防纏繞、防墜安全裝置和導向繩。第三十四條鉆塔工作臺,應安裝可靠防護欄桿。防護欄桿高度應大于1.2米,木質踏板厚度應大于5毫米或采用防滑鋼板。第三十五條塔梯應堅固、可靠;梯階間距應小于400毫米,坡度小于75°。第三十六條機場地板鋪設,應平整、緊密、牢固;本質板厚度,應大于40毫米或使用防滑鋼板。第三十七條活動工作臺安裝、使用應符合下列規定:1、工作臺應安裝制動、防墜、防竄、行程限制、安全掛鉤、手動定位等安全裝置。2、工作臺底盤、立柱、欄桿應成整體。3、工作臺應配置直徑30毫米以上棕繩手拉繩。4、工作臺提引繩、重錘導向繩應采用直徑9毫米以上鋼絲繩。5、工作臺平?重錘應安裝在鉆塔外,與地面之間距離應大于2.5米。6、活動工作臺每次準乘1人。7、乘工作臺高空作業時,應先閉鎖手動制動裝置后方可進行作業。第三十八條鉆塔繃繩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鉆塔繃繩應采用直徑12.5毫米以上的鋼絲繩。2、18米以下鉆塔應設4根繃繩;18米以上鉆塔應分兩層,每層設4根繃繩。3、繃繩安全應牢固、對稱;繃繩與水平面夾角應小于45°。4、地錨深度應大于1米。第三十九條雷雨季節、落雷區鉆塔應安裝避雷針或采取其他防雷措施。安裝避雷針應符合下列要求:1、避雷針與鉆塔應使用高壓瓷瓶間隔。2、接閃器應高塔頂1.5米以上。3、引下線與鉆塔繃繩間距應大于1米。4、接地極與電機接地、孔口管及繃繩地錨間距離應大于3米,接地電阻應小于15Ω。第六章機場安全用電第四十條鉆探施工用電應遵守《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技術規范》(GB50194-1993)。第四十一條動力配電箱與照明配電箱,應分別設置。第四十二條每臺鉆機應獨立設置開關箱,實行“一機一閘一漏電保護器”。第四十三條移動式配電箱、開關箱應安裝在固定支架上,并有防潮、防雨、防曬措施。第四十四條機場電器設備,應采用保護接地,接地電阻應小于4Ω。第四十五條使用手持式電動工具應遵守《手持式電動工具的管理、使用、檢查和維修安全技術規程》(GB3787-1983)的規定。第四十六條機場照明應使用防水燈具;照明燈泡,應距離塔布表面300毫米以上。第四十七條在修理電器設備時,應切斷電源,并掛警示牌或設專人監護。第七章機場防風、防火、防寒第四十八條5級以上大風天氣,應停止鉆探作業,并應做好以下工作:1、卸下塔衣、場房帳篷。2、孔桿下入孔內,并卡上沖擊把手。3、檢查鉆塔繃繩及地錨牢固程度。4、切斷電源,關閉并蓋好機電設備。5、封蓋好孔口。第四十九條大風后重新開始鉆探作業前,應檢查鉆塔、繃繩、機電設備、供電線路等情況,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鉆探作業。第五十條鉆探機臺應成立防火組織,作業人員應掌握滅火器材使用方法。第五十一條機場應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并合理擺放,專人管理,禁止明火直接加熱機油及烘烤柴油機油底殼。第五十二條寒冷季節施工,作業場所應有防寒措施和取暖設施。機場內取暖,火爐距油料等易燃物品存放點應大于10米,距機場塔布應大于1.5米。
篇2:鉆探現場施工監管驗收安全移交管理制度
根據上級部門要求,為了切實抓好我礦井下探放水和超前鉆探工作,嚴格落實執行好“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掘后采”的原則,杜絕盲目揭露構造及水害事故的發生,特制定鉆探現場施工、監管、驗收及安全移交管理制度:
1、探放水隊必須按設計要求在工作面布置鉆孔進行探放水或超前鉆探,地測科人員負責監管。
2、鉆探完成后,探放水隊負責人必須認真填寫超前鉆探安全確認簽字移交單。
3、探放水隊負責人和工作面施工負責人必須在施工現場進行簽字移交,不得在其他地點進行移交或口頭移交。
4、工作面施工負責人如發現工作面現場探放水和超前鉆探或鉆孔不符合設計要求有權拒絕施工。
5、如果鉆探過程中發現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常情況,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
6、在移交單上負責人未進行簽字的不得進行作業。
篇3:煤礦探放水和超前鉆探運行管理制度
為了有效貫徹落實集團公司潞礦王地字【2012】78號《關于下發集團公司探放水和超前鉆探運行管理辦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堅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安全原則,防治礦井重特大水害事故的發生,進一步規范我礦探放水工作,切實實現礦井安全生產,最大限度保證職工生命和礦井財產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領導機構
組長:賈雙春吳曉東
副組長:楊建立趙學雷張日林汪健民蘇海
石兵
成員單位:地測科生產中心機電中心安監處通風科
開發辦調度室勞資科計劃科財務科
企管科督查辦職工學校采、掘、開隊組
辦公室設在地測科,電話5932619。
二、職責
工作流程:
編制設計(地測科)→制定措施(探放水隊)→各部門審批(生產、安全等)→具體施工(探水隊)→工程驗收(接收安全員、驗收員)→監督管理(地測、生產、安全、調度等)→考核(地測科)
1、地測科主要負責依據年度生產采掘銜接計劃編制探掘年度總體規劃;負責編制、健全探放水和超前鉆探運行管理相關制度;負責編制超前鉆探、探放水施工設計;負責井下各類防治水鉆探施工現場成果的驗收;根據地質條件的變化情況安排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跟班進行技術指導;負責匯總、整理、分析井下各類防治水鉆探原始資料并建立相關臺帳;編制鉆探、掘進進尺日調度通報臺帳;組織相關部門對各類防治水鉆探成果資料進行集中匯診分析。
2、生產中心負責嚴格監督掘進、回采工作面的推進進度;負責鉆探現場施工環境的協調;配合完成對鉆探資料的匯診分析等相關工作。
3、機電中心負責配備各類鉆探設備及其相關耗材配件,確保設備及配件的及時性和完好性,保證隨時滿足礦井生產需要;負責對鉆探新技術、新設備的調研與引進等。
4、安監處負責監管各類防治水鉆探施工現場安全技術措施以及其他相關環節的安全工作落實和執行情況。
5、通風科負責安排各類防治水鉆探施工現場瓦斯含量的監測;協助井下超前鉆探、探放水鉆施工過程中因地質條件變化引起的瓦斯涌出量變化的監測、分析與治理等相關工作。
6、探放水隊負責按設計進行井下各類防治水鉆探的施工作業;負責對各類鉆探設備的維護與管理;負責編制探放水隊關于設備保管、人員管理等各類崗位職責;負責鉆探實施過程中原始記錄的編錄;負責對原始記錄進行整理并及時上報礦地測科;
7、采、掘、開隊組負責根據生產安排,結合各類工作面鉆孔打設情況開展日常工作
8、調度室:負責探放水和超前鉆探期間的調度工作;
9、勞資科:負責落實探放水和超前鉆探工作所涉及的人員配備;
10、計劃科:負責鉆探設備購置計劃的審批和上報;
11、企管科:負責探放水隊組專項費用的審批;
12、財務科:負責設備購置所需資金的落實;
13、職工學校:負責探放水人員的培訓工作。
三、技術管理
1、全礦開拓、掘進、回采隊組不再進行井下探放水作業,探放水工程由專業探放水隊伍組織實施。
2、地測科要結合現場情況綜合分析,特殊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下的鉆探、探放水工程必須堅持物、化、鉆相結合的綜合超前探測原則,防止因直接鉆探導致礦井水害事故的發生。
3、探放水和超前鉆探等各類鉆探工程技術人員,從業人員必須按照有關規定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
4、地測科編制探放水和超前鉆探設計。設計要根據煤層賦存條件和巷道掘進實際情況針對性的編制,鉆探設計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實施超前鉆探的目的;
②實施超前鉆探區域的地質及水文地質情況;
③超前鉆探現場布置鉆孔的位置、角度、孔數及示意圖和說明;
④相關的技術要求及安全措施。
5、掘、開隊組必須根據地測科編制的超前鉆探設計,在作業規程中編制專業章節。
6、特殊區域的探放水和超前鉆探工程,由地測科編制專項探放水和超前鉆探設計,專項設計須經礦總工程師組織地測、生產、機電、通風、安全等相關部門審批通過后生效。
7、正常掘進巷道中實施超前鉆探的安全距離不得小于30米,特殊區域的安全距離要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中防隔水煤柱的留設具體計算而定。
8、在探放采空區、老窯積水、地質富水異常區時,必須排查清楚采空區、老窯積水、地質富水異常區積水范圍和積水量后,才能安排探放水。探放水時,最小超前水平鉆距不小于30米,止水套管長度不得小于10米。還需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防止水患事故的發生。
9、探放水和超前鉆探工程施工現場應進行牌板標識,牌板內容標識要全面、清楚,牌板懸掛要符合規定要求。
10、井下鉆探工程施工過程中應由探放水隊、安全員、瓦檢員共同監督進行,并在現場作業記錄、管理牌板上簽字確認,鉆探施工各環節要實現閉合管理。
11、探放水技術人員要根據現場施工情況,嚴格按照要求填寫相關臺賬、記錄,做到資料及時準確,同時要做好探、掘臺賬資料安全確認移交工作。
12、各類防治水鉆探設備由探放水隊統一管理,各采、掘工作面放置的設備各采掘隊組有義務協助管理,探放水隊要建立鉆探設備維護及配件、耗材使用等相關管理制度,設備要由專職人員負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