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施工企業現場安全管理扣分實施辦法

某施工企業現場安全管理扣分實施辦法

2024-07-10 閱讀 1363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保證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施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貴州省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安全檢查標準的規定,結合我州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實際,制定本評分辦法。

第二條凡在本州從事工程新建、改建、擴建施工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本辦法實行扣分制,滿分100分,實行施工過程巡查扣分,每年年終對企業匯總得分,計算最終扣分率,并依據最終扣分率給予相應獎懲。

第二章巡檢工程施工現場評分標準

第三條未按照規定設立項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并持證上崗(建造師未持B證扣4分,安全員未持上崗證和C證每1人1分,所有證件必須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共計5分,扣完為止)。

第四條基坑深度超過2米的基坑臨邊無防護措施,沒有方案或方案未履行簽字審批(以審批表為準)(共計5分)。

第五條文明施工(共計20分、扣完為止)

1、施工現場未做四周圍檔,未實行封閉管理,扣5分;

2、大門口處未掛五牌一圖,扣5分;

3、施工現場危險部位未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扣5分;

4、施工現場未設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栓,配備消防設施,滅火器材,扣5分;

5、在建工程未竣工驗收備案兼作住宿的,扣10分。

第六條施工用電(共計15分、扣完為止)

1、使用不規范自制配電箱或配電箱無閘刀,扣3分;

2、未落實“三相五線”,扣5分;

3、未做到“一機、一閘、一漏、一箱”,扣3分;

4、架線不規范,亂接亂搭,扣3分;

5、大型機械外殼未做保護接零,扣3分;

6、現場電工無證上崗,扣5分。

第七條“三寶四口”(共計15分、扣完為止)

1、高空作業不系安全帶,扣10分;

2、正在施工作業人員不戴安全帽,扣3分;

3、樓梯口、電梯井口、預窗洞口、坑井未設安全防護,扣4分;

4、陽臺、樓板、屋頂未設防護,扣3分;

5、通道口頂棚及臨時施工棚頂未設置雙層防砸棚,扣2分。

第八條物料提機及塔吊(共計15分、扣完為止)

1、使用明令淘汰物料提機,扣15分;

2、物料提升機及塔吊未經專業機構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投入使用的,扣5分;

3、委托或發包給不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施工現場安裝,拆卸施工起重機整體提升腳手架、模板等設施,扣5分;

4、安裝無驗收手續,拆卸無方案審批,扣5分;

5、連墻桿位置連接不符合要求,扣5分;

6、樓層卸料平臺未做定型門,扣20分;

7、纜風繩不使用鋼絲繩,扣2分;

8、塔吊卸料平臺搭設不規范,扣5分;

9、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的,扣5分。

第九條施工腳手架(共計20分、扣完為止)

1、使用竹腳手架且搭設不規范,未搭設全封閉雙排鋼管腳手架,扣20分;

2、沒有方案或方案沒有履行簽字審批(以審批表為準),扣5分;

3、立網不從首層掛設、平網掛設不規范,扣3分;

4、立桿基礎不平、不寬,不符合方案設計要求,扣3分;

5、搭設高度未超出施工作業層1.8米,扣3分;

6、未按規定設置內頂外拉并有鋼管預埋,腳手架與物料提升機及卸料平臺連接,扣3分;

7、每10延長米無掃地桿、剪刀撐設置不規范,扣3分;

8、高層懸挑及分層不按規范要求分層,扣5分。

第十條貫徹國家、省、州精神(共計5分、扣完為止)

1、施工現場未及時貫徹國家、省、州有關安全生產的會議、文件精神,扣5分;

2、施工現場及時貫徹國家、省、州有關安全生產的會議、文件精神,但落實不具體,扣3分。

第十一條扣分加權

1、企業未在規定時限整改完畢,超過時限1個月以內整改完畢并提交合格整改報告的,該單次扣分按1.2倍計算;

2、企業未在規定時限整改完畢,超過時限1個月或者不提交合格整改報告的,該單次扣分按2倍計算。

第三章扣分率與最終扣分率

第十二條扣分率是指企業當年在州內被巡檢工程的平均扣分。

第十三條扣分率計算公式。

A=(A1+A2+…AS)/S*100%

A—?扣分率?

A1A2…AS-?每次檢查的扣分

?S-?年內共巡檢次數

第十四條最終扣分率是指企業當年的扣分率經獎勵分計算后的最終扣分。

第十五條下列情況予以獎勵分

1、企業在黔南州轄區內當年度有申報州級樣板工地的,每申報一起獎勵分為1分;

2、企業在黔南州轄區內當年度有獲得州級樣板工地的,每獲得一起獎勵分為2分;

3、企業在黔南州轄區內當年度有申報省級樣板工地或“黃果樹杯”的,每申報一起獎勵分為2分;

4、企業在黔南州轄區內當年度有獲得省級樣板工地或“黃果樹杯”的,每獲得一起獎勵分為5分。

第十六條最終扣分率計算公式。

B=A+P%

B—?最終扣分率?

A-?扣分率

?P-?累計獎勵分

第四章獎懲

第十七條年度最終扣分率低于10%(即B<10%)的施工企業,州住建局將在州內予以通報表揚,并抄報省住建廳。

第十八條年度最終扣分率高于30%且低于40%(即30%

第十九條年度最終扣分率高于40%且低于60%(即40%

第二十條年度最終扣分率高于60%(即B>60%)的施工企業,州住建局將在州內予以通報批評,記不良行為記錄1次,12個月內不準企業參與黔南州境內的招投標活動,并視情節給予企業經濟處罰,上報省住建廳降低直至吊銷企業資質。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一條各縣、自治縣、市住建局,都勻開發區住建局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本辦法制定實施辦法或細則,并報我局備案。

第二十二條當年度最終扣分率不累加記入下一年度。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由州住建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實施。

?

篇2:安全管理的原則

安全管理是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綜合性的系統科學。安全管理的對象是生產中一切人、物、環境的狀態管理與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種動態管理。

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組織實施企業安全管理規劃、指導、檢查和決策,同時,又是保證生產處于最佳安全狀態的根本環節。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內容,大體可歸納為安全組織管理,場地與設施管理,行為控制和安全技術管理四個方面,分別對生產中的人、物、環境的行為與狀態,進行具體的管理與控制。為有效的將生產因素的狀態控制好,實施安全管理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五種關系,堅持六項基本管理原則。

一、正確處理五種關系

(一)安全與危險并存

安全與危險在同一事物的運動中是相互對立的,相互依賴而存在的。因為有危險,才要進行安全管理,以防止危險。安全與危險并非是等量并存、平靜相處。隨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安全與危險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進行著此消彼長的斗爭。事物的狀態將向斗爭的勝方傾斜??梢?在事物的運動中,都不會存在絕對的安全或危險。

保持生產的安全狀態,必須采取多種措施,以預防為主,危險因素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危險因素是客觀的存在于事物運動之中的,自然是可知的,也是可控的。

(二),安全與生產的統一

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如果生產中人、物、環境都處于危險狀態,則生產無法順利進行。因此,安全是生產的客觀要求,自然,當生產完全停止,安全也就失去意義。就生產的目的性來說,組織好安全生產就是對國家、人民和社會最大的負責。

生產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續、穩定發展。生產活動中事故層出不窮,生產勢必陷于混亂、甚至癱瘓狀態。當生產與安全發生矛盾、危及職工生命或國家財產時,生產活動停下來整治、消除危險因素以后,生產形勢會變得更好。"安全第一"的提法,決非把安全擺到生產之上;忽視安全自然是一種錯誤。

(三)安全與質量的包涵

從廣義上看,質量包涵安全工作質量,安全概念也內涵著質量,交互作用,互為因果。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兩個第一并不矛盾。安全第一是從保護生產因素的角度提出的,而質量第一則是從關心產品成果的角度而強調的。安全為質量服務,質量需要安全保證。生產過程丟掉哪一頭,都要陷于失控狀態。

(四)安全與速度互保

生產的蠻干、亂干,在僥幸中求得的快,缺乏真實與可靠,一旦釀成不幸,非但無速度可言,反而會延誤時間。速度應以安全做保障,安全就是速度。我們應追求安全加速度,竭力避免安全減速度。安全與速度成正比例關系。一味強調速度,置安全于不顧的做法、是極其有害的。當速度與安全發生矛盾時,暫時減緩速度,保證安全才是正確的做法。

(五)安全與效益的兼顧

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定會改善勞動條件,調動職工的積極性,煥發勞動熱性,帶來經濟效益,足以使原來的投入得以補償。從這個意義上說,安全與效益完全是一致的,安全促進了效益的增長。

在安全管理中,投入要適度、適當,精打細算,統籌安排。既要保證安全生產,又要經濟合理,還要考慮力所能及。單純為了省錢而忽視安全生產,或單純追求不惜資金的盲目高標準,都不可取。

二、堅持安全管理六項基本原則

(一)管生產同時管安全

安全寓于生產之中,并對生產發揮促進與保證作用。因此,安全與生產雖有時會出現矛盾,但從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目的,表現出高度的一致和完全的統一。

安全管理是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與生產在實施過程,兩者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存在著進行共同管理的基礎。

國務院在《關于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中明確指出:"各級領導人員在管理生產的同時,必須負責管理安全工作"。"企業中備有關專職機構,都應該在備自業務范圍內,對實現安全生產的要求負責。"

管生產同時管安全,不僅是對各級領導人員明確安全管理貢任,同時,也向一切與生產有關的機構、人員,明確了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管理責任。由此可見,一切與生產有關的機構、人員,都必須參與安全管理并在管理中承擔貢任。認為安全管理只是安全部門的事,是一種片面的、錯誤的認識。

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貢任制度的建立,管理責任的落實,體現了管生產同時管安全。

(二)堅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

安全管理的內容是對生產申的人。物、環境因素狀態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消除或避免事故。達到保護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的目的。

沒有明確目的安全管理是一種盲目行為。盲目的安全管理,充其量只能算作花架子,勞民傷財,危險因素依然存在。在一定意義上,盲目的安全管理,只能縱容危脅人的安全與健康的狀態,向更為嚴重的方向發展或轉化。

(三)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安全生產的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第一是從保護生產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產范圍內,安全與生產的關系,肯定安全在生產活動中的位置和重要性。進行安全管理不是處理事故,而是在生產活動申,針對生產的特點,對生產因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不安全因素的發展與擴大,把可能發生的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以保證生產活動中,人的安全與健康。

貫徹預防為主,首先要端正對生產中不安全因素的認識,端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態度,選準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時機。在安排與布置生產內容的時候,針對施工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是最佳選擇。在生產活動過程中,經常檢查、及時發現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明確責任,盡快的、堅決的予以消除,是安全管理應有的鮮明態度。

(四)堅持"四全"動態管理

安全管理不是少數人和安全機構的事,而是一切與生產有關的人共同的事。缺乏全員的參與,安全管理不會有生氣、不會出現好的管理效果。當然,這并非否定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和安全機構的作用。生產組織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員性參與管理也十分重要。

安全管理涉及到生產活動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從開工到竣工交付的全部生產過程,涉及到全部的生產時間,涉及到一切變化著的生產因素。因此,生產活動中必須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動態安全管理。

只抓住一時一事、一點一滴,簡單草率、一陣風式的安全管理,是走過場、形式主義,不是我們提倡的安全管理作風。

(五)安全管理重在控制

進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預防、消滅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傷害,保護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項主要內容中,雖然都是為了達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對生產因素狀態的控制,與安全管理目的關系更直接,顯得更為突出。因此,對生產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控制,必須看做是動態的安全管理的重點。事故的發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運動軌跡與物的不安全狀態運動軌跡的交叉。從事故發生的原理,也說明了對生產因素狀態的控制,應該當做安全管理重點,而不能把約束當做安全管理的重點,是因為約束缺乏帶有強制性的手段。

(六)在管理中發展、提高

既然安全管理是在變化著的生產活動中的管理,是一種動態。其管理就意味著是不斷發展的、不斷變化的,以適應變化的生產活動,消除新的危險因素。然而更為需要的是不間斷的摸索新的規律,總結管理、控制的辦法與經驗,指導新的變化后的管理,從而使安全管理不斷的上升到新的高度。

篇3:三全安全管理制度

“三全”安全管理來源于全面質量管理TQC的思想,是指生產企業的安全管理實行“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全方位展開”。其基本特點是從過去的事后檢驗把關為主,變為預防、改進為主,從管結果變為管因素,把影響安全問題的諸因素查出來,發動全員、全部門參加,依靠科學理論、程序、方法,使生產、經營的全方位、全過程都處于受控狀態。

全員參加安全管理

所謂全員安全管理,是指全體員工參加安全管理。它強調工作質量,同時強調發動群眾,全員、全部門參加管理。表現在一個“全”字,任何一個環節、一個工序、一個人的工作質量,都會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安全生產。因此,必須把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上自單位領導,下至全體員工,每個部門、科室、每個崗位每個人都要制定安全責任制,人人做好本職工作,大家關心安全生產,全員參加安全管理。來源:考試通

全過程安全管理

所謂全過程安全管理,是根據公路工程施工規律,從源頭抓起,全過程推進。強調以預防為主的觀點,同時強調安全管理的過程方法管理原則。著眼于一個“全”字,即對從施工準備、施工過程控制到交工驗收全過程中的每個工序、每個環節、每個階段,依靠科學理論、程序和方法進行預防和把關,實現全過程的安全控制管理。

全方位安全管理

所謂全方位安全管理,是指分散在各部門、各層面、各空間的安全職能充分發揮起來,都對公路安全施工負責。強調各層面目標安全管理,同時強調空間上安全管理。突出一個“全”字,要求各級職能部門在空間上做到安全管理。公路施工項目內部各個層次都要參加安全管理,即上層項目管理者側重于安全管理決策,并統一組織協調各環節、各工序、各類人員的安全管理活動;中層骨干要實現領導層的安全決策,進行具體的業務管理;基層要求員工嚴格按照標準、制度進行生產,完成具體任務。安全管理既要求各專業相互協作,各施其職,各負其責,又要求相互關心,相互提醒。從而真正形成全方位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