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較大危險危害因素生產經營規定
根據本公司施工現場的危險源辨識與評價,為了控制重大危險源,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制定本管理方案。
一、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的管理辦法:
1、洞口臨邊防護的管理辦法:
①、施工現場通道附近的各類坑槽、孔口等處,設置防護設施與安全標志,夜間設置紅燈示警。
②、各類坑槽、孔口,用堅實的蓋板蓋好,并設置防止移位措施。
③、在無防護的臨邊、洞口作業系好安全帶、戴好安全帽。
④、臨邊、洞口的防護,未經項目部安全員的批準,不得拆除,確因施工需要的,施工完畢后及時恢復。
⑤、垃圾井道和煙道,采用腳手板壓死封閉。管井施工時,加設明顯的標志。如有臨時性拆移,須經施工負責人核準,工作完畢后必須恢復防護設施。
⑥、對臨邊的人與物有墜落危險性的其它豎向的孔、洞口,均加以防護,設置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2、采用人字架梯時,架梯必須牢固,加梯張開中間必須用繩索相連拉緊,架梯放在施工點時地面要清理干凈,防止地面不平時架梯傾斜,施工人員在架梯上施工時一定要站穩,必須戴好安全帽,嚴禁穿拖鞋。
3、在高空安裝風管、水漏斗、氣帽等,必須搭設腳手架,所用工具應放入工具袋內。吊裝風管所用的索具要牢固,吊裝時應加溜繩穩住,與電線應保持安全距離。
?二、機械傷害的管理辦法:
1、手持電動工具的電源線應用專用電纜,不準接長和更換其它電源線,接線必須正確,絕緣必須良好,按規定做好接地或接零保護。并且必須裝觸電保護器。
2、手持電動工具的安全防護罩必須牢固,工作部件安裝必須正確。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時,操作者持握要穩、要牢,用力均勻,不得用力過猛或斜偏使用,如發現問題應立即切斷電源,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方可繼續使用。
3、砂輪機應有防護罩,操作時,站在砂輪片徑向側面,并戴絕緣手套或站在絕緣板上。
4、使用切斷機剪切時,工件要壓實。剪切窄小鋼板,要用工具卡牢,調換或校正刀具,必須停機。
5、組裝風管,法蘭孔應用尖沖撬正,嚴禁用手指觸模
?三、施工用電的管理辦法:
1、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單獨編制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經公司技術負責人審核、批準。
2、施工現場采用TN-S系統,設置“三相五線制”的供電方式。配電系統采用“三級配電兩級保護”,配電箱,開關箱必須設置漏電保護器,實行“一機一閘一漏電保護器”,設置專用保護零線(PE線),首端(配電室或總配電箱)、線路的中間部位、末端要做好重復接地處理,每一處重復接地電阻值不大于10Ω。
3、對配電箱、開關箱進行檢查、維修時,必須將前一級相應的電源開關分閘斷電,鎖好開關箱,有專人負責。
4、使用符合規定的保險絲,參數、匹配安裝符合要求,禁止使用銅絲和其它金屬絲代替。
5、手持電動工具轉動時,禁止進行檢修、調整。需要檢修或調換部件時,應切斷電源,確認無誤方可操作。
6、在潮濕的場所作業時,選用Ⅲ類手持電動工具,在特殊部位施工時必須使用
Ⅱ類手持電動工具(即雙重絕緣型)
7、電(氧)焊作業的管理辦法
①、電焊工為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主管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②、焊工在高空危險無防護的地方作業,應系好安全帶。
③、電焊機的電源線最長不超過5米,接頭處絕緣良好。
④、在易燃、易爆的地方施焊,應清理易燃、易爆物或采取隔離措施,完工后應及時清理現場,保證無火源,方可離開。
⑤、在樓層邊緣施焊,作業點下方應采取隔離措施,用鐵器接住鋼筋頭或其它火源頭,防止腳手架上的防護設施發生火災。
⑥、乙炔器瓶,氧氣瓶距明火的水平距離不得小于10米,氧氣瓶與乙炔瓶的水平距離不得小于5米,乙炔瓶不得倒置,其周圍禁止煙火。兩瓶不得混合存放,且不得碰撞或爆曬。
?四、食物中毒的管理辦法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要求,嚴把食品采購、保管、加工關,確保食品品質。嚴禁采購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原料,嚴禁出售腐爛、發霉、變質的食品。
2、保護食堂內處環境整潔,采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其他有害昆蟲及其滋生條件的措施。
3、食堂炊具、操作臺、清洗池、貯藏間、冰柜等設施必須經常消毒,保護干凈整潔。
4、直接入口的食品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實行食品衛生監督。
5、使用對人體無害的洗滌劑、消毒劑。
6、食品貯藏間保持清潔,無霉斑、鼠跡、蟑螂、通風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人生活物品。食品分類、分架、隔墻、離地存放,并定期檢查,處理變質或超過優質期限的食品。
7、炊事人員工作前,處理食品原料后或接觸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都用流動清水洗手,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不得面對食品打噴嚏、咳嗽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要求;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銷售場所吸煙;穿著整潔的工作服,防止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8、加強食堂安全防范措施,確保無投毒事件發生。
9、做好每天的食品衛生檢查和定期的監督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作到定人、定時、定措施進行整改;做好記錄,履行簽字手續。
10、發現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時,立即停止出售食品,及時向所在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并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積極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開展食物中毒事故調查和處理,協助衛生機構救治病人及落實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篇2:具有較大危險危害因素生產經營場所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了施工現場的風險控制,保護環境,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項目經理為施工項目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
第三條、工程現場場地平整,道路暢通,便于運輸、施工作業及緊急情況下應急逃生;施工現場各種安全防護設施齊全,性能可靠,按要求保管和擺放;現場設備、工具、材料擺放符合設計和安全要求。
第四條、施工作業坑按要求進行開挖,作業坑周邊清理出寬于一米的人行通道,安全通道設置不少于兩個,作好通道臺階,方便上下,通道上不得有任何設備,設施和其他物品。作業坑旁平整出設備擺放區和操作區。必要時作業坑采取排水、防滑和防塌方措施,配備必要的通風設施。
第五條、施工場地設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流動施工現場設指示牌。
第六條、開工前按照場地布置圖在作業帶以外規劃界定安全停車區,人員進入作業帶必須按規定佩帶勞動保護用品,非作業人員、車輛嚴禁在作業帶內滯留,待命施工車輛停在預定地點。
第七條、施工現場按設計要求設置、配備消防器材,實行“三定”管理,滅火器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方。
第八條、各類氣瓶現場存放要距離明火10m以上,挪動時不能碰撞。氧氣瓶不能和其他可燃氣瓶同放一處。
第九條、對于于易燃易爆和有毒施工介質,要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措施計劃,預先進行風險評估,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并進行必要的演練。
第十條、在施工中要根據施工外界條件采取遮陽防曬、防雨措施,隨時進行氣體濃度的監測。
第十一條、有毒介質作業場所應設置黃色警示線,在明顯位置帖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說明產生職業中毒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措施等內容。
第十二條、密閉空間作業和有毒介質作業應設置有效的通風裝置。
第十三條為作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職業標準的防護勞保用品,并要求工作人員正確使用。
第十四條、現場設置專職安全監督和安全員,進行巡回檢查。
第十五條、夜間施工場地要設置足夠的照明,作業帶以內使用的照明燈具要符合防爆要求
第十六條、在靠近道路作業時,要在路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提醒行人和車輛注意過往安全,天黑要設置信號燈、配備值班人員,防止人員或車倆誤入作業坑。
篇3:生產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監測制度
1.目的
為了正確評價生產環境中塵毒、噪聲等對職工健康的危害程度并進行監護,鑒定各部門安全衛生工作的成效,必須對生產環境中的塵毒、噪聲進行定點、定期監測。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全公司各生產環境。
3.作業場所危害因素
氯氣、塵毒、噪聲
4.職責
4.1安全部負責生產環境塵毒、噪聲監測點的定點和定期監測。
4.2各部門單位負責不符合糾正措施的落實。
5.工作要求
5.1塵毒監測點、噪聲監測點由安全部會同各單位依據下列原則和標準確定。
5.1.1根據塵毒物質經常逸散和產生噪聲的范圍,工人經常停留或持續操作的地帶,能反映工人實際接觸塵毒、噪聲的地點作為監測點。
5.1.2凡屬同種物質存在同一廠房,不應以作業崗位確定監測點,應按實際情況確定監測點。
5.1.3在同一地點有兩種毒物存在時,應分別按實際存在的毒物的種類,確定若干個監測點。
5.1.4在同一個地點有混合性粉塵存在時,只確定一個粉塵監測點。
5.1.5塵毒監測點及噪聲監測點一經確定,既應作為固定的監測點,并建立監測記錄。
5.2塵毒、噪聲監測點不得隨意增減和變動,因故需要增減或變動時,必須由安全部審批。
5.3塵毒、噪聲監測由安全部負責監測,每周一次,并認真記錄。
5.4安全部負責對動火、設備內等特殊作業場所進行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并依據結果判定合格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