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現場作業人員安全生產規定
1.凡從事建筑安裝工程的各種工人必須嚴格遵守本工種安全操作技術規程。各類機械操作工及其它工種在操作各類機具時應嚴格遵守所操作機械和機具的安全操作規程。
2.參加施工的工人(包括學徒工、實習生和民工等),要熟知本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在操作中應堅守工作崗位,嚴格酒后操作。
3.電工、焊工、司爐工、爆破工、架子工、塔吊司機和指揮,打樁機司機和各種機動車輛司機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后方準進行本工種獨立操作,非特殊工種持證人員嚴禁從事特殊工種施工。
4.作業工人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并扣牢帽帶。禁止穿拖鞋或赤腳。在沒有防護設施的高空、懸崖和陡坡施工,必須系安全帶。上下交叉作業有危險的出入口要有防護棚或其它隔離設施。距地面2米以上操作要有防護欄桿、擋板或安全網。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三件寶要定期檢查,不符合要求的嚴禁使用。
5.施工現場的腳手架、防護設施、安全標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動,需要拆動的,必須經工地施工負責人同意。
6.工作前必須檢查機械、儀表、工具等,確認安全完好后方可使用。
7.施工機械和電氣設備不得帶病運轉和超負荷作業,發生不正常情況應停機檢查,不得在工作運轉中進行檢查和修理。
8.電氣、儀表、管道和設備試運轉,應嚴格按照單項安全技術措施進行,運轉時不準擦洗和修理,嚴禁將頭、手伸入機械行程范圍內。各類施工機械應由持證機操工操作,其它人員不得無證操作,不得操作與工種無關的機具和機械。
9.從事高空作業要定期體檢,經醫生診斷,凡患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病、癲癇病以及其它不適于高空作業疾病的,不得從事高空作業。
10.高空作業衣著要靈便,禁止穿硬底和帶釘易滑的鞋。
11.高空作業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穩,工具應隨手放入工具袋(套)內,上下傳遞物件禁止拋擲。
12.遇有惡劣氣候(如風力在六級以上)影響施工安全時,禁止進行露天、高空、起重和打樁作業。
13.梯子不得缺檔,不得墊高使用,梯子橫檔間距以30厘米為宜,使用時上端、下端都應扎牢,下端應采取防滑措施。人字梯底腳要拉牢,在通道處使用梯子應有人監護或設置圍欄。單面梯與地面夾角以60-70度為宜,梯下應有專人監護,禁止二人同時在梯上作業。所有使用人字梯和單面梯在2M以上高空作業時,作業人員應戴好標準安全帽、系好安全帶,安全帶應生根可靠。
14.作業工人應定期參加安全活動,加強安全施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做到自己不傷害自己,自己不傷害他人,自己不被他人傷害。
篇2: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嚴格控制煤礦超定員、超強度、超能力組織生產,準確掌握煤礦井下人員的數量及位置,便于災變時的救援,根據《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通用技術條件》(AQ6210-2007)和《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使用及管理規范》(AQ1048-2007),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井工開采的礦井,必須安裝使用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并實施24h運行和實時監控,未安裝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的,不得組織生產;基建礦井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和同時投入使用。
第三條?每一個入井人員都必須攜帶識別卡,煤礦要嚴格入井攜卡的管理工作。入井人數應符合國家和省有關規定。
第四條?各礦總調度室、人員入井井口應安裝入井人數電子公示牌,并準確公示礦井生產能力、核定入井人數、實際入井人數。
第五條?所有井工開采的煤礦企業要把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監測的考勤信息作為職工計酬的原始依據。
第六條?本規定適用于各級煤炭行業主管部門及各煤礦企業對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的安裝、使用、維護、管理及日常監管。
第二章設計、選型與安裝
第七條?礦井安裝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應編制專項設計,繪制系統設備布置圖,標明分站、電源、中心站設備位置、接線、傳輸電纜敷設、供電電纜敷設等,并根據實際生產需要及時修改。
第八條?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必須符合《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通用技術條件》(AQ6210-2007)的技術要求。
第九條?煤礦安裝使用的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必須取得“‘MA’標志準用證”。嚴禁不同系統間的設備進行置換。
第十條?各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和各集團公司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的中心站均應設置在總調度室,各煤礦的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的中心站宜設在總調度室,若中心站不設在總調度室時,應在總調度室設終端;中心站主機應雙機或多機備份,一臺使用,一臺或多臺備用,每班值班人員不少于2人,并保證24小時不間斷運行。
第十一條?井下分站應安裝在便于讀卡、觀察、調試、校驗、圍巖穩定、支護良好、供電方便、無淋水、無雜物的地點。安設時應加墊支架,或吊掛在巷道中,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
第十二條?備用分站、識別卡的數量應滿足礦井的需要。
第十三條?隔爆兼本質安全型防爆電源(或帶有隔爆兼本質安全型防爆電源的分站)宜設置在采區變電所,嚴禁設置在下列區域:
(1)風電、瓦斯電閉鎖的斷電范圍內;
(2)低瓦斯和高瓦斯礦井的采煤工作面和回風巷道內;
(3)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的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和回風巷;
(4)掘進工作面內;
(5)采用串聯通風的被串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和回風巷;
(6)采用串聯通風的被串掘進巷道內。
第十四條?隔爆兼本質安全型防爆電源(或帶有隔爆兼本質安全型防爆電源的分站)的供電電源必須取自被接開關的電源側,嚴禁接在被接開關的負荷側。宜提供專用供電電源。?
第十五條?設分站的巷道進出口兩側應設置交通工具的限速標志,限速標志應安裝在距分站不小于50m的范圍。
第十六條?系統中使用的防爆設備必須有防爆合格證,并按照產品說明書的要求經檢驗合格、調試,在地面運行24小時候,方可下井使用。
第十七條?位置監測分站(探頭)的安裝位置及數量要求:
1、重點區域:礦井各個行人井口、回采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的進風巷和回風巷應成對配備分站(探頭)用于監測全礦井、重點區域的人數及行走方向,成對安裝的兩個分站(探頭)要根據覆蓋半徑的大小避免互相干擾。
2、限制區域:可在限制區域的入口向后延伸5-15m處安裝1個分站(探頭)。
3、特殊工種人員活動路線:設置分站(探頭)要兼顧能監測到特殊工種人員的活動路線,確實不能兼顧的,應單獨安裝分站(探頭)。
4、各重點區域的分站或探頭的位置布置應合理,保證各區域人員分布、遇到異常(如停電、放炮、停產等)情況,人員撤出情況在地面中心站顯示。
5、根據煤礦實際情況,在井底車場、中央(采區)變電所、井下炸藥庫、井下水倉、巷道分支處等地點也可安裝分站(探頭)。
第十八條?各煤礦入井口應至少配備2臺識別卡的檢卡儀分站,入井和出井人員必須在檢卡分站檢卡,驗證識別卡的唯一性和有效性。
第十九條?各煤礦應配備至少一臺移動分站用于搶險救災。
第三章?聯網要求
第二十條?國有重點煤礦要實現礦-集團總公司(另給子公司)-省煤炭工業局三級聯網。
第二十一條?國有市級地方煤礦要實現礦-集團公司-市煤炭工業局-省煤炭工業局四級聯網。
第二十二條?國有縣級地方煤礦要實現礦-縣煤炭工業局(另給集團公司)-市煤炭工業局-省煤炭工業局四級聯網。
第二十三條?鄉鎮煤礦要實現礦-縣煤炭工業局-市煤炭工業局-省煤炭工業局四級聯網。
第二十四條?聯網上傳數據要遵守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制定的《山西省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聯網數據傳輸規范》。
第四章?使用與維護
第二十五條?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的使用與維護嚴格遵守《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使用與管理規范》(AQ1048-2007)的要求。
第二十六條?各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的總調度室,應配備足夠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人員,做好系統的使用維護工作。
第二十七條?下一級中心站向上一級中心站上傳實時監測信息,接受上一級網絡中心下達的指令并及時做出響應。
第二十八條?網絡中心站值班人員發現網絡通信中斷或無記錄,應立即查明原因,報告值班領導,下達處理意見,并將處理結果記錄在案。
第二十九條?縣煤炭行業管理部門應根據無能力管理監控系統的煤礦分布,合理劃分區域,并建立區域技術服務中心,實行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為煤礦提供技術服務。
第三十條?煤礦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可將安裝、調校、維護工作委托區域技術服務中心負責。
第五章?系統管理
第三十一條?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應堅持“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分級反饋、分級響應”的原則。
第三十二條?各煤礦集團公司、縣、市、省煤炭行業管理部門應成立安全監控中心,負責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數據傳輸網絡的管理,負責對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運行得技術指導和監督。
第三十三條?煤礦企業是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安裝、使用、運行、維護、管理的主體;各級安全監控中心(煤礦的安全監控管理機構)具體負責系統安裝、使用、運行、維護和管理工作。
第三十四條?各級安全監控中心(煤礦的安全監控管理機構),應制定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值班制度等規章制度,規范系統的日常管理。
第三十五條?煤礦必須利用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及時準確監測井下人員工作信息和報警信息,并對報警信息及時處理,必須實時接收上級網絡中心的信息指令,并及時響應。?
第三十六條?集團公司負責對所轄煤礦企業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的建設、聯網、運行情況進行全面監管。
第三十七條?縣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對轄區內煤礦企業的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的建設、聯網、運行情況進行行業監管;組織開展年檢、人員培訓、設備更新;對煤炭企業的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及網絡管理運行進行考核。
第三十八條?市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對轄區內縣區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和市營煤礦企業的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的建設、聯網、運行情況進行行業監管;組織開展年檢、人員培訓、設備更新;對縣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和市營煤礦企業的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及網絡管理運行進行考核。
第三十九條?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是網絡運行得行業監管部門。負責制定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負責推廣新技術、新經驗;負責上崗人員培訓考核發證及網絡年檢工作;對市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的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及網絡管理運行進行考核。
第四十條?上級網絡中心負責對下級網絡中心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
第四十一條?安全監控工和中心站值班人員應按照省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規定,經指定培訓機構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持證上崗。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二條?本規定由省煤炭工業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三條?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一線作業人員安全培訓工作規定
一、培訓目的
為了提高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技能,規范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依據《安全生產法》及《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培訓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要求,要求各單位建立健全安全培訓制度,保證安全培訓的資源投入,認真組織實施對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
二、培訓時間
各項目部在進行安全培訓時,一線作業人員的首次崗前安全培訓時間不得少于32學時,每人每年安全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0學時。各項目部要專門安排教育培訓時間(不得占用員工業余時間),保證培訓效果。
三、培訓責任和培訓形式
1、各單位和項目部的主要領導是安全培訓的主要責任人,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是安全培訓工作的責任部門。
2、結合生產實際,針對一線作業人員的文化水平和特點,利用電視、廣播、多媒體、舉辦安全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及事故應急預案演練,購買或編印安全知識資料,廣泛開展安全宣傳,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和預防事故能力。
3、集中安全培訓
凡新招(聘)、調入員工、見習期大中專畢業生,以及臨時用工都必須由項目部組織對其進行安全培訓。經考試合格者方可上崗。
4、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審教育
凡是從事電工作業、金屬焊接、切割作業、起重機械(含電梯)作業、廠內機動車輛駕駛、登高架設作業、鍋爐作業、壓力容器作業、制冷作業、爆破作業及其它國家認定的特種作業人員都必須經過專門的安全生產培訓并經政府有關部門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5、工種變換安全教育
一線作業人員工種變換時,必須按首次崗前安全培訓要求進行安全培訓。
6、復工教育
凡脫離工作崗位90天以上,又回到工作崗位之前,必須按每年再培訓要求接受復工教育。
7、四新教育
施工中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時要進行操作方法、安全規程、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方法、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五、教育內容
1、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摘錄(重點是所承擔法律責任)
2、從業人員的權力和義務
3、集團公司、各單位、項目部安全生產有關規章制度
4、施工項目工作環境、施工特點、施工布置簡介
5、火災、泥石流、坍塌等災害預防知識
6、現場安全生產基本常識
7、項目重大危險因素和預防控制措施
8、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及所使用的設備、工器具的安全操作規程
9、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
10、個人自救、互救等常用救助方法
11、職業危害和常用防護方法
12、事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