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責任制度:員工勞動合同勞務合同簽訂
員工勞動合同、勞務合同簽訂工作責任制度
(1)新員工入職一個月內必須簽訂勞動合同,一式兩份,兩份均由公司統一管理。簽定勞動合的員工需同時在《勞動合同簽收公示表》簽名確認;
(2)勞動合同簽訂勞動期限為1年,合同內容只需填上員工基本資料及簽名(蓋指模)及可,其它內容根據情況所需填寫;
(3)詢問是否自愿購買社保,放棄購買社保的需簽定《入職協議》。
(4)補焊加工屬于個人承包,需每半年簽一次《勞務合同》確定勞務關系。
(5)飯堂、保安工作外包,需定期簽定《承包合同》,明確用工的責任。
(6)百年與金海員工互調時,預計調動時間達到或超過一個月時,必須解除原勞動合同、重新簽訂現所在公司的勞動合同。
(7)當月合同期滿的在職員工必須及時續簽勞動合同。
(8)人力資源部負責每月填寫《勞動合同登記表》,向財務部遞交工資文件的同時,要向財務部遞交當月《勞動合同登記表》,并由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經理簽字確認。
(9)財務部負責根據當月《工資表》及《勞動合同登記表》,核對在職員工(包括高管)是否已簽勞動合同。
(10)財務部負責填寫、保管《勞動合同檔案管理記錄本》,記錄勞動合同歸檔、借出、歸還情況。
附件4:《勞動合同》2份、附件5:《入職協議》2份
篇2:勞動合同勞務合同雇傭合同關系區別
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雇傭合同關系的區別
勞動合同與雇用合同、勞務合同在實踐中較易混淆。筆者以多年從事勞動爭議糾紛的實踐出發,結合具體案例和相關法律規定,試總結勞動合同與其他兩種合同的區別,為正確處理相關案件提供思路。
案例:某甲長期為一商店運送貨物掙取勞務費。一日,某甲因有事臨時讓某乙代其為商店運送貨物,每日支付勞動報酬80元。誰知,某乙在第二次運送貨物途中遭遇不幸身亡。肇事車輛逃逸,查無下落。某乙家人要求某甲與商店老板共同賠償因某乙死亡造成的損失,雙方為此發生糾紛,某乙家人以某乙與某甲和商店之間具有勞動合同關系要求按工傷處理為由,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某乙死亡造成的損失應由誰來承擔及其家人能否向勞動仲裁委主張權利,涉及某乙與某甲之間以及他們與商店之間的法律關系。此案例中,某乙與某甲是雇傭關系,某甲與飯店是勞務關系,他們與商店之間都不具有勞動關系。那么,勞動合同關系與雇傭合同關系以及勞務合同關系有什么具體區別呢
一、勞動合同與雇傭合同、勞務合同的定義:
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以雙方勞動權利為主要內容訂立的協議。
雇傭合同是受雇人提供勞動,雇用人支付報酬的協議。
勞務合同是一方為完成某項工作而使用一方提供的勞動為此而支付報酬的協議。
勞動合同與雇用合同、勞務合同的共同之處在于,都是一方提供勞動,另一方支付報酬,但細分析其法律特征則仍可看出其不同之處。
二、勞動合同與雇用合同的區別:
1、勞動合同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體經濟組織;雇用合同的主體是雇主和受雇人,而且雇用合同的雇主只能是自然人。接受勞動一方的不同是構成勞動合同與雇傭合同的主要區別所在。
2、法律干預程度不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雇傭合同的勞動報酬則主要由合同雙方自行協商,法律不過分干預。其他諸如勞動保護、保險福利等方面,現行法律也只針對勞動合同做出規定。由上可見,法律對勞動合同的干預程度要高于雇用合同。
3、法律淵源不同。勞動合同屬于勞動法調整,是獨立的合同種類;雇傭合同屬民事合同的一種,由民法和合同法調整。
4、解決糾紛的程序不同。勞動合同糾紛采用仲裁前置程序,即勞動合同糾紛不經過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處理,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雇用合同是民事合同,審理機關是人民法院,糾紛發生后當事人無須經過仲裁,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三、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的區別
1、勞務合同的主體可以雙方都是單位,也可以雙方都是自然人,還可以一方是單位,另一方是自然人,而勞動合同的主體是確定的,只能是接受勞動的一方為單位,提供勞動的一方是自然人。勞務合同提供勞動一方主體的多樣性與勞動合同提供勞動一方只能是自然人有重大區別。
2、雙方當事人關系不同,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在勞動關系確立后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須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雙方之間具有領導與被領導、支配與被支配的隸屬關系;勞務合同的一方無須成為另一方成員即可為需方提供勞動,雙方之間的法律地位從始至終是平等的。
3、承擔勞動風險責任的主體不同。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由于在勞動關系確立后具有隸屬關系,勞動者必須服從用人單位的組織、支配,因此在提供勞動過程中的風險責任須由用人單位承擔;勞務合同提供勞動的一方有權自行支配勞動,因此勞動風險責任自行承擔。
4、因勞動合同支付的勞動報酬稱為工資,具有按勞分配性質,工資除當事人自行約定數額外,其他如最低工資、工資支付方式都要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勞務合同支付的勞動報酬稱為勞務費,主要由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價格支付方式等,國家法律不過分干涉。
5、適用法律和爭議解決方式不同。勞務合同屬于民事合同的一種,受民法及合同法調整,因勞務合同發生的爭議由人民法院審理。
了解了勞動合同與雇傭合同及勞務合同的區別,讓我們再分析本文開始時的案例。某甲以個人名義要求某乙代其送貨并支付勞動報酬,與某乙具有雇傭合同關系,根據相關規定,雇主應承擔受雇人在執行受雇事務時造成的自身損害的后果,因此某甲應承擔某乙死亡給其家人造成的損失;商店讓某甲為其送貨并支付報酬,某甲并未成為商店一員,不受商店管理和約束,因此商店和某甲之間是勞務合同關系,根據勞務合同風險由提供勞務方自負的原則,商店不承擔某乙死亡的責任。由于此案中不存在勞動合同關系,因此,某乙家人向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是不對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篇3:工作責任制度:員工勞動合同勞務合同簽訂
員工勞動合同、勞務合同簽訂工作責任制度
(1)新員工入職一個月內必須簽訂勞動合同,一式兩份,兩份均由公司統一管理。簽定勞動合的員工需同時在《勞動合同簽收公示表》簽名確認;
(2)勞動合同簽訂勞動期限為1年,合同內容只需填上員工基本資料及簽名(蓋指模)及可,其它內容根據情況所需填寫;
(3)詢問是否自愿購買社保,放棄購買社保的需簽定《入職協議》。
(4)補焊加工屬于個人承包,需每半年簽一次《勞務合同》確定勞務關系。
(5)飯堂、保安工作外包,需定期簽定《承包合同》,明確用工的責任。
(6)百年與金海員工互調時,預計調動時間達到或超過一個月時,必須解除原勞動合同、重新簽訂現所在公司的勞動合同。
(7)當月合同期滿的在職員工必須及時續簽勞動合同。
(8)人力資源部負責每月填寫《勞動合同登記表》,向財務部遞交工資文件的同時,要向財務部遞交當月《勞動合同登記表》,并由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經理簽字確認。
(9)財務部負責根據當月《工資表》及《勞動合同登記表》,核對在職員工(包括高管)是否已簽勞動合同。
(10)財務部負責填寫、保管《勞動合同檔案管理記錄本》,記錄勞動合同歸檔、借出、歸還情況。
附件4:《勞動合同》2份、附件5:《入職協議》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