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頂板管理制度范本
1、堅持工作面支護質量和頂板動態監測,開展安全隱患整改情況的班評估工作。
?2、所有支護材料的規格質量,供貨渠道,合格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工作面最大控頂距四排,最小控頂距三排,采用見四放一的正規循環作業方式,初次放頂前的控頂范圍,必須在作業規程中規定。
?4、工作面頂板不出現臺階下沉,控頂范圍內,頂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
?5、新下井和修好后的單體,必須經過試壓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損壞和不能使用的單體及時升井檢修,所有入井的單體使用8個月后,都要升井試壓,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6、單體初撐力必須≥90KN,達不到要求的要進行二次加壓,泵站壓力必須≥18mpa,乳化液濃度不低于2~3%,系統完好,不漏液。
?7、支柱全部編號管理,不缺梁少柱,工作面單體必須全支撐,嚴禁使用不合格支柱,支柱不漏液,不自動卸載,無外觀缺損。
8、根據工作面頂板不同,礦、工區組織必要的礦壓觀測、地質預報,認真掌握頂板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規律,在來壓前,加強工作面的支護。
?9、工作面初次放頂和放收尾頂及過地質構造帶時,必須編制專門措施,報總工程師批準。必要時做到有工區干部、安監員現場跟班指揮。
10、切實搞好工程質量,工作面支柱要打成直線,柱距排距偏差不超過設計值的±100㎜。
11、不隨意留煤頂開采,必須留煤頂,托偽頂開采時,必須有專門措施。頂板和煤邦必須插嚴、背實。
12、炮后及時掛梁,懸壁梁到位,端面距≤300㎜,煤壁平直垂直頂底板,傘檐最大不超過250㎜,嚴禁敞棚作業。
13、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兩道超前支護,距煤壁10m范圍內打雙排柱,10~20m范圍打單排柱,其初撐力≥50KN。
14、工作面放頂前要做好修理,打好切斷線,壓力大時要用雙排密集切頂,退路必須暢通。
15、放頂要放齊、放透,嚴禁提前摘柱,無空載和失效支柱,擋矸有效,放頂時出現壓力增大時,應停止作業,進行修理,待壓力穩定后,再進行作業。
16、工作面內頂梁水平楔數量齊全,并用小鏈與梁聯接,支柱鉆底≤100㎜。
17、工作面必須備用一定數量的單體和不少于1m3的扁木,以備急用。
18、礦組織不定期的安全質量動態檢查,每月進行一次安全質量驗收,每季組織一次安全質量驗收,對檢查驗收情況進行對等獎罰。
篇2:頂板事故預防制度范本
1嚴格按照“三大規程”規定的支護要求對頂、幫進行有效支護和管理,嚴禁操作人員空頂冒險作業。
2嚴格按照《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作好采空區處理。
3采面底板軟的地段,按作業規程要求穿好鐵鞋,使用好切頂密集支柱和叢柱。
4加強采面安全出口和端頭的支護,機、風巷超前支護必須符合相關規定。
5掘進工作面嚴格按照《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組織施工,并按規定使用好前探梁、固棚器、杷桿等。
6加強采掘工作面的地質預報、安全和工程質量班評估工作,確保采掘工作面的頂板安全。
篇3:頂板管理制度范本
1、礦井必須成立以礦長為組長,技術負責人、付礦長為付組長的頂板管理領導小組,并收有班長和有經驗的熟練工人、安全員、瓦檢員為成員。
2、礦井必須每周對全礦井進行一次全面的預板檢查發現異常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3、礦井每旬必須指派三人對全礦所有巷道進行一次全面的敲邦問頂發現有問題的打好支護,問題嚴重的立即報告礦長,制定措施,組織人員進行處理。
4、各采掘作業點有數量足夠的支護材料和備用支柱。
5、永久支護與臨時支護之間距離不大于《作業規程》規定的要求,并嚴格執行臨時支護跟攏磧頭。
6、采掘時地質構造帶、回采面初次放頂,周期來壓巷道維修必須制訂專項措施,并成立領板管理小組。
7、對采掘工作面支護密度不得小于《作業規程》規定,回采工作面控項距不得大于作業規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