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異地煤礦開采安全監察管理規定
為進一步強化異地煤礦開采項目的安全管理,杜絕重大生產事故和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打造z實業公司品牌,特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凡在異地掛靠權臺煤礦之外的場所項目,掛靠z實業公司(獨資、控股、承包經營或勞務輸出、技術服務)必須明確一名熟悉安全生產知識并且具備相應資質的工程技術人員或副科級干部負責項目的安全生產和技術管理工作。
第二條外出創業項目的單位行政主管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者,對在單位的質量標準化,安全管理工作負總責。公司與外出創業項目單位的負責人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責任書一式二份,公司、外出創業項目單位的行政主管各一份。其他成員必須寫出安全保證書,一式二份,一份交z實業公司安全副總或綜合部,一份張貼上墻。
第三條z實業公司綜合部應建立外出創業項目單位人員登記臺帳,注明單位、年齡、工種、培訓與持證情況等。嚴禁無證上崗或私自變動人員。外出創業項目單位的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三違"治理的考核,按z實業公司有關文件執行。
第四條在異地進行煤炭開采項目的單位應建立健全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各項管理制度,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凡是不符合上述要求,由外出創業項目的單位自己解決,對照條款未進行落實解決的,將對單位行政主管或負責人2000元的處罰。
第五條在異地承包煤炭生產或勞務輸出從事采礦的項目,在承包合同中要明確雙方的安全管理責任及礦井的安全裝備和安全投入,并報有關安全監察部門備案。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律停產整頓,并給予10000-5000元的處罰。
第六條在異地進行煤炭生產要嚴格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煤礦安全規程》和集團公司制訂的安全生產管理規定,每個采掘工作面必須配備專職或兼職的瓦斯檢查員和監管員,按《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加強安全設施建設,凡不按規定配備人員或裝備的將追究項目負責人的責任。
第七條對異地的煤礦開采項目,在管理必須接受當地安全監察部門的安全監察,對提出的問題和隱患及時地加以整改,同時要加強與附近救護隊和醫療機構聯系,以便及時做好工傷和礦山救護工作,不具備就近救治條件的,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立保健站或專(兼)職醫療救護人員。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給予1000元處罰。
第八條在異地從事煤炭生產職工要按規定進行安全技術培訓,要害工種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給予2000元處罰。
第九條在異地從事煤炭生產的礦井要強化通防管理,進行瓦斯等級鑒定和煤塵爆炸指數鑒定。嚴格堅持以風定產,確保通風、防塵系統的安全可靠合理。
第十條按照*礦司黨[20**]58號《關于"三違"治理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單位要明確"三違"治理目標,區隊管理干部每月治理"三違"不得少于1人次,對完不成治理"三違"指標的,每次罰管理干部200元。
第十一條?嚴格按照徐州礦務集團公司總經理安全辦公會紀要[2005]第2號和*礦集團安全監察部、多經部2005年2月5日《通報》的精神,落實z實字[20**]第46號《z實業公司安全技術措施審批程序》文件及《安全技術措施編制說明》的相關規定對照執行。
第十二條?在異地創業項目的單位要按照有關的文件要求,成立以項目行政主管、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會等部門負責人的領導小組,在全范圍內開展安全整治活動,落實安全負責人及管理職能,完善各級責任制,和每一位職工簽訂安全責任書。采用安全風險考核制度,使每個職工都清楚自己的責任與義務。進一步規范職工的作業行為。
第十三條?在異地創業項目從事煤礦的開采、回采過程中,新技術、新工藝、設備、安全設施、新材料的應用,由專業技術負責人組織技術論證,按規定程序報批,總結應用效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辦事。凡不按上述要求,給予責任人5000元的處罰。
第十四條?①所有生產施工地點1:1000或1:2000的采掘工程平面圖、主要生產系統圖和反映巷道關系的剖面圖。
②所有生產施工點的地質說明書、巷道支護形式及斷面、剖面圖。
③上級及本單位管理文件、各項會議紀要、會議記錄、《作業規程》、施工措施、開透窩通知單、隱患通知單等。
④井下電氣設備改變結構、接線、增加或減少部件。
⑤電氣預防性試驗資料,井上、下高壓供電系統圖、井下低壓供電系統圖設備布置圖。
⑥設備檢修、改造、更新、校驗、整定、試驗、技術測定、探傷檢查、施工措施、檢查驗收等資料要及時整理歸檔。
⑦"一通三防"月報、季報、年報及季報圖。有通風部門必須有本月通防技術工作總結及下月計劃。每月必須及時繪制通風系統、防塵系統、防滅火系統、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瓦斯抽放系統、注氮系統圖。
⑧運輸系統、環境變化系統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和問題。運輸設備、設施及裝備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問題和隱患。
⑨所有要害工種人員變更,是否經過培訓、持證上崗。
篇2:天然氣開采作業許可規定
1、凡從事包括但不限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場所作業、高處作業應執行作業許可制度,按相關標準確定作業許可內容并實施分級控制。
2、作業許可制度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a)工作時間段;
b)工作地點和環境;
c)工作內容;
d)作業風險分析;
e)安全措施、監護措施和應急措施;
f)作業負責人、監督人簽名;
g)批準者、簽發者簽名。
3、作業許可只限所批準的時間段和地點有效,未持有效作業許可不應進行作業。
4、作業許可應妥善保存至少一年。
篇3: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竣工驗收規范
1目的范圍
為了規范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工作,制定本規范。
本規范適用于煤層氣地面開采系統中涉及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安全設施竣工驗收的內容。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
《煤層氣集輸安全規程》(AQ1082)
《煤層氣地面開采防火防爆安全規程》(AQ1081)
《煤層氣開采防塵防毒技術規范》(AQ4213)
《煤層氣地面開采安全規程(試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46號)
3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
3.1設計必備條件
3.1.1安全設施設計必須由具有甲級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
3.1.2安全設施設計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技術規范的規定,并盡可能采用先進適用的
—1—
工藝、技術和可靠的設備、設施。
3.2井位布置
3.2.1煤層氣井不得布置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易發地帶。
3.2.2氣井井口與周圍建(構)筑物必須滿足一定的防火間距:
(一)氣井井口距架空電力線的距離應不小于1.5倍桿高,距35kV及以上獨立變電所應不小于20米;
(二)距100人以上居住區、村鎮、公共福利設施應不小于25米;
(三)距國家鐵路應不小于20米,距工業企業鐵路應不小于15米,距高速公路應不小于20米,距其它公路應不小于10米;
(四)距儲罐,甲、乙類容器,相鄰廠礦企業等場所應不小于20米。
3.2.3煤層氣井位布置應考慮煤礦井下巷道布置和生產安全,不應布置在煤礦井下硐室、井底車場等主要設施附近。
3.3煤層氣井
3.3.1井場周圍應設置圍欄,高度不得低于1.7米,排水沉淀池應布置在圍欄范圍內。
3.3.2圍欄上應懸掛明確的安全警示標識。
3.3.3需要設置放空火炬的煤層氣井,應當考慮當地全年主風向,置于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放空火炬距井口的距離
—2—
應不小于10米。
3.3.4井場內所有可能對人體產生碰傷、擠傷或者其他傷害的危險物體均應當涂以紅色標記,以示警告。
3.3.5排采設備的控制柜應當有防護措施。
3.4管線集輸
3.4.1煤層氣管線線路的選擇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線路順直、平緩,減少與天然和人工障礙物的交叉;
(二)避開重要的軍事設施、易燃易爆倉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區域;
(三)避開城鎮規劃區、大型站場、飛機場、火車站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區域。當受條件限制,管線需要在上述區域內通過時,必須征得有關部門同意,留出足夠的安全距離,并采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
(四)避開不良工程地質地段;需選擇合適的位置和方式穿越。
3.4.2煤層氣管線及管線組件的材質選擇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用材料的強度、壽命滿足安全要求;
(二)材料生產企業按照相應標準生產,并提供產品質量證明書;
(三)選用的管線組件符合安全標準并有質量證明書;
(四)穿越環境及地質條件復雜區域時,應采用鋼管。
—3—
3.4.3管線沿線設置里程樁、轉角樁、標志樁和警示牌等永久性標志。里程樁沿氣流前進方向從管線起點至終點每500米連續設置。里程樁可與陰極保護測試樁結合設置。
3.4.4鋼制埋地集輸管線的設計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防腐絕緣與陰極保護標準的有關規定。
3.4.5裸露或架空的管道應有良好的防腐絕緣層。帶保溫層的,應有良好的防水措施。
3.4.6所有管線必須經吹掃、試壓合格,滿足安全生產條件后,方可投入運行。
3.4.7干線閥室保持通風良好,并設置防火標志。
3.5閥組
3.5.1閥組宜布置在人員集中場所及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與相鄰居民點、工礦企業和其他公用設施的防火間距應大于30米。
3.5.2閥組應設置不低于1.7米的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3.5.3閥組應設置放空火炬,放空火炬與閥組的距離應大于10米。
3.6中心處理站
3.6.1選址及布局
3.6.1.1中心處理站應當布置在人員集中場所及明火或者散發火花地點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中心處理站主要設施與
—4—
周邊有關設施的安全距離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與居民區、村鎮、公共設施的防火間距不小于30米;
(二)與相鄰廠礦企業、35千伏及以上變電所的防火間距不小于30米;
(三)與公路的間距不小于10米;
(四)與鐵路線的間距不小于20米;
(五)與架空通信線、架空電力線的間距不小于1.5倍桿高;
(六)與采石場等爆炸作業場地的間距不小于300米。
3.6.1.2放空管應當位于中心處理站生產區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且處于中心處理站外地勢較高處,其高度應當比附近建(構)筑物高出2米以上,且總高度不得小于10米。放空管距中心處理站的距離一般不小于10米;當放空量大于12000立方米/小時且等于或者小于40000立方米/小時時,放空管距中心處理站的距離應當不小于40米;放空管應裝置防雷設備。
3.6.2設備
3.6.2.1容器、管道和裝卸設施等須安裝防靜電接地裝置,并滿足接地電阻要求,應定期進行安全測試。輸氣管線少于五根螺栓的法蘭連接處,設有金屬跨接線。當法蘭用五根以上螺栓連接時,法蘭可不用金屬線跨接,但必須構成電氣通路。
3.6.2.2應當定時記錄設備的運轉狀況,定期分析主要設備的運行狀態。安全閥、玻璃液體溫度計和壓力表應當在有效期內使用,并定期進行校驗。
—5—
3.6.2.3安全閥應當按照相應運行和維護規程進行操作和維護,并按照規定定期校驗。
3.6.2.4在中心處理站的進口處應設置防靜電球以及明顯的安全警示牌、進站須知和逃生路線圖,并應當向進入中心處理站的外來人員告知安全注意事項等。
3.6.2.5中心處理站應當設置不低于1.7米的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中心處理站內應放置防火滅火器材。中心處理站內管匯爆炸危險區域使用防爆電氣設施,電氣線路的敷設采取防爆安全措施。
3.6.2.6中心處理站內大于或者等于35千伏的變配電站應當設置不低于1.5米的圍欄。
3.6.2.7配電室應當有應急照明,配電室門應當外開,保持通風良好,并安裝擋鼠板。電纜溝應當無積水,地溝應當封堵。地溝可燃氣體濃度應當定期檢測,避免溝內竄氣。
3.6.2.8中心處理站內工藝裝置區、計量工作間等位于爆炸危險區域內的電氣設備及照明采用防爆電器,其選型、安裝和電氣線路的布置符合《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的規定。導體選擇及線路敷設應當符合安全規定,線路應當無老化、破損和裸露現象,并設防雷接地。
3.6.2.9中心處理站應有通訊設備,且滿足中心處理站間、中心處理站與中控室、生產調度之間通訊暢通。
3.6.2.10中心處理站位于有爆炸危險區域內相對封閉的區
—6—
域應安裝通風裝置及瓦斯檢測探頭,站內設置風向標,并懸掛在有關人員可以看到的位置,應派專人24小時值守中心處理站。
3.7壓縮站
3.7.1壓縮站廠房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廠房使用耐火材料,采用不發火地面;
(二)廠房的門窗向外開啟,建筑面積大于100平方米的廠房至少有兩個疏散門,并保持通道暢通;
(三)采用封閉式廠房時,必須有煤層氣泄露的報警裝置、良好的機械通風設施和足夠的泄壓面積;
(四)壓縮機房應設置防爆應急照明系統;
(五)壓縮機房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
3.7.2壓縮機應當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一)壓縮機組有緊急停車和安全保護聯鎖裝置;
(二)壓縮機控制系統設置壓力、溫度顯示與保護聯動裝置;
(三)壓縮機前設置緩沖罐;
(四)煤層氣壓縮機單排布置;
(五)在高寒地區或者風沙地區壓縮機組采用封閉式廠房,其他地區采用敞開式或者半敞開式廠房;
(六)壓縮機與站內其他建(構)筑物的防火間距應當符合《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83)的規定。
3.7.3壓縮煤層氣儲氣設備應當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一)儲氣瓶符合國家有關安全規定和標準;
—7—
(二)儲氣井的設計、建造和檢驗符合國家有關高壓氣地下儲氣井標準的規定;
(三)儲氣瓶組或者儲氣井與站內汽車通道相鄰一側,設置安全防撞攔或者采取其他防撞設施;
(四)儲氣瓶組(儲氣井)進氣總管上設置安全閥及緊急放空管、壓力表;每個儲氣瓶(井)出口設置截止閥;
(五)儲罐區應當有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3.7.4進站管線上應當設置緊急截斷閥,手動緊急截斷閥的位置應當便于發生事故時及時切斷氣源。儲氣瓶組(儲氣井)與加氣槍之間應當設儲氣瓶組(儲氣井)截斷閥、主截斷閥、緊急截斷閥和加氣截斷閥。
3.7.5壓縮煤層氣加氣機附近應當設置防撞柱(欄)。
3.7.6壓縮站內管匯、閥組、壓縮機等爆炸危險區域必須使用防爆電氣設施,電氣線路使用阻燃電纜,線路的敷設采取防爆安全措施。
3.7.7壓縮站內應按照《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83)的規定配備消防消防設施。
3.8安全管理與培訓
3.8.1煤層氣企業必須建立安全管理機構,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
3.8.2煤層氣企業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定期演練,并根據安全生產條件的變化及時修訂。
—8—
3.8.3煤層氣企業應當安排、組織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員工必須持證上崗。
4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項目安全設施驗收
4.1竣工驗收必備條件
4.1.1地面煤層氣開采安全設施及條件竣工驗收前,必須完成建設項目的全部安全工程、設施、裝備,具備安全生產條件。
4.1.2特種作業人員經培訓并取得操作資格證書,工作人員經安全培訓并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4.1.3主要安全生產設施、設備、儀器儀表等經有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合格。
4.2井位布置
井位的布置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3煤層氣井
4.3.1圍欄的布置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沉淀池無法布置在排采井場圍欄內的情況,必須設置獨立圍欄和門鎖。
4.3.2圍欄上必須安裝“嚴禁煙火”、“穿戴勞動防護用品”等安全警示標志和事故報警電話牌,并應懸掛牢固。
4.3.3抽油機驢頭、曲柄末梢、配重末梢等對人體易產生碰傷、擠傷或其它傷害的危險物體必須涂以紅色標記,以示警戒。
4.3.4井場放空火炬的布置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3.5輸氣管線應當安裝閥門。
—9—
4.3.6排采設備控制柜的防護措施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管線
4.4.1煤層氣管線線路的選擇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2煤層氣管線及管線組件的材質選擇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3管線沿線應設置的里程樁、轉角樁、標志樁和警示牌等永久性標志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4鋼制埋地集輸管線的防腐絕緣與陰極保護要求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5裸露或者架空的管線應有良好的防腐絕緣層,帶保溫層的,采取保溫和防水措施。
4.4.6干線閥室保持通風良好,并設置有防火警示標志。
4.5閥組
4.5.1閥組的選址及布局、閥組的布置以及閥組主要設施與周邊有關設施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5.2閥組周圍應設置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并懸掛安全警示牌。
4.5.3放空火炬所處位置、設置高度、距閥組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6中心處理站
—10—
4.6.1選址及布局
4.6.1.1中心處理站的選址、布局以及中心處理站主要設施與周邊有關設施的安全距離應當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6.1.2放空火炬所處位置、設置高度、距中心處理站的安全距離、防雷裝置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6.2設備
4.6.2.1容器、管道和裝卸設施等須按照安全設計安裝防靜電、防雷裝置,在連接管線的法蘭連接處,應當設置金屬跨接線(絕緣法蘭除外)。當法蘭用5根以上螺栓連接時,法蘭可以不用金屬線跨接,但必須構成電氣通路。
4.6.2.2中心處理站內調節閥、減壓閥、高(低)壓泄壓閥等主要閥門設備運轉正常,溫度計、壓力表等主要儀表設備靈敏準確,設備、管匯無滲漏。
4.6.2.3中心處理站應設置防靜電球、安全警示牌、進站須知、逃生路線圖、防火滅火器材以及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設立醒目的安全注意事項告知牌。
4.6.2.4中心處理站相對封閉區域應安裝通風裝置及瓦斯檢測探頭,站內應設置風向標、防雷裝置、通訊裝置。
4.6.2.5中心處理站內設置的防爆電氣設施、防爆安全措施、變電站所設置的圍欄、站內供電、電設備設置及走向、導體選擇、配電室設置等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11—
4.7壓縮站
4.7.1壓縮站廠房、壓縮機和儲氣設備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7.2壓縮站廠房、儲罐區、機房和調配區必須在醒目位置設置“嚴禁煙火”、“當心爆炸”等安全警示標志。
4.7.3壓縮站內必須有值班人員24小時值守,封閉式廠房必須設置煤層氣泄露報警裝置和機械通風設施。
4.7.4應當在壓縮站內設置風向標。
4.7.5壓縮機的吸入口應有可靠的防靜電裝置。
4.7.6煤層氣壓力儲罐(球罐、臥式罐)必須裝有緊急放空、安全泄壓設施及壓力液位顯示儀表。
4.7.7煤層氣儲罐、氣柜必須有良好的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
4.7.8進站管線上必須設置緊急截斷閥,手動緊急截斷閥的位置應當便于發生事故時及時切斷氣源。儲氣瓶組(儲氣井)與加氣槍之間應當設儲氣瓶組(儲氣井)截斷閥、主截斷閥、緊急截斷閥和加氣截斷閥。
4.7.9加氣機附近應當設置防撞柱(欄)。
4.7.10壓縮站內電氣設備應當符合下列防爆要求:
(一)整潔,部件齊全緊固,無松動、無損傷、無機械變形,場所清潔、無雜物和易燃物品;
(二)電纜進線裝置密封可靠,空余接線孔封閉符合要求;
—12—
(三)設備保護、聯鎖、檢測、報警、接地等裝置齊全完整;
(四)防爆燈具的防爆結構、保護罩保持完整;
(五)接地端子接觸良好,無松動、無折斷、無腐蝕;
(六)應急照明設施符合防爆要求。
4.7.11壓縮站內消防設施的配備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7.12進人壓縮機房人員應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穿防靜電服方可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