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煤礦分類管理制度
一、礦井分類我礦為一類礦井,屬災害不嚴重或有能力管控災害的煤炭生產企業。二、隱患的分類標準和程序(一)按隱患種類可分為“一通三防”、水害、頂板、機電、提升運輸、消防、安全管理和其他隱患。(二)按隱患整改難易程度可分為A級、B級、C級。A級隱患:整改難度大,礦方解決不了,需上報縣煤管辦幫助組織整改;B級隱患:整改難度一般,區隊解決不了,需由礦井統一組織整改;C級隱患:整改難度較小,需由區隊組織整改。(三)安全隱患分類表分類分級A級B級C級一通三防1、礦井通風能力不足2、主扇風機性能達不到要求3、礦井通風系統不合理1、采區通風系統不完善2、采區防塵系統不健全或供水達不到要求3、巷道嚴重失修,進回風巷道斷面不足而未及時處理的4、采、掘面風量達不到要求5、局扇安設位置不當吸循環風的6、監控系統及斷電裝置不完善的7、1、不按規定安裝和使用局扇,隨意停電、停風,隨意撕開風筒,風筒距離超過規定;臨時停風地點不立即撤人、斷電;不設柵欄提示警標的2、采掘工作面煤塵超標3、通風系統中出現單道風門或同時打開風門造成風流短路;通風設施質量低劣,跑漏風嚴重,主要進回風聯絡巷風門沒有設聯鎖裝置的4、局扇無上架,風筒破口漏風嚴重,吊掛彎曲不直,接口無反壓邊5、盲巷停風不按規定及時密閉的防治水1、奧灰水侵入2、采區(復雜)老空積水3、雨季洪水潰入井下4、礦井供電線路、設備老化1、三灰水的影響2、鉆空封閉不良3、采區泵房排水能力不足4、中央泵房水倉淤積嚴重5、防水閘門失靈6、迎頭頂水掘進及上覆積水回采1、不按規定對本礦的老空積水情況及相鄰礦井的開采積水情況定期核查的2、采掘工作面出現出水征兆未及時回報而又不采取果斷措施確保安全的頂板特除高應力區的開采1、工作面初次放頂撤面,缺支柱嚴重2、主要巷道嚴重變形(失修)3、工作面懸頂超過規定4、嚴重的軟底與復合頂板工作面1、采掘工作面過變化帶2、超前支護、端頭支護不按規定支設或支設不合格,斷層處、頂板破碎處控制不力的3、工作面兩巷折梁斷柱4、空頂作業5、工作面支柱初撐力低6、機頭機尾未打壓柱的機電運輸1、主副井提升設備有嚴重缺陷2、礦井主排水設備失修或管路能力不足3、礦井單回路供電4、主扇風機備用風機起不到備用作用的5、礦井供電線路、設備老化1、采區泵房供電能力不足2、罐道磨損嚴重3、采區上、下山管理4、主提升絞車繩老化5、主要運輸大巷軌道老化6、采區提升設備老化或保護不齊全7、主提升地點無候車室8、副井安全保護不齊全9、主要運輸大巷高度不符合要求1、主提升裝置各種保護試驗失效,各種保護不起作用2、提升鋼絲繩磨損斷絲銹蝕,使用時間超過規程規定未更換或未按規定檢驗和檢查的3、壓風機(包括風包)安全閥斷水、斷電、超溫、超壓、保護裝設不全或不起作用的4、井上下使用的高低壓開關操作機構失靈,閉鎖裝置不起作用的5、井下三大保護及照明信號等不按規定使用或保護不起作用的,電動機綜保及過流短路保護人為甩掉不用的綜合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復采1、懸移支架工作面管理2、懸移支架工作面安裝、回撤其它1、井筒嚴重變形2、礦井安全出口不符合要求1、放炮透老巷2、大煤倉施工3、井下通訊設施不符合要求1、采煤工作面出口不暢通2、炮眼封泥不符合要求3、瞎炮處理三、管理措施礦井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實行3級管理,即班組、區隊和礦井。班組實行班排查,主要排查整改生產作業現場隱患;區隊實行日排查,主要排查整改本區隊作業區域內的隱患;礦井實行周排查,主要排查整改礦井重大、較大隱患和一般隱患。(一)安全隱患排查方法建立健全隱患排查制度。礦井按不同生產性質、工作范圍、作業特點、危害因素分別編制各作業崗位隱患排查卡、班組隱患排查卡、區隊隱患排查卡,礦安檢科編制全礦隱患排查整改通知表。1、崗位人員每班對照崗位隱患排查卡內容要求,進行崗位隱患排查,班組長對本班組隱患排查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并持班組隱患排查卡對班組作業范圍內隱患進行全面排查,發現隱患立即整改,確認無危險時方準人員作業。當班作業結束,收集整理隱患排查整改情況,形成班組隱患排查臺賬。2、安全生產系統管理科室、區隊,對照本系統隱患排查卡內容要求,對分管區域內的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將排查卡反饋至安全監控調度中心。同時,由科室、區隊值班干部收集整理后,形成科室、區隊隱患排查臺賬,并由專人負責。3、礦井主要負責人、安全負責人要根據全礦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安排,每周組織一次全面隱患排查,礦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全礦全面隱患排查分析會,對當月礦井隱患進行梳理分析,由安全檢查部門統一建立全礦隱患排查臺賬,實行檔案化管理,并經礦主要負責人審核簽字后,按要求及時上報上級有關部門。礦安全檢查部門每月參照備案的安全檢查表,重點排查重大、較大隱患、一般隱患,建立隱患排查整改臺賬,跟蹤、督查隱患整改情況,實施隱患排查整改閉合管理。(二)隱患整改及上報礦井主要負責人及安全礦長必須親自安排本單位的日常隱患排查及整改工作。每班對現場隱患進行排查,指派專人負責隱患的整改。隱患整改必須堅持“五定”原則,確保整改落到實處。要認真填寫隱患排查及整改記錄、驗收記錄,指派專人負責,并建立臺賬。C級隱患由區隊負責及時組織整改,整改報告經區隊負責人簽字后報礦安檢部門。B級隱患由礦安檢部門對隱患提出整改意見,指導隱患單位制定隱患整改方案,并督促落實整改。對資金投入較大或需要多單位共同整改的隱患,應提交礦安全辦公會議研究決定。A級隱患由礦安全辦公會議研究,提出初步整改方案上報縣煤炭管理辦公室,經縣煤炭管理辦公室審批后積極組織整改。各級各單位對日常隱患排查、專項安全檢查、全面安全檢查、季度安全大檢查查出的各類的隱患,按照“五定”的原則落實整改,做到隱患整改“五落實”、“五到位”納入隱患整改檔案,實行閉合管理。(三)隱患整改驗收及銷號隱患整改復查驗收情況應納入各級隱患排查臺賬,隱患整改復查驗收合格,經復查驗收人員簽字,予以銷號。C級隱患整改完成后,由礦包片領導復查驗收;B級隱患整改完成后,由礦組織安全檢查部門驗收;A級隱患整改完成后,由礦組織預驗收,報縣煤管辦復查驗收。(四)重大隱患整改重大隱患的整改由礦長負責,組成重大隱患整改領導小組,在主管業務部門指導下,做出停產或停止使用相關生產儲存裝置、設備設施的決定,制定針對性安全技術措施,限期進行整改。對可能危及周邊單位和人員的重大隱患,應及時告知。礦安檢部門對全礦的重大隱患實行掛牌督辦,建檔管理,節點控制,逐項驗收,做到排查整改閉合管理到位。重大隱患排查整改實行“一案一檔”管理,保存期至少一年。存檔的主要內容應包括:重大隱患評估定級材料,礦井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報告表,監管部門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指令書,重大隱患整改方案;監管部門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跟蹤督查記錄表,重大隱患整改完成評估報告,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整改完成報告書,監管部門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整改完成審查表及其他相關資料。四、獎懲規定(一)加大責任追究力度,落實隱患排查整改責任。生產單位是隱患排查整改的主體,主要負責人對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全面負責,各級分管副職對分管范圍內的隱患排查整改工作負責,區隊長對本工作區域的隱患排查整改工作負責;礦安檢科對全礦范圍的隱患排查整改工作負指導協調、監督檢查、督促整改落實責任。(二)建立“前追后究”制度。“前追”:礦安全檢查部門按分管業務范圍,在生產區域發現了重大、較大隱患,而下一級管理人員在同一作業區域、同一班次沒有發現,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后究”:所有工作區域因為隱患沒有被排查發現且沒有及時進行治理而發生事故的,要對有關人員進行追究責任這樣,一級抓一級,一級監督一級,一級向一級負責,環環相扣,形成了自上而下安全隱患分級管理工作體系,使安全管理的壓力得到了層層傳遞。(三)礦井每季度對各各單位隱患管理進行一次檢查,評比第一名獎2000元,最后一名罰2000元。本制度自二〇一六年十月一日起執行。
篇2:中醫院醫療技術準入分類管理制度
中醫院醫療技術準入、分類管理制度
按照《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為切實落實文件精神,做好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和分類管理的組織實施工作,經院醫療質量委員會討論,制定本規定:
一、醫療技術分為三類:
第一類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各科室通過常規管理在臨床應用中能確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術。第一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由各科室根據功能、任務、技術能力實施嚴格管理。
第二類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涉及一定倫理問題或者風險較高,需向市衛生局申報的醫療技術。第二類醫療技術目錄由省衛生廳制定并公布,各相關科室及時組織申報。
第三類醫療技術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加以嚴格控制管理的醫療技術:
1.涉及重大倫理問題;
2.高風險;
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規范的臨床試驗研究進一步驗證;
4.需要使用稀缺資源;
5.衛生部規定的其它需要特殊管理的醫療技術。
衛生部負責制定公布第三類醫療技術目錄;省衛生廳負責制定公布第二類醫療技術目錄并報衛生部備案;第一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由醫療機構根據功能、任務、技術能力實施嚴格管理。
醫院學術委員會負責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院內審核工作,醫務科負責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組織實施和管理。第二類醫療技術和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前均需報醫務科,醫務科進行組織并報衛生局進行第三方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技術審核。科室應當自準予開展第二類醫療技術和第三類醫療技術之日起2年內,每年向醫務科書面匯報臨床應用情況,包括診療病例數、適應征掌握情況、臨床應用效果、并發癥、合并癥、不良反應、隨訪情況等,醫務科建立醫療技術檔案,定期對醫療技術定期進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應用情況的評估,醫務科定期向衛生局報告。
二、各臨床科室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過程中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該項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并向醫務科報告:
1.該項醫療技術被衛生部廢除或者禁止使用;
2.從事該項醫療技術主要專業技術人員或者關鍵設備、設施及其他輔助條件發生變化,不能正常臨床應用;
3.發生與該項醫療技術直接相關的嚴重不良后果;
4.該項醫療技術存在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隱患;
5.該項醫療技術存在倫理缺陷;
6.該項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效果不確切;
7.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它情形。
三、各臨床科室在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報請醫務科批準是否需要重新進行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技術審核:
1.與該項醫療技術有關的專業技術人員或者設備、設施、輔助條件發生變化,可能會對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帶來不確定后果的;
2.該項醫療技術非關鍵環節發生改變的;
3.準予該項醫療技術診療科目登記后1年內未在臨床應用的;
4.該項醫療技術中止1年以上擬重新開展的。
篇3:市民醫院手術及有創操作分級與分類管理制度
市人民醫院手術及有創操作分級與分類管理制度
為了確保手術及有創操作安全和質量,加強我院各級醫師的手術及有創操作管理,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參照有關資料,制定本規范。
一、手術及有創操作分級
手術及有創操作指各種開放性手術、腔鏡手術及介入治療(以下統稱手術)。依據其技術難度、復雜性和風險度,將手術分為四級:
(一)四級手術:技術難度大、手術過程復雜、風險度大的各種手術。
(二)三級手術:技術難度較大、手術過程較復雜、風險度較大的各種手術。
(三)二級手術:技術難度一般、手術過程不復雜、風險度中等的各種手術。
(四)一級手術:技術難度較低、手術過程簡單、風險度較小的各種手術。
二、手術醫師分級
依據其衛生技術資格、受聘技術職務及從事相應技術崗位工作的年限等,規定手術醫師的分級。所有手術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
(一)住院醫師
1、低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或獲得碩士學位、曾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內者。
2、高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或獲得碩士學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并曾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醫師
1、低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或獲得臨床博士學位、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內者。
2、高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或獲得臨床博士學位、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醫師:
1、低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或有博士后學歷、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醫師:受聘主任醫師崗位工作者。
三、各級醫師手術權限
(一)低年資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主持一級手術。
(二)高年資住院醫師:在熟練掌握一級手術的基礎上,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可逐步開展二級手術。
(三)低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二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三級手術。
(四)高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
(五)低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四級手術。
(六)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或根據實際情況可主持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科研項目手術。
(七)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以及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或經主管部門批準的高風險科研項目手術。
(八)對資格準入手術,除必須符合上述規定外,手術主持人還必須是已獲得相應專項手術的準入資格者。
(九)任何級別手術醫師的手術權限均不可超出所受聘醫院的手術權限。
四、醫療機構手術權限
三級醫院:在設備及技術條件允許、符合上述規定的情況下,可施行所有級別手術。三級甲等醫院可申請開展各種其他類型的手術。
五、手術審批權限
手術審批權限是指對擬施行的不同級別手術以及不同情況、不同類別手術的審批權限。
(一)常規手術
1、四級手術:科主任審批,由高年資副主任醫師以上醫師報批手術通知單。
2、三級手術:科主任審批,由副主任醫師以上醫師報批手術通知單。
3、二級手術:科主任審批,高年資主治醫師以上人員報批手術通知單。
4、一級手術:主管的主治醫師以上醫師審批,并可簽發手術通知單。
(二)資格準入手術
資格準入手術是指按市級或市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需要專項手術資格認證或授權的手術。由市級或市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其認可的專業學術機構向醫院以及手術醫師頒發專項手術資格準入證書或授權證明。已取得相應類別手術資格準入的手術醫師才具有主持資格準入手術的權限。任何級別的資格準入手術均由手術醫院院長簽發手術通知單。
(三)高度風險手術
高度風險手術是指手術科室科主任認定的存在高度風險的任何級別的手術。須經科內討論,科主任簽字同意后報醫務科,由醫務科負責人決定自行審批或提交業務副院長審批,獲準后,手術科室科主任負責簽發手術通知單。
(四)急診手術
預期手術的級別在值班醫生手術權限級別內時,可通知并施行手術。若屬高風險手術或預期手術超出自己手術權限級別時,應緊急報責任規定的上級醫師審批,需要時再逐級上報。原則上應由具備實施手術的相應級別的醫師主持手術。但在需緊急搶救生命的情況下,在上級醫生暫時不能到場主持手術期間,任何級別的值班醫生在不違背上級醫生口頭指示的前提下,有權、也必須按具體情況主持其認為合理的搶救手術,不得延誤搶救時機。急診手術中如發現需施行的手術超出自己的手術權限時,應立即口頭上報請示。
(五)新技術、新項目、科研手術
1、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重大手術、致殘手術須經科內討論,在科主任填寫《手術審批單》,簽署同意意見后報醫務科,由醫務科備案并提交業務副院長或院長審批。
2、高風險的新技術、新項目、科研手術由醫院上報市衛生局審批。必要時由市衛生局委托指定的學術團體論證、并經專家委員會評審同意后方能在醫院實施。對重大的涉及生命安全和社會環境的手術項目還需按規定上報省衛生廳批復。
(六)其他特殊手術
1、被手術者系執外國或港、澳、臺護照的。
2、被手術者系中央、省保健對象或普洱市一級保健對象的。
3、可能導致毀容或致殘的。
4、已經或預期可能引致司法糾紛的。
5、本院因術后并發癥需再次手術的。
6、外院醫師會診主持手術的(異地行醫必須按執業醫師法有關規定執行)。
(七)外出會診手術
本市執業醫師受邀請到本市外單位或外地手術,必須按《執業醫師法》的要求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外出手術醫師所主持的手術不得超出其按本規范規定的相應手術級別。
(八)外籍醫師在本市行醫手術的執業手續按國家有關規定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