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H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細則

H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細則

2024-07-10 閱讀 8355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有關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現場評審是指通過對申請單位的生產過程和生產管理的檢查、取證、考核,確認申請單位是否具備生產安全標志管理產品資格的活動。重點評審申請單位生產所申請的產品能否持續、穩定地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礦山安全有關規定的能力。

第三條現場評審工作由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負責。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根據有關要求,建立現場評審員隊伍、編制現場評審規范或相關產品的評審準則、制定現場評審計劃,向評審員下發現場評審任務書,向申請單位下發現場評審通知書,并組織實施現場評審工作。現場評審結束后,評審組須填寫現場評審報告,申請單位須填寫現場評審紀律反饋單。

第四條評審組由在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注冊的評審員及聘用的技術專家組成,實行組長負責制。評審組原則上應在接到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下達的現場評審任務書之日起的30個工作日內完成評審工作。評審單一品種產品時,評審組一般為2~3人;多個品種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評審工作時間一般為2~3天。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或省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負責部門可派一名監察員,監督現場評審工作。

第五條評審組成員實行回避制度,與申請單位有隸屬關系的評審員不能作為評審組成員參與現場評審工作;與申請單位生產同類產品的生產單位的評審員及承擔產品檢驗任務的評審員原則上不能作為評審組成員參與現場評審工作;申請單位出于保密的需要,可提出有關方面評審員回避的請求;同一評審員一般不得連續擔任同一申請單位的評審組長。

第六條自下達現場評審通知書之日起,因申請單位原因,不能在90日內完成現場評審任務的,終止本次安全標志的申辦。

第二章評審要求、內容

第七條申請單位應具備的條件:

(一)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

(二)有與生產礦用產品相適應的注冊資金、生產規模、生產經營場所和技術力量;

(三)有保證產品質量合格的生產設備;

(四)有滿足產品安全性能要求的檢驗手段;

(五)生產工藝合理、可靠;

(六)有完善、有效的管理體系;

(七)具備某一(或幾)個主要零(元)部件生產能力,具備成品組裝和出廠檢驗條件;

(八)其它有關條件。

第八條評審主要內容:

(一)主體資格(注冊資金、生產場所、技術力量等);

(二)技術文件(產品標準、圖紙、設計文件、工藝文件等);

(三)生產設備(生產能力、設備狀況、工藝裝備等);

(四)計量器具(配置及管理狀況等);

(五)檢驗設備(入廠檢驗、生產過程檢驗、出廠檢驗等);

(六)管理體系及制度(采購、生產、技術、檢驗、產品安全性能控制等);

(七)產品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的控制與管理;

(八)其它涉及產品安全性能的影響因素。

第三章評審程序及結論

第九條評審流程:

(一)首次會議;

(二)生產現場檢查;

(三)資料審查;

(四)產品出廠檢驗現場考評;

(五)形成現場評審報告;

(六)末次會議。

第十條首次會議:

評審組組長主持召開由申請單位負責人及有關技術、生產、設備、計量、檢驗、采購、銷售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首次會議。會議內容主要包括:

(一)出示評審員證件,介紹評審組成員及會議參加人員;

(二)介紹礦用產品實施安全標志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安全標志管理對申請單位的要求;

(三)宣讀評審任務書,確認評審產品;

(四)聲明評審紀律及注意事項;

(五)聽取申請單位負責人關于單位基本情況及申辦產品生產銷售情況的介紹;

(六)宣布評審日程安排。

第十一條生產現場檢查:

評審組按照產品的工藝流程對生產現場進行檢查,重點檢查庫房、生產設備、工藝裝備、工位器具、計量器具、檢驗設備等。

評審組必須對申請單位的主要生產車間、關鍵工序、成品、出廠檢驗設備及評審組認為需要存檔的實景進行拍照記錄,申請單位需蓋章確認。

第十二條技術資料審查:

核實產品的標準、圖紙、設計說明書、工藝文件、使用(維護)說明書等技術文件與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審查確認的技術文件是否一致,及其執行情況。

第十三條申請單位主體資格審查:

對申請單位的主體資格(注冊資金、經營場所、技術力量等事項)進行核查。

第十四條現場考評:

對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及所申請的產品進行抽樣檢驗,檢查申請單位對產品質量(尤其是安全性能)的控制能力,考核質量檢驗人員對產品標準掌握的熟練程度及操作水平。對相關人員進行有關安全的法律、法規及標準的考核。

第十五條綜合評定:

按照現場評審規范或相關產品評審準則進行綜合評定,做出初步結論,擬定現場評審報告。綜合評定時,申請單位的人員應回避。

申請單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做不合格處理:

(一)注冊資金未達到一定數量,其生產能力未達到一定規模的;

(二)生產場所與營業執照標明的地址不一致、且不能提供有效證明材料的;

(三)不具備生產某一(或幾)個主要零(元)部件能力;不具備產品總裝條件;不具備產品出廠檢驗條件;出廠檢驗記錄、報告被確認為弄虛作假的;

(四)具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的數量、學歷、從事相關工作年限等不滿足要求的;

(五)產品的標準、圖紙、設計說明書、工藝文件、使用(維護)說明書等技術文件與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審查確認的技術文件不一致,或未按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審查確認的技術文件消化、組織生產的。

(六)主要零(元)部件、重要原材料及與產品關聯的納入安全標志管理的配套件的采購、分承包、外協等生產單位發生變化,未重新備案和進行檢驗的;

(七)生產設備、測量器具不能保證零部件加工精度及檢驗要求,或產品的結構、參數等與圖紙不一致的;

第十六條末次會議:

末次會議前,評審組與申請單位主要負責人就評審中發現的不符合項進行溝通,申請單位可提出不同意見或做出適當的解釋、說明,對爭議較大的問題,必要時可進一步核實。

評審組組長主持末次會議,通報評審發現的不符合項,宣讀評審結論。對現場評審發現的不符合項記錄,評審組及申請單位負責人要簽字確認,申請單位可復印一份留存,以備整改。

第十七條現場評審報告:

(一)現場評審報告應根據申請單位本次申辦的產品,分種類分別填寫。

(二)除否決項不符合,須直接做出不合格結論外,現場評審結論按量化評審所得分數分為A、B、C、D四級:

A級:合格,評審分數在90分(含)以上;

B級:有較少不符合項,整改后合格,評審分數在80分(含)與90分(不含)之間;

C級:有少數不符合項,整改后合格,評審分數在70(含)與80分(不含)之間;

D級:不合格,評審分數在70分(不含)以下。

評審組在評審結束之日起7日內,應將現場評審報告及評審任務書寄送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

第十八條對不符合項的處理:

除評審結論A、D級外,申請單位應對評審組提出的不符合項,制定整改措施。在評審結束之日起90日內將包括不符合項、整改措施、整改結果等內容的整改報告及能證明整改結果的背景資料,由評審組長確認簽字后提交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審查,并作為現場評審報告的附件備案。必要時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可安排評審組對不符合項的整改結果進行現場核查。

第十九條對現場評審不合格單位的處理:

(一)申請單位應自評審結束之日起30日內提出整改措施報告;

(二)申請單位應自評審結束之日起的90日內完成整改并向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提出復審申請,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在接到申請的5個工作日內給予回復。復審工作在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下達復審任務書之日起30日內進行;

(三)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將下發安全標志現場評審不合格通知書,終止本次安全標志的申辦。自下發不合格通知書之日的180日內,申請單位不得申請同種類產品的安全標志。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條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對現場評審工作進行監督管理。

第二十一條評審員應按規定完成現場評審工作,并對現場評審結果負責。

第二十二條評審員必須嚴格執行現場評審紀律:

(一)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嚴格按現場評審規范或相關產品現場評審準則和任務書要求進行評審、取證;

(二)尊重生產單位的知識產權,不泄露評審中涉及的技術秘密;

(三)廉潔自律,不提供有損評審結論公正性的指導、咨詢。

第二十三條對弄虛作假等違反現場評審規定和要求的評審員,將視情節予以處理,直至撤銷評審員資格。

第二十四條申請單位應在評審結束后的5日內,將安全標志現場評審紀律反饋單寄送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

第二十五條申請單位在經營場所、技術力量、生產設備、檢驗儀器及設備等方面有弄虛作假等行為的,現場評審將按不合格處理。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六條進口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工作參照本細則執行。

第二十七條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篇2:H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管理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工作,根據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有關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現場評審是通過對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申請單位(以下簡稱申請人)或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持證單位(以下簡稱持證人)生產現場進行生產過程和生產管理的檢查、考核,評價申請人(持證人)是否具備生產安全標志管理產品能力、滿足安全標志發放條件的活動。

第三條現場評審分為申辦評審和監督評審。申辦評審是對首次申辦安全標志的產品及其申請人進行的評審;監督評審是對取得安全標志的產品及其持證人進行的評審。

第四條安標國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中心(以下簡稱安標國家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現場評審工作,建立和完善現場評審管理文件,組建和管理現場評審員隊伍,編制現場評審規范及準則,制訂和管理現場評審計劃。

第二章現場評審工作的組織

第五條申辦評審在產品技術審查完成后實施。安標國家中心制訂評審計劃,確定評審組成員,向評審組發出現場評審任務書,向申請人發出現場評審通知書。

申辦評審原則上在產品技術審查完成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實施。申請產品符合免評審條件的,可免于評審。

第六條監督評審在安全標志監督檢查或持證人申請變更、延續產品安全標志時實施。監督評審原則上不預先告知。電話:?400--655--0539?

聯系人:秦經理

Q?Q:

第七條評審組由在安標國家中心注冊的評審員組成,特殊情況下可聘請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家,一般2~3人,實行組長負責制。

第八條現場評審實行回避制度。與申請人(持證人)有利益關系的評審員不能作為評審組成員。申請人(持證人)出于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的需要,可提出評審員回避申請。

第九條評審組應按照現場評審計劃實施評審工作,申請人(持證人)應予配合。

第十條申請人不能按期接受申辦評審時,可提交延期申請。延期申請原則上只能提出一次,延期時限不超過90日。

由于申請人原因,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現場評審的,終止本次申辦。

第十一條持證人應按規定接受監督評審。無正當理由拒絕評審的,按不合格處理。

第三章現場評審內容與要求

第十二條現場評審基本內容及要求:

(一)主體資格,包括注冊資金、經營場所、生產規模、技術力量等,應與申辦產品所需生產條件相適應。

?(二)技術文件,包括產品標準、圖紙、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細表等,應與安標國家中心審查備案的技術文件一致。

(三)生產設備應滿足產品生產要求,并具備關鍵零(元)部件生產能力。

(四)檢驗、計量儀器及設備,應滿足產品檢驗要求。

(五)影響產品安全性能的環節,包括重要原材料采購、外購件或外協件的進廠檢驗、半成品的過程檢驗、產品總裝、成品的出廠檢驗等,應處于受控管理。

(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應完整、具有可操作性;質量管理體系,應運行有效。

安標國家中心根據產品的類型及特點,編制現場評審準則,細化現場評審內容及具體考核指標和要求。

第十三條申辦評審依據現場評審規范或準則,對申請人進行全面評審,重點考核申請人的生產能力和產品安全性能保障能力。

監督評審依據相關規范或準則,對持證人是否按安全標志審核發放要求組織生產進行評審,重點考核主體資格、技術文件一致性、生產與檢驗能力等影響產品安全性能的環節,并核實前次評審提出的整改意見的落實情況。

第十四條根據各生產要素對產品安全性能的影響程度,將現場評審規范或準則中的評審項目分為否決項目、考察項目和一般項目。

第十五條下列情況屬于否決項目不合格,有其中之一的,現場評審為不合格:

(一)注冊資金未達到規定數額,或生產能力未達到規定規模;

(二)關鍵零(元)部件的生產能力不滿足要求,或不具備產品總裝條件;

(三)專業技術人員不滿足規定要求;

(四)產品技術文件與安標國家中心審查備案的技術文件不一致,或未按審查備案的技術文件組織生產;

(五)生產設備不能滿足生產要求,或計量檢測儀器及設備不能滿足檢驗要求。

第十六條現場評審實行量化評定。在否決項目合格的基礎上,現場評審結論按評審情況分為A、B、C、D四級,A級為合格,B、C級為整改后合格,D級為不合格。

A級:考察項目中無不合格項;

B級:考察項目中不合格項數不超過10%;

C級:考察項目中不合格項數不超過20%;

D級:考察項目中不合格項數超過20%。

第十七條申請人(持證人)在生產場所、技術力量、生產設備、檢驗設備等方面弄虛作假,或實際情況與其提供的自評估報告存在嚴重不符的,現場評審按不合格處理。

第十八條安標國家中心可對申請人(持證人)影響申辦產品重要安全性能的主要零(元)部件的供應商進行延伸評審。申請人(持證人)應為延伸評審創造必要的條件。

第四章現場評審流程與要求

第十九條現場評審流程主要包括首次會議、生產現場檢查、文件資料審查、檢驗能力考核、綜合評定、末次會議。

第二十條首次會議。

評審組組長主持召開首次會議,介紹評審組成員,宣布評審工作的依據、內容和要求、日程安排、評審紀律等。

第二十一條生產現場檢查。

評審組按照產品的工藝流程對生產現場重點環節進行檢查,必要時拍照取證并留存。

第二十二條文件資料審查。

核查申請人(持證人)的主體資格、生產過程中涉及的相關文件以及能夠證明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文件資料或記錄。

第二十三條檢驗能力考核。

考核主要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的進廠檢驗能力,產品的過程檢驗及出廠檢驗能力。監督評審時,還須核查產品檢驗制度的執行情況。

第二十四條綜合評定。

評審組根據現場評審實際情況,按照現場評審規范或相關產品評審準則獨立進行綜合評定,做出評審結論。

第二十五條末次會議。

評審組組長主持召開末次會議,通報評審情況,宣布評審結論,對現場評審中發現的不合格項提出整改要求。

第二十六條評審組應按產品類別,分別出具現場評審報告,并自評審結束之日起7日內,報送安標國家中心。

第二十七條現場評審中不合格項的整改要求:

(一)評審結論為A級的,申請人(持證人)應對不合格的一般項進行整改,整改措施及結果應記錄存檔。

(二)評審結論為B或C級的,申請人(持證人)應對不合格項進行整改。申辦評審的整改期限為90日,監督評審的整改期限為30日。完成整改后,申請人(持證人)應將整改報告及能證明整改結果的相關資料,提交評審組組長。評審組長審核并做出結論后,提交安標國家中心。必要時安標國家中心可安排對整改情況進行現場核查。

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終止本次申辦或暫停持證人相關產品的安全標志。

(三)評審結論為D級,或否決項不合格的,申請人(持證人)應按照本條第二款的要求進行整改。監督評審不合格的,整改期間暫停持證人相關產品的安全標志。安標國家中心原則上對整改情況安排一次現場復評審。整改報告及相關資料足以證明申請人(持證人)已有效實施整改并符合安全標志管理相關要求時,可不進行復評審。

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終止本次申辦或撤銷持證人相關產品的安全標志。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八條安標國家中心對現場評審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對評審報告、整改報告及相關材料的完整性、規范性進行審查,并對相關資料進行備案。

第二十九條評審組應依據現場評審規范或準則做出公正的評審結論,并對出具的現場評審報告負責。

第三十條評審員應遵守安標國家中心關于評審員管理的有關規定,履行承諾,并嚴格遵守以下現場評審紀律:

(一)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嚴格按現場評審規范或準則開展評審工作;

(二)尊重申請人(持證人)的知識產權,保守其技術、商業秘密;

(三)不提供任何有損評審結論公正性的指導和咨詢;

(四)廉潔自律,不“吃、拿、卡、要”,不參加與現場評審無關的活動,不接受超規格接待。

第三十一條安標國家中心對違反現場評審規定的評審員,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通報批評、暫停或撤銷評審員資格的處罰。

第三十二條現場評審結束后,申請人(持證人)應填寫現場評審紀律反饋單,報送安標國家中心。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申請人(持證人)應按規定承擔評審相關費用。

篇3:H礦安全標志管理產品現場評審規范

為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制度,規范對生產單位的評審工作,根據《安全標志管理產品現場評審管理細則》,參照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要素,制定本規范。對安標管理產品生產單位的生產技術條件及質量保證體系進行評審,實質上是對生產單位所生產產品的質量能否持續穩定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的認證,也是為確認其生產資格提供依據。這就要求生產單位具有高素質的技術及管理人員、先進的生產設備、完善的管理制度,可靠的檢測計量手段等

各種原始記錄綜合體現了生產單位的規章制度落實、人員素質、產品質量等信息,也是產品質量溯源的重要依據,因而評審中至少應查正常生產半年以上的各種原始記錄。評審規范基本按重要程度順序編制,基本包括了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的主要要素。由于安全標志管理產品范圍廣,對其生產技術條件的要求差別大,因此還需針對不同產品制定實施細則。實施細則中必須對以下內容做出規定:①注冊資金、生產規模

?②最少的在冊專業技術人員數量

?③必備的標準

?④生產設備、工藝裝備

?⑤出廠檢驗項目、檢驗設備名稱

?⑥關鍵工序(質量控制點)及所需生產設備和檢驗器

?等。根據煤礦礦用產品的特點,實施否決項評審制。主體資格、出廠檢驗等屬否決項。鼓勵生產單位采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檢測計量手段,引導生產單位實施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

?若某項為缺項,該項標準分應分配至所關聯(如采購、分承包或協作生產的元、部件對應其進廠檢驗)的項。

規范名稱

主體資格

設計與標準

管理職責與質量體系

圖紙及檔案資料

采購、分承包

生產過程控制

檢驗和測試

庫房管理

質量信息反饋與服務

不合格品控制及糾正預防

培訓與質量審核

安全生產及勞動保護

注冊資金、生產能力

?①法人執照或營業執照的注冊資金達到一定數量

?②其生產能力達到一定規模

生產的合法性

?所生產產品在其經營范圍內

生產場所

?①具備產品所需要的生產場所,與執照標明的地址一致

?②在該場所必須具備產品總裝條件和產品出廠檢驗設備及儀器儀表

技術力量

?一定數量具有職稱的技術人員

技術來源及設計控制

?①屬自主開發的應有設計控制管理文件,并按文件規定予以實施

?②屬技術轉讓的應有轉讓合同

?③技術資料必須完整齊全,認為必要時應提供設計計算說明書

產品標準

?①企業可以制定企業標準或直接采用現行國標(GB)或行標,但企業標準的性能指標不得低于現行國標或行標

?②企業應有所引用的參考標準

?③防爆產品或當前沒有行標或國標的企業標準需經審核蓋章

?④技術和質檢人員應熟練掌握標準對安全性能的要求

質量體系

?①企業應有匯編成冊的質量體系文件

?②體系文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標準的規定

?③體系文件中的各層次文件應相互銜接、協調一致

?④體系文件具有可操作性并與現行操作相符

?⑤體系文件滿足產品質量持續穩定符合標準的要求

?⑥有程序文件或規章制度

?⑦建立有質量否決制度

?⑧有產品工藝流程圖、質量控制點。

管理職責

?①有健全的質量管理機構及體系圖

?②有明確的質量方針和目標

?③有專職質量負責人和專職質量檢驗員

?④質量檢驗人員須經過培訓,獨立行使權力,并以文件形式規定其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

文件、資料管理制度

?確保文件和資料的規范化和對它們的有效控制,制定有專門的管理制度。其編制、審核、批準、發布、發放、使用、保管、更改和注銷應有記錄。

圖紙的正確性、統一性、完整性

?①按圖樣目錄或明細表檢查一套圖紙(含裝配圖、零件圖),圖紙應完整

?設計參數、使用材料、技術要求正確

?②抽查質量控制點的十張圖紙,檔案→生產指導→檢驗→生產車間等部門應一致

?③從圖紙更改通知單中,抽取三張圖紙,以上四個部門必須據通知單要求做相應更改

?④防爆產品的圖紙必須加蓋審核章

?涉及安全性能的圖紙更改后必須重新送審核、備案。

采購

?①有原材料、零部件采購管理文件

?②有采購控制清單

?③建立了合格供貨方的名單和質量檔案

?④采購合同應明確質量要求

?⑤零部件屬安全標志管理產品時,供貨方須為安標有效期的生產企業

?⑥應有合格證、質檢報告,且滿足技術要求。

分承包(或外協)

?①建立有分承包管理文件

?②有分承包質量檔案

?③有檢驗記錄和質檢報告,且滿足技術要求

?④屬質量控制點的零部件分承包時,應有本企業的檢驗記錄,且滿足技術要求。

生產設備

?①有設備管理文件

?②有設備臺帳

?③有設備維修保養記錄,至少包括維修前、后狀況,采取的措施等

?④設備操作規程

?⑤設備及器具必須保證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

工藝裝備及工位器具

?①有工藝裝備及工位器具管理文件

?②有工藝裝備及工位器具臺帳及明細表

?③工藝裝備配置和使用合理、可行,且有驗證制度和驗證記錄

?④工位器具完善,能保證防爆面的不磕碰和關鍵零部件成品的不落地。

工藝過程

?①工藝文件須滿足圖紙及技術文件的要求

?②具有工藝過程卡、零件加工工藝卡、裝配工藝卡。

檢驗規章制度

?①應對原材料、零部件進廠、生產過程和成品出廠三階段,制定并實施檢驗和試驗的管理制度(文件)

?②應保證未經檢驗或驗證合格的物品或產品不能投入使用或轉序

?③質檢機構和檢驗人員有明確的檢驗授權,并保證其獨立進行檢驗工作

?④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操作規程

?⑤原材料、外購(協)件抽樣及檢驗規程

?⑥工序抽樣及檢驗規程(必須包含質量控制點)

?⑦出廠檢驗規程(必須符合標準要求)。

檢驗測試設備

?①根據生產和檢驗的需求,配備了檢驗、測試和試驗設備、器具,查臺賬

?②對設備器具按國家計量法規和有關標準、規程進行周期檢定和校準,查檢定合格證

?③對沒有國家標準和規程的器具,應制定并實施校準規程

?④當檢測和試驗器具、設備校準定位失效時,應對其檢測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追溯評定,查評定記錄

?⑤對授權進行計量器具檢定的企業,查其“授權證書”、“檢定標準器具合格證”、“操作人員資格證”,以及“操作規程”等文件

檢查檢驗

?①原材料、外購件進廠檢驗記錄、質量控制點檢驗記錄、出廠檢驗記錄及檢驗報告

?②生產單位必須具備按標準要求的項目進行出廠檢驗的設備、器具,且精度、能力等滿足要求并在計量檢定有效期內

?屬個別批次檢驗項目且檢驗設備價值超過5萬元的,允許在一定周期內利用當地其它單位的檢驗手段進行批次檢驗,但必須有協議和已進行檢驗的記錄或檢驗報告

?③從成品庫抽取一臺合格品進行出廠檢驗,檢驗項目、設備、操作符合要求,與以前的出廠檢驗記錄或報告進行對比,結果應在誤差范圍內

?將檢驗記錄和報告附在評審報告中

?④對涉及安全性能的零、部件進行拆檢

?對影響主要使用性能的零、部件或原材料進行抽檢。

管理制度

?制定并實施了出入庫、貯存管理制度。

原材料及零部件

?①擺放整齊,不合格品應有明顯標志

?②易燃、易爆及其它危險物品應單獨存放,條件符合要求(如化學品存放的溫、濕度要求等)

?③屬安標管理的部件應有安全標志和有效期內的安全標志準用證復印件

?④出入庫覆行了規定的手續等。

半成品、成品庫

?①半成品、成品庫應分類存放,擺放整齊

?②成品應貼有銘牌,銘牌材質須滿足有關標準要求

?③成品箱中裝箱單、合格證、說明書及隨箱工具等應齊全

?④賬、物相符。

管理制度

?應建立并實施了質量信息反饋與服務的管理制度,以證明產品質量符合規定的要求和質量體系運行有效,并確保對產品服務的過程和結果實施有效的控制

記錄

?①應有質量信息反饋和售后服務記錄

?②應有產品銷售臺賬。

糾正和預防

?①企業應制定并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有關文件,以保證糾正和預防措施及時有效

?②應收集、整理所有不合格品信息,尤其是用戶反饋的質量信息,查明產生不合格的原因并記錄。為消除產生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和潛在不合格的發生,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并對其有效實施進行跟蹤驗證

?③完成由于糾正和預防措施而引起的有關文件的更改。有關糾正和預防措施的信息應向企業領導匯報,以利于質量體系改進。

質量審核

?①查閱企業有關內部產品質量審核的管理文件②產品質量審核內容包括:標準規定的試驗項目、關鍵工序、用戶質量反饋意見等

?③是否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并按規定程序進行了審核④對審核發現的問題,是否及時制定了糾正措施并對其實施效果進行了跟蹤驗證查驗記錄。

安全生產及勞動保護

①?建立并實施了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制度

?②生產車間及設備運行要符合安全生產及勞動保護的要求(如壓力容器使用、有害物質和氣體排放及防護、機械操作女工的安全帽等)

?③消防器材按有關規定進行配置,處于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