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防暴柴油機無軌膠輪車安全使用規范
1范圍
本標準現定了煤礦用防爆柴油機無軌膠輪車的基本要求、使用、維護、維修、加油等安全使用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具有瓦斯及煤塵爆炸危險的煤礦井下使用的防爆柴油機無軌膠輪車(以下簡稱車輛)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3836?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GB5768?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
MT220礦用防爆柴油機無軌膠輪車排氣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檢驗規范
MT/T989?礦用防爆柴油機無軌膠輪車通用技術條件
MT990礦用防爆柴油機通用技術條件
煤礦安全規程
3基本要求
3.1車輛的結構設計、基本參數、技術要求、及性能要求等應符合MT/T989的有關規定,并應取得礦用產品安全標志。
3.2車輛所用防爆柴油機應符合GB3836的有關規定,并應取得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排氣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濃度,應符合MT220的有關規定。
3.3車輛所用電氣部件,應符合GB3836的有關要求,并應取得礦用產品安全標志。
3.4車輛外表面應涂有反光材料標記。
3.5車輛使用的柴油、潤滑油、液壓油等應按照使用說明書要求選用。
3.6車輛下井應配備瓦斯檢測報警儀,報警值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安全保護裝置溫度、壓力等報警值應符合MT/T989的有關規定。
3.7不應擅自對車輛進行改動和拆除部分零部件。
4巷道與配風
4.1巷道
4.1.1巷道寬度應滿足車輛安全行駛的需要。車輛單向行駛的巷道,巷道寬度應滿足車輛兩側至巷道壁或排水溝的間距不少于300mm;車輛雙向行駛的巷道,巷道寬度應滿足兩車錯車間距不低于300mm,或設置必要的車輛躲避硐室。
4.?1.2巷道高度應滿足當車輛行駛時,車輛最高點至巷道頂板或頂部管道、電纜線的間距不少于300mm。
4.1.3行駛車輛的巷道中每隔300m應設置一個人員躲避峒室。
4.1.4行駛車輛的巷道中,應設置加水點。
4.1.5在巷道彎道或駕駛員視線受阻的區段,應設限速、鳴笛標志。人員躲避調室、車輛躲避銅室附近應設置提示標志。各類標志應符合GB5768的規定。
4.1.6行駛車輛的巷道平面交叉時,宜設置自動交通信號裝置。
4.2配風
行駛車輛的巷道,應按同時運行的最多車輛數增加巷道配風,配風量應不小于4m3/min·kw。
5車輛的使用
5.1使用前的檢查
5.1.1車輛外觀應完好,無開焊、開裂、變形等。滅火器、瓦斯檢測報警儀等附件配置齊全,狀態良好。
5.1.2顯示儀表齊全,工作穩定、顯示準確。
5.1.3車輛電氣系統應工作正常,照明、信號等應滿足要求。
5.1.4車輛防爆柴油機工作正常、無異常噪聲、溫升和尾氣排放。
5.1.5車輛傳動系統、制動系統、操縱系統、液壓系統、氣動系統等應工作穩定可靠,無異常現象。
5.1.6安全保護裝置應工作穩定可靠。
5.1.7各管路連接可靠,無漏油、漏水、漏氣等現象。
5.2駕駛人員
5.2.1駕駛員應有與所駕駛車輛相適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
5.2.2駕駛員應經過煤礦井下安全培訓和車輛駕駛人員應知、應會的相關知識培訓并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5.2.3駕駛員應熟悉礦井運輸路線和井下避災路線,具備自救、互救和現場急救相關技能。
5.2.4駕駛員應按下井人員要求配戴勞動保護用品,隨身攜帶礦燈、自救器。
5.2.5駕駛員發現瓦斯濃度超過《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值時,應立即停車關閉發動機,撤出人員并及時報告。
5.3運輸
5.3.1車輛不允許超載運輸。
5.3.2車輛的運輸應遵循分類原則,不應客貨混裝,易燃、易爆和腐蝕性物品不應混合運送。
5.3.3車輛運輸設備、工具或材料時,一般不應超寬或超高。如需超寬或超高運送,應制定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按規定程序批準后方可實施。
5.3.4運送特殊材料,應使用專用車輛。
5.3.5運送火工品入井時,應使用專用車輛,預先制定安全措施,規定具體時間和運行路線,按規定程序批準后實施。運送路線不應有任河車輛和人員作業。
5.3.6車輛運送松散物料時,應采取必要的緊固措施。
5.3.7具有自卸功能的車輛運行時,應采用不能自行脫鉤的連接裝置。
5.3.8運送人員應使用專用人車運輸。開車前應關好車門、防護欄,人體及所攜帶的工具、材料不應露出車外。車輛起動時,司機應向乘車人員發出警示。
5.3.9車輛行進中和尚未停穩時,人員不應上、下車或在車內站立。行進中乘坐人員發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向駕駛員發出信號。
5.3.10各種運人車輛應明確定員,不應超員運輸。
5.4行駛
5.4.1車輛在巷道中行駛的最高速度:運送物料40km/h;運送人員25km/h。
5.4.2車輛在彎道或坡道上應以低速行駛。車輛下坡不應空擋滑行。
5.4.3車輛行駛至巷道平面交叉口、轉彎處,應減速鳴號。
5.4.4同向行駛的車輛應保持不低于50m的安全運行距離。
5.4.5車輛行駛中,應密切注意車輛各系統的工作狀況,發現異常,應停車檢查,排除故障。排除過程中,應有相應的安全措施。
5.5停放
5.5.1車輛停放時,應檢查油、水、氣管路。如有泄露,應及時處理。
5.5.2車輛停放時,應實施駐車制動。
5.5.3車輛一般不應在坡道上停放,如需停放,應實施駐車制動并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
5.6檢驗
5.6.1新車每運行500h,大修后的車輛每運行300h應檢測柴油機的尾氣排放,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應滿足MT220的規定。
5.6.2車輛每年應進行年檢,各項安全性能應符合MT/T989和MT990的要求。
5.6.3大修后的車輛和防爆柴油機,應經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授權的檢測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后投入使用。
6車輛的維護、保養及修理
6.1車輛及防爆柴油機,應按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定期維護、保養。維護、保養工作應由具備專業技能的人員擔任。
6.2除日常的維護、保養外,車輛及防爆柴油機,每兩年時間內至少應進行1次大修。
6.3車輛的維護、保養和修理,可在地面或井下檢修硐室進行。
6.3.1井下檢修硐室的長度一般不小于30m、寬度不小于10rn、高度不小于4m(天車以下高度)斷面成矩形,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6.3.2檢修硐室不應有滴水。
6.3.3檢修硐室應配備靜壓水和壓風管道。
6.3.4檢修硐室應有獨立通風系統。
6.3.5檢修硐室的地面應平整。應設檢修地溝,地溝中心應設集油坑。
6.3.6檢修硐室應裝設向外開啟的鐵門或柵欄門。硐室入口處應懸掛明顯的標志牌和“非工作人員禁止人內”警示牌。
6.3.7檢修硐室應使用防爆照明系統。照明線路電壓不超過127V。
6.3.8檢修硐室內應設置足夠數量用于撲滅燃油火災的滅火器材。
6.3.9檢修硐室內廢舊油脂應存放在有蓋的油桶內,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張等易燃廢棄物應存放在有蓋的鐵桶內,當班運送至地面處理。
6.3.10檢修硐室內的待修車輛和完好車輛應掛牌管理。
7井下柴油的運輸、儲存和加油
7.1井下柴油的運輸
7.1.1井下柴油應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鋼板油桶運輸和儲存。
7.1.2井下柴油運輸應由專人負責,使用專用運油車輛。使用普通車輛時,柴油油桶不應與其他物料混裝,且應避免劇烈振動、碰撞。
7.1.3使用無軌膠輪車或礦車運輸柴油時,應將油桶與車體固定;使用單軌吊運輸時,應自帶平底盤,底盤上設置懸吊環,避免懸吊時油桶桶體受力。
7.1.4運油車輛應懸掛明顯的“危險”警示牌。
7.1.5運油車輛應配備足夠數量用于撲滅燃油火災的滅火器材。
7.1.6運油車輛在井下運行速度不應超過25km/h,與其他車輛應至少保持100m的安全距離。
7.1.7運油車輛在巷道內錯車時應提前減速,運油車輛優先通過。
7.2柴油的儲存與加油
7.2.1除加油硐室外,井下其他地點不應存放柴油。
7.2.2加油硐室柴油的儲存量不應超過井下所有車輛8h的用油量。特殊情況下需要適量增加時,應制定專門的安全措施,按規定程序批準,但最多不超過井下所有車輛1天的用油量。
7.2.3柴油油桶應單層擺放,與其他油脂分類存放并保持至少1m以上的距離,且有明顯的標志。
7.2.4車輛加油時應在加油硐室內進行,關閉發動機,使用專用防爆加油裝置。加注完畢及時清理地面油污。
7.3加油硐室
7.3.1井下加油硐室的長度和寬度一般不小于10m、高度不小于4m,使用不燃性材料可靠支護。
7.3.2加油硐室的地面應平整,不應有滴水。
7.3.3加油硐室應有獨立通風系統。
7.3.4加油硐室應裝設向外開啟的防火鐵門,鐵門上應裝設便于關嚴的通風孔。
7.3.5加油硐室內應設置足夠數量用于撲滅燃油火災的滅火器材。
7.3.6加油硐室入口處應懸掛“非工作人員禁止人內”警示牌,并24h專人值守。
7.3.7加油硐室內除防爆照明系統、防爆加油裝置外,不應存放其他電氣設備,照明線路電壓不超過127V。
7.3.8加油硐室內,應在儲油的點上方設置火災自動監測報警裝置,遇有明火或30℃以上高溫時,自動報警。火災自動監測報警裝置應取得礦用產品安全標志。
7.3.9每班至少對加油硐室內的瓦斯監測一次,硐室內應懸掛瓦斯監測牌板。
篇2:膠輪車司機崗位責任制
第1條膠輪車司機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與事業心,愛崗敬業,愛護車輛。
第2條膠輪車司機應符合以下條件:
1)身體健康,無傳染病、高血壓,聽覺與視覺良好。
2)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熱愛本職工作。
第3條膠輪車司機必須經過嚴格的理論知識培訓與駕駛訓練,并經過嚴格的考試,合格后持有效證件,才能正式獨立的駕駛車輛。
第4條膠輪車司機必須經過入進教育,并熟悉《煤礦安全規程》各項要求與規定。
第5條膠輪車司機必須熟悉駕駛車輛的性能、結構與原理,具備一定的維修保養知識和故障處理能力。
第6條膠輪車司機必須對車輛行駛巷道路線的斷面、坡度、長度、名稱、巷壁安裝物、彎道、錯車場、乘車點、交叉口等有詳細的了解,否則不得駕駛車輛。
第7條膠輪車司機在一種車的操作不滿40小時時,不得單獨駕駛該種車輛,當向新的地點運送物料時,必須事先熟悉踣況,在滿足第5、6條規定時方可單獨操作。
第8條司機必須按信號指令開車,開車前先發出開車信號(鳴笛),檢查確認周圍無人時方可行駛。
第9條膠輪車司機應熟知并遵守井下有關運輸規程,做到:
1)熟悉整個運輸系統中的信號和有關規定,能正確使用自種信號,并具備一定應變能力。
2)正確使用通訊工具,準確執行指令,保持運輸中的通訊聯絡,不得隨意關閉通訊。
3)準確使用瓦檢議,當瓦斯濃度超標時,迅速按第15第處理。
4)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車輛每次啟動前,應對照車輛步驟與操作程序進行檢查。
5)操作時保持坐在駕駛椅上,目視前方,雙手握住方向盤(操作把手)的正確姿勢,嚴禁將頭、手或身體伸出車外。
6)嚴禁在精神不集中時或酒后開車。
7)司機應具備一定的防火知識和滅火能力。
第10條司機上崗后,不得擅自離開崗位,嚴禁在車輛未停放時離開車輛。司機暫時離開崗位或更換使用其他車輛時,必須作好機車制動,依次做好手閘制動,緊急制動,停機關閉總開關,鎖車等步驟。
第11條司機在交班之前,必須將車輛開到專用的車輛存放硐室,并清洗車輛,加油添水。實行手指口述的交班制度。(人車在井底乘車場停放,貨車在換裝站停放)。
第12條司機操作中應做到:
1)根據運行任務的性質選擇相應的車輛。
2)嚴格執行本規程對各種膠輪車行駛速度的限制。
3)車輛上坡不準曲線行駛,下坡不準脫檔滑行。
第13條遇膠輪車故障停車時,應立即將車牽引到檢修硐室,進行處理并匯報隊組。
第14條膠輪車司機應做好本班車輛運行記錄(包括運行時間,所拉貨物名稱,車輛加油、加水次數)、班前檢查記錄、維護保養記錄。
篇3:防爆膠輪車車輛管理規定
1、入井防爆車輛,必須取得國家頒發的煤安標志和防爆許可證。防爆車輛的尾氣排放必須達到國家相關標準,爬坡能力、外形尺寸、使用環境等必須滿足本礦井運輸要求。
2、每周機電部、安監部組織對防爆車輛進行審驗,審驗達標后,方可發放《車輛檢驗入井合格證》,并將合格車輛編號報送井口檢查室,沒有《車輛檢驗入井合格證》的車輛嚴禁入井。
3、防爆膠輪車實行統一管理,按指定位置統一編號、掛牌,車身前后反光編碼牌統一為藍底白號,并在車輛的車廂兩側指定位置貼反光編碼牌編號。
4、防爆膠輪車必須配備車輛系統定位卡1個,專用滅火器2個,專用反光警示標識三腳架2個,瓦斯自動報警儀1個,應急錘1把。
5、防爆膠輪車車身完好、無碰撞變形、照明燈、轉向燈、剎車燈、儀表、喇叭、輪胎、后視鏡、雨刮器、門鎖等必須齊全完好、動作靈敏。車輛制動裝置靈敏可靠,剎車距離符合要求。
6、防爆膠輪材料車駕駛室除駕駛員外限乘坐一人,車廂內嚴禁乘坐人,嚴禁人貨混裝。
7、防爆膠輪材料車裝料時,不得超過該車的額定載重量,不得超高,超寬,超長。
8、防爆膠輪車運輸噴漿料、矸石等散裝料時裝車高度不得超過車廂高度,用蓬布包嚴車廂,防止在行駛過程中灑落。
9、防爆車輛必須在車身粘貼至少兩道反光條,并在后門框架上粘貼反光條,反光條要求整齊、醒目,否則嚴禁入井。
10、防爆無軌膠輪車尾氣排放指標測試統一由公司機電部每季度測試一次,尾氣測試標準,CO≤0.1%,NO*≤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