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區啟封制度范本
火區啟封處理不當,會引起死火復燃,甚至發生瓦斯爆炸。因此,在啟封前,必須對火區封閉后處理的全過程和觀測所得數據認真分析。認為可以啟封,必須制定專門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由礦山救護隊進行啟封。啟封前,必須先將火區回風引入礦井回風巷道,巷道內不準人員停留,測定并控制回風流中的沼氣濃度不超過1%,并無一氧化碳出現。如出現一氧化碳,表明火區沒有完全熄滅,或又復燃,必須立即停止送風,重新封閉。
重開火區在恢復通風前,應切斷附近的供電,防止瓦斯爆炸。
重開火區前,應準備充足的材料和工具,以備必要時能迅速地重新封閉火區。
啟封火區兩種方法:
1、一次打開火區
火區范圍不大,并確認火源已經完全熄滅,可一次打開火區。首先打開火區回風側防火墻,救護隊員偵察,測定回風流中有無一氧化碳。如果情況良好,再打開火區進風側防火墻,恢復通風。
2、分段打開火區
如果火區范圍較大,長期封閉,可能積存大量沼氣,同時火區是否完全熄滅尚難確定,可采用分段打開火區的鎖風法。鎖風法是先在火區入風側原有防水墻5-6米處,構筑帶門的臨時密閉墻,救護隊員進入火區偵察。情況允許時,可在適當地點構筑臨時密閉墻,然后用局扇通風排除積存沼氣。如此分段逐漸接近火源。當火確實完全熄滅,再最后打開回風側防火墻,并在全區恢復正常通風。
篇2:火區日常管理制度范本
1、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175條的規定:開采容易自燃煤層的礦井,應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1、必須繪制火區位置關系圖,注名所有火區和曾經發火的地點。每一處火區都要按形成的先后順序進行編號,并建立火區管理卡片。火區位置關系圖和火區管理卡片必須永久保存。
2、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247條,永久性防火墻的管理應遵守下列之規定:
(1)每個防火墻附近必須設置柵欄、警標,禁止人員入內,并懸掛說明牌。
(2)應定期測定和分析防火墻內的氣體成分和空氣溫度。
(3)必須定期檢查防火墻外的空氣溫度、瓦斯濃度,防火墻內外空氣壓差以及防火墻墻體。發現封閉不嚴或有其它缺陷或火區有異常變化時,必須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4)所有測定和檢查結果,必須記入防火記錄簿。
(5)礦井作大的風量調整時,應測定防火墻內的氣體成分和空氣溫度。
(6)井下所有永久性防火墻都應編號,并在火區位置關系圖中注名。防火墻的質量標準由煤礦企業統一制定。
篇3:火區觀測工安全生產責任制(新)
1.全面履行《煤礦安全規程》、《作業規程》、《操作規程》有關對本工種的安全要求與責任,對全礦火區觀測負責。
2.嚴格執行生產部下發的有關特殊點、段的火區觀測的通知規定,如煤巷掘進過程中的高冒區域、穿老巷等。在技術隊長的指導下,及時觀測特殊點、段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溫度、瓦斯等氣體參數,掌握變化情況,做好報表的及時報送工作。
3.認真完成回要工作同架后插管檢查,排放巷的測點觀測,已封閉采空區的火區觀測,正常情況下,每周觀測一次,發現異常時,每班進行觀測,并及時將觀測結果匯報值班隊長和調度室。
4.工作期間,加強對設備儀器的保養維護,不合格的呼吸器、一氧化碳檢定器、瓦斯檢定器嚴禁入井使用,對當班檢測出的氣體參數,保證準確無誤,有分析價值。
5.發現作業場所存在安全隱患或有害氣體超限違章作業時,立即匯報隊值班隊長和調度室,有權制止違章行為。
6.火區觀測人員獨立作業時,切實做好自主保安工作,進盲巷或有害氣體超限的地點,必須三人以上佩戴呼吸器進入工作地點。
7.在技術隊長安排下,每旬對礦井回風巷道支護情況、殘采后的石門密閉進行檢查觀測,發現巷道冒頂或密閉漏風,有害氣體超限等情況,立即匯報隊值班隊長和調度室,以便安排人員及時處理。
8.由于火區觀測工責任心不強,工作失誤,發生安全事故時,承擔本工種職責內的安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