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港口行政領導安全生產監管職責

港口行政領導安全生產監管職責

2024-07-09 閱讀 5662

為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管理,防止和減少各類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職責。

第一章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職責

第一條區人民政府、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下簡稱各級政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履行下列安全生產監管職責:

(一)加強對本地區安全生產工作領導,認真落實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支持、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及時協調、解決安全生產監管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二)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狀況,依法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本行政區域內容易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嚴格檢查;發現事故隱患,應當及時處理。

(三)加強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和全社會安全生產素質。

第二條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轄區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本轄區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職領導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

其他各分管領導對分管部門行業的安全生產工作負相應的領導責任。

第三條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安全生產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組織本轄區安全生產重大活動,制定安全生產目標,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本轄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二)每季度主持召開或委托分管領導主持召開一次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研究決定安全生產重大問題,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并形成會議紀要。

(三)組織建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配備人員、落實經費和裝備,保證安全生產監管機構正常運轉;保障本級政府安全生產經費和公共設施重大隱患整改資金的落實。

(四)組織、督促有關職能部門開展安全生產定期檢查和元旦、春節等重大節假日、重大活動的安全生產檢查;區級每月不少于一次,鄉鎮每月至少兩次。

(五)建立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層層落實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獎懲機制。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主線,將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和工作職責落實到下一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把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完成與否和防范重特大事故的情況納入干部政績考核的內容,統一獎懲。

(六)組織制定并簽署本轄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根據需要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

本轄區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及時趕赴現場,按權限組織、指揮搶救和事故的處理工作。

(七)加強對干部、職工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向社會的安全生產宣傳工作,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條各級政府分管領導安全生產職責

(一)協助主要領導,負責抓好國家和省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會議精神以及本級政府安全生產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主持制定和落實本轄區的安全生產目標、計劃和措施。

(二)具體負責指導本轄區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督促檢查各部門和下級政府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和控制指標的執行情況。

(三)每季度召開一次安全生產委員會會議,聽取下級政府和安監部門、有關行業管理部門的工作匯報,分析掌握安全生產形勢,對事故隱患整改督查督辦,及時研究解決安全生產中的有關問題。

(四)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聯合執法機制,強化聯合執法力度,組織開展好轄區內各項安全專項整治工作,

(五)轄區內發生重特大事故時,及時趕赴現場,按權限具體負責組織搶救和事故處理。

第五條其他分管領導安全生產職責

(一)協助主要領導,負責抓好國家和省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和本級政府安全生產工作部署在所分管工作中的貫徹落實。

(二)對所分管工作的安全生產負責,及時研究解決分管工作中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組織制定重、特大事故隱患整治的防范措施,督促檢查重、特大事故隱患的治理和防范措施的落實。組織開展好所分管行業、領域中的安全專項整治工作。

(三)加強分管部門、行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在對所分管部門、行業進行計劃、部署、檢查、總結、評比主要工作的同時,計劃、部署、檢查、總結、評比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分管部門安全生產機構、人員、經費、任務和目標。

(四)負責分管部門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現場組織指揮,分管工作范圍內發生重特大事故時,及時趕赴現場,并積極協助主要領導組織搶救和做好事故處理工作。

(五)加強協調溝通,支持安全生產分管領導的工作。

第二章行業管理部門安全生產職責

第六條各級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包括由政府任命的各資產經營管理公司、集團公司),在職責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履行下列安全生產職責:

(一)組織貫徹國家、自治區制定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標準,落實區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工作的部署,制定本部門(行業)的具體規章制度,并組織實施;負責本部門(行業)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組織實施;

(二)制定本部門(行業)安全生產長期規劃或年度計劃,研究確定工作目標、方案和具體措施,并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嚴格執行;

(三)在重大經濟、技術決策中提出安全要求和內容,組織和指導生產經營單位落實安全措施計劃,督促生產經營單位改善勞動生產條件;

(四)在新、改、擴建工程項目和技術引進、技術改造項目中(含招商引資項目),貫徹執行安全生產“三同時”規定;在組織開發新產品和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中,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規定;

(五)組織本部門(行業)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以及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

(六)對本部門(行業)所屬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督促檢查、組織指導,組織或參與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檢查、處理,查處失職、違章和違紀行為;

(七)其他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工作。

第七條行業管理部門的行政主要負責人(以下簡稱部門主要負責人),對本部門安全生產全面負責;分管負責人具體負責。

第八條部門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職責

(一)認真執行國家和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本級政府和安全生產委員會安全生產工作的部署,檢查,督促、指導本部門(行業)和下級單位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對本部門(行業)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

(二)組織落實本部門(行業)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獎懲制度,明確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及相關人員的安全職責,研究解決本系統安全生產重大問題。

(三)組織本部門(行業)安全生產檢查或安全專項整治,對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及時采取措施,落實隱患整改責任;對超出其職責范圍的,應當立即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情況緊急的,可立即采取責令暫時停產或者停業等緊急措施,同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

(四)負責督促、落實本部門(行業)嚴格執行安全生產“三同時”的規定,開展建設項目的施工建設工作。

(五)本部門(行業)或其生產經營單位發生死亡和多人重傷事故以及其他重大事故時,及時趕赴現場組織搶救,并向上級報告,協助調查并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六)加強對本部門(行業)干部、職工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強化安全生產責任意識,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九條部門分管負責人安全生產職責

(一)協助部門主要負責人,具體抓好本部門(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貫徹落實,主持制定和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計劃和措施。

(二)每月召開一次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部署階段性工作。

(三)具體組織落實本部門(行業)開展安全生產檢查或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發現重大事故隱患及時采取措施,督促檢查落實治理方案和防范措施,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并向本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送安全生產檢查情況和重點隱患清查整治情況。

(四)督促本部門(行業)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落實安全設施,督促企業執行“三同時”規定,不斷改善安全條件。

(五)本部門(行業)或其生產經營單位發生死亡、多人重傷等其他重大事故時,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搶救,做好善后工作,并協助做好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第十條對生產經營活動實施行政許可的管理部門,必須嚴格依照相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對涉及的許可事項進行審查或者驗收,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安全條件的,不得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對已經依法取得行政許可的單位和個人實施嚴格的監督檢查,發現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依法撤銷原行政許可,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未依法取得行政許可,擅自從事有關安全生產活動的,應當立即予以查處,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十一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職能劃分,在各自法律法規調整范圍內,嚴格履職,依法行使其行政執法權力,并對行政執法后果承擔責任。

第三章責任

第十二條各級政府及部門的行政領導未能嚴格履行其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根據《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和《大理州安全生產行政責任追究制度》的相關規定,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2:企業安全生產檢查

安全檢查是一項綜合性的安全生產管理措施,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業防止事故、減少職業病的有效方法。

1.安全檢查的分類

安全檢查可分為日常性檢查、專業性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前后的檢查和不定期檢查。

(1)日常性檢查,企業一般每年進行2至4次;車間工程每月至少一次;班組每天進行檢查;專職安全人員的日常檢查。

(2)班組長和工人應嚴格履行交接班檢查和班中檢查;

(3)專業性檢查是針對特種作業、特種設備、特種場所進行的檢查,如電焊、起重設備、運輸車輛、爆破品倉庫、鍋爐等。

(4)季節性檢查是根據季節特點,為保障安全生產的特殊要求所進行的檢查。如冬季的防火、防寒防凍;夏季的防汛、防高溫盛暑、防臺風。

(5)節假日前后的檢查包括節前的安全生產檢查,節后的遵章守紀檢查。

(6)不定期檢查是指在設備裝置試運行檢查、設備開工前和停工前檢查、檢修檢查等。

2、安全檢查表

安全檢查表的類型有:

(1)公司級安全檢查表,供公司安全檢查時用。其主要內容包括車間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情況;現場作業人員的遵章守紀情況;各重點危險部位;主要設備裝置的靈敏性可靠性,危險性倉庫的貯存、使用和操作管理。

(2)車間工地安全檢查表,供工地定期安全檢查或預防性檢查時使用。其主要內容包括現場工人的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機電設備安全裝置的靈敏性可靠性;電器裝置和電纜電線安全性;作業條件環境的危險部位;事故隱患的監控可靠性;通風設備與粉塵的控制;爆破物品的貯存、使用和操作管理;工人的安全操作行為;特種作業人員是否到位等。

(3)專業安全檢查表,指對特種設備的安全檢驗檢測。危險場所、危險作業分析等。

3、安全檢查表的制定

1.確定檢查項目和內容;

2.確定檢查標準和要求;

3.確定檢查進間;

4.設計檢查表式;

5.檢查表應充分依靠職工討論,提出建議,多次修改,由安全技術部門審定后實施。

篇3:安全生產管理組織形式

一、企業法定代表人

經理(廠長)是企業法定代表人,企業建立的是以經理(廠長)為首的生產經營管理系統。經理(廠長)在企業中處于中心地位,他對企業的人員、物資、資金等各方面均在最高指揮權和調度權。因此,企業法定代表人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負有全面責任。

二、企業分級管理

分級管理就是把企業從上至下分為若干個安全生產管理層次,明確各自在安全生產方面的責任,有效地實現全面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層次與企業規模有關。一般企業的管理層次可分為三層:總公司(公司)、車間(建設工程施工項目)、班組。無論何種規模企業,安全管理層次都可歸納為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

決策層主要起決策、指揮作用,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根據法律法規制定本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落實制定安全生產規劃、計劃;建立健全安全機構、配備人員;保證安全資金和物資投入;為職工提供安全衛生的工作場所。

管理層主要對安全生產進行日常管理,貫徹落實企業生產規章制度,并負責檢查落實。

操作層應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遵守操作規程,杜絕違章,防止事故發生。操作層是安全生產的基礎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