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止酸堿灼傷安全管理規定

防止酸堿灼傷安全管理規定

2024-07-09 閱讀 4794

1.目的

為加強酸堿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發生酸堿灼傷事故的發生,保障職工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接觸酸堿或從事酸堿作業的操作、檢修、裝卸、儲運、分析等崗位。

3.引用標準及相關文件

《安全生產法》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使用有毒物品勞動保護條例》

《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范》

4.上崗作業前的安全教育

從事酸堿作業的人員,上崗前必須接受安全教育,內容應包括:

1)掌握本崗位酸堿的分布情況及理化性質;

2)掌握安全操作規程及有關管理規定;

3)掌握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

4)掌握灼傷后的處理方法、自救互救技能和預防措施。

5.安全防護和救護

5.1從事酸堿作業時,必須穿戴防酸堿的勞保用品(防酸堿服、眼鏡、膠皮手套、膠靴、口罩、有機面罩等)。

5.2裝置區有酸堿的地方應按規定設置淋浴器和洗眼器,必須保證隨時有清水。

5.3酸堿液濺到皮膚上應先用干布輕輕擦掉,再用大量清水沖洗,衣服上濺有較多的酸堿,應立即脫下衣服用清水沖洗。

5.4酸堿濺入眼內時,應開上下眼瞼,立即用清水和生理鹽水徹底沖洗。

5.6呼吸道吸入者應迅速脫離現場,到空氣新鮮處,松解衣服、腰帶,保持呼吸道暢通。

5.7在急救處理的同時,應將傷員人數、傷情及時報告有關領導和生產調度、安全等部門,并立即送往送醫院治療。

6.操作安全規定

6.1酸堿設備及管線要定期試壓、測厚、酸堿設備上所屬安全附件必須定期校驗,保證完好。

6.2酸堿裝置區非工作人員不得隨便進入,非本崗位人員不得動用其設備、儀表和閥門。

6.3操作人員應熟悉裝置內所用防腐材料的性質、特點,并對防腐設備作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4嚴格按照操作堆積啟動酸堿泵,啟動酸泵時必須穿防酸堿服、戴防護帽、防護眼鏡。

6.5酸堿管線用完后,應及時把酸堿退出,不允許在管線內長期留存。

6.7輸送酸堿的管道應在法蘭連接處加防護罩,防止酸堿噴濺傷人。

7.檢修維護安全規定

7.1檢修維護時要嚴格執行穿戴防護用品的各項規定。

7.2嚴格執行設備檢修規定。

7.3設備、管線檢修前應放凈酸堿,并用大量水洗至中性方可檢修。

7.4不許就地排放酸堿,發現酸堿泄漏時應及時處理,濺到地面或設備上的酸堿應立即用水沖或用干布擦干凈。

7.5禁止帶壓拆卸堿管線、法蘭、閥門。必須拆卸時要先把酸堿倒空,吹掃、清洗干凈,拆卸是時要緩慢進行,在有酸堿銹垢時,不得使用機動扳手松動最后幾個螺栓,面部要躲開酸堿可能噴濺的方向。

8.儲運安全規定

8.1儲存酸堿的容器應符合耐腐蝕材質要求,嚴密不漏,酸類腐蝕品應與氰化物,遇水燃燒品、氧化劑隔離,不宜與堿類腐蝕劑混儲混運。

8.2酸槽除設側方抽氣裝置外,還可加入酸霧抑制劑,產生酸霧的生產過程應密閉。在有酸堿霧的地方應提供充分的通風設施。

8.3裝運時要配備足夠的防護用品,嚴格遵守危險化學品運輸的有關規定。應有明顯的標志。

9.附則

本規定由安全部負責解釋。

篇2:防止強酸強堿灼傷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強酸強堿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發生強酸強堿灼傷事故的發生,保證員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接觸強酸強堿工作的操作、檢修、維護、裝卸、儲運、分析等崗位。、

第三條上崗作業前的安全教育。

從事強酸強堿工作的人員,上崗前必須接受安全教育。內容如下:

1.掌握本崗位強酸強堿的分布情況及理化性質;

2.掌握安全操作規程及有關管理制度;

3.掌握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

4.掌握灼傷后的處理方法、自救互救技能和預防措施。

第四條安全防護及救護。

1.從事強酸強堿作業時,必須穿戴防酸堿的勞保護品(防酸堿服、眼鏡、膠皮手套、膠靴、圍裙、口罩、有機面罩等)。、

2.裝置區有酸堿的地方應按規定設置淋浴器和洗眼器,必須保證隨時有大量清水。作業崗位應配置處理酸堿灼傷的中和用化學藥品;

3.酸堿液濺到皮膚上應先用于干布擦掉,再用大量清水沖洗。衣服上濺有較多酸堿液時,應立即脫下衣服用清水沖洗;

4.酸堿濺入眼內時,應翻開上下眼,立即用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清洗;

5.呼吸道吸入者應迅速脫離現場,到空氣新鮮處,解開衣領和腰帶,保持呼吸道暢通;

6.在急救處理的同時,應將傷員人數、傷情及時報告有關領導和生產調度、安全等部門,并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第五條操作安全規定

1.酸堿設備及管線要定期試壓、測厚、酸堿設備上所屬安全附件不許定期效驗,保證完好;

2.酸堿裝置非工作人員不得隨便進入,非本崗位人員不得動用其設備、儀表和閥門;

3.操作工應熟悉裝置內所用防腐材料的性質、特點,并對防腐設備作定期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啟動酸堿泵,啟動酸堿泵時,必須穿防酸堿服,戴防護帽、防護眼鏡或防護面罩;

5.酸堿管線用完后,應及時把酸堿退出,不允許在管線內長期留存;

6.輸送濃酸、濃堿的管路必須有保溫伴熱,必要時,在法蘭連接處加防護罩;

7.用敞口容器配置稀酸時,要先加水,然后緩慢將酸倒入水中,速度以稀釋過程的溫度不超過60℃為限。嚴禁將水往酸里倒。

第六條檢修維護安全規定。

1.檢修維護時,要嚴格執行穿戴防護用品的各項規定;

2.嚴格執行設備檢修規定;

3.設備、管線檢修前應放凈酸堿,并用大量沖洗至中性方可交出檢修。

4.不許就地排放酸堿,發現酸堿泄露時應及時處理,濺到地面或設備上的酸堿應立即用水沖洗或用布擦干凈;

5.禁止帶壓拆卸酸堿管線、法蘭、閥門。必須拆卸時,要先把酸堿倒空,吹掃、清掃干凈,拆卸時要緩慢進行。在有酸堿銹垢時,不得使用機動扳手松動最后幾個螺栓。

第七條儲運安全規定

1.儲運酸堿的容器必須符合耐腐蝕的材質要求,嚴格不漏。酸類腐蝕品應與氰化物、遇水燃燒品、氧化物隔離,不宜與堿類腐蝕劑混儲混運。盛酸堿的容器要有專人管理,應按指定地點擺放整齊,不得隨便亂動;

2.酸槽除設測方抽氣裝置外,還可加入酸霧抑制劑,產生酸霧的生產過程應密閉。在有堿濕霧的地方應提供充分的通風設施;

裝運時要配備足夠的防護用品,嚴格遵守危險化學品運輸

篇3:防止強酸強堿灼傷安全管理標準

1目的

為加強強酸、強堿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發生強酸、強堿灼傷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標準。

2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接觸強酸、強堿或從事強酸、強堿工作的操作、檢修、維護、裝卸、儲運、分析等崗位安全管理。

3上崗作業前的安全教育

從事強酸、強堿工作的人員上崗前必須接受安全教育。

3.1掌握本崗位強酸、強堿的使用過程及理化性質;

3.2掌握安全操作規程及有關管理規定;

3.3掌握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

3.4掌握灼傷后的處理方法、自救、互救技能和預防措施。

4安全防護及救護

4.1從事強酸、強堿作業時必須穿戴防酸、堿的勞保護品:防酸堿服、眼鏡、膠皮手套、膠靴、圍裙、口罩、有機面罩等。

4.2裝置區有酸堿的地方必須保證隨時有大量清水。作業崗位應配備處理酸堿灼傷的中和用化學藥品。

4.3酸堿液濺到皮膚上應先用干布擦掉再用大量清水沖洗。衣服上濺有較多酸堿液時應立即脫下衣服用清水沖洗。

4.4酸堿濺入眼內時應翻開上下眼瞼立即用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清洗嚴重者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5操作安全規定

5.1酸堿設備及管線要定期試壓、測厚、酸堿設備上所屬安全附件必須定期校驗保證完好。

5.2非酸堿裝置本崗位人員不得隨便操作、啟動酸堿裝置設備和閥門。

5.3操作工應熟悉裝置內所用防腐材料的性質、特點并對防腐設備作定期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4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啟動酸堿泵時必須穿防酸堿服戴防護帽、防護眼鏡。5.5轉移酸堿的臨時性管線用完后,應及時把酸堿清洗干凈不允許在管線內長期留存以防別人誤用造成灼傷事故的發生。

5.6輸送濃酸、濃堿的管路必須有安全防護裝置保證在生產結束后能將管線鎖閉同時如必要可在法蘭連接處加防護罩。

6檢修維護安全規定

6.1檢修維護時,要嚴格執行穿戴防護用品的各項規定。

6.2嚴格執行設備檢修規定。

6.3設備、管線檢修前應放凈酸堿,并用大量清水沖洗至中性方可進行檢修。

6.4不許就地排放酸堿,發現酸堿泄漏時應及時中和處理,濺到地面或設備上的酸堿應立即用水沖洗或用布擦干凈。

6.5禁止帶壓拆卸酸堿管線、法蘭、閥門。必須拆卸時,要先把酸堿倒空、吹掃、清掃干凈,拆卸時要緩慢進行。

7儲運安全規定

7.1儲運酸堿的容器必須符合耐腐蝕的材質要求。酸類腐蝕品應與氰化物、遇水燃燒品、氧化物隔離,不宜混儲混運。盛酸堿的容器要有專人管理,應按指定地點擺放整齊不得隨意亂動。

7.2用塑料容器轉移酸堿溶液時,要雙人操作,同時做好記錄。

7.3盛酸堿溶液的塑料容器必須加貼明顯醒目的警示標貼,放置區域要有標識線并進行定置防護存放。

7.4裝運時要配備足夠的防護用品嚴格遵守危險化學品運輸的有關規定,應有明顯的標志。

8本標準由安全環保部負責解釋、考核,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