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安全規程
1、根據行業標準頒發的《煤氣安全試行規程》的規定,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為防止煤氣中毒、著火、爆炸等事故的發生,保證煤氣設備的安全運行,特制定本規程。
2、新建和大修后的煤氣設備及管道,必須按規定經過試壓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持嚴密無泄露。
3、煤氣設備及管道開閉器、法蘭接頭等處,應經常檢查,確保不泄露煤氣或吸入空氣,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4、檢查煤氣設備是否泄露,禁止用明火試驗,應用肥皂水或用可燃氣測爆儀檢查。
5、新建或大修后的煤氣設備送煤氣時、由設備所屬單位領導統一負責指揮。送煤氣前,應作出送煤氣指示圖及送氣方案,認真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安全措施和組織措施等。
6、新啟用或檢修后的煤氣設備送煤氣前(指焦爐煤氣)必須遵循先用蒸汽趕空氣,再用煤氣趕蒸汽的原則。當連續三次做爆炸試驗合格后,才準關閉放散管,正常送煤氣。
7、在沒有蒸汽置換的條件下,送煤氣時,應分段用煤氣直接趕空氣,經取樣分析或爆發試驗合格后方可逐段輸送煤氣。每段置換時,中途不得停止。四十米內不得有火源,停止一切電源,嚴禁敲打管道。
8、煤氣設備送煤氣時,應打開放散管用蒸汽趕煤氣,并經取樣試驗合格,即無爆炸可能為準。
9、煤氣負壓系統應經常檢查煤氣含氧量,如超過1%時,應檢查原因,采取預防措施。
10、煤氣設備、管道停、送煤氣用蒸汽吹掃時,要防止汽壓過高和通汽過多,管道過燙、而使膨脹圈、閘閥、法蘭等變形損壞失效或漏氣。
11、冬季用蒸汽沖吹煤氣設備時,要特別注意關閉蒸汽、關閉放散管和開啟煤氣閘閥的時間及操作程序,要避免由于停蒸汽后,放散管已關而煤氣未送出,造成蒸汽凍結,設備產生真空而使煤氣設備抽癟的事故發生。
12、當停送煤氣放散時,應設專人看管,禁止40米內有火源或高溫物體。
13、禁止把煤氣管道作超重懸掛重物的支架;除焊接煤氣設備本身外,禁止在煤氣設備上接電焊地線。
14、煤氣設備上的蒸汽引入管,應用軟管連接,使用后必須與煤氣設備斷開。或用旋塞代替閥門做切斷裝置。
15、未經批準,不得新增、移動、改動煤氣設備。凡煤氣設備大中修時,應將與檢修有關部分的煤氣來源絕對切斷,吹凈煤氣后再進行檢修。
16、在煤氣設備或管道內工作應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與通有煤氣的管道用盲板隔絕。
(2)在充分通風后,應取樣分析,其煤氣含量符合煤氣安全規程的標準。
(3)參加工作人員不得少于二人,并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4)要與外部有聯系信號。
(5)必須有照明,電壓小于36V。
17、凡進入帶煤氣作業,屬危險工作,必須履行“危險工作審批制”規定的各項手續,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18、煤氣爐、灶點火操作時:
(1)必須先用蒸汽吹掃爐堂、爐灶至煙囪冒汽為止,確保爐灶內無爆炸性混合氣體。
(2)必須先檢查風門及開關是否關好。
(3)爐內應有一定負壓。
(4)必須先點火,后給煤氣,嚴禁先送煤氣后點火。
(5)如煤氣送后未著火,或煤氣點著火又熄滅,應查明原因,排凈爐內混合氣體后,再按上述程序點火。
19、煤氣著火事故的處理:
(1)管徑在<150mm以下的管道著火時可直接關閉煤氣熄火。
(2)管徑在>150mm的煤氣管道著火時,應逐漸降低煤氣壓力,通入大量蒸汽滅火。但煤氣壓力最低不小于5—10mm水柱,嚴禁突然關閉,以防回火爆炸。
(3)煤氣設備已被燒紅時,不得用水驟然冷卻。
20、在煤氣危險區工作,如聽到煤氣報警信號或感到頭痛惡心時,應立即離開現場,查明原因,如發生煤氣中毒時,須迅速將中毒者移至空氣新鮮處,中毒嚴重者須在現場進行人口呼吸和通知醫院到現場搶救。禁止將中毒者未恢復知覺前用急救車送往較遠醫院搶救。
篇2:煤氣設備操作檢修維護安全規程
1.煤氣及附屬設備,每班應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得拖延時間,煤氣區域維修人員不得少于兩人。
2.煤氣設備、管道和閥門應作出定期的檢修計劃,按項目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嚴禁在煤氣設備和管道附近設置易燃及有腐蝕液體的管道。
4.煤氣管道發生凍結或堵塞時,可用蒸汽加熱管道,絕對禁用明火烘烤管道,防止發生起火或爆炸。
5.煤氣設備停用時,應用N2(或蒸汽)吹掃管道30分鐘以上,確認無煤氣后堵上盲板。
6.煤氣切斷裝置、壓力表或蒸汽、氮氣接頭,應有專人控制操作。
7.煤氣危險區的CO濃度定期測定,在關鍵部位應設置CO監測裝置。
8.在有煤氣的情況下,抽、堵盲板、修理閥門、導管時,必須佩帶氧氣呼吸器的,氧氣呼吸器的使用由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進行,并且要有煤氣管理人員在場監護。
9.凡處理煤氣設備內部時,要取空氣樣作CO含量分析。
10.凡處理煤氣設備和煤氣管道時,當放散管開著時,不準在管道附近有明火,以防引起火災或爆炸。
11.煤氣設施停煤氣檢修時,必須可靠地切斷煤氣來源,并將內部煤氣吹凈。長期檢修或停用煤氣設施,必須打開上下孔,放散管,保持設施內的自然通風。
12.每次進入設備內部的工作人員,時間間隔至少在2h以上。
13.經CO含量分析后,允許進入煤氣設備內工作時,應采取防護措施并設專職監護人。
14.進入煤氣設備內部工作時,安全取樣分析時間不得早于動火前半小時,檢修動火工作中每2h必須重新分析,工作中斷后,恢復工作前半小時,也要重新分析,取樣要有代表性,防止失誤。
15.帶煤氣作業時,工作場所應備有必要的聯系信號,煤氣壓力表及風向標志等,距工作場所10米內,禁止火源,并采取防止著火的措施,與工作無關人員要離開作業點40米以外,距作業點10米以外才可以安設投光器。
16.進入管內檢查前要先將管內有害氣體吹掃干凈,要設專人看管入口,檢查完畢經檢驗人數,以防誤封入口。在管內工作,管內溫度不得超過40℃,要打開兩頭入孔,將露在外面的皮膚涂上防護油、戴上風帽、風鏡和面罩。
17.在煤氣區動火時,在有安全動火證的前提下,在動火前必須準備好沙子、蒸汽管、黃泥和沙袋子等防火用具,并將易燃物帶走,用黃泥和石棉繩將泄漏煤氣的地方堵嚴,才允許動火。并且由煤氣負責人同安全員等有關人員檢查工具、設備和氧氣呼吸器等。
18.在運行中的煤氣設備上動火,設備內煤氣應保持正壓,動火部位要可靠接地,在動火部位附近要裝壓力表或與附近儀表室聯系。壓力表必須有專人看守,而且必須用電焊,嚴禁用氣焊動火。
19.在停產的煤氣設備上動火,除取空氣分析以外,還應將煤氣設備內易燃物清掃干凈或通上蒸汽,確認在動火過程中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
20.煤氣設施著火時,應逐漸降低煤氣壓力,通入大量氮氣,但煤氣設施內煤氣壓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2O)。嚴禁關閉煤氣閥或封水閥,以防回火爆炸。
21.當直徑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氣管道起火,可直接關閉煤氣閥門滅火。
22.發生煤氣爆炸事故后,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迅速將殘余煤氣處理干凈(保護現場)。
23.搶救煤氣事故的所有人員,都必須服從統一領導和指揮。事故現場應劃出危險區域,布置崗哨,阻止非搶救人員進入。進入煤氣危險區的搶救人員必須佩帶氧氣呼吸器,嚴禁用不適合防止煤氣中毒的器具。
24.排放冷凝水注意事項:
(1)不要將煤氣放出,以防中毒。
(2)經常定期排放,以保證煤氣質量及安全,排放完應將閥門關死。
(3)非工作人員嚴禁冷凝水排放,防止煤氣中毒。
25.長期停用,大、中修或改修的煤氣設備,投入使用前必須作嚴密性試驗,試驗前做到以下幾點:
(1)檢查確有盲板,切斷煤氣管道。
(2)在檢查管道內部時,必須有安全照明。
(3)檢查所有水封,排水器進水,排水管上的開關位置,測量水封排水器,水位高度必須符合安全規定。
26.煤氣檢修高空作業時,一定要系好安全帶、注意安全。
27.冬季對煤氣設備要采取蒸汽保溫措施,以防凍結。
28.為保證煤氣工人的身體健康,煤氣工人每年要進行兩次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