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氣儲灌廠站建設運行安全要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我市液化石油氣的安全管理,保障國家、集體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公安部61號令《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城市燃氣安全管理規定》、《氣瓶安全監察規定》、《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和《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等法規規章,特制定本安全要求。
第二條本安全要求適用于北京行政區域內的儲存、灌裝液化石油氣的單位。不適用于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站。對于具有儲存、灌裝和供應能力的液化石油氣單位同時應符合《北京市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站安全要求》。
第三條本安全要求包括總則、站址選擇及平面布置、安全設施、設備要求、運行管理、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站址選擇及平面布置
第四條儲灌廠(站)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且應遠離城市居住區、村鎮、學校、工業區和影劇院、體育館等人員集中的地區。
第五條儲灌廠(站)應布置在本地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
側,且應是地勢平坦、開闊、不易積存液化石油氣的地段。同時應避開地震帶、地基沉陷、廢棄礦井和雷區等地區。
第六條儲灌廠(站)的儲罐與站外建、構筑物的防火間距應符
合《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第6.3.7條的規定。
第七條儲灌廠(站)總平面布置必須分區布置,即分為生產區
(包括儲罐區和灌裝區)和輔助區。生產區宜布置在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或上側風側,儲罐區、灌裝區、生活區依次布置。站區四周和生產區與輔助區之間應設置高度不低于2m的非燃燒體實體圍墻。灌瓶間的氣瓶裝卸平臺前應有較寬敞的汽車回車場地。
第八條儲灌廠(站)的生產區內嚴禁設置地下和半地下建、構筑物(地下儲罐和消防水泵接合器除外)。生產區內的地下管溝必須采用干砂填充。
第九條儲罐和罐區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地上儲罐之間的凈距離不應小于相鄰較大罐的直徑。地
下儲罐之間的凈距離不宜小于相鄰較大罐的半徑,且不應小于1m;
(二)數個儲罐的總容積超過3000m3時,應分組布置。組內儲罐宜采用單排布置。組與組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20m;
(三)儲罐組四周應設置高度為1m的非燃燒體實體防護墻;
(四)防護墻內儲罐超過4臺時,至少應設置2個過梯,且應分開布置。
第十條儲灌廠(站)的儲罐與明火、散發火花地點和站內建、構筑物的防火間距應符合《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第6.3.8條的規定。
第十一條站內鐵路引入線和裝卸線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企業標準軌距鐵路設計規范》GBJ12的有關規定。站內鐵路應設計成直線,其終點距鐵路槽車裝卸棧橋的端部不應小于20m,并應設置具有明顯標志的車擋。
第十二條液化石油氣泵宜露天設置在罐區內。當設置泵房時,其外墻與儲罐的間距不應小于15m。當泵房面向儲罐一側的外墻采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時,其間距可減少至6m。
第十三條灌瓶間和瓶庫與明火、散發火花地點和站內建、構筑物的防火間距應符合《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第6.3.23條的要求。
第三章安全設施
第十四條儲灌廠(站)宜設置備用罐,供事故時相互倒罐。
第十五條儲灌廠(站)應設消防給水系統。消防給水系統應包括:消防水池(或其它水源)、消防水泵房、給水管網、地上式消火栓和儲罐固定噴淋裝置等。儲灌廠(站)在同一時間內的火災次數應按一次考慮,其消防用水量應按儲罐區一次消防用水量確定。其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消防給水管網應采用環行管網,其給水干管不應少于兩條。當一條發生事故時,其余干管仍能供給消防總用水量;
(二)消防水池的容量應按火災連續時間6h計算確定。但總容積小于220m3或單罐容積小于或等于50m3的儲罐或罐區,其消防水池的容量可按3h計算。當火災情況下能保證連續向消防水池補水時,其容量可減去火災連續時間內的補水量;
(三)總容量超過50m3或單罐容積超過20m3的儲罐或儲罐區和設置在儲罐室內的小型儲罐應設置固定噴淋裝置。噴淋裝置的供水強度不應小于0.15L/s?m2。著火罐的保護面積按其全表面積計算;距著火罐直徑(臥式儲罐按其直徑和長度之和的一半)1.5倍范圍內的相鄰儲罐按其表面積的一半計算;水槍用水量應符合《城鎮燃氣設計規范》表6.9.1的要求;
(四)消防水泵房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的有關規定;
(五)球形儲罐固定噴淋裝置宜采用噴霧頭。其布置必須保證噴淋時,將其儲罐全部覆蓋,同時對玻璃板液位計等其它重點部位應另采取保護措施。儲罐固定噴淋裝置的供水壓力不應小于0.2MPa。水槍的供水壓力對球形儲罐不應小于0.35MPa,對臥式儲罐不應小于0.25MPa。
第十六條儲灌廠(站)生產區內的排水系統應采取防止液化石油氣排入其它地下管道或低洼部位的措施。
第十七條儲灌廠(站)內應設置小型干粉滅火器,并應符合《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第6.9.8條的要求。
第十八條儲灌廠(站)的生產區內應設置環行消防車通道。消防車通道寬度不應小于3.5m。當儲罐總容積小于500m3時,可設置盡頭式消防車通道和面積不應小于12m×12m的回車場。供大型消防車使用的回車場地面積不應小于15m×15m。
儲灌廠(站)的生產區和輔助區至少應各設置一個對外出入口。當液化石油氣儲罐總容積超過1000m3時,生產區應設置2個對外出入口,其間距不應小于30m。出入口寬度不應小于4m。
第十九條儲灌廠(站)內的泵房、灌瓶間、壓縮機間、瓶庫、汽車槽車庫等建筑為甲類建筑。其防火、防爆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筑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二)門窗應向外開;
(三)封閉式建筑物應采取泄壓措施,并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
(四)封閉式建筑物的長度小于18m,寬度小于6m時,其頂棚和四周任一組相對內墻宜設置金屬防爆減壓板;
(五)地面應采用不發火花地面;
(六)封閉式建筑物應有良好的通風措施。當采用強制通風時,工作期間按每小時換氣10次,非工作期間按每小時換氣3次計算;當采用自然通風時,通風口總面積不應小于300cm2/m2地面,通風口不應少于兩個,并應靠近地面設置。
第二十條儲罐應牢固地設置在基礎上。臥式儲罐的支座應采用鋼筋混凝土支座且應采用鞍式支座。球形儲罐的鋼支柱應采用非燃燒隔熱材料保護層,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h。
第二十一條儲罐排污部位,冬季必須有伴熱保溫措施。
第二十二條生產區內的所有管道不應采用管溝方式敷設。
第二十三條生產區內應設置液化石油氣濃度報警設施。每臺儲罐設置一個報警探頭,泵房、灌裝間、壓縮機間、瓶庫和汽車槽車庫各安裝一個報警探頭。報警器應設置在值班室或儀表間等經常有值班人員的場所。報警濃度應取爆炸下限的20%。
第二十四條儲灌站的用電負荷為“三級”,但站內消費水泵用電負荷應為“二級”,當按“二級”設計有困難時,可采用內燃機作動力。
第二十五條站內爆炸危險場所的電力裝置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爆炸危險區域場所安全規程》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站內防雷等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J57的“第二類”設計的規定。防雷接地體的接地電阻應小于10Ω。
第二十七條儲灌廠(站)的防靜電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鐵路裝卸棧橋和汽車槽車裝卸臺(柱)應設置靜電接地栓(卡);
(二)容積為50m3或50m3以上的儲罐應設置內梯或能中和罐內積聚電荷的設施。儲罐內突起物的曲率半徑不應小于10mm;
(三)裝卸液化石油氣用的膠管兩端(裝卸接頭與金屬管道)間應采用斷面不小于6mm2的銅絲跨接;
(四)烴泵和壓縮機的外部金屬保護罩應與接地線跨接。
第二十八條站內至少應設置一部直通外線的電話。
?
第四章設備要求
第二十九條儲灌廠(站)使用的壓力容器(包括:液化石油氣儲罐、分離器、蒸發器和過濾器)、液化氣體汽車罐車、液化氣體鐵路罐車和液化石油氣鋼瓶的生產(指設計、制造、安裝、改造和維修)單位應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許可,方可開展相應活動。
第三十條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到質監部門對所使用的壓力容器辦理使用登記手續,并領取“壓力容器使用登記證”。
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建立壓力容器安全技術檔案,包括:(1)壓力容器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使用維護說明和安裝技術文件和資料;(2)壓力容器的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的記錄;(3)壓力容器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4)壓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的日常維護保養記錄;(5)壓力容器設備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
第三十一條壓力容器必須嚴格按照《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規定的期限進行定期檢驗工作。按照檢驗后確定的安全狀況等級來確定下次定期檢驗日期。壓力容器必須在檢驗有效期內使用。
第三十二條液化氣體汽車罐車和液化氣體鐵路罐車的定期檢驗分別執行相應的規程和規定。液化氣體汽車罐車年度檢驗每年至少一次,全面檢驗每六年至少一次;液化氣體鐵路罐車中修每年至少一次,大修每六年至少一次。罐體發生事故或停用時間超過一年的,使用前應進行全面檢驗。
第三十三條液化石油氣鋼瓶的定期檢驗按照GB8334?99《液化石油氣鋼瓶定期檢驗與評定》執行,對于YSP-15以下的鋼瓶每四年檢驗一次,YSP-50的鋼瓶每三年檢驗一次。對于使用期限超過15年的任何類型鋼瓶按報廢處理。
第三十四條儲灌廠(站)對于所充裝的氣瓶應采用計算機進行建檔登記、瓶體涂敷氣瓶充裝單位標識、氣瓶流水順序號并做永久性標記。
第三十五條壓力管道的安全管理和定期檢驗工作應按照有關的法規標準執行。
第三十六條儲灌廠(站)內使用的安全閥、壓力表、液位計、溫度計和緊急切斷閥等安全附件在使用中要加強維護和定期校驗,保證靈敏可靠。其中安全閥每年至少檢驗一次,壓力表每半年至少校驗一次。
第三十七條壓縮機、液泵、灌裝稱等設備必須逐一編號并建立設備檔案,內容應包括:合格證、質量證明書、使用說明書、登記卡片(包括使用日期、修理和檢查記錄以及簽字等)、有關的圖紙和運行記錄。
第三十八條每個閥門宜逐一編號掛牌,注明檢修責任者,每一年度進行一次加油、緊法蘭等,法蘭眼必須配足螺栓,其螺栓母應擰緊,并要求螺栓高出螺母。
所有閥門必須配足手輪搬把,對禁止任意開閉的閥門應設有明顯的指示標記或卸下閥門手輪妥加保管。
閥門的檢修必須認真記錄歸檔,并經單位技術負責人認可。未經單位負責人批準,不得隨意更換閥門或改變閥門位置和零件。
第五章運行管理
第三十九條儲灌廠(站)建設必須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保證工程質量。竣工后,施工單位必須交付完整的竣工和設備資料,并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儲灌廠(站)應取得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核發的《北京市氣瓶充裝許可證》。
第四十條儲罐必須設有安全閥。大于100m3的儲罐宜設有兩個處于工作狀態的彈簧式安全閥。凡在安全閥與罐體之間設置閥門的,壓力容器正常運行期間閥門必須保證全開(加鉛封或鎖定),且閥門結構和通徑應不妨礙安全閥的安全泄放。安全閥的開啟壓力不應大于儲罐的設計壓力。
第四十一條儲罐必須設有可靠的液面計,并應標有最高液面充裝量的紅線標尺。每次充裝完畢,必須檢查液面計的準確性,當液面計損壞或液面不準確時,應查明原因,經修復后再使用。液面計上最高和最低安全液位,應作出明顯的標志。
第四十二條儲罐和容器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內含氧量小于4%。首次充裝液化石油氣時,可首先開啟氣相閥門,待兩罐壓力平衡后,緩慢進行充裝。
第四十三條生產區要采取如下措施,杜絕一切火源:
(一)設有醒目的“嚴禁煙火”等警戒牌;
(二)不得帶入火柴、打火機等火種和穿釘鞋進入;
(三)進入生產區的汽車,排氣管出口必須裝有消火裝置,車速不得超過5km/h。拖拉機、電瓶車和馬車等禁止入內;
(四)設在地面上的儲罐、設備和管道應采取接地措施,其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0Ω,并應每年檢查一次;
(五)儲灌站內各生產設備應有防靜電措施。操作人員應穿防靜電服裝;
(六)操作和維修應采用不發火花工具。如需進行動火作業時應先定方案,報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進行。
第四十四條殘液必須密閉回收。嚴禁向江、河、地溝或下水道內任意排放。
第四十五條儲罐的噴淋裝置應加強定期檢查和維護,隨時保持完好的工作狀態。氣瓶不應在陽光下暴曬。
第四十六條儲罐應定時進行排污。排放設施應有防凍和安全措施。檢修時,罐內余氣或置換氣的排放,應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清出的污泥物應妥善處理,不得任意傾倒。
第四十七條液化石油氣汽車槽車的運輸應執行《液化石油氣槽車安全管理規定》;液化石油氣火車槽車的運輸應執行《液化氣體鐵路槽車技術鑒定暫行規定》。
第四十八條運輸液化石油氣的汽車槽車應經安全檢測合格。有齊全完整的道路運輸危險貨物車輛標志。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排氣管應有火星消除裝置,尾部應安裝靜電消除帶;
(二)槽車罐體外表面應涂銀灰色或白色,沿罐體中心線四周刷一道寬度不小于150mm的紅色色帶;
(三)罐體兩側中央部位(此處色帶留空不涂色)應用紅色字體噴寫“嚴禁煙火”字樣,字高不小于200mm;
(四)槽車的其余裸露部分標色為:安全閥?紅色;氣相管?紅色;液相管?銀灰色;閥門?銀灰色;
(五)應有經培訓合格的駕駛員和押運員;
(六)當罐內液溫達到40℃時,應采取遮陽或從罐外水冷卻降溫等安全措施;
(七)槽車不得當臨時儲罐使用,嚴禁從槽車直接灌裝鋼瓶。
第四十九條鋼瓶運輸時應豎放,裝卸過程中嚴禁拋、滑、滾、碰。
第五十條灌裝接頭應加強維護,保證可靠的氣密性,應盡量減少灌裝時的泄漏。
第五十一條禁止使用玻璃鋼或有三道焊縫的10kg、15kg鋼瓶。
第五十二條灌裝前后設專人檢查鋼瓶,屬于下列情況之一的氣瓶,應先進行處理,否則嚴禁充裝:
(一)鋼印標記、顏色標記不符合規定,對瓶內介質未確定的;
(二)附件不全損壞或不符合規定的;
(三)瓶內無剩余壓力的;
(四)超過檢驗期限的;
(五)經外觀檢查,存在明顯損傷的;
(六)首次充裝或定期檢驗后的首次充裝,未經置換或抽真空處理的;
第五十三條灌裝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儲罐最大允許充裝量公式:W=ΦV
W-----儲罐的最大充裝量,t;Φ:液化石油氣重量充裝系數:t/m3V:儲罐的容積,m3。
Φ=φv×dtφv:裝量系數,取0.9;dt:設計溫度下,儲存液化石油氣的密度,t/m3。
第五十四條鋼瓶灌裝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15kg鋼瓶充裝允許偏差14.5±0.5,50kg鋼瓶充裝允許偏差49.0±1.0。實行嚴格的復驗制度,嚴禁超量灌裝,灌裝不合格不準出廠;
(二)加強灌裝后的鋼瓶檢漏工作,發現瓶體和角閥漏氣,嚴禁出廠;
(三)灌裝前要認真檢查臺秤,灌裝臺秤應加強日常維修,定期進行檢修檢驗;
(四)灌裝操作人員操作時必須集中精力,嚴禁擅離職守,嚴禁外單位人員上崗操作;
(五)鋼瓶必須專用,只允許充裝自有鋼瓶和托管鋼瓶。充裝托管鋼瓶的儲灌站應依照市技術監督局《北京市氣瓶充裝站安全注冊登記辦法》辦理托管手續;
(六)灌裝秤必須有達到額定充裝量時自動切斷氣源的裝置。
第五十五條各單位對新鋼瓶的使用,必須把好質量驗收關,凡不符合《液化石油氣鋼瓶》(GB5842-1996)和《小容積液化石油氣鋼瓶》(GB15380-20**)標準的,應不予使用。儲灌廠(站)必須按照GB16804氣瓶警示標簽的要求粘貼氣瓶警示標簽。
第六章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十六條根據公安部61號令,儲罐廠(站)的法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對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并可根據需要確定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負責。
第五十七條單位應當落實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明確逐級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確定各級、各崗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
第五十八條氣瓶充裝單位負責人和氣瓶充裝人員應經質監部門考核,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上崗操作人員應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
第五十九條儲灌廠(站)應建立各工種崗位責任制。主要包括:站長職責、各副站長職責、各職能科室安全生產職責、各班組長和班組安全員職責等。
第六十條儲灌廠(站)應建立主要設備操作規程。主要包括:汽車槽車(或火車槽車)裝卸操作規程、壓縮機運行操作規程、烴泵運行操作規程、檢斤秤操作規程、灌瓶安全操作規程、倒殘安全操作規程、檢漏安全操作規程、進液操作規程、儲罐安全操作規程等。
第六十一條儲灌廠(站)應建立各項安全制度。主要包括:場(站)入場須知、儲罐區安全管理制度、灌瓶間安全管理制度、壓縮機間安全管理制度、泵房安全管理制度、倒殘安全管理制度、儀表安全管理制度、機動車輛安全管理制度、變、配電室安全管理制度、汽車槽車裝卸安全管理制度、空重瓶存放安全管理制度、汽車槽車運輸安全管理制度、運輸鋼瓶安全管理制度等;此外,還應建立重大節日前安全檢查、專項安全檢查、日常安全檢查、隱患處理等安全檢查制度以及新工人入場安全教育、重點工種安全教育、采用新工藝新設備的安全教育、經常性的安全教育的安全教育制度。
第六十二條儲灌廠(站)應制定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和發生火災時的消防自救方案。救助站制度
篇2:機動車輛安全運行制度
為了保障廠區的交通運輸安全,維護交通秩序,防止事故發生。根據有關的交通安全規程,結構我廠的實際,制定如下制度。
1、機動車輛駕駛員必須經有資格的培訓單位培訓,并經考核檢審,發給駕駛執照方可駕駛。
2、未經車輛所在單位負責人批準,廠內機動車輛禁止在廠區外隨意駕駛。
3、車輛通過十字、拐彎路口時,駕駛員一定要減速鳴笛,認真瞭望、確認信號,在沒有危險時才能通過。
4、車輛的各種機構零件,必須符合技術規范和安全要求,嚴禁帶故障運行。(如照明、剎車等)
5、機動車輛進出廠區大門及拐彎時,時速不得超過5千米/小時,在廠區道路上行駛,時速不得超過10—15千米/小時。
6、非專職司機嚴禁動用車輛,違者一律開除。造成事故、事件的按照化工廠其他規定處罰,情節嚴重的送司法機關處理。
7、司機在離開車輛時,必須取下鑰匙、檔復位,如在有坡度的地方還應采取措施防止溜車。
8、靜止狀態下的車輛,在行走時必須鳴笛,車輛每次倒車都必須鳴笛,并了解背后情況。
9、叉車、鏟車在行走過程中除專職司機外,一律不準載入,嚴禁人貨混載行車。
10、嚴禁超標(超高、超長、超重)裝載行車。
11、鏟車在行駛時,無論空載還是重載,其車鏟距地面不得小于300毫米,但也不得高于500毫米。
12、嚴禁駕駛員酒后駕車,疲勞駕車,越道搶行等違章行為。
13、嚴禁空檔溜車和超速開車。
14、嚴禁無阻火器車輛進入禁火區。
15、如違反以上條款一律考核司機、車間主任,考核金額為100—500元。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造成事故的按照事故有關規定處理。
16、本制度從**年**月**日開始執行。
篇3:車輛運行制度
為了搞好營運車輛的正常和安全運行,確保車輛貨物運輸及安全,根據交通部和上級有關運行管理的規則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營運車輛的運行和裝載必須貫徹執行《道路交通管理》中的有關規定,以及交通部頒發的《普通運輸規則》中的有關規定。
第二條車輛貨物不能混裝堆放,挾帶運輸危害貨物及人生安全和不健康的物品,車輛貨運載物必須符合有關規定。
第三條營運車輛必須按規定配備滅火器,車輛行經危險路段、橋、涵、漫水路或結冰路時,應停車查明情況,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方可通過。
第四條營運車輛嚴禁超速行駛,在行道內因車輛損壞無法開動時,必須按規定設置警示標志,并想法盡快將車輛拖離車行道,夜間車輛停放必須停在有人看守的停車場等安全的地方,否則造成損失責任自負。
第五條營運車輛裝載,不準超過行駛證上核定的載質量和載人數,嚴禁超載。
第六條車輛試車必須由持有正式駕駛證的技術人員擔任,要固定試車路段,車輛前后必須懸掛試車牌,車上禁止載物。試剎車前,應注意觀察好前后左右車輛行人情況,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防止因制跑偏或失效而造成的事故,并且不得妨礙其它車輛的正常行駛,試剎車時,應先低速調試,如沒發生異常,再按規定時速試驗。
第七條集裝箱、大件貨物運輸車輛不準行駛未經國家驗收合格的道路,否則,造成事故,由責任者承擔一切后果。
第九條本規定由公司安全部負責解釋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