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罐作業審批管理制度
1、為了確保進入貯罐內檢驗檢修作業的安全,防止發生中毒、窒息死亡等意外事故,特制訂本規定。
2、檢查、檢驗、檢修工作必須在貯罐內進行的,必須事先辦理入罐審批手續。如需要貯罐內動火,應同時需動火審批手續。
3、貯罐受檢前,應先切斷與其他貯罐、設備的連通管道,在連通管法蘭上加盲板,掛上“禁止拆卸”的標志牌;然后將罐內的介質排除干凈,并進行清洗、氣體置換,測定罐內的氧氣含量。要求含氧量不低于18%,可燃氣體濃度應低于0.5%。
4、首次或隔日繼續進入貯罐內檢驗、檢修作業,在入罐前十五分鐘內,還必須對罐內的含氧量、可燃氣體濃度進行測定,當含氧量0.5%或罐內的情況不明時,嚴禁入內。
5、當罐內含氧量不足時,嚴禁用氧氣瓶對罐內放氧。
6、罐內的照明只準許用Q4伏以下電壓的安全燈。
7、在罐內進行焊接作業時(受壓部件嚴禁焊接),必須在入孔上配備流量不小于5米/分的排風抽氣裝置,以保證罐內空氣暢通,含氧量足夠。
8、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勞保服裝,禁止光膀子或用高壓氧氣吹掃身體。
9、罐內作業必須有專人負責監護,并配備救護必需的氧氣呼吸器。
10、未經審批擅自入罐作業而發生事故,要追究責任人與當事人責任。
篇2:第四醫院特殊檢查授權審批管理制度
第四人民醫院特殊檢查授權及審批管理制度
為了確?;颊甙踩?、規范醫療質量,明確各級技術人員操作權限,根據衛生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和醫院《醫療技術分級管理制度》,結合醫院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特殊檢查授權管理范圍包括:特檢科(B超、彩超檢查)、心電圖、腦電圖,放射科(CT檢查、*片、DR片等)、內鏡室(胃鏡檢查、腸鏡檢查等)、病理科、檢驗科醫務人員;無操作權限的個人,除非在有正當理由的緊急情況下,不得從事特殊檢查操作。
二、各級醫師的授權必須在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前提下,根據醫師的技術資質及其實際能力水平,確定該醫師所能實施和承擔相應治療手段的范圍與類別。至少每二年對特殊檢查醫務人員進行一次技術能力再評價與再授權,再授權是依實際能力提升而變,不隨職稱晉升而變動。
三、醫院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為特殊檢查授權的管理組織。根據衛生部有關要求,負責制定和定期更新醫務人員資質權限目錄,審核并授予各級醫務人員資質和權限,定期對各級醫務人員進行能力評價及再授權。
四、醫務科依據本人申請、科室意見,組織受理和審批各級醫務人員資質和分級授權。同時醫務科負責各科相關資料備案并協助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擔負授權管理的監管職責。
五、科室是醫務人員資質、分級授權的執行部門??剖医⑨t務人員資質、授權管理檔案,做好各級專業醫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定期開展相關知識培訓,并建立特殊檢查技術檔案,定期對醫務人員業務技能、工作質量、本職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考核,并根據相關資料對醫務人員執業能力進行再評價,同時定期將相關資料上報備案。
六、科室醫技人員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和執業范圍申請相關技術授權,并按照法律法規和醫院規章制度的相關要求開展醫療服務。各醫技人員有義務積極配合科室、醫院對醫療技術授權準入相關監管工作的開展。
七、特殊檢查醫務人員資質授權程序:
(一)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科室依據申請人專業技術資格、受聘技術職務及從事相應技術崗位工作的年限、以往專業技術開展情況、醫德醫風及外出進修學習等情況,討論通過申請人所申請的權限→填寫《特殊檢查醫務人員資格與分級授權申請表》→科主任簽字后報醫務科→醫院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審批、授權,醫務科備案。
(二)若醫師、特殊技術人員因專業技術職稱變動等情況,需調整權限的,需再次填寫《特殊檢查醫務人員資格與分級授權申請表》,經本科室討論、科主任簽字后報醫務科、醫院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重新審批、授權、備案。
(三)因特殊情況需越級申報權限的,由本人提出申請,科主任審核同意,填寫《特殊檢查醫務人員資格與分級授權申請表》,經醫務科和醫院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審批、授權、備案。申請時需提供以下材料:①學歷、職稱、技術開展情況、日常能力、技術、質量考核情況說明;②近二年來申報人無重大醫療過失行為、醫療事故爭議、醫療事故發生的證明文件(由科室出具);③外出進修學習情況說明;④其他需要提供的資料。
(四)對外聘及脫離本專業工作一年以上的醫師,應當由本科室和醫務科對其技術能力和資質進行再評價,經醫院授權管理委員會再授權后,方可從事相應的診療工作。
八、監督管理
醫務科履行監督、管理、檢查職責。
(一)按照本制度與程序對醫務人員資質、分級授權進行準入和動態管理。
(二)不定期檢查執行情況,檢查結果納入醫療質量考核項目。
(三)若發生以下行為,醫院有權收回特殊檢查醫務人員相應的特殊檢查和診斷權限:1.未經醫務科及醫院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批準,開展未取得授權的醫療診療技術操作;2.發生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3.多次發生差錯、手術意外,造成病人傷害的;4.未經醫務科批準,擅自外院從事特殊檢查和診斷的。
(四)發生重大醫療過失,科室可立即暫停、收回當事醫務人員相應權限或作降一級權限處理,并立即上報醫務科備案。
九、收回權限的特殊檢查醫務人員再次申請授權時,本人需提出恢復特殊檢查醫務人員權限的書面申請,科室討論、考核通過后,再次填報《特殊檢查醫務人員資格與分級授權申請表》;降一級權限處理的特殊檢查醫務人員再次申請授權;審批程序同前。
十、對違反本制度,超權限實施醫療技術診療操作的,一經查實應追究科室負責人和當事人責任,由此引發的醫療糾紛,違規人員個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經濟賠償責任。
附件:1.特殊檢查醫務人員資格與分級授權申請表
zz市第三人民醫院
二
篇3:危險作業上報審批管理制度
1、目的:為了對危險作業現場進行有效控制,防止發生人身傷害及財產損失事故,特制定本規定。2、危險現場的作業范圍:2.1高處作業(無固定欄桿、平臺且高于基準墜落面2M)2.2帶電作業:2.3接觸危險物質的作業(如毒氣、毒物、高溫、輻射等);2.4易中毒和會產生窒息作業:指進入鍋爐、壓力容器、管道、煙囪及其它密閉的設施、設備內和狹小、偏僻場所的作業;2.5禁火區及禁火設施動火作業:指企業規定的禁火區、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氧氣、氫氣等管路和設備設施上的動火作業。2.6爆破或有爆破危險的作業2.7危險的起重運輸作業2.8其他有重大危險,有可能造成重傷以上事故的作業3、危險作業的要求:3.1危險作業的一般要求:3.1.1在進行危險作業前,由作業單位車間負責人制訂安全技術措施(含應急措施)、組織措施,安全措施落實后方可進行危險作業;3.1.2患有高血壓、心臟病、高度近視等相關職業禁忌病癥的人員,不得從事相應的危險作業;3.1.3采取的安全技術措施、組織措施要明確,作業前、作業中及作業后三個是企及正常、異常、緊急三種情況下的操作方法、措施,并使作業人員熟練掌握,并能認真落實執行;3.1.4危險作業必須有監護人員和必要的安全設施,監護人員必須具有相關的安全搶救知識,堅守崗位,認真負責;3.1.5危險作業的安全用具及作業工具必須配備齊全,完好有效,擺放和使用符合安全要求;3.1.6作業是思想要高度集中。作業完畢,要收拾好工具物件,清點人員、工具、設施、熄滅火種,清掃現場;3.1.7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要經常檢查作業現場的安全狀況,保證采取的安全措施有效。3.1.8危險作業現場必須有明顯標志,有專人監護,做到可干可不干的一律不干;能夠到安全地點或安全期間干的一定轉移到安全地點或延遲到安全期間干;能用比較安全的方法代替的一定采用較安全方式作業。3.2帶電作業要求:3.2.1作業時要穿戴好絕緣防護用品,使用絕緣工作臺、絕緣工具并確保其絕緣性良好、有效,并不得與周圍其他物體接觸;3.2.2嚴格按操作規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作業。3.3易中毒和會產生窒息作業的要求:3.3.1進入易中毒的設備設施、場所內作業時,進入前要進行空氣取樣分析,如超傳權標準,要進行置換處理,直至合格,并要保持通風良好;必要時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之間要約定好信號聯系方式,以便及時了解作業人員和工作情況,確保監護有效;3.2.2進入密閉的設備設施內,作業前要先對這些設備設施的情況進行了解,采取相應的措施,情況不明之前不得進入;3.2.3在上述場所進行作業的用電照明必須使用安全電壓。3.4禁火區及禁火設施動火作業要求:3.4.1在禁火區及禁火設施上動火,必須辦理動火審批手續;3.4.2在禁火設備、設施上動火,首先要切斷油、氣等可燃物的來源,關閉閥門,插入盲板與周圍的設備設施進行隔斷,然后進行清洗、置換,取樣分析合格后,才能動火;3.4.3對分析、化驗、置換合格后才能進行的動火作業,如中途間斷后又重新作業,要重新進行分析、化驗,合格后才能繼續作業;3.4.4對帶壓設備設施動火,首先要進行泄壓。4、危險作業的上報及審批手續:4.1凡屬從事危險作業范圍內工作的車間,由車間設備主任上報并必須填寫《危險作業申請表》一式二份,經車間主任、分廠廠長、安環科長、綜合辦主任、總廠長(副總經理)批準后方可施工;4.2各總廠綜合管理辦公室(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應及時對危險作點進行現場調查,施工中應派人或安排安全值班人員作重點檢查;4.3危險作業審批前,分廠廠長必須親臨現場通過必要的檢測分析,落實好相應的防護和救護措施后方可批準;4.4危險作業人員必須有一定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術,身體狀態良好,禁止女工、老、弱、病、殘人員參加;4.5危險作業現場必須有明顯標志,有專人監護;4.6出現緊急情況和事故狀態時,按有關搶險規程和應急預案處置。4.7各單位應認真遵守執行此制度,未執行者按違章作業處理。5、違反規定的處理各單位要嚴格落實制度中的規定和要求,對于不按照制度落實的單位領導罰款200-500元/次;當事人罰款100-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