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安全檢查操作規范
第一條為規范本市軌道交通安全檢查工作,維護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和乘客人身、財產安全,根據《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市軌道交通安全檢查工作實際,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軌道交通安全檢查工作的,均須遵守本規范。
本規范所稱安全檢查(以下簡稱安檢),是指對進入軌道交通車站人員所攜物品進行的專業性檢查。
本規范所稱軌道交通是指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公共客運系統。
第三條公安機關負責本市軌道交通安檢工作的指導、檢查、監督和警力保障,依法處理安檢中發現的違法犯罪行為;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從軌道交通安全運營行業監管角度,對軌道交通安檢工作予以協調配合。
第一章安檢原則
第四條軌道交通安檢工作,應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依法實施、按章操作的方針。
第五條運營企業應當對進入軌道交通車站人員所攜帶的物品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公安機關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依法進行盤問、檢查,依法處理拒不接受安檢強行進入軌道交通車站或者擾亂安檢現場秩序等行為。
第六條軌道交通安檢開始和結束時間與運營時間同步。
第二章安檢實施
第七條軌道交通運營企業(以下簡稱運營企業)負責組織實施車站安檢工作,為安檢工作提供保障,并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確定安檢工作責任部門和負責人,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建立安檢指揮和保障體系,實行統一指揮、分級負責。
(二)制定安檢工作方案和安檢突發事件處置預案并向公安機關、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組織安檢人員定期開展演練。
(三)配置經國家專業檢測機構檢測合格、符合行業標準的安檢設備并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四)在車站設置安檢工作站(點)、劃定安檢區和通道、配置明顯標識、對安檢區域實行封閉管理。
(五)對安檢人員進行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基礎知識、公共安全防范知識、安檢工作操作規范等相關培訓考核,不得安排未經培訓合格的人員從事安檢工作。
(六)不得安排安檢人員在崗期間從事與安檢無關的工作。
(七)利用車站顯著位置對安檢工作進行宣傳,并將禁帶物品和限帶物品的目錄予以公示。
第八條軌道交通安檢工作的具體實施可以由運營企業自行實施,也可以由運營企業委托安檢服務企業負責實施。
受運營企業委托負責實施軌道交通安檢工作的安檢服務企業,應當具有合法的資質。雙方應當簽訂安檢服務合同,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安檢服務企業應當落實以下要求:
(一)明確安檢現場負責人。
(二)向運營企業提供合格的安檢人員。
(三)服從運營企業對安檢工作的管理要求。
(四)組織安檢人員接受運營企業的軌道交通安全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培訓考核。
(五)合理安排安檢人員在職培訓和在崗工作時間。確保安檢人員每年參加在職專業培訓不少于30學時,每年在崗工作時間不少于100小時。
(六)健全安檢人員管理制度,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嚴格管理安檢人員檔案和證件,隨時備查。
(七)為安檢人員提供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薪酬、福利、保險和食宿、工裝等保障。
第三章安檢工作站(點)設置及設備、人員配備
第九條運營企業應當在公安機關的指導下設置或者調整安檢工作站(點)的位置;安檢工作站(點)應當設立在軌道交通車站的非付費區域;因車站建筑結構、客流疏導需要等特殊原因,設立在付費區域的安檢工作站(點),應當確保不阻礙人流通行和疏散等必要的安全需求。
第十條軌道交通安檢工作站(點)應當配置滿足本站(點)安檢工作需求的,符合國家標準的通道式安檢機、液態危險品檢查儀、爆炸品檢查儀、金屬探測設備、防爆毯、違禁物品和危險物品存儲設備以及必要的導向標識、警戒帶、其他安檢專用設備及設備專用電源。
第十一條軌道交通安檢按照作業單元標準進行組織。安檢作業單元人員標準配置為:每1臺通道式安檢機配備4-5名安檢人員。其中:指揮員1人、值機員1人、手檢員1人、引導員1人、安全員1人。
運營企業可以根據乘客流量和安檢設備通過能力等情況,對各安檢工作站(點)安檢人員配置進行適當調配,但每個安檢工作站(點)的人員配置最低不得少于2人。其中:指揮員1人,值機員1人。
第十二條安檢人員崗位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
(一)引導員位于安檢通道前1米左右處,負責宣傳、引導、提示乘客接受安檢;協助受檢人將被檢物品放置在傳送帶上,同時觀察受檢人的神態、動作,遇有可疑情況,示意值機員實施重點檢查。
(二)值機員負責辨別通道式安檢機監視器上受檢行李圖像中的物品形狀、種類,將需要開箱(包)檢查的行李及重點檢查部位通知手檢員。
值機員連續操機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每工作日值機時間累計不超過6小時。
(三)手檢員位于通道式安檢機后,對經通道式安檢機發現的可疑物品使用爆炸品檢查儀、液態危險品檢查儀、金屬探測等設備進一步檢查,并隨時觀察受檢人的神態、動作,保持警惕。
(四)安全員負責維護安檢區秩序,在直視范圍內與受檢人保持適當距離,控制安檢中發現的可疑物品,觀察并掌握可疑人員動向,遇有突發事件應迅速采取措施進行先期處置并報告指揮員。
(五)指揮員負責安檢人員站位、協調安檢相關工作、并協助引導乘客接受安檢。定時向安檢指揮機構報告情況,遇有緊急情況立即報告。
運營企業對安檢人員配置進行調配時,應當按照調配后的人員配置情況,對各崗位分工進行再劃定,明確調配后安檢人員的具體職責,做到人員減少后原崗位職責無疏漏,確保安檢工作順利進行。
第四章安檢現場
第十三條工作流程
(一)班前準備
1、在安檢區內設置隔離線和人員疏導通道。
2、做好通道式安檢機等安檢設備的調試。
3、檢查安檢人員到崗、著裝情況,部署安檢任務,提出工作要求。
(二)交接班
1、交接班應當書面交接填寫《安檢交接班記錄》。
2、交接班內容包括:上級指示、問題及處理結果、設備情況、遺留問題、需注意事項等。交班人員在接班人員完成崗位接替后方可離崗。
(三)結束作業
1、關閉設備。
2、對設備進行清點后安全存放。
3、做好當日安檢工作數據統計和物品處理工作。
第十四條安檢工作程序
(一)要求進入軌道交通車站的人員將本人攜帶物品放置在通道式安檢機上通過檢查。經通道式安檢機及其他安檢設備檢查時,存在疑點的物品,現場安檢人員認為需進一步檢查的,應當報告公安機關進行復檢。
(二)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必須在執勤民警指導和監督下進行復檢:
1、用通道式安檢機檢查時,圖像模糊不清,無法判斷物品性質的。
2、用通道式安檢機檢查時,發現有疑似利器、爆炸物、槍或彈狀物等危險物品的。
復檢對包的底部、角部和內外側小兜等部位,應當要求受檢人自行打開或取出物品接受檢查,并注意發現有無夾層。開箱(包)檢查后應重新通過通道式安檢機檢查。
遇有受檢人攜帶的特殊物品,不便或無法用通道式安檢機檢查的,可用人工檢查方法進行檢查。
對乘客聲明不宜公開檢查的物品,應當征得其同意后,單獨實施檢查。
(三)實施安檢時,安檢人員應統一著裝,佩戴安檢崗位標識,遵守《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關于安檢人員的相關規定。
第十五條安檢文明用語
(一)在引導乘客安檢時,應當使用“引導詞”。內容為:“您好!請您接受安全檢查。”
(二)對需開包檢查的乘客,應當使用“告知詞。”內容為:“您好,您的箱包(挎包、箱子、行李等)需要進行開包檢查,請您配合。”
(三)對于乘客攜帶的箱包經打開確認安全后,應當使用“感謝詞”。內容為:“檢查完畢,謝謝合作,請您拿好隨身物品,祝您乘車愉快。”
(四)遇有乘客不配合安檢時,應當使用“勸檢詞”。內容為:“您好!根據《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請您接受、配合安檢。”
(五)遇有乘客攜帶軌道交通限帶物品時,應當使用“告知詞”。內容為:“您好!您攜帶的物品屬于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公示的限帶物品,您不能攜帶該物品乘坐軌道交通工具。請您主動丟棄該物品后乘坐軌道交通工具,或者攜帶該物品乘坐其他交通工具。謝謝您的配合。”
第五章禁、限帶物品的處理
第十六條禁帶物品是指國家現行法律法規明令禁止攜帶的物品。
禁、限帶物品的種類,按照本市現有規定執行;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可以根據運營安全的實際需要,增補限帶物品的種類。
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應當在車站內顯著位置公示禁、限帶物品的目錄。
(一)發現受檢人攜帶禁帶物品的,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并將該物品置于危險物品存儲設備內,公安機關應當迅速依法處置。
(二)發現受檢人攜帶限帶物品的,應當告知受檢人可以自棄該物品后乘坐軌道交通工作或者直接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受檢人拒不接受上述兩種處理方式的,安檢人員有權拒絕其進站乘車;必要時,報告公安機關,由執勤民警將其帶離車站。
軌道交通車站安檢工作站(點)不得接受乘客限帶物品的暫存和其他物品寄存。
第十七條對安檢過程中乘客自棄的限帶物品,應當由車站專人負責管理,并建立臺帳。記錄收到的時間、地點、數量及品名。發現乘客遺留在安檢現場的物品,應當由兩名以上安檢人員共同清點和登記,及時交由車站專人保管。
第六章安檢特別處置
第十八條發現受檢人攜帶槍支、爆炸物品,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并采取必要的先期處置措施;公安機關應當迅速依法處置。
第十九條在軌道交通安檢現場無理取鬧、擾亂安檢工作秩序、妨礙安檢人員正常工作,不聽勸阻的,應當及時報告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應當迅速恢復并維護正常的安檢秩序,對擾亂安檢秩序、影響公共安全的人員予以處理。
第二十條對在接受安檢過程中聲稱本人隨身攜帶爆炸、危險物的,現場安檢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并采取必要的先期處置措施;公安機關應當迅速依法處置。
第二十一條安檢設備發生故障,現場安檢人員應當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盡快恢復設備,同時及時組織開展人工檢查。
第二十二條安檢工作站(點)發生人員擁堵時,現場安檢人員應當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迅速采取增開人工檢查通道、設置蛇形通道等措施提高安檢通過速度。運營企業應當立即采取限制客流等措施,與執勤民警共同維持安檢現場秩序。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具體實施安檢工作的運營企業或者安檢服務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檢服務質量監督機制,向社會公開接受投訴的渠道和方式等公共監督措施,明確受理、調查、處理、結果反饋等投訴處理程序。服務質量監督工作記錄應當存檔備查。
第二十四條在本市省際長途客運系統內實施的安檢工作,可以參照本規范執行。
第二十五條本規范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2:交通安全檢查細則
一、駕駛員車輛檢查細則
1.駕駛員每天出車前對車輛進行安全性能檢查,車輛保持清潔衛生。
2.車輛發動機有無異響,漏油、汽、電、水,發動機表面有無油污。
3.車輛燈光齊全,轉向燈有效。
4.車輛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安全有效。
5.車輛雨刷器、清洗器、后視鏡、輪胎氣壓健全、有效。
6.車輛行駛遵守廠規廠紀,在辦公區域停車入位。
7.機動車輛必須按規定時限進行維修和保養。
8.車輛的滅火器必須有效,三角架、備胎、修理工具隨車攜帶,防盜措施健全。
9.駕駛員有無帶病行車,開斗氣車、英雄車等。
10.駕駛員對自己所駕駛的車輛應該熟悉其性能和技術狀況,認真執行車輛保養制度,及時排除故障,經常保持車輛完好狀態。
11.駕駛員按時參加交管部門組織的安全培訓。
12.廠屬車間按照“廠關于主生產區全天禁止停放非生產車輛”的通知內容,對本車間職工機動車輛、車主進行教育、管理,在生產車間所轄區域不得有非生產車輛停放。
13.車間職工的非機動車存入指定存車處,生產及辦公區域不得有隨意亂停放現象。
14.廠屬各車間對職工,每年組織一次交通安全教育培訓,(可根據各自的工作特點,采取各種方法進行)。
二、車班車庫檢查細則
1.車庫無關人員不準隨便進入。
2.車庫內嚴禁煙火,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明火作業,不準兼作修理間,不準充電,禁止存放汽油,用過的棉紗,油布要及時清理。
3.洗刷機器時,要將電瓶線斷開,嚴禁明火作業。
4.油箱、油路、化油器漏油,要立即修理,不準帶病出車。
5.入庫停放時,首先要將車內清潔干凈,不得在車內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準車頭向里。
6.配備的消防器要明確專人管理,有無隨意挪動或非消防使用,器材要保持清潔和完好有效,司機及工作人員要熟悉放置地點及使用方法。
三、小車班
1.車班必須對車輛每周進行一次安全性能檢查,做好記錄。
2.車班駕駛員是否按照要求培訓,辦理上崗證,并執證上崗。
3.車班每周對駕駛員進行一次《交通法》及業務學習,要有記錄。
4.對違章、肇事,駕駛員要進行登記并培訓教育考核。
5.駕駛員不準將車輛交給無上崗證的駕駛員駕駛,嚴禁將車輛交給無駕駛證的人員駕駛,嚴禁駕駛與駕駛證上準駕車型不符的車輛。
6.車班按時完成交管部門安排的特殊任務。
7.車班要制定駕駛員和車輛安全管理制度。
8.車班要落實層層簽訂責任書制度,要與在崗駕駛員簽訂責任書。
9.車班安全教育欄要每月更換一期,做好記錄。
10.廠辦小車班在增加駕駛員時,是否經主管領導批準,經交安委備案、培訓、辦理上崗證。
11.發生事故后,必須限時搶救傷者,保護現場,并迅速報案。
12.事故發生后,必須在24小時內上報廠交安委,不得隱瞞不報。
13.事故發生后,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追查,并及時查找隱患,堵塞漏洞,加強防范措施,駕駛人員從中吸取教訓,車班進行認真分析事故原因,并制定出整改措施。
篇3:交通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為了加強交通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落實檢查責任,督促被檢查單位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有效地防止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江蘇省政府關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一、檢查的內容
(一)共同內容
1、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2、規章制度的建立、落實情況;
3、安全管理體系建立情況;
4、法定安全職責落實情況;
5、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學習、例會情況;
6、安全檢查、事故隱患整改、危險源監控情況;
7、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執行情況;
8、安全應急預案建立和演練情況;
9、安全生產、安全監管落實“痕跡化”情況;
10、安全生產、安全監管工作檔案的建立、保管等基礎工作情況;
11、安全生產投入、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三同時”落實情況;
12、公務車安全管理;
13、勞動安全防護等情況。
(二)專業內容:
1、水上交通安全監督、水路運輸、水運建設施工:
(1)港口、碼頭是否存在事故隱患、危險源。
(2)水路運輸經營、港口或碼頭經營單位(尤其是經營水路運輸的經營單位)、水運建設施工生產經營單位、船舶與浮動設施、水路運輸經營從業人員(包括渡工)的資質證照;船員證照及適任情況;船舶裝載適航情況。
(3)“四客一危”船舶技術狀況是否良好以及救生和消防設施設備是否齊全有效。
(4)船舶尤其是鄉鎮船舶(包括鄉鎮運輸船舶和鄉鎮非運輸船舶)的航行秩序。
(6)渡口審批與設置是否合法;渡口安全監管;渡運秩序。
2、道路運輸管理:
(1)道路運輸經營者市場資格準入情況;從業人員資格的情況;營運車輛技術狀況情況。
(2)汽車客運站落實安全操作規程(重點是安全例檢、“三品”檢查、客車出站人數檢查)、安全生產設施設備的情況。
三、檢查堅持以下原則:
(一)分級負責原則。責任人負責組織、指導本行政區域管轄范圍內的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分管水上人員負責組織管轄內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督檢查工作;負責組織管轄內公路管理過程中的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分管陸上人員負責組織管轄內的行業安全生產檢查工作。
(二)明查暗訪相結合,以暗訪為主的原則。
(三)對發現的問題及其處理情況,以現場反饋為主的原則。
(四)實行安全隱患通報原則。檢查單位在檢查結束后,要進行通報,明確整改責任單位和處理要求。對管理責任在當地政府的,應抄送當地政府和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及區交通局。
(五)隱患整改督辦、跟蹤原則。建立分級督辦制度,對檢查出的各類隱患,按其輕重緩急和整改的難易程度,實行分級督辦整改。按照職責分工,每個季度必須逐項上報隱患整改完成進展情況。
(六)檢查人員應以安全管理和相關專業人員為主的原則。
四、檢查的組織
(一)安全檢查應與“春運”、“五一”、“全國安全生產月”及“十一”黃金周等重點時段同時部署,同時進行。
(三)安全檢查與上級布置的專項檢查或臨時性檢查在時間上接近重合時,或在內容上相近重合時,應相互兼顧、結合進行。
(四)能采取聯合檢查的,應組織聯合檢查組,避免多頭檢查。
五、職責
(一)被檢查單位的職責:
1、積極配合檢查單位的安全檢查活動,不得妨礙和干擾正常的安全檢查工作;
2、對被檢查出來的安全隱患,應制訂整改計劃、明確專人負責、落實整改措施,在規定期限內積極整改到位,消除隱患;
3、整改期間應及時將整改工作進展情況向整改督辦單位報告。對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向整改督辦單位反映,制訂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對整改完畢的,及時向整改督辦單位提出消號申請。
4、做好整改期間的各項安全保障工作;
(二)檢查單位的職責:
1、嚴格按照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有關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以及相關安全規程的規定,認真檢查被檢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或安全管理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問題,提出整改意見,不得走過場,流于形式;
2、明確隱患整改責任單位,落實整改督辦單位,指導、督促督辦單位履行督辦職責。及時將重大安全隱患進行通報并登入信息庫,跟蹤整改情況,直至隱患消除;
4、對發現的安全隱患或問題需要向相關部門報告的,及時報告;
5、主動了解發現的安全隱患整改進展情況,對安全隱患整改到位的,及時做好安全隱患消號工作。
六、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處置
(一)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生產違法違規事件、違法違規行為、事故隱患和有關責任人,檢查人員和各有關單位要及時依法嚴肅處理、妥善處置:
1、對有條件立即整改消除的輕微事故隱患、危險源、檢查人要出示有關證件,責令并監督有關經營者、單位、人員及時整改消除事故隱患和危險源。
2、對條件不具備而不能立即整改消除的事故隱患,檢查人員要出示有關證件后,當場簽發隱患整改通知,責令并監督有關經營者;單位、人員盡快整改消除;在事故隱患消除前,要監督有關經營者、單位、人員落實可靠的整改措施,嚴防事故發生。
整改通知應一式三份,一份交被檢查單位,一份交整改督辦單位,一份檢查單位留存。整改通知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編號
(2)檢查的時間;
(3)檢查的地點;
(4)檢查的內容;
(5)發現的問題及其處理情況;
(6)檢查人員、被檢查單位負責人簽名。
(7)其他應記錄的相關信息。如:被檢單位負責人拒簽或被檢查單位負責人本人因不在現場,而由其他人員代簽等。
3、對重特大事故隱患、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檢查人員應立即出示有關證件,下達相關法律文書,責令并監督有關經營者、單位、人員立即停止違法、違規行為,并嚴格依法對當事人給予相應行政處罰;其中,屬于嚴重不具備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要同時依法責令立即停業整頓。
(二)對未消號的安全隱患,在檢查時應將復檢情況記錄在案。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本次復查時間、地點、事由;
2、現場復查情況;
3、復查處理情況;
4、整改完成時間;
5、檢查人員、被檢查單位負責人簽名;
6、其他應記錄的相關信息。如:被檢單位負責人拒簽或被檢查單位負責人本人因不在現場,而由其他人員代簽等。
七、整改結果的處理
(一)被檢查單位應在規定的期限內消除安全隱患,并向整改督辦單位書面報告整改結果,提出消號申請。
(二)被檢查單位對查出的安全生產隱患未能在期限內按要求整改的,督辦單位或督辦單位提出書面意見,由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法作出處理。
八、工作要求
(一)檢查單位在檢查開始前,應在檢查單位相關安全隱患整改跟蹤信息,提供給檢查人員。對凡是未整改完畢的,要作為必查內容。對近期已消除的安全隱患要進行抽查。
檢查結束后,檢查單位應及時將檢查情況進行匯總,并將檢查記錄上報鎮政府和區交通局。
(二)檢查單位、督辦單位要認真履行安全隱患整改監督職責,實行安全隱患跟蹤整改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督促被檢查單位認真進行整改,消除隱患。
(三)檢查人員應當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秉公執法。檢查單位和督辦單位的行政監察部門應對本單位工作人員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實施監察。
(四)有條件的檢查單位應為安全管理部門配備照相、錄像、錄音等工作設備。
(五)此項制度作為日常監管的重要手段,檢查單位應將執行情況納入年終評先的考核范圍。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應將整改情況納入對生產經營單位考核和評估評價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