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主崗安全生產職責范本
(1)、在班長領導下,負責本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并承擔相應安全責任。
(2)、認真學習并自覺執行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規程和措施,不違章操作、違章指揮。
(3)、積極參加班前、班后會和安全日活動,主動提出改進安全工作的合理化建議。
(4)、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檢查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設備狀態及運行工況,做到“五交、六不接”。
(5)、協助班長實施控制異常和未遂的安全目標,主動幫助副司機提高安全意識、操作水平。
(6)、對重大操作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以確保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不亂拆、亂動。
(7)、正確使用、維護、保管所用安全工器具及勞動保護用品,使用前進行檢查。
(8)、有權拒絕違章指揮,有權制止他人違章,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設備損壞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9)、加強各專業及崗位間的聯系,及時發現設備異常及缺陷并妥善處理和上報。接到命令應重復,下達命令應清晰準確,命令執行完畢,應匯報。
(10)、尊重和支持安監人員和班組安全員的工作,服從他們的監督和指導。
(11)、負責做好班前事故預想、多項操作應有詳細準確的記錄。
(12)、在調查分析事故時,必須如實反映情況,積極提出改進意見及防范措施。
篇2:車輛運行制度
為了搞好營運車輛的正常和安全運行,確保車輛貨物運輸及安全,根據交通部和上級有關運行管理的規則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營運車輛的運行和裝載必須貫徹執行《道路交通管理》中的有關規定,以及交通部頒發的《普通運輸規則》中的有關規定。
第二條車輛貨物不能混裝堆放,挾帶運輸危害貨物及人生安全和不健康的物品,車輛貨運載物必須符合有關規定。
第三條營運車輛必須按規定配備滅火器,車輛行經危險路段、橋、涵、漫水路或結冰路時,應停車查明情況,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方可通過。
第四條營運車輛嚴禁超速行駛,在行道內因車輛損壞無法開動時,必須按規定設置警示標志,并想法盡快將車輛拖離車行道,夜間車輛停放必須停在有人看守的停車場等安全的地方,否則造成損失責任自負。
第五條營運車輛裝載,不準超過行駛證上核定的載質量和載人數,嚴禁超載。
第六條車輛試車必須由持有正式駕駛證的技術人員擔任,要固定試車路段,車輛前后必須懸掛試車牌,車上禁止載物。試剎車前,應注意觀察好前后左右車輛行人情況,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防止因制跑偏或失效而造成的事故,并且不得妨礙其它車輛的正常行駛,試剎車時,應先低速調試,如沒發生異常,再按規定時速試驗。
第七條集裝箱、大件貨物運輸車輛不準行駛未經國家驗收合格的道路,否則,造成事故,由責任者承擔一切后果。
第九條本規定由公司安全部負責解釋和執行。
篇3:車輛安全運行管理規定
各有關單位:
為確保我公司安全生產工作深入扎實的開展,為了各種車輛在生產中有效的管理,結合我公司的實際情況,公司各種車輛在運輸及管理過程中應遵守以下規定:
1.駕駛員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在行駛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車輛操作規程和交通規則。
3.要做到腦勤、眼勤、手勤,嚴格做到不超速,不違章,不超載,要知車,知路,知氣候,知貨物,要注意上下,左右,前后的情況,對車輛要勤檢查,勤保養,勤保修,勤搞衛生。
4.在行駛中對路況不明要慢,視線不良要慢,起步、會車、停車要慢,在交叉路口,狹路,彎路,人行道,人多繁雜地段要慢速行駛。
5.進入公司區內行駛的各種車輛,每小時最高行速5公里,要低速安全行駛。兩臺以上車輛前后行駛時,兩車最小車距50m,嚴禁超車,嚴禁在沒發生意外情況下采取緊急停車。
6.為保證車輛及人身的安全,在公司內任何車輛不準帶人,駕駛室內只允許駕駛員一人,除學徒司機外(注:學徒司機只準坐一人),外出車輛因工作需要搭乘的人員,應坐在安全可靠的指定部位,嚴禁坐在車廂側板上,或駕駛室頂上,也不得站在踏板上,手腳不得伸出車廂外,嚴禁扒車和跳車。
7.各種車輛在生產區內嚴禁亂停亂放。因工作需要中途需停車者,應選擇安全地點,停車或未卸完貨物前,駕駛員不得離車。
8.各種車輛嚴禁進入易燃,易爆區域,如工作需要必須進入者,必須先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在安全人員指揮下方可進入工作。
9.裝卸貨物的車輛,車輛與堆放貨物之間的距離,一般不得小于1m,與滾動物品的距離不得小于2m,裝卸貨物時,駕駛室內不準坐人;吊物時,不準將貨物經過駕駛室的上方裝卸。
10.裝運熱錠,熱切頭,鐵水和熔渣等灼熱物質的特種車輛,嚴禁急轉彎,嚴禁在煤氣,氧氣等管道下停放,更不準在油庫附近停放。
11.倒車時,駕駛員應先查明工作現場,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倒車,必要時要有專人指揮倒車。
12.公司各種車輛要配帶相應的安全消防器材,要不斷檢查消防器材的可靠性,有效性。
13.凡違犯上述任一條規定者發現一次扣罰駕駛員50元;發生超乘(注:鏟車內只準坐司機本人),將處罰當事人100元,司機100元,單位主管100元。
此規定自2006年4月28日起執行。
生產安全部
企業管理部
2006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