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發電廠特種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大型起重機械的全面管理,確保起重機械的安全使用,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起重機械”是指使用的吊車、行車吊、高架車、叉車、升降機、卷揚機、機動絞磨、提升裝置、電梯、牽張設備等。“大型起重機械”指20t及以上吊車、5t及以上行車以及牽張設備等。
第二章起重作業安全規定
第三條新購和在用的大型起重機械必須是具有設計許可證的單位設計,具有制造許可證的單位制造,并具有“起重機械安全技術監督檢驗合格證書”的產品;起重機械的相關資料提交安監部備案。
新購的大型起重機械,使用單位必須根據產品說明書等有關技術資料(外文資料須及時譯成中文)以及國標起重機安全規程等規定,制定針對本起重機的安全操作和保養制度并組織學習貫徹,在此之前不得使用。
第四條大型起重機械,按集中管理、統一調度、專業維修的原則,以保證大型起重機械的使用安全。
第五條對起重機械的技術狀況、維修保養、安全操作和執行制度的情況,實行監督管理和考核。各單位的領導和操作人員,要接受檢查,對提出的問題,要在限期內認真解決。
第六條使用單位的負責人,對起重機械的完好,可靠、安全負全面責任,明確操作、指揮、維修、監護的崗位責任。日常機務管理要設置專職機械員,大型起重機械實行機長負責制,機長負責起重機的全面工作,并組織做好檢查、保養、潤滑、記錄、監測等工作。大型起重機械必須配備專職技術人員負責技術工作。
第七條起重機械要嚴格執行定人、定機、定崗位制度,起重機械調動時,應執行機調人隨的規定,并且使用、保養、維修等有關資料必須要隨機調動。
第八條起重機械操作人員,必須經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經定機任命后才具有操作權力。操作人員不僅要熟悉安全操作規程,還必須掌握機械的性能、結構、原理和用途。必須嚴格按《安全技術操作規定》、《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火力發電廠部分)和隨機出廠的有關《安全規定》使用起重機。
第九條操作大型起重機械要嚴格遵守下述規定:
1、必須編制起重吊裝技術方案(作業指導書),經審批后于作業前進行認真的技術交底,強調安全操作技術,全面落實安全措施;
2、對使用的起重機械、機具、工具、吊具和索具進行檢查,確認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必要時要經過驗證或試驗后認可;
3、起重作業人員在操作中要登高作業,必須辦理登高作業安全許可證,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
4、兩人以上從事起重作業,必須有一人任起重指揮,現場其他起重作業人員或輔助人員必須聽從起重指揮的統一指揮,但在發生緊急危險情況時,任何人都可以發出符合要求的停止信號和避讓信號;
5、起重作業時,起重吊具、索具、輔具等一律不準與電氣線路交叉接觸;
6、運輸吊運大型、重型設備時,事先要測量道路是否安全無阻,對道路上空和兩側的輸電線、架空管道、地下設施、道路兩側的建筑物必須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7、嚴禁將鋼絲繩、纜風繩拴在易燃易爆有毒管道、化工受壓容器、電氣設備、電線桿等物體上;
8、吊起的重物在空中運行時不準碰撞任何其它設備或物體。禁止物體沖擊式落地。吊物不得長時間在空中停留;
9、運輸重型物體要在道路中停放時,停放位置不能堵塞交通,夜間要設置紅燈信號,重物要通過鐵道口時,事先要與有關部門和看道人員取得聯系并得到許可后,方可在規定時間內通過;
10、運輸重物上、下坡時,要有防滑措施;
11、運輸板材、管材或超長物體時,要有安全標志和防慣性傷害的安全措施;
12、搬運易碎物品,應使用專用工具,小心輕放。裝運易燃、易爆物品,嚴禁吸煙和動用明火,不得穿帶有鐵釘的鞋,必須輕裝、輕卸,不得猛烈撞擊,不得亂拋亂扔;
第十條堅持做到“十不吊”
1、超過額定負荷不吊。
2、指揮信號不明、重量不明不吊。
3、吊索和附件捆綁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4、吊車吊重物直接進行加工的不吊。
5、歪拉、斜吊不吊。
6、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有活動物不吊。
7、氧氣瓶、乙炔發生器等危險物品無安全措施不吊。
8、帶棱角、刃口物件未墊好(防止鋼絲繩磨斷)不吊。
9、埋在地下的物件不撥不吊。
10、非起重指揮人員指揮時不吊。
第十一條高架型式的起重機必須嚴格執行本機的有關防風措施和規定。
第十二條使用單位要根據國際起重機安全規程和有關部門頒發的起重機安全監察規定要求,做好起重機的檢查和檢驗工作。
(一)班前日常檢查:由司機在班前、班后進行,多班作業由交接班司機共同按規定的項目進行檢查。
(二)經常性檢查:使用單位的機械員同司機共同對起重機的主要部位和潤滑保養情況進行檢查,對查出的問題組織處理,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三)定期檢查:使用單位負責人、技術人員、機械員、司機和維修人員共同參加,每年必須對起重機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
檢查內容:
1、起重機正常工作的技術性能。
2、安全保護裝置和儀器的可靠性。
3、傳動機構、制動系統、液壓系統、電氣線路及電器元件。
4、金屬結構的變形、裂紋、腐蝕及焊接、鉚接、螺栓的聯接情況。
5、鋼絲繩的磨損、變形和尾端固定情況。
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要立即組織修復,并將經常性檢查和定期檢查情況向籌建處安監部和監理單位提出處理報告。
(四)檢驗:除按定期檢查的內容進行外,還要對起重機的技術性能、安全保護裝置做全面試驗。此項工作由國家能源部認可的檢測部門承擔。
1、正常工作的起重機,每二年進行一次。
2、經過大修、新安裝、及改造過的起重機,交付使用前。
3、閑置時間超過一年的起重機,在重新使用前;
4、經過暴風、重大事故后,可能使強度、剛度、構件的穩定性、機構的重要性能受到損害的起重機。
第十三條起重機的指揮人員應經過專業知識和起重機常識的培訓,指揮時應帶有明顯標志并保證起重機行走通道沒有障礙物。
第十四條使用單位要加強對鋼絲繩的管理,經常檢查,按規定選用鋼絲繩,嚴格執行鋼絲繩報廢技術標準。
第十五條經常檢查潤滑油,按使用說明書規定要求添加、更換潤滑油、脂。
第十六條起重機的超負荷作業要嚴格管理,以確保安全。
(一)必須超負荷作業時(不得超過額定負荷的10%),由使用單位提供可靠的計算依據,制定合理的作業方案(包括安全措施和出現險情時的搶救方案),辦理超負荷工作票,經批準,共同監督實施,各負其責。
(二)超負荷作業前,使用單位必須組織對起重機全面檢查,確認起重機機況良好,方可作業,起重機如有故障,不得作業。
(三)超負荷作業后,使用單位組織對起重機全面檢查,并將超負荷作業和檢查情況記入本機檔案。
第十七條兩機以上聯動作業,由使用單位提出作業方案,經批準方可進行。
第十八條新購、大修后或移裝的起重機,在安裝前由安裝技術負責人組織有關人員對起重機進行技術檢查,對由于運輸不當或保管不善所產生的變形,開焊等缺陷,要認真進行檢修、校正,做好記錄,達到技術要求后方可安裝。
第十九條所有電器保護裝置和各部位的安全設施,在安裝前均應認真檢查,證明其完整無損并靈敏可靠時,方可安裝。
第二十條大型起重機的拆卸和安裝,要制定拆裝工藝規程(包括安全防護措施方案),并經監理單位、安全管理部門、施工單位和籌建處主要負責人審查批準,拆裝單位(必須取得安全認可證的單位)要嚴格遵守拆裝程序,對參加拆裝的人員要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拆裝時要有技術負責人在場指導。
第二十一條大型起重機安裝畢后,要按規定進行調試,對各部位的安全裝置要進行可靠性試驗,對整機進行負荷試驗。安裝、調試、負荷試驗記錄等交機械管理部門歸檔保存。驗收工作由安裝單位組織,監理單位和使用單位參加,驗收合格后安裝單位可向使用單位辦理交接手續。
第二十二條起重機的結構、技術參數和電器控制系統不得任意修改,必須改裝時應提出計算資料、施工圖紙和改裝方案。
第二十三條起重機械不準擅自拆卸零部件、切割、施焊。
第二十四條要認真執行《技術保養規程》,保養作業執行情況報管理部門,要明確規定保養責任制。
第二十五條對違反本規定造成不良后果,出現重大機械事故的單位和個人,要根據情節輕重按有關規定給予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章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管理規定
第二十六條責任與權限
(一)安全監察部是公司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管理的歸口部門,負責公司特種作業人員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二)安全監察部有權對公司范圍內的一切特種作業進行安全監督、檢查與考核。
(三)安全監察部有權配合政府勞動部門或安全監察部門進行特種作業人員的認證申報、培訓、考核、復審的組織工作。
(四)安全監察部有權取消不合格人員在本公司的特種作業資格。
(五)各生產單位及特種作業的組織單位是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管理執行部門,負責本單位特種作業人員的日常管理工作。
(六)生產單位或特種作業的組織單位應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常規性安全生產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
(七)生產單位或特種作業的組織單位有權拒絕無證人員從事特種作業的要求。根據特種作業人員作業前的具體情況有權臨時取消其特種作業資格,并可向公司安監部提出相應的考核建議。
第二十七條管理內容與要求
(一)特種作業范圍
1.特種作業工種范圍:電工作業;金屬焊接切割作業;起重機械(含電梯)作業;企業內機動車輛駕駛;登高架設作業;鍋爐作業(含水質化驗);壓力容器操作;從事有害氣體作業。
2.特種作業人員要求
特種作業人員必備基本條件:年齡滿18周歲;身體健康,無妨礙從事相應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備相應特種作業的安全技術知識和技能,經安全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培訓考核后,成績合格,并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符合相應特種作業特點需要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八條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職責
(一)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規定和本單位的規章制度,遵守作業操作規程,保證安全作業;
(二)對作業工具和設備認真進行維護保養;
(三)工作時,設備發生故障,影響安全作業或發生險情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并立即報有關部門和人員;
(四)努力學習所從事作業的安全技術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技術水平;
(五)拒絕違章指揮,并制止他人違章作業。
第二十九條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管理
(一)特種作業人員的一般性專業技術培訓和安全培訓由其所在單位組織進行,應達到公司技術培訓和安全培訓要求。
(二)特種作業人員還應定期參加公司安監部組織的、國家政府部門指定的培訓機構(單位)舉辦的特種作業培訓學習,應滿足與其工種相適應的、專門的安全技術理論要求和實際操作技能要求。
(三)特種作業人員的《特種作業操作證》認證及培訓、復審及培訓由公司安監部統一進行組織和辦理。
第三十條特種作業人員檔案管理
(一)安監部應建立特種作業人員管理檔案,對公司特種作業人員的審批、培訓、發證、復審及考核進行統一的管理。
(二)新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應由生產單位提出申請,經安全監察部批準并對其進行培訓達到上崗資格(特種作業人員在獨立上崗作業前,必須進行與本工種相適應的、專門的安全技術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訓練,并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后,為其建立特種作業人員管理檔案。
(三)安監部每年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一次復查,在生產單位的配合下對特種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違章作業情況、安全生產知識和事故案例學習情況、本工種安全知識考試情況進行檢查,結果記入特種作業人員管理檔案。
第三十一條特種作業人員的監督管理
(一)安全監察部及各生產單位對特種作業應進行嚴格的監督檢查,嚴禁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
(二)對無證人員、復審不合格人員或逾期未經復審的人員不得安排從事特種作業。
(三)離開特種作業崗位達6個月以上的特種作業人員,應當重新進行實際操作培訓考核,未經確認合格不得上崗作業。
(四)特種作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取消其特種作業資格。
1.未按規定接受復審或復審不合格的;
2.違章操作造成嚴重后果或違章操作記錄達3次以上的;
3.弄虛作假騙取特種作業操作證的;
4.經確認健康狀況已不適宜繼續從事所規定的特種作業的;
5.涂改、轉借或轉讓《特種作業操作證》的;
6.調離本工種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從事本特種作業的。
第四章檢查與考核
第三十二條安全監察部及各生產單位應對特種作業現場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對特種作業中出現的違章現象要進行嚴厲的處罰。
第三十三條安全監察部沒有按政府部門的規定組織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培訓、認證、復查等,每次考核責任人200元。
第三十四條對使用不合格人員從事特種作業的單位領導考核100元/人次,由此造成的嚴重后果還將依據公司的相關規定另行加重處罰。
第三十五條特種作業人員沒有建立管理檔案或未進行定期復查,考核責任單位200元/次,考核責任人50元/次。
篇2:特種作業外協力量安全管理制度
為加強特種作業及外協力量安全管理,根據經理部實際情況,訂如下制度:
1.經理部要使用建制齊備,取得安全生產《認可證》的外協隊伍。
2.勞資部門組織安全、機械和保衛部門協助對外協全體人員進行三級安全教育,經考慮合格取證上崗
3.外協隊伍50人以上設有專職安全員,少于50人設兼職安全員,并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嚴格獎罰。
4.對外協隊伍中的(包括經理部)特種作業人員,如電工、架子工,電氣焊工、機械工,起重信號工等必須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5.進行施工現場的外協隊伍要保持人員的相對穩定,不得使用不在冊人員,擅自使用不在冊人員,對該隊負責人進行100-500元的經濟罰款,一旦發生事故要追究該隊負責人的責任。
6.外協隊領導要經常對工人進行安全教育和尊章守紀的教育,堅持班前講話,搞好周一安全活動,施工前對工長做的安全交底向工人傳達,并杜絕“三違”現象。
7.外協隊人員發生了重傷事故時,按與經理部簽訂的合同、責任狀的條款辦理,做好事故調查及善后的處理工作。
8.經理部所用外協隊伍,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上級機關的一切安全生產法規、規章制度,信守勞動合同和責任狀,認真落實本制度的要求。
篇3:特種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編制目的:
為規范和加強對小龍一標項目生產經營過程中特種設備及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管理,確保人員平安、設備安全運行,為小龍一標項目的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經濟、有效的硬件設施和設備保障,特制定本辦法。
2.定義
2.1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等,同時也包括其附屬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和與安全保護裝置相關的設施。
2.2特種作業是根據國家安全監督管理局發布《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的規定,指在勞動過程中,易發生職業危害和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尤其對他人及周圍設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業。
2.3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稱為特種作業人員,包括電工、電氣氧焊工、登高架設工、爆破作業工、塔吊起重工、機械操作工、車輛駕駛員等工種。
3.特種設備的管理要求:
3.1特種設備應由小龍一標項目使用單位提出購置計劃,經相關科室審核并報項目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購買持有國家相應制造許可證的生產單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特種設備。
3.2特種設備安裝前,使用方應先確定由具有國家相應安裝許可的單位負責安裝工作,開工前應按照規定向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辦理開工告知手續。任何部門不得擅自安裝未經批準的特種設備。安裝完成后,各單位(或者應督促安裝單位)應向有關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申報驗收檢驗。
3.3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內,應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辦理注冊登記。登記標志以及檢驗合格標志應當置于或者附著于該特種設備的顯著位置。
3.4設管科安排專人負責特種設備的管理工作,建立特種設備工作臺賬,臺賬應明確記錄所有特種設備的安裝位置、使用情況、操作人員、管理人員及設備安全狀況,并負責制定相關的特種設備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3.5各級特種設備的管理人員,應具有安全生產意識和特種設備使用管理相關知識,加強特種設備使用環節的安全檢察和監督管理工作。
3.6特種設備的管理人員要定期進行安全自檢和檢修,在特種設備使用有效期滿前一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的特種求,接到定期檢驗的通知后,做好迎檢工作。
3.7特種設備出現故障或者發生異常情況時,特種設備管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全面檢查,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嚴禁帶病使用特種設備。
3.8特種設備使用部門和單位應對各類特種設備建立安全技術檔案,內容包括:
3.8.1特種設備及特種作業設備的設計文件、制造單位、產品(項目)質量、合格證明、使用維護說明等文件,以及安裝技術文件的資料。
3.8.2特種設備及特種作業設備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的記錄。
3.8.3特種設備及特種作業設備日常使用狀況記錄。
3.8.4特種設備及特種作業設備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檢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的日常維護保養記錄。
3.9使用特種設備的單位要制定特種作業設備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時,應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報告。
3.10單位負責人或者安全管理員應經常對特種設備安全使用的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采取措施,或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4.特種作業人員管理
4.1小龍一標項目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取得地、市以上安全行政部門頒發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后持證上崗。
4.2特種作業人員除應接受三級安全教育外,還應接受特種作業人員的專門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嚴格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4.3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有關部門的持證復審規定,按限期進行復審,超時限未復審者,不得從事原崗位工作。
4.4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操作證”限定的作業內容操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犯規定,強迫非特種作業人員從事特種作業。
4.5特種作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無安全技術交底,不得上崗作業,上崗后要嚴格遵守作業規程、實施完善的安全措施。
4.6對于離開特種作業崗位滿6個月以上的特種作業人員,如需重新上崗,需由原發證單位對其重新進行實際操作考核,經確認合格取得操作證后方可上崗操作。
4.7持有操作證的作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從事特種作業操作:
a)未按規定接受復審或復審整改的;
b)違章操作造成嚴重后果或違章操作記錄達兩次以上的;
c)經區級醫院確認健康狀況不適宜繼續從事所規定的特種作業;
5.小龍一標項目安全科負責特種設備操作員及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工作,將相關資質、操作證書等建檔保存。
6.小龍一標項目安全科必須對所使用的施工協作隊伍特種作業設備的安全、人員資質進行監督檢查,并進行備案。
7.特種設備及特種作業設備操作人員的操作由小龍一標項目所屬各單位負責人及安全員進行監督。
8.違反本辦法第三條3.4、3.8,第四條4.5及第五條之規定的,根據情節輕重對單位責任人、安全員分別給以500-1000元的處罰,未在整改時間內完成整改工作的,給以2000-3000元的處罰,并在小龍一標項目內進行通報,考慮調整工作崗位。
9.小龍一標項目任何員工在現場發現有違反本辦法第三條3.2,第四條4.1、4.3、4.6、4.7之規定的行為,應立即制止并向單位負責人和安全員報告,不予接受的,將對單位負責人和安全員給以1000-3000元的處罰,并給違反單位給以10000元處罰。
10.由于對特種設備及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管理不嚴,違反相關安全管理辦法和制度,發生事故的,情節嚴重的按照相關法律承擔責任,情節較輕,到達不到法律處置的,按照項目相關制度由安全委員會做出處置決定。
11.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執行。
12.本辦法由小龍一標項目安全科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