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機械廠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規范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長效機制,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規程及規定,結合我廠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主要依據《陜西省電力公司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理實施細則》制定。
第三條?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全方位覆蓋、全過程閉環、按期限整改”的原則,明確職責分工,落實責任主體,實行分級負責、分類管理。
第四條?本細則適用于西安電力機械廠各部門、車間、控股公司及多經單位。
第二章?定義與分級
第五條?安全生產事故隱患(以下簡稱“事故隱患”)是指安全風險程度較高,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非常態的電網運行工況、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缺失。
第六條?根據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事故隱患分為重大事故隱患和一般事故隱患兩個等級。
(一)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死亡事故,重大及以上電網、設備事故隱患。
(二)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重傷事故,一般電網和設備事故的事故隱患。
第七條?電力設備缺陷和事故隱患的關系。超出設備缺陷管理制度規定的消缺周期仍未消除的設備危急缺陷和嚴重缺陷,即確定為事故隱患。根據其可能導致的事故后果,評估為重大或一般事故隱患治理。
第八條?被判定為事故隱患的設備缺陷,應繼續按照我廠現有設備缺陷管理規定進行管理并消除,同時納入本細則規定的事故隱患管理流程,實行分級督辦,做到閉環管理。
第九條?“事故”界定,人身事故依據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判定;電網和電力設備事故依據《國家電網公司電力生產事故調查規程》判定;交通、消防及煤礦等非電力生產事故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判定。
第十條?事故隱患劃分為輸電、變電、調度及二次系統、發電、配電、電網規劃、信息、施工機具、交通、消防、其他共十一大類進行統計,每一類均包含設備、系統、管理及其它隱患。
第三章?職責分工
第十一條?根據“統一領導、落實責任、分級管理、分類指導、全員參與”的要求,我廠建立廠部、部門(控股公司、車間、多經單位)、班組組成的三級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分級負責事故隱患的閉環管理。
第十二條?事故隱患所在部門是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責任主體,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對本部門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負責。
第十三條?廠安全監察部是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監督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組織各有關職能部門對已排查出的事故隱患進行總結評估,并匯總、編制本單位事故隱患治理計劃,監督、檢查有關職能部門及生產部門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歸口負責相關數據的匯總、統計、分析,通報各部門事故隱患治理情況。
第十四條各職能部門依據職責分工,是本專業事故隱患的歸口管理部門,組織、指導、協調專業(或轄區)范圍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承擔閉環管理責任。
第十五條?安全監察部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政府部門、陜西省電力公司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程、制度和文件要求,組織、指導、協調各部門在專業(或轄區)范圍內開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負責分管工作范圍內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評估、核定各部門上報的重大事故隱患,組織制定、審查批準治理方案,監督、協調治理方案實施,對治理結果進行驗收。
(三)督促、指導、檢查各部門開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協調解決各部門在工作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針對共性、苗頭性、傾向性事故隱患,適時組織開展專項排查治理活動。
(四)匯總、統計、分析全廠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按要求向省公司有關部門匯報。
第十六條?各職能部門必須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負責落實上級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負責職責范圍內的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實好第十三條至第十五條的工作要求。
第十七條?生產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負責結合日常工作和專項行動排查本部門的生產作業現場、設備及設施、所管理人員,以及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存在的事故隱患和缺陷、缺失進行排查,實施預評估。
(二)依據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獨立完成治理人員違章、管理違章和缺陷的消除工作,并實施閉環管理;對需協調和相關部門配合完成的事故隱患和設備缺陷,及時向有關職能管理部門和安全監察部匯報。
(三)根據本部門安排,負責事故隱患和缺陷的控制監測、治理等相關工作,包括編制、實施一般事故隱患的控制措施、治理方案,實施一般事故隱患治理后的驗收工作。
(四)了解、掌握本部門所管理的事故隱患治理進度,及時銷號。
第十八條?各部門將發包、出租的生產經營項目、工程項目、場所和設備,應與承包、承租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并在協議中明確各方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職責;對承包、承租單位的事故隱患治理負有統一協調和監督管理職責。
第四章?排查治理
第十九條?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應納入各級日常工作中,按照“(排查)發現-評估-報告-治理(控制)-驗收-銷號”的流程形成閉環管理(見附件1)。
第二十條?排查、發現事故隱患應結合各部門、各專業的常規工作、專項工作和監督檢查活動進行,其主要工作方式有:生產設備運行方式分析;各類安全性評價、電網設備評估;各級春秋季安全大檢查、專項督查;設備的日常巡視、檢修預試;已發生事故、障礙、異常、違章的原因分析。
第二十一條?部門對于本部門發現的事故隱患和缺陷應立即進行預評估和界定,對屬本部門獨立完成治理的人員違章、管理違章和設備缺陷,納入缺陷管理流程,立即安排治理并消除,實施閉環管理;對需廠部協調和相關部門配合完成的事故隱患和缺陷,分別填寫缺陷匯報表和一般(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檔案表(見附件2、附件3),及時向有關職能管理部門匯報。
第二十二條?各職能管理部門對部門上報的事故隱患和缺陷在2個工作日內進行界定評估,如屬設備缺陷即納入缺陷管理流程;如屬一般事故隱患即納入本部門事故隱患管理流程,安排治理(控制),實施閉環管理。并將一般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檔案表(填寫好“評估”和“治理”意見1份)送安全監察部門備案;如屬重大事故隱患,經分管領導簽名后,應按照專業分類,以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立即報告(24小時內)省公司有關職能部門,由省公司有關職能部門核定。
安全監察部每月組織各有關職能部門對事故隱患(包括本單位發現的、各項專業檢查發現的、上級檢查發現和核定的)進行一次總結評估,審定、匯總“重大(一般)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檔案表”,按照十一類和重大、一般進行分類編號,整理事故隱患治理完成情況和進展情況,填寫“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一覽表”和“電力行業安全生產事故排查治理情況統計表”,匯總、編制下發事故隱患治理計劃。
第二十三條?事故隱患治理應結合年度基建、技改、大修、專項活動等進行,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事故隱患治理所需資金應統一列入投資計劃和綜合計劃。
第二十四條?未能按治理計劃消除的事故隱患,應分級負責重新進行評估,評估后仍為事故隱患的需重新填寫“重大(一般)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檔案表”,重新編號,原有編號銷除,重新制定事故隱患的治理方案,并進行整改。
第二十五條?事故隱患整改治理完成后,隱患所在部門應及時報告有關情況、申請驗收。廠安全監察部組織對一般事故隱患治理結果進行驗收,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結果驗收由安全監察部上報省公司組織進行。驗收后填寫“重大(一般)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檔案表”。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應有書面驗收報告。事故隱患治理結果驗收應在提出申請后10個工作日內完成。
第二十六條?事故隱患的治理方案、驗收報告定稿后,各級有關職能部門應在三日內抄送廠安監部門備案。
第二十七條?各部門對所負責的、已消除的事故隱患應及時銷號,整理相關資料,妥善存檔,同時匯報上級有關職能部門和安全監察部。
第二十八條?各部門應建立事故隱患預警通告機制。因檢修、故障等使電網運行方式變化而引起的事故隱患風險,應由相應調度部門發布預警通告,相關部門、單位制定應急預案。
第五章?事故隱患信息管理和報送
第二十九條?各部門安全員負責事故隱患的匯總、統計、分析、數據錄入、信息報送等工作。
第三十條?事故隱患信息報送執行零報告制度。
第三十一條?安全監察部、各部門應建立事故隱患管理數據庫,做到“一患一檔”。
事故隱患檔案應包括以下信息:隱患簡題、隱患內容、隱患編號、隱患所在單位、專業分類、歸屬職能部門、評估等級、整改期限、整改完成情況等。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形成的傳真、會議紀要、正式文件、治理方案、驗收報告等也應歸入事故隱患檔案。
第三十二條?部門對新排查發現的、需上報的事故隱患應立即填寫“重大(一般)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檔案表”報廠有關職能部門(24小時內);每月對本部門負責完成治理的事故隱患進行匯總,并以書面形式報有關職能管理部門和安全監察部備查;建立完善本部門事故隱患數據庫和檔案。
第三十三條?廠安全監察部每月5日前將本單位上月度“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一覽表”和“電力行業安全生產事故排查治理情況統計表”報送省公司安全監察部門。建立完善本廠事故隱患數據庫和檔案。
第三十四條?安全監察部應在月度、季度安全例會上和廠務擴大會上通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情況。
第三十五條?對于重大事故隱患,安全監察部應按相關規定向省公司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第六章?督辦機制
第三十六條?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執行上級對下級監督,同級間安全生產監督體系對安全生產保證體系進行監督的督辦機制。
第三十七條?安全監察部、各部門分別對重大事故隱患、一般事故隱患實施掛牌督辦,指定專人管理、督促整改。
第三十八條?安全監察部根據掌握的事故隱患信息情況,以《安全監督通知書》形式進行督辦。定期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檢查,檢查情況及時通報。
第七章?考?核
第三十九條?各部門應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納入本單位績效考核范圍。
第四十條?對發現、舉報和消除重大事故隱患的人員,給予表揚獎勵。
第四十一條?在年度內,廠部對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經核實后給予表揚獎勵。
第四十二條?對瞞報事故隱患,或因工作不力延誤消除事故隱患并導致安全事故的,對責任人按《陜西省電力公司安全生產工作獎懲規定》從嚴處罰。廠部將對事故隱患治理不力的單位,追究相關負責人員的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三條?本辦法由安全監察部負責解釋并監督執行。
第四十四條?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篇2: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三級制度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公路法》、《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對“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重要性的認識,根據省、市政府《關于建立安全生產工作七項制度》的要求,結合交通行業特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按照市交通局、區(市)縣交通局、交通企事業單位隱患排查整治三級管理原則,切實加強對公路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水上運輸、公路事故多發點段和病害橋梁等重點部位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
第三條市交通局每年底由有關處分別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改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省交通廳、公路局、運管局和航務局。同時抄送局安全監督處,匯總上報市政府辦公廳、市安監辦等相關部門。并按照省交通廳、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按期完成;堅持每季度定期排查和經常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建設處負責國省干線在建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公路處負責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指導督促市級收費公路公司排查整治收費路橋的安全隱患;交管處負責指導督促市級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航務處(海事局)負責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
第四條區(市)縣交通局負責縣道公路橋梁、屬地管理的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駕校、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治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市交通局安全監督處、公路處、交管處、航務處(海事局);并按照市交通局、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堅持季度排查和經常性排查整治制度。
第五條公路橋梁施工企業、養護企業、公路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航運企業和船舶修造企業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整改計劃和整改方案,并報上級交通行業管理部門;堅持月查和日查安全隱患排查制度,按時完成各級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門下達的安全隱患整治任務。
第六條隱患整治項目完工后,負責整治的單位要及時向下達隱患整治任務的政府或上級交通部門提交評價申請,由下達任務的政府或交通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整治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不能投入生產和使用,并限期重新進行整改。
第七條本制度經**市交通局修訂后,于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篇3: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工作制度
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杜絕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結合出租汽車公司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安全生產檢查、事故隱患排查工作,由出租汽車公司經理或負責人按安全工作職責組織實施。
二、安全生產檢查的對象及范圍應包括:出租汽車等機動車輛及相關裝置;管理制度、管理臺帳、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救援設施和消防設施;以及營運證件等。
三、列入安全檢查范圍的項目,有專項維護檢查規定的從其規定;無明確規定的每月至少檢查一次,重點要害部位應制定相應的檢查規范及程序。
四、對檢查出的隱患,檢查人必須下達整改通知書,各項安全檢查及隱患的整改,實行責任人及受檢當事人簽字制度和隱患整改跟蹤排查制度。對自身無能力解決的隱患及問題應及時報告有關領導和部門,并作好隱患的跟蹤控制工作。
五、出租汽車駕駛員被公安機關吊銷駕駛證后,應主動向公司匯報,公司應收繳被吊銷駕駛員的營運證件并上交管理部門,要教育、督促其不能駕駛車輛。
六、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均應建立“安全生產基本工作臺帳”。各項安全檢查的基礎資料必須規范化,保存期不少于3年。
七、對違反本制度及違反本制度造成后果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相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