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區域動火安全規定范例
第一條?所有參與作業人員,必須遵守《選煤廠安全規程》和《王家嶺選煤廠操作規程匯編》。
第二條?作業須明確現場負責人和現場安全員。作業現場的火種必須由現場安全員負責攜帶,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帶火種進入瓦斯區域。
第三條?所有參與動火作業人員,必須認真學習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在學習完成后進行考試,待考試合格后方可進行作業。
第四條?參與動火作業人員嚴禁酒后上崗作業。
第五條?除檢修負責人外,其他作業人員不準帶入明火及打火機等引火物件,檢修負責人帶火時需作登記,任何人不得在瓦斯區域內抽煙、使用電爐、火爐取暖;不得使用非防爆手電筒,要穿戴好純棉勞保用品。
第六條?動火前必須由瓦檢員進行作業現場(以施焊點為圓心,半徑10m范圍內)瓦斯濃度測量,確認作業區域瓦斯濃度在規定的報警值以下,由瓦檢員在動火許可證上簽字后,方可開始作業。
第七條作業過程中,瓦檢員要按規定對作業區域每隔0.5h測量一次瓦斯濃度,并在動火許可證相應表格記錄檢測數據。如發現環境瓦斯濃度達到或超過作業區域規定的報警值,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采取加強通風等措施,盡快降低瓦斯濃度,并查找分析原因,確認無安全隱患。
第八條?動火作業前及其過程中要始終保持風機開啟,并打開房間或走廊的門窗加強通風。
第九條?每次焊接作業時都必須采取可靠的接火、濕式降溫措施,同時將火星可能到達的煤倉口、觀測口、閘板口等蓋嚴、關好,防止火星墜入煤倉引發事故。按要求備好相應的消防器材,嚴禁將燃燒的棉絲等物品扔入倉內。
第十條?作業前在作業范圍20m內必須灑水除塵,清理動火作業現場20m范圍內的易燃、易爆物品;
第十一條?各類氣瓶與明火距離必須在10m以上,按規定距離放置氧氣乙炔瓶(距離5m以上),氣割槍導管綁扎牢靠,做到不漏氣,乙炔瓶應裝有回火防止器,氧氣、乙炔瓶的附件完好。
第十二條施焊作業要嚴格按照安全作業措施中指定的施焊范圍和時間作業,并且在施焊過程中停止其它的無關作業。對超出指定的范圍和時間,必須重新辦理手續。
第十三條作業過程中,動火作業地點下方的煤倉必須停止裝運。
第十四條作業完畢,要將廢棄的零配件、排出的廢油、清洗用過的棉紗及焊接工具等一并清離現場,并在現場觀察至少一小時以上,確認無火種、無隱患存在方可離開。
篇2:瓦斯隧道動火審批制度范本
1、為了進一步搞好安全生產,加強安全管理,防止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2、動火作業分類:動火作業分為A級、B級、C級三類:
(1)A級動火作業:在易燃易爆場所進行的動火作業。
(2)B級動火作業:在本單位區域內除易燃易爆場所之外的臨時性的維修、改造、施工等動火作業。
(3)C級動火作業:在本單位區域內進行的固定的長期性動火作業。
(4)所有級別的動火作業都必須辦理動火作業許可證。
3、動火管理:
(1)瓦斯隧道內及隧道口20米范圍內為禁火區,所有動火作業均屬于A級動火作業。
(2)需進行動火作業的,由施工單位提出申請,填寫動火許可證,動火許可證上要詳細寫出動火安全措施。由施工單位的安全主管領導簽字后,報項目部經總工程師、安全總監、通風調度及瓦斯監測部門會簽后才能動火。
(3)動火許可證一式兩份,動火單位一份,安全部一份。
(4)動火作業應接受項目部安全員、瓦檢員的監督和檢查。作業前清除一切可燃物、助燃物,瓦檢員對瓦斯進行測定,瓦斯限值降到規定濃度時才可進行動火作業,同時加強隧道通風。作業過程中,瓦檢員應隨時對動火區域20米范圍內進行瓦斯檢查,出現異常情況,安全員、瓦檢員有權停止動火作業。
4、A級動火必須在動火前兩天提出申請,由于意外原因(如搶險救災、隧道坍塌支護等)突然造成事故而必須立即動火檢修的項目除外,但動火前也應填寫動火許可證,并征得項目部主管領導的同意,方可動火。
5、B級動火必須在動火前一天提出申請,由于意外原因(如搶險救災、隧道坍塌支護等)突然造成事故而必須立即動火檢修的項目除外,但動火前也應填寫動火許可證,并征得項目部總工程師的同意,方可動火。
6、C級動火必須在動火前四小時提出申請,由于意外原因(如搶險救災、隧道坍塌支護等)突然造成事故而必須立即動火檢修的項目除外,但動火前也應填寫動火許可證,并征得項目部安全總監的同意,方可動火。
7、施工單位在動火作業范圍必須做好安全防火措施,備齊必要的消防器材,接受監督和檢查。
8、動火作業完成后,施工單位應仔細檢查,熄滅一切火源,謹防死灰復燃,做到工完場清。經現場監督檢查人員驗收簽字后,施工單位方可撤出。
9、無動火許可證禁止在禁火區動火,違反本制度的單位和個人將嚴厲追究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