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聚集場所投入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規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對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行為,依據《消防監督檢查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對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應當依照《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第九條規定,按照資料審查、實地檢查、對照判定的次序進行。
第三條資料審查主要審查依照《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第八條應當提交的申報材料是否齊全、有效。
對1998年9月1日前投入使用的建筑物,不能提供消防驗收合格的法律文件的,可以提交證明其投入使用時間和當時使用性質的房產證明文件。但建筑物1998年9月1日后進行改建、擴建(含室內裝修、用途變更)的,仍應依法提交建設工程消防驗收或者進行消防竣工驗收備案的法律文件復印件。
第四條實地檢查主要采用現場核對、抽查提問、抽查測試等方法,按照本規則及附件《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判定不合格要點》進行檢查,并如實填寫《消防監督檢查記錄》。
第五條對照判定時,將實地檢查情況與《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判定不合格要點》進行比照,作出合格或者不合格的判定,制作《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或者《不同意投入使用營業決定書》,并在審批表中載明檢查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不合格的情形。
第六條對經消防驗收合格或者消防驗收備案抽查合格后申請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的公眾聚集場所,現場核對消防設施、器材及室內裝修裝飾材料是否與消防驗收合格或者消防驗收備案抽查合格時一致;檢查《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第九條第(二)、(三)、(四)、(五)項內容。
對依法進行消防竣工驗收備案且沒有進行備案抽查的公眾聚集場所,按照《建設工程消防驗收評定規則》(GA836-2009)對場所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準進行檢查,并填寫附錄A中的相應表格;檢查《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第九條第(二)、(三)、(五)項內容。
第七條對與其他單位設在同一建筑物中的公眾聚集場所,除對本場所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外,還應對共用的消防控制室、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設施和消防車通道進行檢查。
第八條公眾聚集場所同時申請建設工程竣工消防驗收和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的,應當一并受理、辦理,分別出具相應的法律文書。
第九條對申報的公眾聚集場所進行現場核對,應當核對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出具的消防驗收意見書或者消防竣工驗收備案憑證載明的使用性質和規模,與申請建筑物或者場所是否一致,核查是否存在擅自改建、擴建或者室內裝修的情況。
第十條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檢查,按照下列要求進行:
(一)查看是否建立消防安全制度,是否包括以下必要內容:員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用火、用電、用油、用氣安全管理,防火檢查、巡查,消防設施、器材維護管理,電器線路、燃氣管路維護保養,火災隱患整改,消防(控制室)值班,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演練。
(二)查看是否依法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現場提問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檢查是否熟悉消防安全職責。
第十一條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檢查,重點檢查預案是否符合單位實際,內容是否完整,提問承擔滅火和組織疏散任務的人員,檢查職責明確及預案熟悉情況。有條件的,可以要求單位組織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
第十二條對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持證上崗及員工崗前消防安全培訓情況的檢查,按照下列要求進行:
(一)全數檢查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檢查是否持證上崗;設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員人數是否符合24小時專人值班及每班2人的要求;提問是否掌握消防控制室管理及應急處置程序,要求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對自動消防系統逐項進行操作,檢查操作是否熟練。
(二)檢查員工崗前消防安全培訓記錄,抽查員工參加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和消防安全知識掌握情況,員工總數在50人以上的,抽查不同崗位的員工,總數不應少于10人;員工總數不足50人的,抽查不同崗位的員工,總數不應少于5人;員工總數不足5人的,全數檢查。對抽查到的單位員工,提問是否懂本崗位火災危險性,會報警、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疏散逃生。
第十三條對消防設施、器材完好有效情況的檢查,應當根據場所所在建筑的層數、防火分區數以及消防設施的設置情況,確定抽查的項目及數量。
單層建筑,只有1個防火分區的全數檢查,3個防火分區(含)以上的,抽查防火分區數不少于總數的二分之一。多層或者高層建筑,18層(含)以下的,抽查樓層數不少于總層數的三分之一,18層以上的,抽查樓層數不少于總層數的五分之一;其中首層、頂層、標準層和地下層必查。
依照消防技術標準不需要設置自動消防設施,而公眾聚集場所自行設置的,應當進行檢查,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在《消防監督檢查記錄》中注明,但不列入判定范圍。
第十四條對消防設施、器材完好有效情況的檢查按照下列要求進行:
(一)檢查消防控制室所有自動消防系統、聯動設備的運行、控制和顯示情況,檢查消防電話通話情況、火災應急廣播的播放情況。
(二)現場抽查消防設施運行情況: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選擇不同回路進行抽查,每個回路至少抽查3個探測器、1處手動報警按鈕和1處消防電話。
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全數檢查報警閥;至少抽取1個報警閥,在最不利點進行末端放水檢查。
3、氣體滅火系統:檢查氣瓶間的氣瓶重量、壓力,以及自動、手動裝置運行情況。
4、泡沫滅火系統:檢查泡沫泵房,啟、停水泵;檢查泡沫液貯量及有效期,泡沫產生設備運行情況。
5、防排煙系統:檢查風機運行情況;對抽查到的防火分區或者樓層,每個至少抽查1個送風口、排煙口。
6、防火卷簾:采用防火卷簾進行防火分隔的場所,檢查防火卷簾聯動、手動升降情況;對抽查到的防火分區或者樓層,每個全數檢查防火卷簾動作情況。
7、防火門:查看封閉樓梯、防煙樓梯及其前室的防火門的開啟方向,是否具有自閉功能;常開防火門是否能聯動、手動關閉,啟閉狀態能否在消防控制室正確顯示。
8、室內消火栓:在消防水泵房啟、停消防水泵,檢查運行情況;在每個消防給水分區的最不利點抽查1處室內消火栓進行放水檢查。
9、室外消火栓:至少抽查1處室外消火栓,進行放水檢查。
10、水泵接合器:查看是否被埋壓、圈占、遮擋,是否標明供水區域和供水系統類型。
11、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對抽查到的防火分區或者樓層,每個至少檢查4處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切斷主電源后測試是否具備應急功能。
12、消防水源:查看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水量,消防水箱出水管閥門是否常開。
13、滅火器:對抽查到的防火分區或者樓層,每個至少檢查3個滅火器配置點;查看配置類型是否正確,壓力是否符合要求。
14、對其他消防設施進行抽查。
第十五條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暢通情況的檢查,按照下列要求進行:
(一)檢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有無占用、堵塞、封閉以及其他妨礙安全疏散的情況。對公共娛樂場所全數檢查。對其他公眾聚集場所,單層建筑,只有1個防火分區的全數檢查,3個防火分區(含)以上的,抽查防火分區數不少于總數的二分之一;多層或者高層建筑,18層(含)以下的,抽查樓層數不少于總層數的三分之一,18層以上的,抽查樓層數不少于總層數的五分之一。
(二)場所門窗是否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障礙物。
(三)建筑物周圍消防車通道是否被占用、堵塞、封閉。
第十六條對室內裝修裝飾材料的檢查,按照下列要求進行:
(一)對場所提交的裝修裝飾材料產品質量證明文件,核實防火性能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準。
(二)對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室內裝修裝飾材料,無法提供證明文件的,應當取樣后送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防火性能檢測。送檢時間不計入消防安全檢查時限。
第十七條本規則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附件
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
消防安全檢查判定不合格要點
對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時,發現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判定為不合格:
1、未依法申請消防驗收或者進行消防竣工驗收備案;或者經消防驗收不合格,經竣工驗收備案抽查不合格的。
2、存在擅自改建、擴建和室內裝修情況,依法需要申報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或者備案抽查的。
3、改變場所使用性質的。
4、單位未建立消防安全制度,或者未依法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未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
5、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未持證上崗的,或者數量不能滿足24小時專人值班、每班兩人要求的。
6、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不掌握消防控制室管理和應急程序,不會操作設施、設備的。
7、未進行員工崗前消防安全培訓,抽查的員工中超過三分之一達不到“一懂三會”要求的。
8、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存在影響疏散、通行的障礙物,不能立即改正的。
9、場所門窗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障礙物,不能立即改正的。
10、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不具備應急功能的。
11、火災探測器的火災報警、故障報警、火災優先功能不能實現的,手動報警按鈕不能實現報警功能的,或者聯動控制功能不能實現的。
12、消防電話系統、應急廣播系統功能不能實現的。
13、報警閥組等主要組件缺失、損壞,無法實現正常功能的。
14、消火栓泵、噴淋泵不能正常工作,或者聯動功能不能實現,信號不能正常反饋的。
15、氣體滅火系統的模擬自動啟動不能實現的,或者聯動功能不能實現,信號不能正常反饋的。
16、防排煙風機、排煙口、送風口不能正常啟動的,或者聯動功能不能實現的,信號不能正常反饋的。
17、防火卷簾手動、聯動控制功能不能實現的,或者信號不能正常反饋的。
18、防火門開啟方向不正確,或者常閉防火門不具備自閉功能,常開防火門不能聯動手動關閉,啟閉狀態不能正確顯示的。
19、應當設置的其他消防系統、設施無法正常使用的。
20、頂棚、墻面、裝修、地面、隔斷裝飾材料的燃燒性能、固定家具、裝飾織物(窗簾、幃幕)和其他裝飾材料違反消防技術標準,采用易燃、可燃材料進行室內裝修、裝飾的。
21、裝修裝飾遮擋消防設施、器材,影響其正常使用的。
篇2:公眾聚集場所消防監督管理制度
一、總則
為進一步改善全市消防安全環境,切實加強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安全生產法》、《省消防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以預防和遏制群死群傷火災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人員傷亡為目標,消除各種火災隱患,防止各種火災事故的發生,建立消防安全管理規范化長效機制,特制訂本制度。
二、組織機構
市政府決定成立市消防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全市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全市消防安全工作全面展開,形成“綜合治理、標本兼職、齊抓共管”的格局,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組長: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
成員:市工商局副局長、市安監局副局長、市文化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辦公地點設在市消防支隊。
三、主要職責
(一)市消防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職責
1.市消防安全隱患整治辦公室工作職責:組織全市開展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日常工作。根據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和辦法,定期組織人員開展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檢查,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并解決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指導各縣區建立健全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監管責任制,負責督查、指導縣區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審查等工作,推動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工作深入開展。
2.縣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辦公室職責:貫徹上級有關方針、政策,督促、指導鄉鎮有關部門開展工作,研究制定鄉鎮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工作計劃,建立日常監督管理制度、工作臺帳、工作檔案,協調、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履行對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審查、監督、宣傳的職責,組織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事故預防及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3.鄉鎮消防安全隱患整治辦公室職責:在縣區人民政府的統籌下,按照市消防安全隱患整治辦公室的工作部署,管理轄區內公眾聚集場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實行場所包干到戶等措施,對管轄范圍內的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實行動態管理,督促各單位全面落實日常巡查、消防宣傳、消防安全條件初步審查等制度,認真履行職能部門交辦的任務。
(二)市消防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
公安部門
重點加強對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的管理,對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公眾聚集場所依法查處、督促整改。做好公眾聚集場所的日常監管工作。并依法對公眾聚集場所管理中發生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認真貫徹消防法律、法規,加強消防監督檢查,嚴格公正執法,督促整改火災隱患,查處消防違法違規行為,指導各有關部門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好領導小組的助手和參謀,及時將消防安全監督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交給市消防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并提出措施和建議,以供決策參考。根據《消防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消防法律法規,監督、指導、協調全市開展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工作,落實市消防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領導交辦的工作,負責有關消防整治標準及專項規劃編制的制定解釋和答復,對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整改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對各縣區落實責任制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做好消防基礎設施達標建設工作,組織開展對各縣區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隱患監管工作績效的考核評比。
安全生產監督部門
組織協調、督促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參與消防安全工作,將消防工作納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職能范圍,積極配合公安消防機構及相關部門開展安全檢查工作,落實有關規定、標準;辦理《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等市場準入證照時,將消防安全作為審查辦證的前置條件;督促管理單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責任制,排查火災隱患,認真落實整改措施;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反饋工作信息。負責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公眾聚集場所依法進行查處,發現問題要及時給予糾正。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將消防安全工作納入工商行政管理的日常檢查工作范圍,嚴把市場準入關和日常監督檢查關,辦理《營業執照》和年度審驗將消防安全作為審查內容和前置條件;在日常工商行政檢查中,將消防安全列入檢查內容;對己投入使用但消防安全狀況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按有關規定吊銷其營業執照;督促其所屬單位履行消防法定職責,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反饋工作信息。負責牽頭組織、協調有關職能部門對無證照經營的“三小”場所進行全面的清理整治。依法查處無須取得許可證應當取得營業執照或取得許可證但未依法領取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依法嚴把公眾聚集場所的市場準入關,對法律、法規規定需要前置許可的,在未取得許可的前提下,不予以核發營業執照。對不符合安全、被前置許可部門吊銷或撤銷許可的,由許可部門通知市工商管理部門依法吊銷營業執照。
文化部門
調查掌握公眾聚集場所的底數和消防安全狀況,督促文化市場、公共娛樂場所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嚴格準入制度,將消防安全作為文化經營場所行政審批的前置條件;組織開展寓教于樂,群眾喜聞樂見的消防宣傳活動,普及消防法律知識,消防常識;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反饋工作信息。
四、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一)屬地管理制度
根據屬地管理的原則,把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任務和責任分解落實到所屬地區,做好與其它部門溝通,全面落實各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徹底解決責任模糊和工作死角等問題,形成分工負責與齊抓共管、日常巡查與終端監控、執法檢查與技術監管、業主自律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摸式。
(二)績效考評制度
市消防安全隱患整治辦公室負責研究制定考核方案,報市政府同意后對各縣(市、區)、開發區監管情況進行考核,考核評分納入縣區領導班子年度工作量化考核中。并將不定時抽查各縣區消防監管的情況作為縣區消防安全工作考核的依據之一。市政府將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工作納入到縣區領導班子年度工作量化考核中,每年對消防安全工作突出、成績顯著的縣區和有關部門進行表彰獎勵,對整治工作進展不力或發生較大以上火災事故的縣區,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縣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領導小組可參照此方式對村鄉鎮一級工作進行考核檢查。
(三)宣傳教育制度
各級消防安全隱患整治辦公室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制定宣傳培訓工作計劃,認真組織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教育工作。著力通過媒體報道、公益宣傳以及舉辦消防宣傳普及活動等形式,大力宣傳消防知識,逐步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識和逃生自救技能。各鎮(街)重點落實五類人員(工廠從業員、企業經營者、法人、學校學生、農民工)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并將培訓任務落實到專門部門。
(四)社會監督制度
建立社會監督制度,要向社會公開重大消防安全隱患的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實行舉報獎勵制度,充分發揮群眾對公眾聚集場所火災隱患的監督作用。
(五)資金保障制度
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將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經費納入縣區年度財政預算,鄉鎮一級也要做好經費預算安排,確保消防安全隱患整治辦公室、服務隊所需經費的落實。
(六)聯席會議制度
各級消防安全隱患整治領導小組原則上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或根據需要臨時召開,聽取各成員單位的情況匯報,總結分析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形勢,研究解決在整治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隱患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提出具體的工作意見建議。
(七)掛牌督促整改制度
在檢查中發現不符合整治標準的公眾聚集場所,應督促其法人代表整改火災隱患,落實安全責任。凡連續兩次在月份檢查中不合格且未整改完畢的公眾聚集場所,由各縣區印制“消防隱患場所”牌匾并懸掛于該場所顯要位置,直至整改完畢。
(八)監督聯動制度
健全職能部門聯動監管制度,強化鄉鎮一級管理,加強對法人代表、消防安全管理人的監督,規范單位和企業處理事務的程序和時限要求,實行信息反饋,跟蹤監管,構筑職能部門監督,多方監督的新局面。
五、組織實施
(一)市消防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全市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總體協調和組織工作,督促并檢查各縣區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縣區消防安全領導小組、各職能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本轄區、本系統的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履行消防工作職責。每季向市消防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報本系統行業消防安全工作動態,對出現的重大火災隱患和重特大火災事故及時專題上報市消防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市消防安全領導小組每半年召開一次成員單位消防安全聯席會議,及時掌握各地區消防安全情況和動態,每季度對全市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考評。
(四)市消防安全領導小組每年將對縣區鎮貫徹落實《消防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進行驗收和考評。成績突出的給予相應的物質精神獎勵;對開展消防安全工作差的、重大隱患隱瞞不整改的,發生重特大火災事故的,除通報批評外,還將按火災損失的實際情況追究其相應的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