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設備管道動火安全規定
(1)正常生產時,如需在煤氣設備和管道上動火,事先必須辦理動火手續,準備好防毒面具、滅火器材,并要有防護人員在場,在所需動火的設備及管道內煤氣壓力保持正壓的情況下方可動火。
(2)在長期沒有使用,但沒有趕煤氣的管道上動火,除管道內必須維持正壓,還必須將管道末端的放散閥打開放散一定時間,否則禁止動火。
(3)高爐短期休風時,切斷閥后的除塵器、煤氣管道上可以動火,切斷閥前(高爐側)的煤氣管道不許動火。
(4)高爐休風后,必須待整個煤氣系統的煤氣處理干凈完畢并且經檢驗合格后,方可全面動火。
篇2:管道局動火作業安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管道局動火作業安全管理,控制作業風險,保障作業安全,根據集團公司Q/SY1241-2009《動火作業安全管理規范》及《管道局作業許可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管道局所屬各單位、直屬機構以及為局服務的分包商,在生產或施工作業區域內工作程序(規程)未涵蓋到的能直接或間接產生明火的作業(除為動火設置的固定場所之外,如化驗室、專門的維修場所、鍋爐及焚燒爐等)。
第三條?動火作業是指在油氣、易燃易爆危險區域內和油氣容器、管線、設備或盛裝過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上、防火等級林區進行焊、割作業,以及能直接或間接產生明火的其它施工作業。
第四條?動火作業許可按照管道局作業許可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章職?責
第五條?各單位應根據本辦法制定其動火作業許可管理程序或實施細則;施工生產管理職能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并進行培訓、監督和考核;安全部門提供支持和指導。
第六條?動火區域屬地主管單位向作業單位明確動火施工現場的危險狀況,協助作業單位開展危害識別、制定安全措施,并向作業單位提供現場作業安全條件;審查作業單位動火作業安全工作方案,監督現場動火安全,發現違章作業有權撤銷動火作業許可證。
第七條?動火作業單位負責編制動火作業安全工作方案,制定和批準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負責作業前安全培訓,嚴格按照動火作業許可證和動火作業安全工作方案施工,隨時檢查作業現場安全狀況,發現違章或不具備安全作業條件時,有責任及時終止動火作業。
第八條?員工接受動火作業培訓,執行動火作業管理程序,參加動火作業審核,并提出改進建議。
第九條?相關作業人員職責
(一)動火作業申請人也是動火作業現場負責人,負責提出動火作業申請,辦理作業許可證,落實動火作業安全措施,組織實施動火作業,并對作業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負責。
(二)動火作業批準人或授權人負責審批動火作業許可證,向作業方溝通工作區域危害和基本安全要求,核查安全措施落實情況。批準人委托授權人書面授權后仍承擔動火安全的最終責任。
(三)動火監護人全面了解動火區域和部位狀況,掌握急救方法,熟悉應急預案,熟練使用消防器材及其他救護器具,確認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后方可動火,對所有現場施工人員的違章行為,有權批評教育或制止。在動火作業發生異常情況時,即刻啟動應急預案。動火監護人應經過安全培訓,對動火安全負直接監護責任。
(四)動火作業人對安全動火負直接責任,執行動火安全工作方案和動火許可證的要求,動火作業前,核實動火部位、動火時間,確認各項安全措施已落實,方能動火。在動火過程中,發現不能保證動火安全時有責任停止動火。
第三章管理要求
第十條?動火作業實行作業許可,除在規定的場所外,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動火作業時,應辦理動火作業許可。許可證的審批、分發、延期、取消、關閉程序按照《管道局作業許可管理辦法》執行。動火作業許可證參見附件一。
第十一條?凡是沒有辦理動火作業許可證,沒有落實安全措施或安全工作方案,未設現場動火監護人以及安全工作方案有變動且未經批準的,禁止動火。
第十二條?動火作業許可證是動火現場操作依據,只限在同類介質、同一設備(管線)、指定的措施和時間范圍內使用,不得涂改、代簽。
第十三條?處于運行狀態的生產作業區域內,凡能拆移的動火部件,應拆移到安全地點動火。
第十四條?在帶有可燃、有毒介質的容器、設備和管線上不允許動火。確屬生產需要應動火時,應制定可靠的安全工作方案及應急預案后方可動火。
第十五條?動火作業涉及高處、進入受限空間、挖掘、管線打開作業等作業時,必須遵守相關安全規定,辦理相應的作業許可,《管道局動火作業許可證》不能代替上述作業許可證。
第十六條?動火區域屬地主管單位(非隸屬管道局)有明確動火作業相關規定,應遵循其規定要求實施動火作業管理。
第四章作業要求
第十七條?申請動火作業前,作業單位應針對動火作業內容、作業環境、作業人員資質等方面開展工作前安全分析,具體執行《管道局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辦法》,根據分析的結果制定相應控制措施,必要時編制安全工作方案。
第十八條?動火作業前,應對相關能源和物料的外部來源、動火區域采取隔離措施,并視其內部介質采取吹掃、清洗、置換措施。
(一)動火施工區域應設置警戒,嚴禁與動火作業無關人員或車輛進入動火區域,必要時動火現場應配備消防車及醫療救護設備和器材。林區內動火作業,應依據當地林業部門的相關要求,采取相應的防火隔離措施。
(二)與動火點相連的管線應進行可靠的隔離、封堵或拆除處理。動火前應首先切斷物料來源并加盲板或斷開,經徹底吹掃、清洗、置換后,打開人孔,通風換氣。
(三)與動火點直接相連的閥門,應上鎖掛牌;動火作業區域內的設備、設施須由生產單位人員操作。
(四)儲存氧氣的容器、管道、設備應與動火點隔絕(加盲板),動火前應置換,保證系統氧含量不大于23.5%(V/V)。
(五)距離動火點30m內不準有液態烴或低閃點油品泄漏;半徑15m內不準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動火點15m內所有的漏斗、排水口、各類井口、排氣管、管道、地溝等應封嚴蓋實。
第十九條?易燃易爆、高粉塵場所實施動火作業前,應根據作業區域或動火點內部介質進行易燃易爆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氧氣、粉塵等濃度檢測工作,達到許可作業濃度才能進行動火作業。
(一)動火前氣體檢測時間距動火時間不應超過30min。安全措施或安全工作方案中應規定動火過程中的氣體檢測時間和頻次。
(二)使用便攜式可燃氣體報警儀或其他類似手段進行分析時,被測的可燃氣體或可燃液體蒸氣濃度應小于其與空氣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使用色譜分析等分析手段時,被測的可燃氣體或可燃液體蒸氣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時,其被測濃度應小于0.5%;當被測的可燃氣體或可燃液體蒸氣的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應小于0.2%(V/V)。
(三)氣體檢測的位置和所采的樣品應具有代表性,必要時分析樣品(采樣分析)應保留到動火結束。
(四)用于檢測氣體的檢測儀應在校驗有效期內,并在每次使用前與其他同類型檢測儀進行比對檢查,以確定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第二十條?采用電焊進行動火施工的儲罐、容器及管道等應在焊點附近安裝接地線,其接地電阻應小于10Ω。施工現場電氣線路布局與要求應符合GBJ50257《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氣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要求。電焊機等電器設備應有良好的接地裝置,并安裝漏電保護裝置。
第二十一條?各種施工機械、工具、材料及消防器材應擺放在動火安全措施確定的安全區域內。
第二十二條?動火作業人員在動火點的上風作業,應位于避開油氣流可能噴射和封堵物射出的方位。特殊情況,應采取圍隔作業并控制火花飛濺。
第二十三條?在動火作業過程中,應根據安全工作方案中規定的氣體檢測時間和頻次進行檢測,填寫檢測記錄,注明檢測的時間和檢測結果。
第二十四條?動火作業過程中,動火監護人應堅守作業現場。動火監護人發生變化需經批準。
第二十五條?由動火作業單位的現場負責人申請辦理作業許可證,并提供如下相關資料和設施:
(一)動火作業內容說明;
(二)相關附圖,如作業環境示意圖、工藝流程示意圖、平面布置示意圖等;
(三)風險評估(如工作前安全分析);
(四)安全工作方案;
(五)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儀器;
(六)相關安全培訓或會議記錄;
(七)有毒有害氣體、粉塵檢測記錄;
(八)其他相關資料。
第二十六條?動火作業許可證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個班次,延期后總的作業期限不能超過24h。動火作業中斷超過30min,繼續動火前,動火作業人、動火監護人應重新確認安全條件。
第二十七條?動火作業結束后,應清理作業現場,解除相關隔離設施,動火監護人留守現場并確認無任何火源和隱患后,申請人與批準人簽字關閉動火作業許可證。
?第五章特殊情況動火作業管理
第二十八條?高處動火作業應遵循:
(一)《管道局高處作業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
(二)高處作業使用的安全帶、救生索等防護裝備應采用防火阻燃的材料,需要時使用自動鎖定連接。
(三)高處動火應采取防止火花濺落措施,并應在火花可能濺落的部位安排監護人。
(四)遇有五級以上風(含五級)不應進行室外高處動火作業,遇有六級以上風(含六級)應停止室外一切動火作業。
第二十九條?進入受限空間的動火應遵循:
(一)《管道局進入受限空間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
(二)在油罐、塔、釜或其它存在可燃介質的有限空間內動火作業,將受限空間內部物料除凈后,應采取蒸汽吹掃(或蒸煮)、氮氣置換或用水沖洗等措施,并打開上、中、下部人孔,形成空氣對流或采用機械強制通風換氣。
(三)受限空間的氣體檢測應包括可燃氣體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氧氣濃度等,其可燃介質(包括爆炸性粉塵)含量執行第二十條第二款要求,氧含量19.5%~23.5%,有毒有害氣體含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
第三十條?挖掘作業中的動火作業應遵循《管道局挖掘作業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采取安全措施,確保動火作業人員的安全和逃生。在埋地管線操作坑內進行動火作業時,作業人員使用的安全繩必須為阻燃或不燃材料。
第三十一條?帶壓不置換動火作業是特殊危險動火作業,應嚴格控制。嚴禁在生產不穩定以及設備、管道等腐蝕情況下進行帶壓不置換動火;嚴禁在含硫原料氣管道等可能存在中毒危險環境下進行帶壓不置換動火。確需動火時,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制定應急預案。
第三十二條?帶壓不置換動火作業中,由管道內泄漏出的可燃氣體,遇明火后形成的火焰,如無特殊危險,不宜將其撲滅。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本辦法由局質量安全環保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由各級職能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培訓,相關技術人員、操作人員都應接受培訓。本辦法應在管道局范圍內進行溝通。
第三十五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