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設備名詞術語
特種設備名詞術語
1.1特種設備的定義
1.1.1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下同)、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
特種設備的目錄由國務院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準后執行。特種設備包括其附屬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和與安全保護裝置相關的設施。
1.1.1.1鍋爐,是指利用各種燃料、電或者其他能源,將所盛裝的液體加熱到一定的參數,并承載一定壓力的密閉設備,其范圍規定為容積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壓蒸汽鍋爐;出口水壓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壓),且額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壓熱水鍋爐;有機熱載體鍋爐。
1.1.1.2壓力容器,是指盛裝氣體或者液體,承載一定壓力的密閉設備,其范圍規定為最高工作壓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壓),且壓力與容積的乘積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氣體、液化氣體和最高工作溫度高于或者等于標準沸點的液體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動式容器;盛裝公稱工作壓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壓),且壓力與容積的乘積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氣體、液化氣體和標準沸點等于或者低于60℃液體的氣瓶;氧艙等。
1.1.1.3壓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壓力,用于輸送氣體或者液體的管狀設備,其范圍規定為最高工作壓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壓)的氣體、液化氣體、蒸汽介質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最高工作溫度高于或者等于標準沸點的液體介質,且公稱直徑大于25mm的管道。
1.1.1.4電梯,是指動力驅動,利用沿剛性導軌運行的箱體或者沿固定線路運行的梯級(踏步),進行升降或者平行運送人、貨物的機電設備,包括載人(貨)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等。
1.1.1.5起重機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動重物的機電設備,其范圍規定為額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機;額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機和承重形式固定的電動葫蘆等。
1.1.1.6客運索道,指動力驅動,利用柔性繩索牽引箱體等運載工具運送人員的機電設備,包括客運架空索道、客運纜車、客運拖牽索道等。
1.1.1.7大型游樂設施,是指用于經營目的,承載乘客游樂的設施,其范圍規定為設計最大運行線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m/s,或者運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載人大型游樂設施。
1.1.1.8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是指除道路交通、農用車輛以外僅在工廠廠區、旅游景區、游樂場所等特定區域使用的專用機動車輛。
1.2特種設備常用術語定義
1.2.1安全附件
是指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壓力設備上用于控制溫度、壓力、容量、液位等技術參數的測量、控制儀表或者裝置。通常指安全閥、爆破片、液(水)位計、溫度計等及其數據采集處理裝置。
1.2.2安全保護裝置
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等機電產品上,用于控制位置、速度、防止墜落的裝置,通常是指限速器、安全鉗、緩沖器、制動器、限位裝置、安全帶(壓杠)、門鎖及其連鎖裝置等。
1.2.3產品質量合格證明
是指含有材料、部件質量和產品重要性能指標的證明文件、檢驗數據文件以及產品竣工圖紙。
1.2.4監督檢驗
是指在特種設備制造或者安裝、改造、重大維修過程中,在生產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由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準的檢驗檢測機構對生產單位進行的制造或者安裝、改造、重大維修過程進行的過程監督和驗證性檢驗,屬于強制性的法定檢驗。
1.2.5監督檢驗合格證明
是指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準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對制造安裝改造維修過程監督檢驗后,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和標準的產品出具的合格證明文件。
1.2.6定期檢驗
是指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準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按照安全技術規范規定的周期,對在用的特種設備實施的檢驗,以及特種設備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等的校驗或者檢定,屬于強制性的法定檢驗。
1.2.7特種設備作業人員
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等特種設備的作業人員及其相關管理人員統稱特種設備作業人員。
1.2.8改造
1.2.8.1機電類特種設備(電梯、起重機械、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大型游樂設施、客運索道)改造:是指改變原特種設備受力結構、機構(傳動系統)或者控制系統,致使特種設備的性能參數與技術指標發生變更的業務。
1.2.8.2承壓類特種設備(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改造:是指改變主要受壓元件的結構致使設備運行參數、盛裝介質、用途等發生變更的業務。
1.2.9重大維修
1.2.9.1機電類特種設備重大維修:是指需要通過拆卸或者更新主要受力結構部件才能完成的修理業務,亦包括對機構(傳動系統)或者控制系統進行整體修理的業務,但大修后特種設備的性能參數與技術指標不應變更。
1.2.9.2鍋爐重大維修:主要是指鍋爐受壓元件的重大修理。
1.2.9.3壓力容器重大維修:是指主要受壓元件的更換、矯形、挖補以及對符合要求的對接接頭焊縫的補焊。
1.2.10維護保養:
對特種設備進行的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等日常性的維護和保養工作,其中清潔、潤滑不包括部件的解體,調整只限于不會改變任何安全性能參數的調整。
1.2.11嚴重事故隱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嚴重事故隱患:
使用非法生產的特種設備;
使用的特種設備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裝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裝置失靈的;
使用應當予以報廢的特種設備或者不符合規定參數范圍的特種設備的;
使用超期未檢或者經檢驗檢測判為不合格的特種設備的;
使用有明顯故障、異常情況的特種設備,或者使用經責令整改而未予整改的特種設備;特種設備發生事故不予報告而繼續使用的。
篇2: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術語和定義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術語和定義
標準條文
本標準采用了CCA2101:2008《成本管理體系術語》、CCA2103《成本管理團隊要求》標準中的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中所出現的術語“產品”,也可指“項目”和“服務”。
目的和意圖
明確了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中術語和定義的來源和惟一解釋途徑。
理解要點
●CCA2102:2008標準采用了CCA2101:2008《成本管理體系術語》和CCA2103《成本管理團隊要求》標準中的術語和定義。
●從產品(CCA2101:2008標準第2.5.2條)定義來看,過程的結果就是產品。產品可分為硬件、軟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務或它們的組合,由此可見“服務”和“項目”屬于“產品”的范疇。CCA2102:2008標準中的術語“產品”也可指“服務”和“項目”。
篇3:OHSMS術語定義
OHSMS的術語和定義
在《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中,對相關的術語作了如下明確的定義:
原文引用如下:
2術語和定義
2.1事故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傷害、財產損失或其它損失的意外事件。
2.2審核audit
為獲得證據和客觀評價所確定的準則是否被滿足的系統、獨立和文件化的驗證過程。
2.3持續改進continualimprovement
不斷加強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工作,以全面改進用人單位職業安全健康績效的過程,該過程不必同時發生于所有的活動領域。
2.4危害hazard
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
2.5危害辨識hazardidentification
識別危害的存在并確定其性質的過程。
2.6事件incident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
2.7相關方interestedparties
關注用人單位的職業安全健康績效或受其影響的個人或團體。
2.8承包方contractor
在用人單位的作業現場按照雙方協定的要求、期限及條件向用人單位提供服務的個人或組織。
2.9不符合non-conformance
任何能夠直接或間接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或工作環境破壞的違背作業標準、慣例、程序、規章或管理體系要求的行為或偏差。
2.10目標objectives
在職業安全健康績效方面,用人單位自身確定要達到的目的。
2.11職業安全健康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
影響工作場所內員工(包括臨時工、合同工)、外來人員和其他人員安全與健康的條件和因素。
2.12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managementsystem
為建立職業安全健康方針和目標并實現這些目標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聯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2.13用人單位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職能和行政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或社團。
2.14員工代表workers'representative
員工代表是指工會代表,即由工會或其成員指定的或推選的代表;或選舉代表,即依照國家法律法規或集體決議,由員工自由選舉出的代表。
2.15員工的安全健康代表workers'safetyandhealthrepresentative
員工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慣例選舉或指定的在作業場所職業安全健康問題上代表員工利益的人。
2.16績效performance
用人單位根據職業安全健康方針和目標,在控制和消除職業安全健康風險方面所取得的可測量的結果。
注:績效測量包括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活動和結果的測量。
2.17主動測量activemonitoring
根據確定的標準檢查危害和風險預防與控制措施,以及為實施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所進行的活動。
2.18被動測量reactivemonitoring
對危害和風險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中的不足,如傷亡、疾病和事件等進行檢查、識別的過程。
2.19風險risk
特定危害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結合。
2.20風險評價riskassessment
評價風險程度并確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圍的全過程。
2.21安全safety
免遭不可接受的風險的傷害。
2.22可承受的風險tolerablerisk
根據用人單位的法律義務和職業安全健康方針,已降至用人單位可接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