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醫院污水處置應急預案
第一醫院污水處置應急預案
污水處理是醫院醫療廢物處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影響生態環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在日常工作中,各部門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范,嚴防事故發生。為確保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特根據污水處理的特點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經抽樣測試,投藥量不足
解決方案:
1、如實記錄測試情況,保留抽樣品。立即報告市環保局。
2、檢查自動處置系統是否正常,藥量是否符合要求。
3、加大投藥量,適當調節液體通過閥,隨時觀察流量示玻管。
4、檢查污水出口流量情況,檢查污水入口流量情況,檢查柵欄是否通暢,檢查自動抽水泵是否正常。
5、通知總務科工作人員聯系工程人員檢查,疏掏污水總出口。
6、解除故障后,應及時記錄,并報縣環保局。
二、市政干管堵塞,抽樣不合格
1、報告我院總務科,詳細記錄發生時間,污水池水位情況,市政干管堵塞位置等。
2、聯系我院總務科,組織人員進行疏掏。
3、污水站專人負責檢查設備運行情況,手動抽水、手動給藥,努力控制用水量,降低污水處置系統壓力,確保完全處置,按規排放。
三、污水處置設備故障
1、該設備為自動聯動裝置,1號設備因故障停機后,2號備用設備將自動投入使用,故不會影響污水處理效果。
2、立即聯系設備公司,對1號設備進行檢修,保證良好運行狀態。
3、在設備自動裝置發生故障時,應立即斷開設備自動開關,掀動手動處置鈕,使設備處于正常狀態,并聯系設備維修人員檢查、維修,解除故障。
篇2: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制度
為了加強交通安全運輸工作、確保人命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和省、市、有關部門文件精神,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一、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經理
副組長:分管安全技術副經理
成員:各部門負責人。
抽調高縣弘馳汽車修理廠修理工l-2人,其余人員根據事故救援需要臨時確定。
設立應急救援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全科
應急救援電話:
二、職責分工:
組長:負責道路交通事故、人流高峰期、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的全面指揮。
副組長:負責具體工作,協助組長做好督查落實工作,協調好各方面的工作。
組員:負責交通事故中疏散人員、保護好現場、保護好所有乘客人生安全、衣物及貴重物品,及時通知交通警察大隊和保險公司人員,負責交通事故車輛組織,同時負責交通肇事事故中對乘客的分流和傷員的運送工作。進行值班將有關事實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并負責建立登記工作。
三、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工作原則:
1、統一指揮原則:各小組成員必須接受統一指揮、統一安排、積極參加各類事故的應急處置。
2、自動遞補原則:領導小組組長不在崗時、副組長自動遞補、承擔應急工作的領導職責。
3、自動停休原則:領導小組各成員休假的一律停止休假,主動到單位參加應急工作。
4、奉公盡責原則:領導小組各成員要盡職盡責、拒絕冷漠、傳遞溫暖、無私奉獻、不能麻痹大意、全心全意做好應急工作。
四、工作程序:
1、領導小組在接到應急、救援電話后,首先弄清事故現場及周圍地理情況,立即召集救援領導小組所有成員,通報事故現場情況,商議事故、事件現場具體救援方案。
2、事故現場救援方案確定后,為盡可能降低施救費用,
采取自己組織救援的辦法,及時組織救援領導小組成員,攜
帶救援設施趕赴現場全力以赴組織救援。如現場施救難度
大,需另聘專業救援人員時臨時確定。
3、應急、救援設施的運送調修理廠救援車,如需要其它大型輔助救援設施,及時與相關單位聯系增補調運并請求公司增援。
五、救護和醫療:
事故發生后、按照本單位應急預案中確定的醫療救護單位,迅速聯系醫療機構、配合協助醫療部門開展緊急現場處理和醫療救護。
篇3:處置非法干擾民用航空安全行為程序
第一部分總則
第一章?定義、類別
1.1定義
非法干擾行為:指違反有關航空安全的規定,危害或足以危害民用機場、航空器運行安全或秩序,以及有關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行為。
1.2類別
1.2.1《東京公約》、《海才公約》、《蒙特利爾公約》、《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的,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恐怖主義罪行):實施或者企圖實施劫持、爆炸航空器,襲擊、爆炸機場等行為。
1.2.2可能危及飛行安全的行為:當面威脅或電話威脅劫炸機;未經許可進入駕駛艙、企圖打開駕駛艙門;違反規定不聽機組勸阻;在客艙洗手間內吸煙;毆打機組或威脅傷害他人;謊報險情、危及飛行安全;未經允許使用電于設備;偷盜或者故意損壞救生設備;違反規定開啟機上應急救生設備,等。
1.2.3擾亂秩序行為:尋釁滋手、毆打乘客;酗酒滋事;性騷擾;破壞公共秩序:偷盜機上物揣、設備;在禁煙區吸煙;沖擊機場、強行登占航空器:等。
1.3適用范圍本程序重點處置以上第二、三類行為,第一類行為按己有預案進行處置。?
第二章處置原則
2.1處置原則
a)確保航空安全,爭取飛行正常。?ˉ!
b)確定性質,區別處置。
c)及時控制事態,防止矛盾激化。
d)教育與處罰相結合。?.
c)機上控制,機下處理。
f)空地配合,互相協作。
第三章職責分工
3.1機組和航空安全員職責
3.1.1機長對機上發生的非法干擾事件處置負全責。
3.1.2航空安全員在機長領導下,具體負責落實機長的指令,在緊急情況下,航空安全員為了保證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生命財產安全,有權采取必要措施先行處置后報告機長。
3.1.3航空器飛行中發生非法干擾時,航空安全員(乘務員)應及時將情況報告機長,機長應立即將情況報告地面有關與局,并隨時通報事態發展情況。
3.1.4在飛行中,對非法干擾航空安全的行為,機長可視情節予以勸阻、警告,并決定對行為人采牧管束措施、中途令其下機等必要措施。管束措施是指機長指令航空安全員及其他機組人員(必要時可請求旅客協助)對非法干擾行為人實行看管、強制約束以使其不能繼續實施非法干擾行為。
3.1.5航空器在飛行中遇到特殊情況時,機長對航空器有最后處置權。
3.1.6需要移交地面處理的,要及時收集證據。
3.2公安機關職責:及時按處警、調查取證,依法處理,反饋處理情況。
3.3安檢部門職責:分別情況,必要時重新進行安檢;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清艙。
3.4現場(地面)指揮部門:指揮公安保衛部門進行處置;協調航空公司、空管與機場關系;確定是否放飛。
3.5空管部門:及時傳遞、溝通空地信息。
3.6空地配合土相協仟
機長、航空安全員在航空器落地后,應將非法干擾行為人及時移交與地機場公安機關開辦好交接手續。
3.7移交程序(“交接單”見附件一)
3.8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航空安全員管理規定》(民航總局第72號令)
第四章信息傳遞
4.1遇有非法干擾事件,機場公安、安檢、指揮中心、空管及航空公司保衛、航班機組等相關單位必須迅速準確地報告或通報事件情況,并根據事態發展隨時續報。
4.2非法干擾事件信息初步報告的內容:事件性質、信息來源、發生的時間、地點、機型、航班號、飛機號、始發地、目的地、準備降落地、機上旅客及機組人數、是否有重要旅客、所采取的措施等。
4.3飛行中非法干擾事件信息傳遞程序:
4.3.1信息來自航空器:處置情況報公司保衛部門。
4.7凡發生非法干擾事件的機場和航空公司的公安、保衛部門在向上級公安機關報告事件情況的同時,要按時填報《非法干擾事件情況報告表》和《非法干擾事件月報表》。重人非法干擾事件的信息應直接向民航總局公安局報告。典型或重大的非法干擾事件在處置結束后應及時寫出專題報告,逐級上報。
4.8報告程序單(具體見附件二)
第五章收集證據
5.1取證對象
a)事件當事人:非法干擾行為人及權益受侵害人。
b)證人:事件知情人,主要含機場工作人員、航空公司工作人員、乘機旅客。
5.2證據種類
a)當事人陳述:當事人身份基本情況、座位號、聯系方法、事件經過。
b)證人證言:證人身份基本情況、事件經過情況、證人在事件過稆中所處具體位置、聯系方法。
c)書證
d)物證
c)視聽材料
f)鑒定結論
g)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5.3公安人員調查取證程序
5.3.1按警、處警及時,如遇情況緊急可由被調令人員作“親筆證言”或留下聯系地址、電話。
5.3.2既收集證明當事人違法證據,又必須注意收集與事人無辜的證據。
5.3.3注重證據并通過證據證明事實。
5.3.4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調查人員應當回避。
5.3.5調冷時,調查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表明調查人員身份。
5.3.6要求知情人員如實提供所知非法干擾情況。
5.3.7制作調查筆錄并由被調查人鬩后在末頁注明“記錄已閱屬實”字樣,并逐頁簽名。
5.4機組人員在飛行中應做好收集證據的準備工作。
5.4.1應及時向知情旅客發放書寫“親筆證言”的紙張。
5.4.2做好錄音錄像準備工作。
5.4.3收集書證、物證等證據。
5.4.4“親筆證言”式樣(具體見附件三)。
第六章法律適用
6.l根據非法干擾行為事實、性質、情節以及危害程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理。?
6.2對輕微的非法干擾行為予以口頭警告、訓誡,批評教育后放行。
6.3對比較嚴重的非法干擾行為,依法予以警告、責令具結悔過、罰款。
6.4對以下嚴重非法干擾行為,依法給予行政拘留處罰:
6.4.1造成航班延誤。
6.4.2造成返航或者迫降。
6.4.3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6.4.4造成惡劣影響。
6.4.5造成人員、財產損失。
6.4.6可能造成飛行安全、空防安全事故的其它行為。
6.5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予以懲處。
6.6構成民事侵權行為的,依法要求行為人賠償損失。
第二部分分則
第七章登機前聲稱劫機、有爆炸物的處置
7.l本章處置內容:包括對進入機場后、未登機前,在候機樓、機坪、擺渡車、登機廊橋年處戲稱要劫機、有爆炸物的非法干擾的處置。
7.2在上述地點遇到有人稱要劫機或有爆炸物時,首先要辨明真偽。如行為人確有劫持、爆炸等破壞行為,或者情況難以辨明時,按照處置劫炸機工作預案進行處置。
7.2.l獲悉有人聲稱要劫機、炸機或有爆炸物的信息后,立即報告機場公安機關。現場有防爆裝置的,應將“爆炸物”迅速放入;現場沒有防爆裝置的,不要擅自處置,直至公安人員到來。|
7.2.2機場公安部門接報后立即派員趕赴現場,必要時通知安檢、消防和醫療部門做好處置突發事件的準備。
7.2.3公安人員到達現場后首先初步檢查聲稱者的身體及其行李是否有武器、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并視情況疏散旅客。
7.2.4如聲稱者的行李已進入航空器,則應迅速查找,將其卸下,撤離航空器,必要時將航空器隔離。
7.2.5由于可能遇到爆炸物,除公安部門外,其他人員不得檢查聲稱者及其行李。
7.2.6在未判明情況是否屬實之前,將有關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
7.3如行為人顯系因對航班延誤、民航服務等原因發泄不滿而語言過激,按照下列程序處置。
7.3.1現場工作人員要采取措施控制行為人及其行李物品。
7.3.2在確定無危險物品后,盡快將聲稱者及其行李帶離現場,然后開展取證工作。
7.4公安部門對聲稱者進行審查,確認其是否有劫機、炸機或帶有爆炸物的嫌疑。
7.5根據調查結果,公安部門作以下處理:
a)聲稱者確有劫機、炸機或攜帶爆炸物嫌疑的,交由刑偵部門立案偵查;
b)行為人未攜帶危險物品,而其聲稱要劫機、炸機或有爆炸物是發泄不滿,語言過激
或開玩笑、戲言的,按照擾亂機場秩序的行為依法處理。
第八章客艙內聲稱劫機或有爆炸物的處置
8.1判明真偽。
8.1.1機組或其他工作人員遇到客艙內有人稱要劫機或有爆炸物時,首先要辨明真偽。如行為人確有劫機、炸機等破壞行為,或者情況難以辨明時,按照處置劫炸機工作預案進行
處置。
8.1.2如行為人顯系因對航班延誤、民航服務等原因發泄不滿而語言過激,按照本程序處置。
8.2在起飛前發生的機組處置
8.2.1機組、航空安全員應對行為人及其行李物品予以監控;如行為人有隨行者,同時注意監控。
8.2.2立伊按規定報告機場公安機關,請公安人員登機處理。
8.2.3對周圍旅社講明情況,穩定旅客情緒,防止事態擴大。
8.2.4動員知情旅客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取證,或請旅客提供親筆證詞。
8.3在起飛后發生的機組處置
8.3.1如行為人有其他過激行為,應予以約束,等降落后,移交機場公安機關處理。
8.3.2如行為人無其他過激行為,可在飛行途中安排專人控制,待飛機降落目的地后移交機場公安機關處理。|
8.4機場公安機關處置程序
8.4.1機場公安機關接報后,立即派人登機將行為人及其行李物品扣押,帶離飛機,并對其座位及行李艙架進行安全檢查;如有同行人,可視情況一并帶離。其交運行李應從機上卸下,一并扣留。
8.4.2如航空器尚未起飛或中途降落,在采取前項措施后,一般可不再對其他旅客及行李重新進行安全檢查。
8.4.3盡快做好旅客和機組調查取證工作,按規定與機長辦理移交手續。
8.4.4及時將處理情況報現場指揮部門,由其決定放飛。
8.5機組在航班結束后將情況報公司保衛部門。
第九章起飛前匿名電話稱要劫機、炸機
或有爆炸物的處置
9.1所在地機場公安機關在獲知匿名電話后,必須緊急采取的措施:
9.1.l通知空管部門查詢此航班是否存在,若該航班沒有離港起飛,應立即將此信息通報機長,暫時停止起飛任務,等待處置。(若該航班已離港,州轉入下章處置程序處理)
9.1.2迅速通知有關部門視情成立緊急處置小組,應該參與的部門有下列單位:機場現場指揮部門,機場值班領導,機場安檢部門,機場消防部門,受威脅航空公司值班最高領導,航管部門,機場護衛部門,航空地面代理,駐場武警部隊,機場公安機關。(若受威脅航班是國際或港澳地區航班,應有邊防、海關加入)
9.1.3速派警力向匿名電話受話人查實匿名電話的具體情況,須含下列要點:
(1)匿名電話的原始對話。(不要加入受話人的推測判斷)
(2)受話人的受話電話號碼,受話時間,受話地點及通話時間。
(3)受話人的情況:姓名,性別,年齡,工作部門,職務,氏族,文化科度,個人成份。
(4)受話人對匿名電話人的判斷:對方年齡,性別,地方口音。
(5)再次明確,匿名電話中針對的是什么航班。
(6)必須了解,匿名電話有無指明劫機人姓名、特征,爆炸物放在什么位置、爆炸物的種類和數量。
(7)必須了解,匿名電話警告人有無說明劫炸機的目的,實施人的情況,并講明自己的身份或隸屬于何組織。
(8)必須了解,匿名電話有無講明警告、威脅的目的,有無提出敲詐的企圖。
(9)以及有無其他情況。
9.1.4除了掌握匿名電話的最初信息外,還必須掌握下列情況:
(A)受威脅航班的飛行計劃:飛行航路、航段,離港時間,及機組情況。
(2)受威脅航班已知的商務資料:旅客名單、貨郵配載記錄、交運行李記錄。
(3)受威脅航班飛機的情況、飛機號、檢修情況、供應品提供記錄、供油記隸、機型、適航性。
(4)受威脅航班飛機的地面情況、停機位、交接情況、受監護情況。
(5)受威脅航班前一航段情況、從何而來、運輸情況。
9.1.5速將以上的情況信息,向緊急處置小組匯報。由緊急處置小組評價匿名電話的可信度,作出是否采取非法干擾應急處置措施的決定。
9.1.6應該在接獲匿名判斷針對某即將起飛的航班正受非法干擾的威脅同時,集結警力,待命出警。
9.1.7如果匿名電話的警告涉及爆炸可能的,應該向地方公安機關請求派出排爆專家赴機場協助排險。
9.2應急處置對策
9.2.1如果匿名電話警告中的威脅涉及爆炸物品,必須立即選擇遠離其他飛機及候機樓的停機位,作為緊急處置的現場。在遷移飛機的過程中,機場消防車必須尾隨該受威脅的飛機到達指定的應急處置停機位,隨時準備搶險救援。
9.2.2機場公安機關必須對到達的飛機進行警戒,設定安全警戒圈。
9.2.3機場公安機關必須對匿名電話的情況進行調查,以便找出發話人。
9.2.4如果匿名電話聲稱要劫持飛機,必須通知航空公司立即停止旅客登機的計劃。如果旅客已登機,應派出足夠的便衣警察登機,協助安排旅客撤離飛機。
9.2.5旅客必須集中安排至隔離的休息室內,重新接受安全檢查。
9.2.6如果匿名電話所威脅的航班還未開始辦理值機手續,則應該:
(l)專設柜臺提供給此航班辦理登機牌及交運行李手續;
(2)機場必須加強對現場交運行李的安檢及監管;
(3)機場公安機關必須派出便衣警察對換取登機牌交運行李現場進行監視。
(4)如果有條件,機場當局應設置專門的檢查通道,讓該航班的旅客進入隔離廳,并安排專門的隔離廳讓旅客候機,防止經過檢查的旅客與其他進入隔離廳的人員混合。
(5)機場公安機關應派出便衣警察在受威脅航班的候機大廳內進行巡視,爭取發現疑點。
9.3如果發現以下疑點,機場公安機關應當負責調查,以發現劫炸機嫌疑人。
9.3.1乘機旅客證件不符的;
9.3.2攜帶或交速違禁物品的;
9.3.3購票卻未辦乘機手續的;
9.3.4辦理乘機手續卻未經過安檢而登機的;
9.3.5辦理乘機手續卻沒有登機的。
9.4如果匿名電話所威脅的航班旅客還未登機,則應組織該航班旅客及行李重新接受安全檢查,檢查的內容是:
9.4.l旅行證件及機票的檢查,必須做到機票、登機牌、證件、旅客四者一致。
9.4.2同時重新對旅客的交運行李進行*光安檢,必須做到每件行李經過安檢,同時要注意對檢查過的交運行李計算其數量要與值機柜臺交運行李數一致,同時還要注意行李票簽上的目的地是否與受威脅航班一致。
9.4.3對受威脅的飛機重新清艙檢查,受威脅的航空公司應該提供搜查清單,對該飛機的客艙、貨艙過道年部位重點檢查。檢查人員應由機長負責,由機務、公安、安檢人員組成。
9.4.4在不延誤航班的情況下,對所承運的貨郵重新安檢:否則應將所承運的貨郵卸下,待檢查完畢后再另行裝機運輸。
9.4.5安排對受威脅航班機上供應品進行檢查。
9.5如果匿名電話中指明劫機嫌疑人的情況,機場公安機關必須根據其提供的線索采取措施。
9.5.1通過旅客名單查證是否有該旅客,如果有必要重點檢查,機場公安機關應當依靠安檢驗證及安全檢查的途徑查找疑點,以便可以直接對其盤問或扣留審查。如果無法發現疑點,必須派便衣警察對其實施技術偵察,力爭發現新疑點。
9.5.2迅速通過該旅客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了解其基本情況。
9.5.3根據上述兩方面情況判斷匿名電話的警告是否真實可信。
9.5.4如果匿名電話中指明爆炸物的位置,或者在檢查中發現可疑物品,由排爆專家負責搬離、清除,在排爆專家到達之前任何人不要觸摸、振動、移動該可疑物品。
9.5.5迅速清場,疏散周圍群眾,避免造成傷害。
9.5.6用防爆毯小心地遮蓋可疑物品。
9.5.7機場公安機關發現可疑物品的來源,主要有以下方法:通過貨運標簽、交運行李標簽、旅客座位、訪問工作人員及周圍的旅客。如查明來源,迅速查找嫌疑人,并視情況相應采取一定的偵察或強制措施。
9.6排除匿名電話所警告的威脅后,機場公安機關值班領導應迅速將對受威脅航班采
取的安全保衛措施情況報告緊急處置領導小組,由緊急處置領導小組認定該航班是否放飛。
第十章飛行中匿名電話稱要劫機、炸機
或有爆炸物的處置
10.1概念及適用范圍:
10.1.l如某航班在飛行中,接到匿名電話聲稱要劫持該航班飛機,或要炸該航班飛機,或稱此航班飛機上有爆炸物的,適用本處置程序。
10.1.1受威脅的航空器一定是已從本場起飛或是準備在本場降落的。
10.2機場公安機關在獲知匿名電話后,必須緊急采取的措施:
10.2.l迅速通知有關單位召開緊急處置會議,并成立緊急處置臨時小組,應該參與的部門有:機場領導、機場現場指揮部門、受威脅航空公司領導、空管部門、機場安檢部門、
機場消防部門、航空地面代理、機場公安機關。
10.2.2機場公安機關迅速派警力向匿名電話受話人查實匿名電話的具體情況,內容包括:
(l)匿名電話的原始對話;(受話人應在按聽匿名咆話的同時作好記錄)
(2)受話人基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工作部門)
(3)從受話人處了解打匿名電話人情況(性別、口音、大致年齡)
10.2.3充實匿名電話時,必須了解的內容包括:
(l)匿名電話是否指明航班及所屬航空公司;
(2)匿名電話是否指明劫機人姓名、性別、年齡及有關特征;
(3)匿名電話是否指明爆炸物是什么形狀,爆炸物放在什么位置,爆炸物是如何裝上
航空器的;
(4)匿名電話是否說明非法干擾的目的及有何要求。
10.2.4機場公安機關除了掌握匿名電話的原始情況外,還必須掌握下列情況,包括:
(1)受威脅航班的飛行計劃:飛行航路、航段、離港時間、預計降落時間、機組情況;
(2)受威脅航班的商務資料:旅客名單、貨郵配載記錄、交運行李記錄:
(3)受威脅航班的其它情況:機上供應品記錄、機上餐食記錄、起飛前地面機務檢修
記錄及供油記錄。
10.2.5機場公安機關立即對匿名電話的來源進行調查,盡量找到打電話人。
10.2.6機場公安機關對乘機旅客名單進行排查,核實身份,是否能確定劫炸機嫌疑人。
10.2.7將收集到的情況信息,向緊急處置領導小組匯報。
?10.3緊急處置小組對匿名電話的真實性進行評價,作出是否采取反非法干擾應急處置措施的決定。
10.3.1處置決定包括:
(l)通知機組返航;
(2)通知機組在就近機場備降;
(3)通知機組繼續執行飛行計劃。
10.3.2立即與該航班機組取得聯系,告之航空器受威脅情況,并要求機組執行應急處置決定。
10.3.3如果己明確劫炸機嫌疑人的,應將嫌疑人的姓名、性別、特征、座位號立即通知機組,以便機組盡快做好應急防范措施。
10.3.4如果已明確爆炸物放在什么位置,應立即通知機組搜尋并緊急處置。
10.3.5如采取上述決定時,航空器準備降落機場應立即做好搶險救援準備。
10.3.6如果航空器受到劫持威脅,應立即調動武裝警力,待命出警。
10.3.7如果航空器受爆炸物成脅,機場當局應立即出動消防車待命。
10.4受威脅航空器機組在獲知威脅時,應采取措施包括:
10.4.1如己明確劫、炸機嫌疑人的,由機長視情決定是否采取制服劫炸機嫌疑人的措施,但必須以確保飛行安全為前提。
10.4.2如受爆炸物威脅時,應立即組織機組人員對航空器客艙進行檢查,檢查范圍包括:
(l)旅客隨身行李:
(2)行李架;
(3)機上供應品,機上餐食;
(4)機上設施。
10.4.3如發現可疑物品,任何人不要觸摸、振動、移動,并用防爆炸毯小心地遮蓋住可疑物品。
10.4.4機上如有空余座位,應重新安排旅客就座,盡量遠離可疑物品。
10.4.5及時向地面通報空中情況,要求地面做好應急救援準備。
10.4.6立即返航或者備降就近機場。
10.4.7機組在采取應急措施時,應盡量避免引起機上旅客的恐慌。
10.5受威脅航空器降落后,采取措施包括:
10.5.l受威脅航空器應??吭谥付☉碧幹猛C位。
10.5.2受劫、炸機威脅的航空器??亢?應派出足夠的武裝警察登機,扣留劫、炸機嫌疑人。
10.5.3如果無法確定劫機嫌疑人的,有必要將機上旅客及其隨身行李進行集中,并重新接受安全檢查。
10.5.4受爆炸物威脅的航空器??亢?機組與緊急處置人員應迅速疏導機上旅客,使旅客有秩序的撤離受威脅的航空器。
10.5.5旅客撤離后,機場公安機關應以受爆炸物威脅的航空器為中心劃定安全范圍(根據實際情況),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安全圍。
10.5.6對受爆炸物威脅的航空器進行清艙檢查,受威脅航空公司應該提供搜查內容及范圍,檢查人員應由機長負責,機務、公安、安檢人員組成。
10.5.7對旅客交運的行李以及航空公司承運的貨郵必須立即卸下并運至指定安全地點,重新按受安全檢查。
10.5.8檢查中發現的可疑物林,應由排爆人員負責搬離、清除,在排爆人員到達之前,任何人不要觸摸、振動、移動該可疑物品。
10.5.9對確認的爆炸物,經排爆人員清除后,機場公安機關應迅速調查該物品的來源。
10.5.10如查明來源,應迅速查找嫌疑人。
10.6參與緊急處置工作的各部門應當及時向緊急處置小組報告處置過程和處置結果。
10.7是否已排除匿名電話所發出的威脅,應由緊急處置小組決定。
第十一章沖擊機場控制區、強行登占
航空器拒不下機的處置
11.1范圍界定
指沖擊機場控制區;不按所購機票指定的航班登機,或不按登機牌規定的座位對號入座,經民航地面或機上服務人員指出、勸阻,拒不改止的行為。常見的有幾種情況:
l)沖擊安檢現場、登機口、航空器活動區等機場控制區,擾亂正常秩序。
2)航空器起飛前,旅客未經服務人員許可擅自更換座位,且拒不聽勸阻。
3)未經允許,強行登機。
4)旅客無故拒不下機。
5)持有機票,誤上其它航班,經指出、勸阻仍不改正。
11.2如發生旅客強行登占航空器的情況,航空公司、機場有關領導應立即趕赴現場,向當事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11.3運輸服務部門按規定做好相關服務工作。
11.4公安機關處置租序
11.4.l公安機關接報后,迅速派人到達現場,協助運輸服務部門維持秩序
11.4.2對勸離無效的行為人,則依法帶離現場。
11.4.3發生打、砸、搶竿擾亂治安秩序行為的,迅速將當事人帶離現場,做好調查取證工作,并依法處理。
11.5注意事項
l)做好宣傳解釋工作,防止激化牙盾:
2)做好現場錄像工作和其他取證工作:
3)對于群體性強占航空器事件應遵循“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結、可順不可激”的處理原則。
第十二章在客艙內酗酒滋事、性騷擾
打架斗毆等擾亂秩序行為的處置
12.1本章內容針對的行為:酗酒滋事;性騷擾:打架斗毆;在禁煙區吸煙;偷竊機上物品;等。
12.2起飛前機組人員應對以上行為及時制止,制止無效經機長同意,即通知機場公安機關將行為人帶離航空器。
12.3飛行中發現酗酒滋事者、打架斗毆等,應責成其同行者予以控制。如無同行者或同行者控制不了的,航空安全員可報請機長同意,對其采取臨時管束措施,落地后交機場公安機關處理。
12.4飛行中,對性騷擾、爭搶座位(行李架)打架斗毆的,機組應視情調整當事人的座位,避免發生沖突。
12.5飛行中發生治安案件直接威脅機組、旅客人身安全、飛行安全或無法制止事態發展時,航空安全員應報請機長同意對當事人采取臨時管束措施。
12.6機上發生此類非法干擾事件時,機組應通過空管部門及時通知降落地機場公安機關做好處理準備。
第十三章飛行中違反規定使用電子設備、開啟或
損壞應急救生設備等危及安全行為的處置
13.l本章內容針對以下行為:
13.1.1違反規定使用移動電話、對講機、游戲機等電子設備。
13.1.2偷盜、違反規定開啟或損壞機上應急救生設備。
13.1.3未經許可進入駕駛艙或企圖打開駕駛艙門。
13.1.4在洗手間內吸煙。
13.1.5毆打機組人員。
13.2在機上違反規定使用電子設備的處置。
13.2.1[禁止使用的電子設備]在航空器為飛行而關閉艙門時刻開始,至結束飛行打開艙門時刻止,航空器內所有人員不得開啟和使用可以發射無線電信號的便攜式電子設備,這些電子設備包括:
a)移動電話;
b)對講機;
c)遙控玩具和其他帶遙控裝置的電子設備;
a)民航總局、機長認為干擾飛機安全運行的其他無線電發射裝置。
13.2.2[限制使用的電子設備]在航空器起飛、爬升、下降、進近、著陸等飛行關鍵階段,機組人員可根據航空公司規定,限制旅客使州便攜式計算機、收音機、CD播放機、點子游戲機、視頻錄放機等可能干擾機載電子設備的便攜式電子設備。
13.2.3在飛行期間,當機長發現存在電子干擾并懷疑該干擾來自機上時,應立即指示其他機組人員、航空安全員在客艙巡查。
13.2.4當發現違反規定使用電子設備的,機組人員應立即進行勸阻;不聽勸阻,提出警告,仍堅持不改者,對其設備暫時予以扣押、保存。
13.3偷盜、違反規定開啟或損壞機上應急救生設備的處置。
13.3.1機上應急救生設備,包括緊急脫離航空器的艙、門、梯等設施,供救生脫險用的救生衣、救生艇、滅火器、急救包箱,供報警呼救用的燈、光、點、色等設備物品。
13.3.2對子偷竊、故意損壞應急救生器材設備的,應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危音,并將行為人及相關證據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13.3.3對于無意觸碰、開啟機上應急救生設備的,機組人員應及時制止。未造成后果的,可對行為人進行教育;致使設損壞、造成嚴重后果的,機組人員應采取補救措施,并及時收集有關證據,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13.3.4機長應指令機組人員在旅客登機后進行必要的通告和宣傳,對機上應急設備進行經常性檢查,航空安全員要注意及時收集非法行為證據。
13.4未經許可進入駕駛艙或企圖打開駕駛艙門的處置。
13.4.1機組人員發現旅客企圖打開駕駛艙門時,應與立即予以制止,并說明有關規定。
13.4.2對不聽勸阻企圖強行進入者,航空安全員或其他機組人員應當立即將其制服,并采取管束措施。航空器降落后,移交機場公安機關處理。
13.5在洗手間內吸煙的處置。
13.5.1根據規定,乘坐中國民航班機,禁止在機上吸煙。凡違反此規定,機組人員應立即予以制止。
13.5.2要立即檢查洗手間,消除火災隱患。
13.5.3對不聽勸阻者,應收繳其煙具予以暫時扣押,收集證物,并進行必要的證人、證言記錄,待飛機降落后,交機場公安機關處理。
13.5.4機場公安機關接到報告后,應立即派員至航空器,及時受理,并做好調奪取證工作,依法處理。
13.6毆打機組人員的處置。
13.6.1當發生毆打機組人員事件時,航空安全員應立即制止。
13,6.2對不聽制止者予以制服,并采取管束措施。航空器降落后,移交機場公安機關處理。
13.7統一適用程序
13.7.1通知航空器起飛或降落機場公安機關,在到達目的地后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13.7.2機場公安機關接報后,迅速派員趕赴現場,及時受理,并做好記錄和調盜取證工作,依法處理。
13.8法律依據:《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氏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民航總局第83號令)第127條、《民用機場和民用航空器內禁止吸煙的規定》(民航總周71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