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鍛造操作司機崗位安全規程

鍛造操作司機崗位安全規程

2024-07-10 閱讀 8692

1.遵守《鍛遣安全通則》和《起重工一般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開動設備時要注意周圍安全,要鳴鈴起步。設備運行范圍內(一般為0.5m)不準站人和堆放物件,保持運行暢通。非操作者不得擅自操作設備。

3.開電門前先要檢查操作手柄是否放在停止位置上。

4.操作機夾特工件,必須插入鉗口深度2/3以上。

5.嚴禁超負荷使用操作機,當需要夾持超過允許用力矩的長工件時,必須用行車吊鏈托起。

6.要用與加工件相適應的鉗口,不得湊合使用。

7.配合司錘操作時,要注意吊得干穩,錘頭壓住料坯時,不得變換料位.與司錘工密切配合,并聽從掌鉗者的指揮。

8.液壓管(氣管)和電纜應經常檢查,發現破損要及時修理。

9.有軌式鍛造操作機司機,必須經常檢查限程擋鐵是否起作用,以及運行時有無咬軌和卡阻現象。

10.鍛造完畢應將設備停到規定的位置,將電門關閉。

篇2:鍛造公司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制度

一.范圍

1.生產中的工藝指標超限報警裝置、安全聯鎖裝置、事故停車裝置、高壓設備的防爆卸壓裝置、低壓真空密閉裝置、防止火焰傳播的隔絕裝置、電器設備的過載保護裝置、機械運轉部分的防護裝置、火災報警固定式裝置、滅火裝置以及氣體自動檢測裝置、事故照明疏散設施、靜電和避雷防護裝置均屬于安全裝置和安全設施。對以上安全裝置和安全設施必須進行維護,保證靈敏好用;

2.作業過程中佩帶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器具如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防護面罩、過濾式面具、防護眼鏡、防毒口罩、特種手套、絕緣棒、絕緣手套、絕緣鞋等均屬于防護器具。對防護器具必須妥善保管,正確使用。

二.管理分工

1.由生產技術部分工管理各種安全裝置、設施和防護器具;

2.分工原則:

2.1凡機械、設備上的安全裝置如受壓容器上的安全閥、壓力表等由設備工程師管理;

2.2凡屬電器方面的安全保護裝置如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儀器儀表均由維修班負責管理;

2.3凡生產區內的火警報警裝置、滅火裝置和其他固定裝置均由消防專管員管理。

三.維修與檢驗

3.1各種安全裝置要有專人負責,經常巡回檢查,維護管理;

3.2安全裝置要建立檔案,編入設備檢修計劃,定期檢修;

3.3安全裝置不得隨意拆除,挪用或廢置不用,若確有必要申請拆除須經安全技術部門同意;

3.4除安全裝置專責維修人員外,其他人一律不得亂動。

四.防護器材的選用和保管

4.1根據作業性質、條件,勞動強讀度和防護器材性能及其防護性質,正確選用防護器材種類和型號,不得超出防護范圍進行代用;

4.2崗位配備的過濾式防毒面具,應與使用人員頭型相適應;

4.3種防毒面具使用前、后必須仔細檢查;

4.4各種防毒面具應定點存放;

4.5個人使用和保管的防護用具,應登記造冊,定期檢查;

4.6車間應有防爆手電、防毒面具、隔熱手套、膠靴、防火服和安全帶等急救器材,以備搶救用;

4.7安全帶使用前要仔細檢查,用后妥善保管,防止霉爛和強度下降,定期進行強度試驗;

4.8絕緣手套、膠靴、絕緣棒、絕緣墊臺等常用的電氣絕緣工具要指定專人保管;

4.9常用電氣絕緣工具按照電氣安全工作規程規定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嚴禁使用不合格的絕緣工具從事電氣工作。

篇3:鍛造廠設備工具車工管理規定

1.1嚴格執行《鍛造廠安全標準化管理操作規程》、《設備使用維護規程》、《工作環境標準》,并按定置要求保持現場整齊、清潔;

1.2實施本崗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與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控制工作;

1.3遵守國家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1.4對本崗位發生的緊急情況和事故積極做出響應,使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

1.5積極配合管理評審,落實不符合、事故、事件糾正和預防措施

1.6做好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記錄工作。

作業流程

做好上崗前準備工作-審閱交接班記錄、點檢記錄-處理遺留問題-對天車設備按規定進行檢查-進行試車工作-對出現的問題請有關人員處理-進行正常的吊運工作-工作結束后,按規定停車-清理衛生-填寫交接班記錄交班

作業程序

1.上崗前準備

1.1上崗前按規定穿戴好勞保用品,持證上崗。(在車上帶布工作帽,車間里戴安全帽,眼裸視力必須達到1.0,達不到者必須配戴眼鏡)

1.2認真審閱交接班記錄、點檢記錄,了解上班天車運行情況。

2.設備檢查

2.1檢查總電源是否已切斷,嚴禁帶電檢查。

2.2鋼絲繩有無破股斷絲現象,卷筒和滑輪纏繞是否正常,有無脫槽、串槽、打結、扭曲等現象,鋼絲繩端部的壓板螺栓是否緊固。

2.3吊鉤是否有裂紋,吊具是否完整可靠。

2.4各機構制動器的制動瓦是否靠緊制動輪,制動瓦襯及制動輪的磨損情況如何,開口銷,定位板是否齊全,磁鐵沖程是否符合要求,桿件傳動是否有卡住現象。

2.5各機構傳動件的連接螺栓和各部件的固定螺栓是否緊固。

2.6各電氣設備的接線是否正常,導電滑塊與滑線的接觸是否良好。

2.7開車檢查終點限位開關的動作是否靈活,正常,安全保持開關的動作是否靈活,工作是否正常。

2.8開車各機構的傳動是否正常,有無異常聲響。

2.9檢查完天車各機構后,將結果記錄于點檢記錄本中。

3.試車內容

3.1觀察天車各部及軌道上無人后,鳴鈴送電。

3.2主、副卷揚分別反復升降三次,觀察極限,制動器是否靈敏可靠。

3.3大、小車往返一次,控制器應逐級加速。

3.4觀察大、小車的滑力,進行必要的調整。

4.注意事項

4.1檢查天車和試驗各機構時,發現下列情況,天車工不得起動天車。

4.1.1吊鉤的工作表面發現裂紋,吊鉤不能轉動。

4.1.2鋼絲繩有整股折斷或斷絲數超過報廢標準。

4.1.3各機構的制動器不能起制動作用,制動瓦襯磨損嚴重,致使釘錠裸露。

4.1.4各機構的終點限位開關失效或其杠桿轉臂不能自動復位,艙口門,橫梁門等安全保護?形狀的聯鎖節點失效。

4.2對發現的上述情況,天車工應及時通知天車修理人員處理修復。

5.天車操作基本姿勢

5.1天車在操作時,必須精神集中,不得在作業中聊天,閱讀書報,吃東西,吸煙等。

5.2兩手分別握控制器手柄。

5.3身體前傾3-35度。

5.4視野范圍前傾60度,左右視90度。

6.天車起步

6.1鳴鈴起車,警示現場工作人員,天車起步,要聽從專人指揮,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起鉤要平穩,逐檔加速。

6.2鉤頭穩準快,接近吊物,待掛鉤人員離開后鳴鈴起步。

6.3拉緊吊升繩,控制器逐級加速,緩緩升起。

6.4物件起吊后,反復升降一次,確認制動器無誤后,再進行正常作業。

7.天車行走

7.1天車升到安全高度鳴鈴,遵照指揮行走。

7.2天車司機要嚴格按照指揮信號操作,不論何人發出停車的信號,都必須立即停車。

7.3天車吊運的物件禁止從人頭上越過,吊運物體應走指定的通道,且要離開地面物體0.5米以上。

7.4天車正常運行時,禁止使用緊急開關,限位開關,打倒車等手段來停車,為防止發生事故而緊急停車時例外,但控制器只能放在相反方向的第一檔。

7.5兩車相行相遇,應保持2米以上安全距離,禁止推車。

7.6吊運物件接近地面人員時,要鳴鈴發出信號。

8.天車落物

8.1根據工作性質,選擇最好的落物位置。

8.2聽從指揮人員鳴鈴落物。

8.3下落時應考慮慣性,做到緩、穩、準、平。

8.4如遇特殊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安全降落吊物。

8.5摘鉤后,鳴鈴起鉤,執行新工作。

9.天車停車

9.1大車停在指定位置,小車停在駕駛室一端。

9.2吊車停在距離頂點極限開關1.5米左右。

9.3各控制器放在零位,斷開總電源,清理天車衛生。

10.吊運注意事項

10.1超負荷不吊。

10.2指揮信號不明,亂指揮不吊。

10.3工件緊固不牢不吊。

10.4吊物上面有人不吊。

10.5安全裝置失靈不吊。

10.6工件埋在地下(或地面固定物)不吊。

10.7光線陰暗看不清工件不吊。

10.8棱刃物件捆綁沒有安全措施不吊。

10.9歪拉斜吊不吊。

10.10(熾熱液體,金屬包、酸罐)過滿不吊。

11.交接班

11.1交班天車工應將工作時天車所出現的問題,故障及處理情況,記入交接班記錄中,簽字交班。

11.2交班的天車工,只有在向接班天車工交接后方可離開。

11.3保持工作區及設備的衛生。

11.4接班天車工首先應熟悉上班司機在交班記錄中所記事項,對遺留問題要采取相應措施及時處理。

11.5接班天車工應檢查天車設備狀況,做好設備的點檢,緊固和潤滑等工作。

12.相關文件

12.1《廠安全標準化管理操作規程》

12.2設備使用維護規程

13.記錄

13.1設備點檢記錄

13.2交接班記錄

13.3安全活動記錄

13.4考勤記錄

勞動紀律

1.1任何天車工不得無故遲到、早退、脫崗,有事需要休息必須向當班班長提前一天請假,書寫假條須由科主管批準,無故不上班視為曠工處理,如因特殊情況需休班兩天以上,必須作書面申請由科主管簽字后廠長批準,獲批準后才能休班。

1.2每天提前十分鐘上車,交接班時間車上不能沒有人,嚴禁脫崗扯皮行為。

1.3工作空閑時原則上必須在車上,如下車休息不得離開天車附近,必須在能夠讓生產工人看得見的地方。

由于個人操作不當或人為造成天車損壞者每次罰款100-200元,

如違反上述管理規定每次罰款10-30元,一個月內連續違反管理規定加倍處罰。由于個人操作不當或人為造成天車損壞者每次罰款100-200元,嚴重影響生產者將從重處罰。本規定從2009年11月1日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