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鋼水燒注安全規定范本

鋼水燒注安全規定范本

2024-07-10 閱讀 7048

1.鋼包準備

1.1鋼包澆注后,應進行檢查,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或按規定報修、報廢。

1.2新砌或維修后的鋼包,應經烘烤干燥方可使用。

1.3澆注后倒渣應注意安全,人員應處于安全位置,倒渣區地面不得有水或潮濕物品,其周圍應設防護板。

1.4熱修包時,包底及包口粘結物應清理干凈;更換氬氣底塞磚與滑動水口滑板,應正確安裝,并檢查確認。

1.5新裝滑動水口或更換滑板后,應經試驗確認動作可靠方可交付使用;采用氣力彈簧的滑板機構,應定期校驗,及時調整其作用力。

1.6滑動水口引流砂應干燥。

2.模鑄

2.1新建、改建或擴建煉鋼工程,必須采用部分模鑄時,應采用小車鑄系統,不應采用地面澆注或坑鑄系統(不包括鑄鋼車間)。

2.2鑄錠平臺的長度,除滿足工藝要求外,還應留有一定的余量;其高度應低于有帽鋼錠模的帽口和無帽鋼錠模的模口,寬度應不小于3m。

2.3鑄錠車外邊緣與鋼水罐車外邊緣的距離,應不小于1m。

2.4靠車間外側縱向布置的鑄錠平臺,應在平臺外設安全平臺,其寬度應不大于0.9m;兩種平臺之間有隔墻時,平臺之間通道門的間距應不小于36m。

2.5澆注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澆注前應詳細檢查滑動水口及液壓油路系統;往罐上安裝油缸時,不應對著傳動架調整活塞桿長度;遇有滑板壓不動時,確認安全之后方可在鑄臺松動滑動水口頂絲;油缸、油帶漏油,不應繼續使用;機械封頂用的壓蓋和凹型窩內,不應有水;

——開澆和燒氧時應預防鋼水噴濺,水口燒開后,應迅速關閉氧氣;

——澆注鋼錠時,鋼水罐不應在中心注管或鋼錠模上方下落;

——使用涼鑄模澆注或進行軟鋼澆注時,應時刻提防鋼水噴濺傷人;

——出現鋼錠模或中注管漏鋼時,不應澆水或用濕磚堵鋼;

——正在澆注時,不應往鋼水包內投料調溫;

——指揮擺罐的手勢應明確;大罐最低部位應高于漏斗磚0.15m;澆注中移罐時,操作者應走在鋼水罐后面;

——不應在有紅錠的鋼錠模沿上站立、行走和進行其他操作;

——取樣工具應干燥,人員站位應適當,樣模鋼水未凝固不應取樣。

2.6整模應遵守下列規定:

——應經常檢查鋼錠模、底盤、中心注管和保溫帽,發現破損和裂紋,應按報廢標準報廢,或修復達標后使用;

——安放模子及其他物體時,應等起重機停穩、物體下落到離工作面不大于0.3m,方可上前校正物體位置和放下物體;

——鋼錠模應冷卻至200℃左右,方可處理;

——列模、列帽應放置整齊,并檢查確認無脫縫現象。?

3.連鑄

3.1確定鑄機彎曲半徑、拉速、冷卻水等參數時,應確保鑄坯凝固長度小于冶金長度。

3.2大包回轉臺的支承臂、立柱、地腳螺栓設計,應進行強度計算,計算中應考慮滿包負荷沖擊系數(1.5~2)。

大包回轉臺旋轉時,包括鋼包的運動設備與固定構筑物的凈距,應大于0.5m。

大包回轉臺應配置安全制動與停電事故驅動裝置。

3.3連鑄澆注區,應設事故鋼水包、溢流槽、中間溢流罐。

3.4對大包回轉臺傳動機械、中間罐車傳動機械、大包澆注平臺,以及易受漏鋼損傷的設備和構筑物,應采取防護措施。

3.5結晶器、二次噴淋冷卻裝置,應配備事故供水系統;一旦正常供水中斷,即發出警報,停止澆注,事故供水系統啟動,并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證鑄機的安全;應定期檢查事故供水系統的可靠性。

3.6高壓油泵發生故障或發生停電事故時,液壓系統蓄勢器應能維持拉矯機壓下輥繼續夾持鋼坯30~40min,并停止澆注,以保證人身和設備安全。

3.7采用放射源控制結晶器液面時,放射源的裝、卸、運輸和存放,應使用專用工具,應建立嚴格的管理和檢測制度;?放射源只能在調試或澆注時打開,其他時間均應關閉;放射源啟閉應有檢查確認制度與標志,打開時人員應避開其輻射方向,其存放箱與存放地點設置警告標志。

3.8連鑄主平臺以下各層,不應設置油罐、氣瓶等易燃、易爆品倉庫或存放點,連鑄平臺上漏鋼事故波及的區域,不應有水與潮濕物品。

3.9澆注之前,應檢查確認設備處于良好待機狀態,各介質參數符合要求;應仔細檢查結晶器,其內表面應干凈并干燥,引錠桿頭送入結晶器時,正面不應有人,應仔細堵塞引錠頭與結晶器壁的縫隙,按規定旋轉冷卻廢鋼物料。澆注準備工作完畢,拉矯機正面不應有人,以防引錠桿滑下傷人。

3.10新結晶器和檢修后的結晶器,應進行水壓試驗,合格的結晶器在安裝前應暫時封堵進出水口。使用中的結晶器及其上口有滲水現象,不應澆注。

3.11鋼包或中間罐滑動水口開啟時,滑動水口正面不應有人,以防滑板竄鋼傷人。

3.12澆注中發生漏、溢鋼事故,應關閉該鑄流。

3.13輸出尾坯時(注水封頂操作),人員不應面對結晶器。

3.14澆注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二次冷卻區不應有人;

——出現結晶器冷卻水減少報警時,應立即停止澆注;

——澆注完畢,待結晶器內鋼液面凝固,方可拉下鑄坯;

——大包回轉臺(旋轉臺)回轉過程中,旋轉區域內不應有人。

3.5引錠桿脫坯時,應有專人監護,確認坯已脫離方可離開。

3.6采用煤氣、乙炔和氧氣切割鑄坯時,應安裝煤氣、乙炔和氧氣的快速切斷閥;在氧氣、乙炔和煤氣閥站附近,不應吸煙和有明火,并應配備滅火器材。

3.17切割機應專人操作。未經同意,非工作人員不應進入切割機控制室。切割機開動時,機上不應有人。?

篇2:鋼水燒注安全規定

李川

1鋼包準備

1.1鋼包澆注后,應進行檢查,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或按規定報修、報廢。

1.2新砌或維修后的鋼包,應經烘烤干燥方可使用。

1.3澆注后倒渣應注意安全,人員應處于安全位置,倒渣區地面不得有水或潮濕物品,其周圍應設防護板。

1.4熱修包時,包底及包口粘結物應清理干凈;更換氬氣底塞磚與滑動水口滑板,應正確安裝,并檢查確認。

1.5新裝滑動水口或更換滑板后,應經試驗確認動作可靠方可交付使用;采用氣力彈簧的滑板機構,應定期校驗,及時調整其作用力。

1.6滑動水口引流砂應干燥。

2模鑄

2.1新建、改建或擴建煉鋼工程,必須采用部分模鑄時,應采用小車鑄系統,不應采用地面澆注或坑鑄系統(不包括鑄鋼車間)。

2.2鑄錠平臺的長度,除滿足工藝要求外,還應留有一定的余量;其高度應低于有帽鋼錠模的帽口和無帽鋼錠模的模口,寬度應不小于3m。

2.3鑄錠車外邊緣與鋼水罐車外邊緣的距離,應不小于1m。

2.4靠車間外側縱向布置的鑄錠平臺,應在平臺外設安全平臺,其寬度應不大于0.9m;兩種平臺之間有隔墻時,平臺之間通道門的間距應不小于36m。

2.5澆注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澆注前應詳細檢查滑動水口及液壓油路系統;往罐上安裝油缸時,不應對著傳動架調整活塞桿長度;遇有滑板壓不動時,確認安全之后方可在鑄臺松動滑動水口頂絲;油缸、油帶漏油,不應繼續使用;機械封頂用的壓蓋和凹型窩內,不應有水;

――開澆和燒氧時應預防鋼水噴濺,水口燒開后,應迅速關閉氧氣;

――澆注鋼錠時,鋼水罐不應在中心注管或鋼錠模上方下落;

――使用涼鑄模澆注或進行軟鋼澆注時,應時刻提防鋼水噴濺傷人;

――出現鋼錠模或中注管漏鋼時,不應澆水或用濕磚堵鋼;

――正在澆注時,不應往鋼水包內投料調溫;

――指揮擺罐的手勢應明確;大罐最低部位應高于漏斗磚0.15m;澆注中移罐時,操作者應走在鋼水罐后面;

――不應在有紅錠的鋼錠模沿上站立、行走和進行其他操作;

――取樣工具應干燥,人員站位應適當,樣模鋼水未凝固不應取樣。

2.6整模應遵守下列規定:

――應經常檢查鋼錠模、底盤、中心注管和保溫帽,發現破損和裂紋,應按報廢標準報廢,或修復達標后使用;

――安放模子及其他物體時,應等起重機停穩、物體下落到離工作面不大于0.3m,方可上前校正物體位置和放下物體;

――鋼錠模應冷卻至200℃左右,方可處理;

――列模、列帽應放置整齊,并檢查確認無脫縫現象。

3連鑄

3.1確定鑄機彎曲半徑、拉速、冷卻水等參數時,應確保鑄坯凝固長度小于冶金長度。

3.2大包回轉臺的支承臂、立柱、地腳螺栓設計,應進行強度計算,計算中應考慮滿包負荷沖擊系數(1.5~2)。

大包回轉臺旋轉時,包括鋼包的運動設備與固定構筑物的凈距,應大于0.5m。

大包回轉臺應配置安全制動與停電事故驅動裝置。

3.3連鑄澆注區,應設事故鋼水包、溢流槽、中間溢流罐。

3.4對大包回轉臺傳動機械、中間罐車傳動機械、大包澆注平臺,以及易受漏鋼損傷的設備和構筑物,應采取防護措施。

3.5結晶器、二次噴淋冷卻裝置,應配備事故供水系統;一旦正常供水中斷,即發出警報,停止澆注,事故供水系統啟動,并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證鑄機的安全;應定期檢查事故供水系統的可靠性。

3.6高壓油泵發生故障或發生停電事故時,液壓系統蓄勢器應能維持拉矯機壓下輥繼續夾持鋼坯30~40min,并停止澆注,以保證人身和設備安全。

3.7采用放射源控制結晶器液面時,放射源的裝、卸、運輸和存放,應使用專用工具,應建立嚴格的管理和檢測制度;放射源只能在調試或澆注時打開,其他時間均應關閉;放射源啟閉應有檢查確認制度與標志,打開時人員應避開其輻射方向,其存放箱與存放地點設置警告標志。

3.8連鑄主平臺以下各層,不應設置油罐、氣瓶等易燃、易爆品倉庫或存放點,連鑄平臺上漏鋼事故波及的區域,不應有水與潮濕物品。

3.9澆注之前,應檢查確認設備處于良好待機狀態,各介質參數符合要求;應仔細檢查結晶器,其內表面應干凈并干燥,引錠桿頭送入結晶器時,正面不應有人,應仔細堵塞引錠頭與結晶器壁的縫隙,按規定旋轉冷卻廢鋼物料。澆注準備工作完畢,拉矯機正面不應有人,以防引錠桿滑下傷人。

3.10新結晶器和檢修后的結晶器,應進行水壓試驗,合格的結晶器在安裝前應暫時封堵進出水口。使用中的結晶器及其上口有滲水現象,不應澆注。

3.11鋼包或中間罐滑動水口開啟時,滑動水口正面不應有人,以防滑板竄鋼傷人。

3.12澆注中發生漏、溢鋼事故,應關閉該鑄流。

3.13輸出尾坯時(注水封頂操作),人員不應面對結晶器。

3.14澆注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二次冷卻區不應有人;

――出現結晶器冷卻水減少報警時,應立即停止澆注;

――澆注完畢,待結晶器內鋼液面凝固,方可拉下鑄坯;

――大包回轉臺(旋轉臺)回轉過程中,旋轉區域內不應有人。

3.5引錠桿脫坯時,應有專人監護,確認坯已脫離方可離開。

3.6采用煤氣、乙炔和氧氣切割鑄坯時,應安裝煤氣、乙炔和氧氣的快速切斷閥;在氧氣、乙炔和煤氣閥站附近,不應吸煙和有明火,并應配備滅火器材。

3.17切割機應專人操作。未經同意,非工作人員不應進入切割機控制室。切割機開動時,機上不應有人。

篇3:鋼水罐鐵水罐半鋼罐使用管理制度

鋼水罐、鐵水罐、半鋼罐是吊運高溫金屬熔液的容器,在轉運過程中,要求百分之百的可靠性,特建立以下規章制度:

1.大罐的使用、維護與檢查

(1)罐耳軸與吊車鉤板應經常保持有潤滑油(納基黃干油或二養化鉬潤滑脂),嚴禁干磨。

(2)大罐裝金屬熔液時,不能裝得過滿,以免熔液溢出燒壞罐體及罐耳軸或使吊車長期超負荷吊運而損壞。

(3)嚴禁在罐體或耳軸上亂割亂焊,嚴禁用重錘或其他重物在罐體或耳軸上碰撞或敲打。

(4)罐體或耳軸表面有裂紋或明顯傷痕以及耳軸磨損超過名義直徑的9%(35mm)者,該罐體應停止使用。

(5)罐嘴、罐皮罐沿不得掛鐵、掛渣。

(6)罐皮厚度燒損超過50%者,應更換。

(7)經常檢查罐耳軸周圍的焊縫,有無裂紋及開焊情況。

2.責任分工(按使用單位)

(1)車間指定專人負責鐵水罐、半鋼罐、鋼水罐的使用和維護,并對罐耳軸和吊車板鉤抹油。

(2)大罐使用由車間指定專人負責檢查大罐的使用情況,發現罐體及耳軸變形、裂紋、開焊等應及時報生產部鑒定處理。

(3)生產部每季度組織一次,由使用車間有關人員參加,對大罐及耳軸進行全面檢查。

(4)生產部負責每年聯系鋼研究院做一次耳軸超聲波探傷。

(5)大罐產權歸使用車間,生產部負責監督檢查生產車間對大罐的安全使用。機動科負責大罐的日常檢修及備品備件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