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部索賠管理制度
工程管理部索賠管理制度
目的
明確在索賠管理中的工作要點,規范索賠處理程序。
索賠的分類
索賠分為索賠(承包商向開發商的索賠)和反索賠(開發商向承包商的索賠)兩類。
索賠管理制度的使用范圍
涉及現場簽證的問題處理,優先采用《現場簽證制度》,對于可能產生較大影響(質量、費用、工期等方面)的索賠事件,則適用本制度。
索賠的預防
1.按照全面履行和實際履行的原則真實、有效、及時地履行合同;
2.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對可能引起索賠的情況有所預測,并將可能發生的問題及時通知承包商,督促其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減少索賠事件的發生;
3.對工程的各項文字記錄資料要真實、準確、嚴謹、全面、及時;
4.各項指令、通知、答復、協議等應采取書面形式,并存檔;
5.加強工作的組織性、計劃性和前瞻性,減少索賠事件的發生。
資料的整理收集
1.現場工程師應做好平常的工作記錄,真實、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工程狀況;
2.資料員、專業工程師、項目主管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工程文件的收集整理,按照《工程資料管理制度》及時存檔;
3.應收集整理的工程文件包括:
1)招標文件、工程合同及附件、補充協議、經確認的施工組織設計、工程圖紙、技術規范等;
2)各項有關設計交底記錄、會審記錄、變更圖紙、變更施工指令等;
3)各項經現場工程師或監理工程師確認的簽證;
4)各項往來信函、指令、通知、答復等;
5)各項會議紀要;
6)施工計劃及現場實施記錄;
7)現場工作記錄;
8)工程停電、停水和其他干擾事件影響的日期、持續時間及恢復施工的日期;
9)文件的收發記錄;
10)有關施工部位的照片和錄相等;
11)工程驗收報告及各項技術鑒定報告、監測報告等;
12)工程材料進場、驗收、使用等方面的憑據或記錄;
索賠的提出
1.索賠事件發生后10天內,承包商向監理工程師發出索賠意向通知;
2.發出索賠意向通知后10天內,向監理工程師提出補償經濟損失和(或)延長工期的索賠報告及有關資料;
3.當該索賠事件持續進行時,承包商應當階段性向監理工程師發出索賠意向,在索賠事件終了后10天內,向監理工程師提交索賠的有關資料和最終索賠報告。
4.承包商提交的索賠文件應該包括索賠信、索賠報告和附件三部分。
索賠的認定
1.監理工程師通過對索賠事件真實性和索賠要求合理性的審查計算,作出初步處理意見上報項目部;
2.工程項目部對索賠事件的真實性和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調查后形成初步意見并上報工程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經理負責對上述意見進行復核;
3.工程管理部會同成本控制部、公司法律顧問對事件責任界定形成審查意見并報公司領導;
4.配合成本控制部負責的索賠費用計算,協助提供有關資料;
5.費用索賠的審批權限參照現場簽證的有關規定;
6.工期索賠的確定由公司領導負責;
7.索賠的認定工作應在監理工程師收到索賠報告后的28日內完成或給出答復。
索賠資料的管理
有關承包商提交的索賠文件、監理單位的意見、公司各部門對索賠的調查和審查意見、認定結論等均應交資料員存檔。
反索賠的提出
1.公司各部門均可向公司提出反索賠建議;
2.工程管理部負責事態調查,收集整理與反索賠相關的工程資料;
3.公司有關部門共同進行分析,研究和確定反索賠的內容;
4.配合成本控制部起草反索賠意向通知,經公司領導審核同意后在合同規定的時限內送交承包商;
5.配合成本控制部整理反索賠報告,提出與索賠有關的現場資料;
6.反索賠報告經公司領導審核同意后送交承包商。
相關記錄
索賠意向通知
索賠信、索賠報告及其附件
監理單位對索賠的處理意見
公司各部門對索賠的調查、審查和處理意見
公司領導對索賠的審批意見
反索賠意向通知
反索賠報告
篇2:交通管理部門安全職責
(1)貫徹執行上級有關交通安全管理的法規和規定,參照上級交通管理規定,制定本管轄區域的車輛管理細則,并嚴格執行,逐條檢查考核。
(2)負責本轄區的車輛年度檢驗和駕駛員審驗、考核及換證工作。
(3)經常對本轄區范圍的車輛進行檢查,對違章行駛的各類車輛和駕駛人員,按條例及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4)及時掌握本轄區的道路交通狀況,一旦發生事故,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并及時趕赴現場,會同當地交能部門及時處理,并清除交通事故造成的交通堵塞。
(5)負責本單位及本管轄區域的交能駕駛人員的交通安全行車知識考核和行車駕駛技術的培訓工作,以提高駕駛人員安全駕駛常識和技術素質。
(6)負責定期檢查本管轄單位的車輛維護保養情況,確保車況良好。對不符合安全行車的車輛人,限期進行整改。
(7)負責對物業保安工作的考核檢查工作,維護廠區的交通秩序。
(8)負責本轄區交通事故的調查、處理、統計、上報工作。
篇3:技術管理部門工作職責
一、貫徹執行交通行業主管部門和上級頒發的有關技術質量法規、標準、制度、和技術定額。
二、組織編制企業技術發展規劃、修舊挖潛、革新、改造的技術組織實施。
三、制定與貫徹企業技術管理的規章、制度、技術、管理的考核指標。
四、建立健全技術管理的各級崗位責任制,明確技術管理人員的職權,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五、正確使用更新改造資金和大修基金。
六、推廣現代化管理方法,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
七、組織職工安全、法制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職工素質。
八、開展崗位增長率練兵等專業技術競賽活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