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1.設專(兼)職人員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社區慢性病防治網絡,制定工作計劃。
2.對社區高危人群和重點慢性病定期篩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況,建立信息檔案庫。
3.對人群重點慢性病分類監測、登記、建檔、定期抽樣調查,了解慢性病發生發展趨勢。
4.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健康咨詢及危險因素干預活動,舉辦慢性病防治知識講座,發放宣傳材料。
5.對本社區已確診的五種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腫瘤)患者進行控制管理。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實行規范管理,跟蹤隨訪,詳細記錄。
6.建立相對穩定的醫患關系和責任,以保證對慢性病患者的連續性服務。
篇2:人民醫院疾病分類編目組崗位職責
區人民醫院疾病分類編目組崗位職責
1.在病案室主任領導下工作。
2.負責深入病房收集出院病案,核對各科病房日報數與出院病案數,并負責對拖欠病志的催繳工作、及裝訂工作。
3.對每份出院病案首頁主要診斷、次要診斷、并發癥、院內感染、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及病理分型進行ICD-10編碼,對手術診斷進行ICD-9-CM3編碼。
4.嚴格按照國際疾病分類Ⅰ卷、Ⅲ卷編碼原則進行查找編碼,核對編碼以保證編碼準確。
5.在錄入首頁過程中,負責對首頁ICD-10及ICD-9-CM-3編碼進行核對。
6.每天負責將全院出院病案首頁的全部內容輸入微機,錄入工作做到準確、及時完整,并在統計人員制表前對首頁內容進行校核。
7.負責病案室微機管理工作,保持辦公室清潔、通風,開、關微機工作。
篇3:醫院輸血不良反應因輸血傳播疾病登記報告制度
醫院輸血不良反應及因輸血傳播疾病的登記和報告制度
1、病人輸血時,必須由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有無不良反應,遇有疑問或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輸血,并通知血庫查找原因,待查清原因后再作處理。
2、凡接到臨床科室有輸血不良反應時,血庫醫師應及時深入臨床科室,妥善處理并報告科領導。
3、記錄發生輸血不良反應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號、科室、所輸血液制品的名稱、獻血員姓名、血液編號、輸入量、反映癥狀、處理方法、結果等。
4、及時收回因輸血不良反應未輸完的血液,重復交叉配血和正反定型,必要時進行抗體檢測以及其他相關檢測。
5、將檢測結果及時反饋給臨床科室以利臨床醫師對癥治療。
6、嚴重的輸血反應,在處理后(必要時應及時)由科領導上報醫務科。
7、血庫醫師應經常深入臨床科室,了解輸血情況,及時發現輸血不良反應,宣傳輸血不良反應防治知識,提高臨床診斷輸血不良反應能力。
8、輸血前必須對患者進行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體、梅毒抗體、艾滋病抗體和谷丙轉氨酶、血常規、血型(正、反定型,Rh)檢測,陽性結果必須記錄并告知患者。如發現因輸血傳播的疾病應及時反映,逐級上報并做好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