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液壓叉車發貨車裝載貨物安全規定
為了規范手動液壓叉車、發貨車裝載貨物安全操作,避免機械傷害的發生,保障機器的正常運行,保護員工的生命安全,保證設備本身的安全和藥品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一、手動液壓叉車裝載貨物安全操作
1、設備使用前安全檢查
⑴使用前檢查液壓缸有無泄漏。
⑵使用前檢查滑輪裝置是否有效。
⑶使用前檢查滑輪裝置是否有異物纏繞并清除。
⑷以上檢查任意一項不合格禁止使用設備。
2、安全注意事項
⑴裝載:裝載貨物時,貨物重心應放置在貨叉載荷中心位置,不要裝偏、偏載;作業時勿用貨物撞擊貨叉;嚴禁載物品重量超過叉車允許負載范圍內作業。裝載貨物高度不得超過1.5米,貨物不得超出卡板5厘米。超出本條規定要求的在搬運過程中每掉一次貨物,若導致貨物損壞,除了貨物照價賠償外,還對當事人減當月獎金10元;
⑵推行:操作時應在堅硬、平坦的路面上作業,注意避開空洞、不平的路面。嚴禁速度過快(不超過3公里/小時,成年人正常行走速度5公里/小時),轉彎時減速。以防托底、翻車發生;在行走時為保證安全應降低貨叉高度行走。行駛速度超出本條規定要求的減當事人當月獎金10元;
⑶卸貨:卸載前首先固定好底輪或另一人扶好,防止在搬運貨物過程中叉車溜滑失控,嚴禁作業人員站在叉車上作業。違犯本條規定要求的操作的減當事人當月獎金10元;
二、發貨車裝載貨物安全操作
1、拖行發貨車裝載不得超3件,每超出一件減當事人當月獎金10元;
2、兩層發貨車上層裝載不得超3件,每超出一件減當事人當月獎金10元;
三、上述手動液壓叉車、發貨車裝載貨物安全操作規定,當班管理人員見到有人違規操作要即時制止及整改,并對當事人作出處理。
以上規定即日起執行,各班組組織學習,平時不按規定操作的人員一律按制度從嚴處理。每次給予當班班長和部門主管負連帶責任10元/次。
篇2:叉車裝載機司機安全職業健康職責
1.1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
1.2認真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管理制度。
1.3嚴格執行《叉車司機安全操作規程》、《裝載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及有關安全技術措施。
1.4熟悉叉車、裝載機結構、性能、原理及維護、保養知識。
1.5負責各類設備及物資的搬運、擺放工作。
1.6配合業務部門進年檢工作。
1.7謹慎駕駛,文明行車;做好防火、防盜、防凍、防寒工作。
1.8按時參加安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1.9工作中杜絕違章行為。
篇3:裝載叉車機司機安全生產責任制
叉車、裝載機司機是本崗位安全生產直接責任者,必須熟練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處罰條例》和相關知識并以法經過培訓,取得駕駛資格證和特種作業資格證。
一、崗位責任
第1條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
第2條認真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管理制度。
第3條嚴格執行《叉車司機安全操作規程》、《裝載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及有關安全技術措施。
第4條熟悉叉車、裝載機結構、性能、原理及維護、保養知識。
第5條負責各類設備及物資的搬運、擺放工作。
第6條配合業務部門進年檢工作。
第7條謹慎駕駛,文明行車;做好防火、防盜、防凍、防寒工作。
第8條按時參加安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第9條工作中杜絕違章行為。
二、責任追究
第10條未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叉車、裝載機司機負直接責任。
第11條未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管理制度,叉車、裝載機司機負直接責任。
第12條違背《叉車司機安全操作規程》、《裝載機司機安全操作規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關安全技術措施,叉車、裝載機司機負直接責任。
第13條工作中不熟悉叉車、裝載機結構、性能、原理及維護、保養知識造成經濟損失或人員傷害的,叉車、裝載機司機負直接或主要責任。
第14條未配合業務部門進年檢、年審工作,叉車、裝載機司機負直接或主要責任。
第15條設備及物資搬運、擺放工作出現問題,叉車、裝載機司機負直接或主要責任。
第16條不參加各項安全技術業務培訓,叉車、裝載機司機負主要責任。
第17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叉車、裝載機司機警告處分;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違章駕駛車輛的;
(二)屢次違反交通法律、法規,沒有改過的;
(三)對自己所駕駛車輛發現隱患,不及時采取措施的;拒不執行安全監察機構及交通執法人員的安全監察指令的。
第18條發生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叉車、裝載機司機相應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重大事故的;
(二)偽造、故意破壞重大事故現出的;
(三)阻礙、干涉重大事故調查工作,拒絕接受調查取證、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第19條在事故調查處理、各級組織的安全檢查(監察)審查中,行車司機故意弄虛作假、隱瞞真相的,行車司機負直接責任。
第20條對于上述負直接責任、主要責任、重要責任的,應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經濟處罰、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