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起重設備管理安全規定

起重設備管理安全規定

2024-07-11 閱讀 5129

1.起重設備包括天車、汽車吊、真空吊、龍門吊。

2.起重設備的使用。

2.1.起重設備司機,必需經有關單位考核合格后,持有效證件方可獨立操作。

2.2.安全操作一般要求。

2.2.1.司機接班時,應對制動器、吊鉤、鋼絲繩、安全裝置進行檢查。發現性能不正常時應在操作前排除。

2.2.2.起重機運行時,嚴禁無關人員進入駕駛室。

2.2.3.操作應按信號進行。對緊急停車信號,不論何人發出,都應立即執行。

2.2.4.當起重機上或其周圍確認無人時,才可以閉合主電源;閉合主電源前,應使所有的控制器手柄至于零位。

2.2.5.操作控制器手柄時,應先從“0”位轉到第一檔,然后逐級增減,換向時必須先轉回“0”位。

2.2.6.應在規定的安全走道、專用臺站或扶梯上行走和上、下。大車軌道兩側除檢修外,不準行走。小車軌道嚴禁行走,不準從一臺行車跨越到另一臺行車。

2.2.7.運行時,行車與行車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嚴禁撞車。

2.2.8.重噸位物件起吊時,應先稍離地面試吊,確定吊掛平穩,制動良好,然后升高,緩慢運行,不準同時操作三只手柄。

2.2.9.工作中突然斷電時,應將所有的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在重新工作前,應檢查起重機動作是否全部正常。

2.2.10.露天行車遇有暴風、雷電或六級以上大風時應停止工作,切斷電源,龍門吊停到軌道以東并加鋼絲繩鎖牢,汽車吊收桿停放指定地點。

2.2.11.龍門吊行駛時應注意軌道上有無障礙物或專人指揮監護。

2.2.12.司機進行維護保養時,應切斷主電源并掛上“禁止合閘”標牌。如有未消除的故障,應通知接班司機。

2.3.有下述情況之一時,司機不應進行操作。

2.3.1.手勢不清或錯誤。

2.3.2.超載或物體重量不清。如吊拔起重量或拉力不清的埋置物體,及斜拉斜吊等。

2.3.3.結構或零部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如安全裝置失靈,吊鉤螺母防松裝置損壞,鋼絲繩損傷達到報廢標準等。

2.3.4.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動、重物棱角處與鋼絲繩之間未加襯墊等。

2.3.5.被吊物體上有人或浮置物。

2.3.6.工作場地昏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情況和指揮信號等。

2.3.7.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液體等無防護裝置。

2.4.司機操作時,應遵守以下要求。

2.4.1.不可把限位裝置當制動器使用。

2.4.2.駕駛時,不準進行吸煙、飲食和閑談等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2.4.3.不可在有載荷的情況下調整起升、變幅機構的制動器。

2.4.4.吊運時,不可從人的上空通過,吊臂下不得有人。

2.4.5.起重臂的左右旋轉度不可超過45°,嚴禁歪拉斜吊、高壓線下吊運。

2.4.6.起重機工作時嚴禁有人上、下行走與進行檢查和維修。

2.4.7.無論停工和休息時,不得將吊物懸在空中。運行中,地面有人或落放吊件時,應鳴鈴警告,嚴禁吊物在人頭上空越過。

2.4.8.起重機工作時,臂架、吊具、輔具、鋼絲繩及重物等與輸電線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表1的規定:

表1與輸電線的最小距離

輸電線路電壓V(KV)<11~35≥60

最小距離(m)1.530.01(V-50)+3

2.5.用兩臺或多臺起重機吊運同一重物時,鋼絲繩應保持垂直;各臺起重機的升降、運行應保持同步;各臺起重機所承受的載荷均不得超過各自的額定起重能力。

達不到上述要求,由總工程師根據實際情況降低額定起重能力使用。吊運時,總工程師應在場指揮。

2.6.起重一般安全要求。

2.6.1.指揮信號應明確,并符合規定。

2.6.2.吊掛時,吊掛繩之間的夾角應小于120°,以免吊掛繩受力過大;

2.6.3.繩、鏈所經過的棱角處應加襯墊。

2.6.4.指揮物體翻轉時,應使其重心平穩變化,不應產生指揮意圖之外的動作。

2.6.5.進入懸吊重物下方時,應先與司機聯系并設置支承裝置。

2.6.6.多人綁掛時,應由一人負責指揮。

2.6.7.起重設備所附帶各種安全保護裝置不得隨意拆除,如吊鉤防脫鉤裝置、齒輪防護罩、吊鉤限位器等。

3.檢驗維修。

3.1.設備部應聯系檢測機構對起重設備每兩年進行一次合格試驗。

3.2.設備部應組織司機每月對設備進行一次安全檢修。應包括:

3.2.1.起重機正常工作的技術性能。

3.2.2.所有的安全、防護裝置。

3.2.3.吊鉤、吊鉤螺母及防松裝置。

3.2.4.制動器性能及零件的磨損情況。

3.2.5.鋼絲繩磨損和尾端的固定情況。

3.2.6.鏈條的磨損、變形、伸長情況。

篇2:某大型起重設備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一、起重設備(塔吊、龍門吊、龍門架、垂直運輸機械、汽車吊橋式吊)在大修達到安全標準后必須經不關部門驗收準入后方可使用,對不驗收就使用造成事故者,追究事故直接責任者責任。

二、器材科要全面負責日常起重機械的技術工作,安全科負責日常安全監察工作和檢查使用者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

三、安全科、器材科、操作手發現起重設備存在嚴重隱患時均有權停止使用,并及時報告主管經理,采取措施整改后方準使用。

四、發生調和事故時,使用單位要立即報告器材科、安全科,并保護好現場。器材科組織有關單位進行調查、分析、處理,把處理情況書面報主管經理,不得隱報、謊報、拖報。

五、起重設備的安全裝置,必須齊全有效,在使用中損失的、缺少的,使用單位要立即采購,組織修復。

六、露天作業的起重機械,當風力大于六級時禁止使用,停止工作后必須把起重機械固定得牢固可靠。

七、起重機械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安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后,方準持證上崗,起重機械要嚴格定人、定機制度,不斷提高對設備的機械性能掌握,延長使用壽命。

八、起重機械的零部件缺損或機械設備存在不安全隱患,個別領導置之不理,長期不予解決,操作人員可以拒絕操作,并報告安全科、器材科及公司領導。

九、器材科、安全科每年至少要對起重機械進行兩次專業檢查,并確定整改時間、單位,由器材科、安全科督促實施。

十、器材科要根據檢修制度,編制年度檢修計劃,確定起重設備的大修、中修或報廢并組織實施。

十一、起重機械操作人員必須做到十不吊:

1、超額定負荷不吊;

2、光線暗淡信號不明不吊;

3、吊索捆綁不牢不吊;

4、整拉斜掛不吊;

5、氧氣瓶爆炸危險的物品不吊;

6、帶棱角缺口物件未墊好不吊;

7、被吊物件上站人或物件擺放活動不吊;

8、行車吊掛物件進行加工不吊;

9、埋在地下死物不吊;

10、違章指揮不吊。

篇3:施工起重設備監理實施細則

一、工程特點

項目概況:位置、總建筑面積、建筑物、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本工程施工采用*臺塔吊,*臺人貨兩用施工電梯,塔吊、施工電梯安裝位置等,產權單位、安裝單位的相關信息等。

二、編制依據

1、《建筑起重機械備案登記辦法》(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2、《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CJJ59-2011);

3、《塔式起重機》(GB/T5031-2008)

4、《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166號)

5、《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2007)

6、《建筑施工升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JGJ215-2010)

7、《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

8、《杭州市建筑工程塔式起重機安裝拆卸使用管理辦法》(杭州市建筑業管理局);

9、已審核的施工組織設計及專項施工方案;

三、監理工作目標(供參考,根據實際要求填寫)

安全控制目標:督促起重機械產權單位、安裝單位、使用單位按照法規、規范及有關規定,做好施工起重機械安拆告知手續、安裝、備案、拆卸作業,監督使用單位對設備的檢查、使用情況,現場采用重點工序旁站及全方位巡視,發現隱患即督促整改,確保起重機械從安裝、使用、到拆卸無安全事故。

四、施工起重設備安裝階段監理控制要點(供參考,根據實際要求填寫)

?(1)施工單位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的機械使用計劃,上報塔吊及人貨兩用電梯的專項施工方案,監理主要審查具體位置是否與建筑結構矛盾;以后附墻連接件與結構連接是否可靠;安裝、拆卸是否便利;基礎是否安全可靠;施工電梯是否設置緩沖;圍護、排水措施、避雷接地是否完善;施工用電是否滿足要求;經審驗后予以簽返。施工單位按照施工方案施工起重機械基礎。

(2)對從事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活動的單位辦理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告知手續前,監理應審核以下資料是否符合要求:

①建筑起重機械備案證明;

②安裝單位資質證書、安全生產許可證副本;

③安裝單位特種作業人員證書;

④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程專項施工方案;

⑤安裝單位與使用單位簽訂的安裝(拆卸)合同及安裝單位與施工總承包單位簽訂的安全協議書;

⑥安裝單位負責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程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名單;

⑦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⑧輔助起重機械資料及其特種作業人員證書;

⑨施工總承包單位、監理單位要求的其他資料。

(3)施工單位上報起重設備的《建筑機械報審表》,審核建筑起重機械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制造監督檢驗證明、備案證明等文件;符合要求后予以簽返。

(4)基礎強度具備設備安裝時,審核建筑起重機械安裝單位、使用單位的資質證書、安全生產許可證、特種作業人員的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租賃合同、安裝方案;符合要求后,由設備安裝單位向主管部門告知。

(5)經安裝告知后,監理旁站監督安裝單位執行建筑起重機械安裝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情況;主要檢查機械型號是否與方案相符、安全員是否跟班檢查、安全交底及施工技術交底是否形成書面記錄、安裝氣候條件是否符合要求、安裝工是否持證上崗、安裝區域是否設置警戒、安裝機械和道路是否滿足安裝要求、安裝順序是否合理、保險鋼絲繩是否設置、初次安裝高度及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連接緊固件是否牢靠、避雷接地是否有效。監督使用單位對起重設備的各個部件,結構焊縫、螺栓、銷軸、導軌架、導軌、導向輪、鋼絲繩、吊鉤、吊具及起重頂升液壓爬升系統、傳動系統、制動系統、電氣設備等進行仔細的檢查。監督安裝單位.檢查開關箱及供電線路,保證作業時安全供電;檢查安裝使用機具的技術性能是否良好,檢查安裝使用的安全防護用品是否符合要求,保證安裝過程中安裝使用的機具設備及安全防護用品的使用安全。

?(6)起重整體設備安裝后,監督安裝單位對起重設備進行檢查和試運行。

?塔吊檢查主要有:

A、塔吊力矩限制器。力矩限制器的綜合誤差不大于其額定值的8%,超過額定值時,力矩限制器,應切斷吊鉤上升和幅度增大方向的電源,擔機構可做下降和減小幅度方向的運動。

B、塔吊超高限制器。當吊鉤架上升高度距定滑輪不小于1米時,超高限制器應能切斷吊鉤上升方向的電源。

C、塔吊變幅限制器:當小車行駛至吊臂端部0.5米處時,應能切斷小車運行方向的電源。

D、塔吊安裝完成后,在無荷載的情況下,塔身與地面的垂直度偏差值不得超過3/1000.

E、塔吊各部件的連接螺栓、銷軸預緊力應符合要求。液壓系統、安全閥的數值,電器系統保護裝置的調整值及其它機構部件的調整值,均應符合要求。

F、避雷檢測。避雷電阻小于4歐姆。

G、上下爬梯護圈是否符合要求;塔吊基礎排水和圍護符合要求。

H、塔吊作業防碰撞措施。塔與塔之間的最小架設距離應保證處于低位的塔吊臂端部與另一臺塔吊的塔身之間最少距離不低于2米,處于高位的塔吊(吊鉤升至最高點),與低位的塔吊之間,在任何情況下其垂直方向的間距不小于2米。

J、監控、聯絡信號檢查。根據有關規定,塔吊必須進行安全預警監測系統測試。

塔吊安裝完成檢查無誤后,必須進行空載、靜載、動載試驗,其靜載試驗吊重為額定荷載的125%,動載吊重試驗吊重為額定荷載的110%,經試驗合格報有關部門驗收備案后方能使用。

施工電梯檢查主要有:

?A、外用電梯的安全通道和安全防護落實。

B、導軌架安裝。安裝牢固,位置正確,雙面焊牢,焊縫飽滿,焊波均勻。支架間距圖紙無明確規定時,可2M一個,個別處(如遇到接道板)間距可適當放大,但不大于2.5M。頂端導軌架距導軌頂端的距離≤500mm。

C、導軌安裝。安裝牢固。軌距偏差和導軌的相互偏差符合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J310-88表2.2.1的要求;導軌組裝的允許偏差,尺寸要求應符合GBJ310-88中表2.2.4規定。

D、對重安裝。當對重(或轎廂)將緩沖器完全壓縮時,轎廂(或對重)導軌長度必須有不小于0.1+0.035V2(以米表示)的進一步制導行程。?

E、附墻連接可靠。

F、樓層防護門及停靠裝置完善。

G、上、下限位器、緩沖器、限載裝置靈敏。

H、按要求設置纜風繩。

J、聯絡信號通暢。

K、避雷措施完善。

施工電梯經檢查合格后,經試驗合格報有關部門驗收備案后方能使用。

五、施工起重設備使用階段監理控制要點(供參考,根據實際要求填寫)

⑴督促總包單位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監督檢查建筑起重機械使用情況,包括每次作業前的塔吊試吊和電梯試運行檢查。

⑵施工現場有多臺塔式起重機作業時,總包單位應當組織制定并實施防止塔式起重機相互碰撞的安全措施。

⑶檢查產權、安裝單位對起重機械的每月檢查記錄、定期檢查記錄是否完善。

⑷檢查塔吊司機和塔吊是否持證上崗,指揮信號是否易視或易聽。

⑸檢查高處吊物時,作業人員是否有可靠地立足點,作業平臺臨邊圍護是否完善。

⑹檢查施工用電是否安全,基礎排水是否通暢。

⑺檢查施工電梯電纜線是否綁扎牢固,排列整齊,無扭曲,其長度必須保證轎廂在極限位置時不受力、不拖地。

發現存在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的,應當要求安裝單位、使用單位限期整改,對安裝單位、使用單位拒不整改的,及時向建設單位報告。

六、施工起重設備拆卸階段監理控制要點:(供參考,根據實際要求填寫)

(1)施工單位上報塔吊及人貨兩用電梯的拆除專項方案,監理主要審核建筑起重機械拆除單位的資質證書、安全生產許可證、特種作業人員的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符合要求后,由設備拆除單位向主管部門告知。

(2)經安裝告知后,監理旁站監督安裝單位執行建筑起重機械拆除專項施工方案情況;主要檢查安全員是否跟班檢查、安全交底及施工技術交底是否形成書面記錄、氣候條件是否符合要求、操作工是否持證上崗、拆除區域是否設置警戒、吊裝、吊運機械和道路是否滿足安裝要求、拆除順序是否合理、保險鋼絲繩是否設置,保證拆除過程中使用的機具設備及安全防護用品的使用安全。

?

杭州市建筑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項目部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