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模板工程作業(yè)指導書

建筑模板工程作業(yè)指導書

2024-07-11 閱讀 4008

模板工程在施工前,應對模板支撐系統(tǒng)進行設計,并進行計算,畫出支撐節(jié)點。

一、模板類型

1.1拆裝式模板

一種為一般拆裝式模板,即現(xiàn)配模板;另一種為定型模板(木定型模板和鋼定型模板),這種模板系工廠生產的各種不同規(guī)格的模板板塊,由卡具和支承系統(tǒng)進行安裝。

1.2提升式模板

即通常所稱為滑動模板,這種模板能通過系統(tǒng),間隔地沿豎向向上移動。

1.3固定式模板

這類模板有土胎膜、磚胎膜和利用混凝土構件作模板等。

1.4其他

有平板式模板(模板能間隔地沿水平方向移動者)混凝土模殼(混凝土澆灌后,模板即成為混凝土的表面層)和翻轉脫模模板等。

二、支模方法及拆模法

2.1柱模板支模法

一般支模法:系用兩塊長柱頭板加兩面門子板支模或用四面柱頭板支模,柱模外一般隔50-100cm加柱箍一道。

提升模板法:系用兩塊貼面模板用螺栓連接而成,拆模時,松動兩對角螺栓,用人工或提升架將模板提升到上一段,并與已澆搗好的混凝土搭接30cm左右,然后擰緊螺栓,經校正固定后,繼續(xù)澆搗上段混凝土。

2.2梁模板支模法

梁模板由底板加兩側板組成。梁模板的種類有矩形梁模板、T形梁模板、花籃梁模板、深梁模板和圈梁模板等,梁底的支撐系統(tǒng)一般采用支柱(琵琶撐),桁架和鋼管支模。

(1)對花籃梁模板支模,如采用預置樓板支撐法時,在模板及支撐設計時,應考慮其承載能力,使能承受預制樓板重量、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載。

(2)對梁高在70m以上的深梁模板支撐,由于混凝土側壓力隨高度的增加而加大,為防模板向外爆裂及中間膨脹,宣在梁的中間部位用鐵絲或鐵片穿過橫檔對拉緊,或用螺栓將兩側模板拉緊。

(3)對圈梁的支模,常采用挑扁擔法和倒卡法支模,所謂挑扁擔法就是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磚外,每隔1m留一丁磚孔洞,穿500m×100山木枋作扁擔,堅立兩模板,用夾條及斜撐支牢;所謂倒卡法就是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磚的灰縫中,每隔1m嵌入Φ8鋼筋一根支承側模,用鋼管或木制卡具卡于側模上口。

2.3挑檐板支模法

挑檐板模支模,其支柱一般不落地,多采用在下層窗口線上用斜撐支承挑檐部分或采用鋼三角支模法,由磚墻承擔挑檐重量。對支柱不落地的挑檐板支模,應保證不至發(fā)生傾復,因此,應對模板和成型后的挑檐板的傾復進行核算。

2.4墻體模板支模法

有一般支模法和定型模板墻模兩種,一般支模法系由側板、立檔、橫檔、斜撐和水平撐組成模板支設系統(tǒng);定型模板墻模系由鋼木定型板加水平撐及對銷螺栓組成模板支設系統(tǒng)。

2.5現(xiàn)場預制混凝土構件模板支模法

常用的有分節(jié)脫膜法和構件重疊支模法,所謂分層脫模法,是指沿構件長可設置若干磚墩或方木作固定支點,支點間距2m左右,支點間配制的支模,當混凝土強度達到50%設計強度后拆除;所謂構件重疊支模法,系指將構件平臥重疊澆搗,其他支模法,如土、磚、混凝土、胎膜、地坪底模、翻轉模、拉模等,有時也采用。

2.6模板起拱

模板起拱分設計起拱和施工起拱兩類,設計起拱:為了保證跨度較大的梁和桁受力架受力合理,避免在使用荷載的作用下,構件產生大的撓度,有時設計也規(guī)定了構件的起拱高度,叫設計起拱,設計起拱高度應保留在構件上,使拆模后的起拱高度等于設計要求的起拱高度。

施工起拱:施工中,模板受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載等外力作用會產生變形,支柱也會產生壓縮變形和側向彎曲變形,地基產生微量沉陷,這些變形加在一起,使?jié)补喑鰜淼幕炷链罅合麓?也就是產生了撓度,為了使大梁不下垂,一般在支模時,預先使模板中部適當地向上拱起,這就是施工起拱,混凝土澆灌后,施工起拱高度一般與模板相抵消。

為了避免在施工中因為模板支撐經承力壓縮下降造成梁底下垂以及抵消外觀視差影響,《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驗收規(guī)范(GB50204-92規(guī)定)》,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當跨度等于及大于4m時,模板應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全跨長度的1/1000~3/1000。

多年來,對因模板起拱減少梁的截面高度,用定型鋼板做梁的側模在起拱困難而不起拱,均是不適宜的,解決的辦法是將跨中向上起拱改為梁端底模下降,這樣的起拱方法既便于支模,又使梁跨中截面尺寸不變。

2.7板、梁、柱模的關系

板模頂到梁模的側模上,是便于板模和梁側模各自調整標高梁底模板外面頂梁側模,是便于梁底起拱和先拆除梁側模。

柱模在梁斷面處留缺口,梁底頂到柱邦上,是便于梁,柱模單獨高整標高,且易拆模,當采用定型柱模周轉使用,要求先于梁底板拆模時,可在梁口底加梁底墊木,以便于拆除柱模,若在柱模口上加拼條,可使柱模先于板模拆除。

2.8模板的拆除

現(xiàn)澆結構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側模: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壞后,方可拆除。

②底模,在混凝土強度符合下表現(xiàn)定后方可拆除。

結構類型

結構跨度/m

按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計%

≤2

50

>2≤6

75

>8

100

梁、拱、殼

≤8

75

>6

100

懸臂構件

≤2

75

>2

100

注:本表中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系指與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相應的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

預制構件模板拆除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側模,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構件不變形、棱角完整時,方可拆除。

②芯模或預留孔洞的內模,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構件和孔洞表面不發(fā)生坍陷和裂縫后,方可拆除。

③底模,當構件跨度不大于4m時,在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50%的要求后,方可拆除,當構件跨度大于4m時,在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75%的要求后,方可拆除。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模板的拆除,除應符合現(xiàn)澆結構模板或預制構件模板拆除的規(guī)定外,側模應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應在結構件建立預應力后拆除。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結構,在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載,當施工荷載產生的效應比使用荷載的效應更為不利時,必須經過核算,加設臨時支撐。

拆模時,不得強力震動或硬撬硬砸,應按合理順利進行拆除,不得大面積同時撬落或控制,對重要承重部位(梁、柱)應拆除側模檢查混凝土無質量問題后方可繼續(xù)拆除承重模板。

注意事項:上下層模板的支柱,一般應安裝在一條堅向中心線上,如果這一要求不能實現(xiàn),則必須保證支柱上荷載能傳遞到下面的支撐結構上。

支承多層房屋的梁或樓板時,如果下層梁或樓板的混凝土尚未獲得足夠的強度或因故需提前拆除下層或樓板傳來的荷載時,應選用減輕荷重的模板支承結構:例如懸吊式模板(利用梁的勁性鋼筋懸吊模板)、桁架支模等。

2.9模板安裝應注意的事項

(1)堅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當安裝在基土上時應加設墊板,且基土必須堅實并有排水措施,對濕陷性黃土,尚必須有防水措施;對凍脹性攔土,尚必須有防凍融措施。

(2)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裝過程中,必須設置防傾置的臨時固定設施。

(3)現(xiàn)澆多層房屋和構筑物,應采取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裝上層模板及其支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下層樓板應具有承受上層荷載的承載能力或加設支架支撐;

②上層支架的立柱應對準下層支架的立柱,并鋪設墊板;

③當采用懸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時,其支撐結構的承載能力和剛度必需符合要求。

(4)當層間高度大于5m時,宜選用桁架支模或多層支架支模

當采用多層支架支模時,支架的橫墊板應平整,支柱應垂直,上下層支柱應同一堅向中心線上。

(5)當采用分節(jié)脫模時,底模的支點應按模板設計設置,各節(jié)模板應在同一平面上,高低差不得超過3mm。

(6)當承重焊接鋼筋架和模板一起安裝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模板必須固定在承重焊接鋼筋骨架的結點上;

②安裝鋼筋模板組合體時,吊索應按模板設計的吊點位置綁扎。

(7)模板及其支架必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保證工程結構和構件各部分形狀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確;

②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澆筑的混凝土的自重和側壓力,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荷載;

③構造簡單,裝拆方便,并便于鋼筋的綁扎、安裝和混凝土的澆筑、養(yǎng)護等要求;

④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

三、隔離劑的選用

為了保護模板和拆模方便,要求與混凝土接觸的模板面涂隔離劑,一般以選擇既便于脫模,又便于墻面修飾的隔離劑為宜。

無論采用何種類型的膠模劑,都要注意不得弄臟鋼筋,原因是脫模劑粘于鋼筋表面,將降底鋼筋的握裹力。脫模劑也不得污染二次灌筑混凝土的下層混凝土表面或將做地面面層的樓板面,以防形成脫模劑隔層,影響結構整體性或引起起亮、開裂。

篇2:模板工程作業(yè)指導書(3)

模板工程作業(yè)指導書3

模板工程是以設計圖紙為依據,按照預定的施工程序,將模板、配件和支承系統(tǒng)組裝成梁、板、墻、柱和基礎等模板體系以供澆筑混凝土。現(xiàn)將模板工程的制作、安裝以及拆除等工序介紹如下:

一、一般規(guī)定

1、模板、支架和拱架可采用鋼材、膠合板、塑料和其他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制作。鋼材可采用現(xiàn)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700)中的標準。各種螺栓連接件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

2、澆筑砼前,模板應涂刷脫模劑,外露面砼模板的脫模劑應采用同一品種,不得使用廢機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鋼筋及砼的施工接縫處。

3、重復使用的模板、支架和拱架應經常檢查、維修。

二、施工準備

1、模板工程施工設計、技術交底

依據工程設計文件的要求,選擇適用于各工程的模板(木模或鋼模)進行模板設計,并按“規(guī)范”要求計算相應荷載。設計模板時,模板的幾何尺寸要符合設計文件的尺寸要求,并保證結構構件各部位相應位置的準確。模板本身及支承系統(tǒng),計算時要考慮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荷載和施工荷載,不產生破壞或質量要求標準以外的變形。

在選擇模板時,模板的構造和拼合連接要便于安裝和拆除,以利于多次周轉使用。

模板工程設計完成后,應由設計的技術人員向專業(yè)的模板制作班或組進行技術交底,交底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A、工程對象,模板工程量和完成任務的時間。

B、模板拼裝,支承系統(tǒng)布置、節(jié)點處理、預埋件、預留孔洞和插筋的處理方法。

C、模板制作質量和安全措施。

D、對特殊設計的結構構件,繪制模板構造圖和安裝接點構造圖,并配合模板班或組在模板上繪制出大樣圖。

模板班或組經技術交底后,還應認真熟悉模板設計圖,并做好模板施工作業(yè)的分工準備和備料工作。

三、模板制作

1、鋼模板制作:鋼模板宜采用標準化的組合模板,組合鋼模板的拼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組合鋼模板技術規(guī)范》(GB214)。

2、木模板制作:

2.1、木模與砼接觸的表面應平整、光滑,多次重復使用的木模應在內側加釘薄鐵皮。木模的接縫可做成平縫、搭接縫或企口縫。當采用平縫時,應采取措施防止漏漿。木模的轉角處應加嵌條或作成斜角。

2.2、重復使用的模板應始終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狀準確,不漏漿,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3、其他材料模板制作

3.1、鋼框覆面膠合板模板的板面組配宜采取錯縫布置,支撐系統(tǒng)的強度和剛度應滿足要求。吊環(huán)應采用Ⅰ級鋼筋制作,嚴禁使用冷加工鋼筋,吊環(huán)計算拉應力不應大于40MPa。

3.2、高分子合成材料面板、硬塑料等其他材料模板,制作接縫須嚴密,邊肋及加強肋安裝牢固,與模板成一整體。施工時安放在支架的橫梁上,以保證承載能力及穩(wěn)定。

3.3、圬工外模:

①土胎膜制作的場地必須堅實、平整,底模必須拍實找平,土胎膜表面應光滑,尺寸準確,表面應涂隔離劑。

②磚胎膜與木模配合時,磚做底模,木做側模,磚與砼接觸面應抹面,表面抹隔離劑。

③砼胎膜制作時保證尺寸準確,表面抹隔離劑。

四、模板的安裝

1、模板與鋼筋安裝應配合進行,仿礙綁扎鋼筋的模板應待鋼筋安裝完畢后安設。模板不應與腳手架連接(模板與腳手架整體式設計時除外),避免引起模板變形。

2、安裝側模板時,應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基礎側模可在模板外設立支撐固定,墩、臺、梁的側模可設拉桿固定。澆筑在砼中的拉桿,應按拉桿拔出或不拔出的要求,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小型結構物,可使用金屬線代替拉桿。

3、模板安裝完畢后,應對其平面位置、頂部標高、節(jié)點聯(lián)系及縱橫向穩(wěn)定性進行檢查,簽認后方可澆筑砼。澆筑時,發(fā)現(xiàn)模板有超過容許偏差變形值的可能時,應及時糾正。

4、模板在安裝過程中,必須設置防傾覆設施。

5、后張法予應力梁、板,應注意予應力、自重和汽車荷載等綜合作用下所產生的上拱或下拱,應設置適當的預拱。

五、支架、拱架的制作和安裝

1、支架、拱架制作的強度和穩(wěn)定

1.1、木拱架:拱架所用的材料規(guī)格和質量應符合要求。絎架拱架在制作時,各構件應當采用木質較強,無損傷及濕度不大的木材。夾木拱架制作時,木板長短應搭配好,縱向接頭要求錯開,其間距及每個斷面接頭應滿足使用要求。面板夾木按間隔用螺栓固定,其余用鐵釘與拱肋固定。

木拱架的強度和剛度應滿足變形要求,桿件在豎直與水平面內,要用交叉桿件連接牢固,以保證穩(wěn)定。木拱架制作安裝時,應基礎牢固,立柱正直,節(jié)點連接應采取措施以保證支架的穩(wěn)定,高拱架橫向穩(wěn)定應有保證措施。

1.2、鋼拱架:排架的縱橫距離應按承受拱圈自重計算,各排架頂部的標高要符合拱圈底的軸線。為保證排架的穩(wěn)定應設置足夠的斜撐、剪力撐、扣件和纜風繩。

2、施工預拱度和沉落

1、支架和拱架應預留施工拱度。

2、為便于支架和拱架的拆卸,應根據結構形式、承受的荷載大小及需要的卸落量,在支架和拱架適當位置設置相應的木契、木馬、砂筒或千斤頂等落模設備。

3、支架、拱架制作安裝

3.1、制作木支架、木拱架時,長桿件接頭應盡量減少,兩相鄰立桿的連接接頭應盡量分設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主要壓力桿的縱向連接,應使用對接法,并用木夾板或鐵夾板夾緊。次要構件的連接可用搭接法。

3.2、安裝拱架前,對拱架立柱和拱架支撐面應詳細檢查,準確調整拱架支撐面和頂部標高,并復測跨度,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安裝。各片拱架在同一節(jié)點處的標高應盡量一致,以便于拼裝平聯(lián)桿件。在風力較大的地區(qū),應設置風纜。

3.3、支架和拱架應穩(wěn)定、牢固,應能抵抗在施工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的偶然沖撞和振動。安裝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支架立柱必須安裝在有足夠承載力的地基上,立柱底端應設墊木來分布和傳遞壓力,并保證澆筑砼后不發(fā)生超過容許的沉降量。

②施工中易受漂流物沖撞的河中支架應設牢固的防護設備。

3.4、支架和拱架安裝完畢后,應對其平面位置、頂部標高、節(jié)點連接及縱、橫向穩(wěn)定性進行全面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下一步工序。

六、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

1、拆除期限的原則規(guī)定

1.1、非承重側模板應在砼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壞時方可拆除,一般應在砼抗壓強度達到2.5MPa時方可拆除。

1.2、芯模和預留孔道內模,應在砼強度能保證其表面不發(fā)生塌陷和裂縫現(xiàn)象時,方可拆除。抽芯時間通過試驗確定,以砼抗壓強度達到0.4~0.8MPa時為宜。

1.3、鋼筋砼結構的承重模板、支架和拱架,應在砼強度能承受自重及其他可能的疊加荷載時,方可拆除,當構件跨度不大于4m時,在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50%后,方可拆除;當構件跨度大于4m時,在砼強度符合設計強度的75%后,方可拆除。

2、拆除時的技術要求

2.1、模板拆除應按設計的順序進行,設計無規(guī)定時,應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順序,拆時嚴禁拋扔。

2.2、拆落支架和拱架應按制定的卸落程序進行,分幾個循環(huán)卸完,卸落量開始宜小,以后逐漸增大。在縱向應對稱均衡卸落,在橫向應同時一起卸落。在制定卸落程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卸落前應在卸架設備上畫好每次卸落量的標記。

②滿布式拱架卸落時,可從拱頂向拱腳依次循環(huán)卸落;拱式拱架可在兩支座處同時均勻卸落。

③簡支梁、連續(xù)梁宜從跨中向支座依次循環(huán)卸落。

④多孔拱橋卸架時,若橋墩容許承受單孔施工荷載,可單孔卸落,否則應多孔同時卸落,或各連續(xù)孔分階段卸落。

⑤卸落拱架時,應設專人用儀器觀測拱圈撓度和墩臺變化情況,并詳細記錄。另設專人觀察是否有裂縫現(xiàn)象。

2.3、墩、臺模板宜在其上部結構施工前拆除。拆除模板、卸落支架和拱架時,不容許用猛烈地敲打和強扭等方法進行。

2.4、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后,應維修整理,分類妥善存放。

七、質量檢驗

1、模板、支架和拱架制作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模板的樣式和精度要求,在設計無規(guī)定,按下表執(zhí)行:

模板、支架和拱架制作時的容許偏差

項目

容許偏差(mm)

木模板制作

模板的長度和寬度

±5

不刨光模板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3

刨光模板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1

平板模板表面最大的局部不平

刨光模板

3

不刨光模板

5

拼合板中木板間的縫隙寬度

2

支架、拱架尺寸

±5

契槽嵌接緊密度

2

鋼模板制作

外形尺寸

長和高

0,-1

肋高

±5

面板端偏斜

≤0.5

連接配件(螺栓、卡子等)的孔眼位置

孔中心與板面的間距

±3

板端中心與板端的間距

0,-0.5

沿板長、寬方向的孔

±0.6

板面局部不平

1

板面和板側撓度

±1

注:①木模板中第5項已考慮木板干燥后在拼合板中發(fā)生縫隙的可能。2mm以下的縫隙,可在澆筑前澆濕模板,使其密合。

②板面局部不平用2m靠尺、塞尺檢測。

2、模板、支架和拱架安裝的容許偏差,字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

模板、支架和拱架安裝的容許偏差

項目

容許偏差(mm)

模板標高

基礎

±15

柱、墻和梁

±10

墩臺

±10

模板內部尺寸

上部構造的所有構件

+5,0

基礎

±30

墩臺

±20

軸線偏位

基礎

15

柱或墻

8

10

墩臺

10

裝配式構件支撐面的標高

+2,-5

模板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2

模板表面平整

5

予埋件中心線位置

3

予留孔洞中心線位置

10

予留孔洞截面內部尺寸

+10,0

支架和拱架

縱橫的平面位置

跨度的1/1000或30

曲線形拱架的標高(包括建筑物拱度在內)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