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管理措施

某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管理措施

2024-07-11 閱讀 6171

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管理措施

1.組織機構

由技術部負責測量的管理工作,并配備專職測量員曾毅,另外每個施工隊各配備一名專職測量員。

2.測量措施

1)在甲方的主持下,項目總工和專職測量員會同勘察設計單位現場做好交接樁手續,并及時協助公司技術部測量班進行復驗。

2)測量人員及時妥善保護好各種標樁,認真復測并報技術部測量班復驗,定期巡視標樁保護情況。

3)測量防線遵循"先整體后局部"的原則,樓層測量防線先放控制軸線,經檢查準確無誤后再放軸線、墻邊線、模板控制線及門窗洞口線;高程測量先從+0.00處利用經檢定的鋼卷尺沿鉛直線將各層建筑+500線標在塔吊塔身上,經過與其它各座樓復核無誤后再采用。主體階段各層施工時利用水準儀將此標高引測到鋼筋上。

4)堅持測量復核、步步有校核的原則,樓層測量、高層測量及所有測量內業計算資料必須兩人復核,同時流水施工時必須復核段與段之間的軸線及高程附合。平面控制除校核軸線間距外還應檢查對角線及90度直角。

5)測量誤差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則,樓層測量放線、標高抄測在確保其誤差在規定范圍內后進行平均分配,避免誤差積累。

6)特殊部位堅持用J2經緯儀打通線,外窗安裝、陰陽角從上往下彈控制線,貼外墻磚掛通線時用經緯儀校核。

7)使用有鑒定證書的測量儀器,測量人員必須熟悉和掌握并嚴格遵守測量操作規程,精密儀器雨天、烈日下測量應打傘以防誤差。

其他有關要求詳見《測量方案》。

篇2:測量人員職責獎懲措施

一、平面位置的控制

1、懸灌0號塊施工

1.1、在地面測定支架搭設的中軸線及0#塊的端頭線和結構投影邊線。

1.2、精確測定墩臺中心及支座中心,并彈出支座十字線。

1.3、精確測定0#塊底模軸線(三點確定)及邊線(三點確定)。

1.4、精確測定0#塊的翼緣板邊線。

1.5、0#塊澆注砼之前對0#塊中線及邊線復核。

2、懸灌掛籃施工

2.1、在0#塊頂精確測定掛籃四個立柱的中心點及0#塊軸線(三點確定)和0#塊四個角點。

2.2、以經緯儀通過0#塊軸線點將線路軸線引到前上橫梁及底板上,初步確定1#段底板軸線,隨后以全站儀放樣確定1#段的四角點。最后利用全站儀再次對調整好的模板進行檢查復核,對于偏差超限的模板按照坐標放樣點精確調整到位。

2.3、在1#對稱段澆注砼之前對1#段中線及邊線復核。

2.4、砼澆注后在1#段頂精確測定1#段軸線(兩點確定)和1#段四個角點。

2.5、以經緯儀通過1#塊軸線點將線路軸線引到前上橫梁及底板上,初步確定2#段底板軸線,隨后以全站儀放樣確定2#段的四角點。最后利用全站儀再次對調整好的模板進行檢查復核,對于偏差超限的模板按照坐標放樣點精確調整到位。

2.6、其余懸灌對稱段的施工依此方法次進行測量控制。

2.7、坐標計算嚴格執行計算復核雙檢制;測量放樣前對測量儀器進行檢查。

2.8、測量司鏡人員放線后,應更換測量人員對放樣點進行復核,復核無誤后,協同現場技術人員通過結構尺寸復核放樣點準確性,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原因。現場放樣嚴格執行測量放樣雙檢制。

2.9、原始觀測記錄本格式正確、記錄規范,內容完整,并保持整潔,不得隨意涂抹、轉抄,記錄本按順序進行編號。

2.10、每孔懸灌梁合攏后,測定橋梁中線,丈量跨距,并作好記錄。

二、標高控制:

全線高程控制網由DS0.5電子水準儀嚴密測設平差過,精度滿足高速鐵路高程控制規定.測量中誤差(m=±√(△△)/n<1.0)

1、在懸灌梁施工之前將標高精確引到墩頂(采用附合水準路線)。

2、懸灌梁模板標高的計算需要考慮模板的預抬值及梁的預拱高度。

3、現場技術員通過水準儀將模扳各點標高調到位后,測量組利用三角高程對各點進行精確復核。

篇3:綜合辦公樓建筑測量控制方法措施

綜合辦公樓建筑測量控制方法

1主軸線控制網的布設

編制依據:基礎、地下室平面布置圖、首層和標準層平面圖

1、用全站儀對現場甲方提供的紅線點進行復核,看其是否有偏移或沉降,要求邊長相對誤差小于1/1000,角度誤差小于3",滿足要求后方可用其進行軸線控制網的布設,否則應會同甲方等有關部門協商解決。

2、建設單位告之本工程所在地區紅線樁位置及坐標體系,進行方位坐標換算后再用(PTS-V2)全站儀引測到本工程按垂直線布設的主軸線控制網。依據主軸線控制網對本工程各軸線進行全方位定位測量。

2建筑物軸線的垂直引測

采用在本工程的±0.000樓板上精確測定“口”形樓層控制軸線的方法,在往上施工每層的相應位置均預留200×200的方洞,用激光經緯儀往上投點,上面用透明玻璃接受激光投測點(紅點),每次投測完畢后要檢測它們的相互關系,要求距離誤差小于2mm;每施工完三層主體后均要重新檢查一次,及時糾正偏差,確保建筑物的垂直總偏差控制在10mm以內。

3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

本工程在施工中要嚴格控制垂直度、除上述的樓層控制軸線傳遞時的誤差控制外,在所有的轉角處,用“吊線錘法”逐層做好墻體(剪力墻)大面垂直控制線,使得每層轉角處支模時均可按下層墻體大面的垂直控制線來控制偏位誤差,從而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偏差。

4高程測量

依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點將高程引測到相鄰軸線控制網點上,并將每個單位工程的±0.000引測到附近的固定位置作永久標記加以保護,便于高程放樣。引測時采用閉合路線,按二等水準觀測要求進行,儀器使用DS3型水準儀。豎向標高的引測傳遞采用吊鋼尺法,即沿建筑物外墻(剪力墻)或電梯井用鋼尺垂直向上逐層引測標高,每層引測四個點,用DS3型水準儀進行校核,要求四個導入標高互差值小于3mm,符合要求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該層標高基準。每隔五層拉一次通尺做高精度復核。

5沉降觀測

于建筑物首層四角及中部設置測降觀測點,觀測點為形成閉合的平面。

施工期間,每施工完一層后,進行一次觀測,結構完成后,第一年每季度觀測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觀測一次,直至降穩定為止。觀測中一定保證;“三定(定人、定儀,定時)”。同時確保每次觀測前對使用儀器進行檢核,以免影響觀測結果。各觀測日期、數據均記錄完整,并繪成圖表存檔,觀測中如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通知設計單位。

觀測的對照點不得少于兩個,并采用閉合法,測量精度采用二級水準。

對觀測點要嚴加保護,不得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