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質量保證措施(十一)
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1)
十一、泵送商品混凝土質量控制措施
1.商品混凝土
本工程混凝土一次澆筑量大,采用砼泵運送,施工時間長,施工中應特別重視。
根據以往施工經驗對于砼施工質量,影響因素眾多,故提出本規定,用以控制質量及作為質量管理的依據。
2.應遵循的技術文件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除按照本文件規定執行外,尚應遵守以下的規范及標準:
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
2)《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
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技術規定》(JGJ55-2000);
4)《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2-92);
5)《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及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92);
6)《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J119-88);
7)《混凝土外加劑質量標準》(GB8076-87);
8)《粉煤灰在混凝土及砂漿中應用的技術規程》(JGJ28-86);
9)《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GBJ80-85);
10)《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GBJ-81-85);
11)《早期推定混凝土強度試驗方法》(JGJ15-83)。
3.技術準備
在施工前,組織有關施工及質量檢測人員熟悉規定及上述標準規范的有關內容。同時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小組及質量保證體系,以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各項質量和技術問題。質量管理小組的組成及質量保證體系的詳細方案及內容均應施工前確定并落實。
4.原材料
本工程采用的材料:
水泥: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外加劑:高效緩凝減水劑;
粉煤灰:燃煤電廠一級干灰;
石子:5-25mm花崗巖連續級配碎石,骨料母材的抗壓強度應比配制的砼強度高20%,針片狀含量低于5%,嚴禁混入煅燒后的石灰石和白云石,含泥量不超過1%。
砂子:中粗砂,含量不超過2%;
如材料產地及性質不符合上述要求時則應通過試驗,并對配合比作相應修改方能使用。
5.配合比
施工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配合比。具本做法是:
1)根據每班測得的砂、石含水率,調整混凝土用水量。根據砂的實測細度模數及石子配調整砂率。
2)根據混凝土強度快測結果及質量管理圖,調整水灰比以及水泥的用量。水泥用量不得超過500kg/m3。
3)根據氣溫及初測的塌落度情況調整用水量及水灰比。
6.材料檢驗
1)水泥:
水泥進場時應檢驗其強度(快測強度及28天強度)初凝及終凝時間和安定性、標準稠度需水量。
如水泥出廠時間超過三個月則應重新檢驗,并按重新檢驗的強度及安全性、確保是否適用于配制高強度混凝土。
2)石子:
石子應檢驗其級配、含泥量及針片狀含量,指標應符合JGJ53及本規定的要求。
石的含水率應在每班攪拌前進行檢驗,并以此調配合比,如遇下列情況應加密檢測次數:
施工過程中天氣發生變化;
炎熱氣候;
堆放的石子有明顯水分不均的現象。
3)砂子:
砂子檢驗其級配(細度模數),含泥量,其檢驗結果應符合JGJ52及本規定的要求。砂子的含水率在每班攪拌前進行檢驗,并以此調整配合比。
如遇下列情況,應加密檢測次數:
施工過程中天氣發生變化;
炎熱氣侯;
堆放的砂子有明顯水份分布的現象。
4)外加劑:
外加劑應有廠方的質量證明書,每批進廠的外加劑應用工程所用的材料進行適用性及效果檢驗,并檢證其合理摻用量。
7.計量與攪拌
原材料計量的誤差應符合以下規定:
水泥:不大于±1%
粉煤灰:不大于±1%
粗細骨料:不大于±2%
水:(由塌落度控制)不大于±1%
外加劑:不大于±1%
高強混凝土正式施工前,應對計量精確度作一次標定。以后每一工作班正式稱量前,應對稱量設備進行零點校核。
每盤混凝土凈拌時間不應少于二分鐘。
每班第一盤混凝土攪拌應適當延長,并應在出料口取樣檢驗其塌落度,以復核施工配合比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如混凝土偏干或偏稀,則應在配合比作相調整后再進行上述的塌落度檢驗,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高強混凝土由于水泥、粉煤灰等膠結材料摻量大,混凝土流動性差,須采用高效減水劑,而且宜分幾次投料。高溫季節施工時,混凝土廠應派技術人員到場隨時調節混凝土的塌落度。
8.混凝土運輸和取樣
混凝土運輸時間盡量縮短,從攪拌結束到入泵時間不宜超90分鐘。如有發生因運送時間過長而使塌落度損失過大時則應采取相應措施(如追加外加劑等)。
運輸、澆筑與養護應嚴格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50204-92)的規定進行。
高強混凝土攪拌時攪拌地點和現場都應有專門技術人員負責觀察和檢查混凝土的質量,嚴格保持稱料的準確性及工藝的穩定性,現場和攪拌區的技術人員應對混凝土的質量隨時溝通情況,以保證上下工藝的貫通。
高強混凝土現場試塊取樣組數要適當嗇,每100m3或每工作班應留兩組以上試塊,當混凝土出現異常時還應增加試塊組數。
9.澆筑與養護
混凝土澆筑時,須測試每車的塌落度(塌落度應在12-14cm),由專人簽收混凝土,發現過大時(超過17cm))應做退廠處理,混凝土廠應有專人在現場指導施工,并隨時調節混凝土的塌落度。現場施工人員嚴禁向混凝土內加水。
本工程柱和剪力墻配筋較密,混凝土流動性相對較差,應嚴格控制澆筑工藝,混凝土應均勻布料,墻、柱混凝土分層澆筑分層振搗密實,一次澆筑高度不超過400,高強度混凝土的振搗時間應適當延長,每點振搗時間在40S左右。插點要密,間距控制在300mm。筒體混凝土澆筑時在四周布置多個下料口均勻下落混凝土,每個下料口間距不超過4m,剪力墻有洞口處應在洞口兩側同時下灰同時振搗。
高強度混凝土水灰
比較低,早期強度增長較快,充分及時養護對混凝土強度增長有重要作用,墻柱混凝土澆筑2天后拆模,立即灑水保溫養護,混凝土表面掛麻袋覆蓋,養護原則應始終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由專人定崗定時澆水。養護時間不少于4天。
10.泵送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必須符合混凝土強度,耐久性,和易性和可泵性等要求,并應根據材料規格、泵送距離、輸送距離、輸送管管徑、澆灌方法、澆灌部位、氣候條件等確定。
本工程的泵送商品混凝土,當生產廠家確定后,由項目部向廠家提出具體措施,利用“三摻”技術,提高砼的強度,增加和易性,改善砼性能。“三摻”技術為:
摻入適量的粉煤灰,改善砼和易性,提高砼后期強度;
摻入適量高效減水劑,降低用水量,提高砼的強度,減少水泥用量,減少收縮裂縫,增加可泵性,提高砼的質量;
防水砼中摻入適量UEA(或AEA),可提高防水砼的密實性,減少砼的溫度,收縮裂縫,減少水泥用量,提高砼強度。
要求商品砼供應商提交保證砼運抵現場出罐溫度<25℃的技術措施(如砂、石用水沖,拌合用水中加冰降溫等)。
原材料質量管理和驗收,必須嚴格按施工規范進行。
混凝土搗拌時間不小于90秒。
控制坍落度,施工中要求在滿足泵送的基礎上盡量用小值。
輸送泵管用溫麻袋包裹,降低入模溫度。
篇2:中央空調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中央空調安裝工程質量的保證措施
1.要有質量管理的目標,結合本工程的質量要求,分項工程的合格率為100%,其中優良率在90%以上,重要及有特殊要求的分項工程必須優良。
2.要建立好工程的質量保證體系,明確各負責人的崗位職責,并確保質量保證體系在本工地的正常運轉。
3.要選好現場施工人員,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特別是班組長必須是質量意識強,技術水平高的人員。對特殊工種工人必須持證上崗。
4.對參加施工的有關人員應進行質量重要性宣傳教育,并結合本工程的質量目標和工程特點,使參加施工的人員樹立起良好的質量意識并對本工程的質量要求做到心中有數。
5.施工技術人員要充分做好技術資金積累工作,熟悉圖紙,掌握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規范要求,明確關鍵部位,停滯檢查點等,并向班組做好技術交底工作,精心組織施工。
6.工程上使用的各種主要材料必須有質量保證書或合格證書,并加強計量管理,各班組使用的計算器具必須經檢定合格。
7.施工過程中,施工設計人員、質保體系人員應經常深入現場和班組長一起嚴把質量關,開展以自檢、互檢、專檢相結合的活動,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發現有質量問題及時整改,把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8.熟悉土建、裝修和其它相關專業的施工工藝,以便在施工過程中有效地進行交叉施工配合,做好預留預埋工作,避免或減少安裝時的打洞,打槽數量,以免對建筑結構和裝修造成損害。
9.整個施工過程中,班組應配合施工技術人員一起做好各種安裝技術質量資料的填寫整理工作,需甲方簽證要及時辦理簽證手續,以及時、真實地反映施工情況,確保工程順利、優質交工。
篇3:中央空調工程質量保證技術措施
中央空調安裝工程質量保證的技術措施
1、施工人員應熟悉圖紙和規范要求,掌握施工要領。
2、樹立質量意識,以質量求信譽,以質量求生存,貫徹"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觀點。
3、嚴格把好各道工序的質量關,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
4、嚴格按圖紙要求施工,未經設計單位同意,不得擅自改變設計。遇到與設計不符時,經設計單位同意后方能施工,并做好記錄。
5、開展班組專業性QC小組活動,針對冷水機組大型設備安裝難點,制定工作計劃,定期活動,提高技術素質及安裝工程質量。
6、加強自檢、互檢、專檢相結合的"三檢"制度,關鍵部位細致檢查,隱蔽工程經檢查合格后才能進行隱蔽。
7、貫徹執行誰施工誰負責工程質量的原則,施工中及時進行自檢,并認真填寫記錄,字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