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住宅樓施工測量基本要求

住宅樓施工測量基本要求

2024-07-11 閱讀 9782

住宅樓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

1施測原則

1.1嚴格執行測量規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軸線的定位放線。

1.2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1.3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

1.4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

1.5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

2準備工作

2.1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

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明的學習,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座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層±0.000的絕對標高。在了解總圖后認真學習建筑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在熟悉圖紙時,著重掌握軸線的尺寸、層高,對比基礎,樓層平面,建筑、結構幾者之間軸線的尺寸,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存在。

2.2測量儀器的選用。

測量中所用的儀器和鋼尺等器具,根據有關規定,送具有北京市儀器校驗資質的檢測廠家進行校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測量儀器選用詳見表4-1。

現場測量儀器一覽表表4-1

序號器具名稱型號單位數量

1經緯儀J2臺1

2水準儀DS3臺2

3激光經緯儀DJJ2臺1

4激光接受靶個1

5鋼尺50m把2

6鋼尺30m把2

7盒尺5m把2

8對講機個3

9墨斗只4

3測量的基本要求

測量記錄必須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測量精度要滿足要求。根據現行測量規范和有關規程進行精度控制。

根據工程特點及《工程測量規范》,此工程設置精度等級為二級,測角中誤差20″,邊長相對誤差1/5000。

篇2: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監視和測量要求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監視和測量要求

8監視和測量要求

8.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和測量過程:

a)證實成本目標的實現情況和實現的結果;

b)證實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c)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續改進。

這應包括對統計和會計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

目的和意圖

監視和測量是對成本管理體系過程、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所達到的結果進行監視和測量的過程。因此,應通過監視和測量來發現成本管理體系過程、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未滿足要求的問題,為成本改進提供正確輸入,以保持預期的過程能力,最終確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條款給出了監視和測量控制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和測量過程:

a)證實成本目標(預期成本水平)的實現情況和實現的結果;

b)證實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符合性主要是指成本管理應符合成本管理體系標準;成本發生過程應符合流程和作業標準、成本動量標準、資源預算;成本水平應符合成本計劃和成本目標。

c)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續改進。

●這應包括對統計和會計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將統計核算用于監視和測量主要是研究成本水平規律性的認識和趨勢性的發展,包括實物量和價值量;將會計核算用于監視和測量主要是研究成本水平的價值量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和滿足政府的要求。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應指導以下要素條款:

――8.2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3成本水平的監視和測量;

――8.4成本管理體系審核。

篇3: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2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標準條文

組織應采用規定的適宜方法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這些方法應具有能夠證實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的能力。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當監視和測量的結果判定成本發生過程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

監視和測量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對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的目的就是使成本發生過程始終處于受控狀態,發現問題或偏差及時解決和糾正,更好地保持和發揮過程能力(包括過程的合理性和穩定性),最終確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采用規定的適宜方法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這些方法應具有能夠證實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的能力。組織應制定《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方法的規定》,通常情況下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的方法是過程審核或日常檢查。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當監視和測量的結果判定成本發生過程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予以改進。

●監視和測量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是以下要素條款的重要輸入: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預防和糾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進;

?――9.4成本業績評價;

――9.5成本否決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