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加工準備規程
鋼筋的加工準備
1、鋼筋進場必須有出廠材質證明及合格證、生產爐號、型號、鋼筋表面無飛邊、毛刺等現象,并由現場收料員記下進場鋼筋鐵牌上的爐號,便于與材料單相互核對,進場后墊好木墊,排放整齊,按型號掛牌,不得亂用。
2、鋼筋進場后按要求分批量斷出試件送試,經試驗合格后方準使用。
3、加工時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首先調直所需用的鋼筋,調直盤條先做好接頭板,打好ф6、ф8、ф10、ф12的孔眼,拉筋時卡入鋼筋頭不宜過長,在5cm左右,調直時計算好伸長率,定尺斷料,鋼筋銹皮脫落就可以,不要拉的時間過長,斷料時應按所需的箍筋墻板料的長度分幾段下料,不得出現料頭,必須嚴格把關,下料ф12以上的鋼筋要先長后短,相互搭配下料,調整好所需用的尺寸長度,節約用料,斷下來的料頭,按型號長短堆放起來,放整齊。
4、加工箍筋時,要按設計要求的規格、形狀去做,Ⅰ級鋼筋的端頭應做135度彎勾(箍筋),180度板筋,90度扣鐵,其圓弧彎曲直徑不少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勾平直段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做好樣板箍筋,樣板板筋和扣鐵,掛好牌所有半成品經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入施工部位,Ⅱ級鋼筋須做90度或45度彎折時,其彎曲直徑不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平直部分長度按設計要求下料加工。拐子必須用方尺套方,驗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5、所有的半成品制作完成之后,按型號、尺寸、使用部位放好,掛好牌,注明規格使用部位,操作者姓名和制作時間,驗收人員后臺設專人發料,不準亂用。
6、底板鋼筋和梁鋼筋加工下料,必須符合圖紙及施工規范,底板鋼筋和梁鋼筋下料必須用無齒鋸,因為基礎用的是套絲連接,鋼筋端頭必須平整,套完絲以后馬上用塑料帽套好,保護絲扣不損壞,確保質量,加工完畢后,按型號、使用部位放好,掛上標牌,注明規格、使用部位和操作人員姓名。
篇2:加工公司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了預防和控制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做出應急準備和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產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程序。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在本公司區域內有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事故以及特殊的氣候(如臺風、暴雨洪水等)緊急情況。
3職責
3.1總務部負責制定重大事故的應急計劃。
3.2工程部負責定期對義務消防隊進行安全防火技能培訓和組織消防演習,發生火災時組織救護工作。
3.3工程部及人事科負責與消防、醫療等單位緊急聯系。
3.4總務部、工程部、生產部負責遭受臺風襲擊或發生洪水災害時組織搶險工作。
3.5人事科負責對緊急情況發生后所采取的糾正措施進行驗證,并完善本程序。
3.6副總經理負責應急現場的統一指揮和調度工作。
4工作程序
4.1應急準備
4.1.1公司成立應急準備領導小組,由副總經理任組長,管理者代表任副組長,組員由相關部門組成。
4.1.2事故易發生單位(車間、班組)成立應急隊并落實應急措施。
4.1.3每年舉行一次應急演習,驗證應急計劃和措施。
4.1.4總務部負責健全包括有市消防隊、醫院等單位以及公司各相關部門、管理人員、關鍵技術人員的聯絡表,并與消防隊、安全生產局等保持聯絡,以獲取相關資訊。
4.2應急響應
4.2.1火災發生時,發現人員應迅速將此信息傳遞給總務部和管理者代表、經理,同時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擴大,義務消防隊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救災。
4.2.2若火勢不能控制,立即通知市消防隊,報警時必須講明起火地點、火勢大小、起火物資、公司電話號碼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警。
4.2.3現場指揮人員負責組織將受傷人員轉送醫院或通知醫院趕赴現場進行緊急救護。
4.2.4其他管理人員參與協助現場的指揮、救護、通訊、車輛的使用調度等工作。
4.3糾正與完善
4.3.1事故發生后人事科應組織進行原因分析,填寫《事故調查表》,針對導致意外事故的原因,如異常作業、操作人員缺乏培訓等由責任部門采取糾正措施,交管理者代表確認后予以實施,并將《事故調查表》交事故發生部門備案一份,以對其實施效果進行監督驗證。
4.3.2由人事科組織對本程序進行評審與修訂,使其不斷完善。
4.4當遭受臺風襲擊或發生洪澇災害時,人事科應緊急通知各部門對人員及財產采取保護措施。同時,工程部、生產部等負責組織對設備及化學物品妥善保管或處置,以盡可能減少因設備發生異常事故、化學物品泄漏等帶來的事故后果。事后總結經驗,完善本文件。
4.5如果公司的發展需要增加有毒、有害化學品的使用,需要增設高壓容器或重要環保設施等,則需針對泄漏、爆炸、設施事故等可能的隱患,及時更新本程序,增加相應的內容。
5引用文件
5.1《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控制程序》
6記錄
6.1《事故調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