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50mmδ=1.2mm
c通風管道與部件的加工制作順序為:材料檢驗→展開下料→咬口→拆方→合縫。
d風管加工所用板材須有出廠證和材質分析報告,板材外觀要求平整,厚度均勻,無腐蝕和鍍鋅層剝落現象;風管制作采用剪板機下料,折方機折方,咬口機咬口,壓口機合縫,局部采用手工操作。
e風管加工尺寸:矩形風管的制作尺寸以外長為準;圓形風管尺寸以外徑為準。
f風管的板材拼接采用單咬口:圓形風管的閉和縫采用單咬口,彎管的橫向縫采用立咬口;矩形風管轉角縫采用聯合角咬口。
g當矩形風管邊長大于或等于630mm和保溫風管邊長大于或等于800mm,且其管段長度大于1200mm時,均應采取加固措施。
h風管的風量、風壓測定孔在風管安裝之前設于設計要求的部位;
i法蘭制作先核對幾何尺寸,找好平整度,對于相同尺寸的法蘭,統一制作,統一鉆孔,保證法蘭具有互換性。
矩形風管法蘭用料規格
風管長邊尺寸(mm)法蘭用料規格(角鋼)
≥63025×3
670~125030×4
1320~250040×3
矩形法蘭的制作:矩形法蘭由四塊角鋼拼成,畫線下料時,注意使焊接后法蘭的內邊不能小于風管的外邊尺寸,達到允許的偏差值。角鋼切斷采用切割機,切割后磨掉角鋼兩端毛刺,在平臺上進行法蘭的焊接。法塵焊接時先進行點焊,點焊后進行測量和變形調整,使法蘭的兩條對角線相等。然后再進行法蘭的滿焊。矩形法蘭鉆孔時先按規定的螺栓、鉚釘數量畫線分孔,用樣沖定點后,將兩個相配的法蘭用夾子夾在一起,在臺鉆上鉆出螺栓孔、鉚釘孔。
②圓形法蘭的制作圓形風管的法蘭采用機構煨制作成型,煨好的法蘭,待冷卻后,稍加找圓平整,就可以焊接和鉆孔。圓形風管的鉆孔方法同矩形法蘭。
J風管支吊架的制作
不保溫風管的吊架制作采用型鋼規格如下:
風管長+寬鍍鋅型鋼規格
≤2400mm<40×4
>2400mm6.3#
注:吊架吊桿采用Φ10的圓鋼。
保溫風管的吊架制作采用角鋼規格如下:
風管長+寬鍍鋅型鋼規格
≤800mm<40×4
>800mm6.3#
注:吊架吊桿采用Φ10的圓鋼。
k風管、部件和設備的支吊托架、基礎的鋼制構件,在除銹后涂防銹底漆兩道,外露部分涂面兩道。
V風管與部件制作質量檢查
a風管與配件制作完畢之后應依據施工規范和設計要求規定進行用料和制作誤差檢查。首先檢查風管制作所用材質、規格是否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其次檢查風管的咬口是否平整、嚴密;第三檢查其制作誤差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其制作尺寸允許偏差及檢查方法見下表:
風管與配件外徑(外邊長)制作尺寸允許偏差檢查方法
≤300mm-1~0mm尺量檢查
>300mm-2~0mm尺量檢查
b檢查中發現不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的風管或法蘭應重新進行整改,直至達到符合規定。然后將檢查合格的風管與配件和法蘭進行組配。
VI風管的組配
風管與法蘭的翻邊鉚接:鉚接矩形風管法蘭時,在平鋼板上進行,先把兩端法蘭連接在風管上,并使管端露出法蘭10mm,然后將法蘭和風管鉚接在一起,鉚好后,再用小錘將管端翻邊,使風管翻邊平整并緊貼法蘭,且保證翻邊寬度不小于7mm。將鉚接好法蘭的風管按規范要求鉚好加固框,編上標號,同時按設計要求安裝風量、風壓及溫度測定孔,避免因安裝后高空作業打孔,使風管變形不易修整。
(4)、通風管道與部件的安裝
I風管安裝前,先檢查風管穿越樓板,墻孔的尺寸,標高和標定支吊架的位置等是否符合要求。
II吊架之間的間距為3m,對于不足3m長的管道在其兩端各設一吊架。保溫風管為防止冷橋產生在風管和吊架之間加設墊木,墊木的厚度同保溫層。
III風管安裝前,必須經過預組裝并檢查合格后,方可按編寫的順序進行安裝就位。
IV法蘭填料依據設計規定,如設計無規定時采用δ=5mm閉孔乳膠海綿橡膠板,為保證法蘭連接的嚴密性,閉孔乳膠海綿橡膠板接頭采用閉孔乳膠海綿橡膠板的在法蘭角處的連接形式梯形或楔形連接(見下圖)。法蘭連接時,連接法蘭的螺母設在同一側。
Ⅴ風管及部件安裝前將管內外的積塵及污物清除,用聚乙烯薄膜封好兩端,保持管內清潔,經清洗干凈包裝密封的風管及其部件,安裝前不得拆卸。
Ⅵ風管的支吊架要避開風口、風閥、法蘭、檢查門等部件位置,配件的可卸接口不允許安裝在墻洞或樓板內,支吊架與風管之間設墊木。
Ⅶ消聲器安裝的方向保證正確,且不得損壞和受潮。消聲器單獨設支架,避免其重量由風管承受。
Ⅷ防火閥安裝前,檢查其型號和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有無產品合格證,防火閥易熔片要迎氣流方向安裝,為防止易熔片脫落,易熔片在系統安裝后再裝,安裝后做動作試驗,另外防火閥安裝時單獨設支架。
Ⅸ依據設計要求的位置安裝排煙閥、排煙口及手控裝置(包括預埋導管),排煙閥安裝后做動作試驗,檢查其手動、電動操作是否靈敏、可靠,閥體關閉是否嚴密。
Ⅹ進排風機,空調機的風管進出口與風管的連接處采用帆布軟接,軟接的長度不得大于150mm,且軟接的接縫處要保持嚴密和牢固,且禁止軟接變徑。
Ⅺ風口安裝時,保證風口與風管連接的嚴密、牢固;風口的邊框與建筑裝飾面貼實;安裝完畢的風口外表面保證其平整不變形,調節靈活。依據國家規范,風口的安裝允許偏差項目見
下表:
允許偏差項目
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風口水平度5拉線、液體連接器和尺量檢查
垂直度2吊線和尺量檢查
Ⅻ安裝過程中振動和噪音的預防振動和噪音的預防是安裝過程中一個重點,安裝過程中風管的振動和噪音的預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空調風管相連接的軟接頭的安裝做到松緊適度,避免因軟接過松減小進出風口面積,而引起噪聲和振動。
為防止風管振動,在每個系統風管的轉彎處、與空調設備和風口的連接處設固定支架。
(5)、通風空調設備安裝見設備安裝方案
(6)、風管的漏風量測試
風管安裝完畢,且在風管保溫之前,首先進行風管的檢漏。國家規定的風管的漏風檢測分為漏光法檢測和漏風量測試兩種方法。依據規范規定,風管的漏風量檢測采用漏光法定性檢測和漏風量測試定量檢測相結合的方式,對一般性空調來說漏光法適合于中、低空調系統的嚴密性檢驗;漏風量測試適合于中壓系統的抽檢和高壓系統的悉數檢測。
風管安裝完畢以后,在保溫之前按以下步驟對安裝完畢的風管進行的漏風量的測試。
①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將待測風管連接風口的支管取下,交將開口處用盲板密封。試驗方法:利用試驗風機向風管內鼓風,使風管內靜壓上升到700pa后停止送風,如發現壓力下降,則利用風機繼續向管內進風并保持在700pa此時風管內進風量即等于漏風量。該風量用在風機與風管之間設置的孔板與壓差計來測量。
③試驗裝置
試驗風機:為變風量離心風機,風機最大風量為1600m3/h,最大風壓2400pa連接管:Φ100mm
孔板:當漏風量≥130m3/h時,孔板常數C=0.697,孔徑=0.0707m
當漏風量<130m3/h時,孔板常數C=0.603,孔徑=0.0306m
傾斜式微壓計:測孔板壓差0~2000pa
測孔管壓差0~2000pa
④試驗步驟
漏風聲音試驗:本試驗在漏風量測量之前進行。試驗時先將支管取下,用盲板和膠帶密封開口處,將試驗裝置的軟管連接到被測風管上。關閉進風擋板,啟動風機。逐步打開進風擋板直到風管內靜壓值上升并保持在700pa為止。注意聽風管所有接縫和孔洞處的漏風聲音,將每個漏風點作出記號并進行修補。
漏風量測試:本試驗在有漏風聲音點密封之后進行。測試時,首先啟動風機,然后逐步打開進風擋板,直到風管內靜壓值上升并保持在700pa時,讀取孔板兩側的壓差,按下述公式度算被測風管的漏風量:
漏風量按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V-風速,(m/s)
Q-漏風量,(m3/h)
A-孔板面積(m2)
C-孔板常數
△P-空氣通過孔板的壓差(pa)
ρ-空氣密度(kg/m3)
⑤結論
為確保工程質量,對于本工程我公司計劃在風管預制完畢、安裝之前采用漏光法對風管的嚴密性進行定性檢測,風管安裝完畢以后全部采用漏風量測試對風管的嚴密性進行定量檢查。
(7)、風管的保溫
風管的保溫采用δ40mm的離心玻璃棉板。
Ⅰ保溫的材質、規格及防火性能必須符合設計和防火要求,保溫材料使用前要查驗材料合格證或做燃燒實驗。
Ⅱ保溫材料下料要準確,切割面要平齊,在截料時要使水平、垂直面搭接
處以短面兩頭放在大面上。
Ⅲ清潔風管表面:風管保溫之前除去風管表面殘留的油污及積塵。
Ⅳ粘保溫釘:橡塑板采用金屬保溫釘予以固定,將保溫釘粘貼在風管表面,風管底面保溫釘之間的間距不大于25cm,風管側面和頂面的保溫釘數目依據規范適當減少。
Ⅴ敷設橡塑保溫板:敷設保溫板時,保溫板的接縫盡量避免出現在風管底部,敷設完畢后,用固定壓片將保溫板適度、均勻壓緊。保溫板敷設完畢后用寬底大于50mm的鋁箔膠帶將橡塑板的接縫封嚴。保溫材料鋪覆應是縱橫縫錯開,小塊保溫材料應盡量鋪覆在水平面上。
Ⅵ保溫層平整度,保溫厚度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見表
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1保溫層表面平整度5用1米直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2隔熱層厚度+0.10δ
-0.05δ用鋼針刺入隔熱層和尺量檢查
(8)、通風空調系統試運轉及試驗調整
通風空調系統安裝完畢后,系統投入使用前進行系統的測定和調整。通風空調系統測定和調整方法見調試方案。
4、通風、空調系統試運轉及試驗調整
(1)、調試內容
通風空調系統測定和調整的目的,是檢驗設計、施工和設備性能是否合乎生產工藝要求的必要球節,通過測度與調整,使空調機、風機的風量符合設計要求,使室內風量、溫濕度、噪音、氣流速度等滿足設計要求,以及使空調系統運行達到節能的目的。
(2)、調試前的準備工作
Ⅰ調試所用儀器、儀表的準備和調試人員的配備:空調系統調試之前首先準備調試所用儀器、儀表,安排調試人員以及調試輔助工。調試所用儀器、儀表見后附"所
用儀器、設備一覽表"。
Ⅱ現場的準備工作
①空調系統全部閥門打開,并清理空調機組內雜物。
②檢查機組風機接線是否正確。
③檢查總風管及分支管預留測試孔位置是否正確,如果預留位置不合格或沒有預留,則需在測試前選擇、安裝好測孔。
④檢查各風機皮帶松緊程度,過緊會增加磨擦力,皮帶易損壞,電機負荷過大,過松會使皮帶在輪上打滑,造成風量變小。
(3)調試內容
通過空調系統的無生產負荷聯動試運轉的測定和調試包括以下內容:
Ⅰ通風與空調設備的風量、風壓轉速的測定
Ⅱ系統與風口風量測定與調整;
Ⅲ空調系統室內參數的測定;
Ⅳ防排煙系統正壓送風前室靜壓的測定。
(4)、調試方法與步驟
通風與空調設備的風量、風壓轉速的測定;風管內風壓、風量采用畢托管及傾斜式微壓計測定,以下圖為例:
①定斷面選擇:測定斷面原則須選在氣流均勻且穩定的直管段上,即按氣流方向大局部阻力之后大于或等于4倍管徑,在局部阻力之前大于或等于1.5倍管徑(矩形風管大邊尺寸)的直管段上,對于上述系統來說,由于現場條件受到限制,距離適當縮短,LS、LH可通過測量孔測量風壓、風量,L*也可在風量出口處及入口處測得。
確定斷面內的測點:首先將測定斷面劃分為若干個接近正方形面積相等的小斷面,其面積不大于0.05mm2,測點位于各個斷面的中心,以LP斷面為例。
③在LP斷面1250×800上至少測量20個點,各點分布在各個小斷面積中心,如果氣流不均勻,可通過增加測點數。各點動壓測得后,則可計算出平均動壓:Pdp=(Pd+Pd2+----+Pdn)/n(Pa)其中Pd1、Pd2-----------Pdn-各測點動壓
平均風速:Vp=2√gPdn/ρm/s
ρ:空氣密度
④于LS、LH,送回風量可由公式:L=3600FVPm3/h計算。
其中F:測點處的斷面積(m2)VP:平均風速(m/s)
對于L*可在風量出口和入口測得。采用熱球風速儀、探頭貼近格柵或網絡,并垂直于風速,定點測量法,測得風速。
L*的風量:L=KFVP×3600m3/h
其中F:測點斷面積(m2)VP-平均風速(m/s)K1-斷面面積修正系數
⑤機轉速采用轉速表直接測量風機至軸轉速,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
(5)、風口風量的測定
采用熱電風速儀,將探頭貼近風口并垂直于風速,采用定點測量法可測得風速,如果與設計風速有出入,可調節風口閥門的開度來控制風量,直到測量值符合設計值為止,并且與設計風量的偏差不大于10%。
風口風量:L=3600F外框×VP×K(m3/h)
其中K:風口面積修正系數F外框:風口外框面積(m2)
VP:風口平均風速(m/s)
(6)、系統風量的調整與風口風量的平衡
系統總送風量、回水量、排風量和新風量可通過調節各總風管上的調節閥來調整風量,直至達到設計要求與設計風量的偏差不大于10%。
①風口風量的調整與平衡:
從最不利環路末端風口S1開始,先測量S1風口的風量,然后分別出S4、S6、S8、S10、S12、S14風口的風量。接著測量Ⅰ環路的S2及S3風口的風量,通過調節風口調節閥使S2、S3風口風量與S1風口風量相同;第二步調節Ⅱ環路S5風閥,使S5風量與S4風量相同;第三步,調節Ⅲ環路S7風閥,使S7風量與S6相同,以此類推,使每個環路的風口的風量相同。
②算出Ⅰ環路的風量是否達到設計風量,實測風量與設計風量偏差不大于10%,如果誤差超出10%,可調節Ⅰ環路的支管調節閥,使Ⅰ環路的風量達到設計要求。對于同一風管,只改變風量,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其管路的阻力特性系數不變,因此,調節Ⅱ環路支管風閥使S4達到設計風量,這樣S5的風量也達到設計風量,并可測出,以此類推,分別可測出各風口風量。
(7)、室內參數的測定
Ⅰ溫度采用水銀溫度計測定,工作區由設計要求來確定,室內溫度采用干濕度計測定。
Ⅱ房間噪聲的測定:一般以房間中心離地高度為1.2m處為測點,用聲級計測量,測量三次取平均值。
(8)、數據整理與分析
檢測完畢后,將測出的原始數據進行計算整理,將這些數據同設計和工藝要求的指標進行比較,來評價被測系統是否滿足要求,同時針對測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恰當的改進意見,從而使系統更加完善。
篇2:通風空調空調水管施工技術要求
通風空調系統空調水管施工技術要求
⑴與管道有關土建工程已驗收合格,滿足安裝要求,并已辦理交接手續。
⑵與管道連接的機械設備已找正合格,固定完畢。
⑶管道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等已檢驗合格。
⑷管子、管件、閥門等內部已清理干凈,無雜物。
⑸法蘭、焊縫及其他連接件的設置便于檢修,并不得緊貼墻壁,樓板或管架。
⑹在管道安裝前脫脂、內部防腐與襯里有關工序已進行完畢。
⑺管道安裝操作:
①管子的調直和刷油:管子在安裝前進行檢查和調直。檢查管子是否彎曲、表面是否有重皮、裂紋及嚴重銹蝕等現象;對于有嚴重銹蝕的管子不得使用,彎曲的管子進行調直;當管材用量較大時,集中檢查與調直,對于彎曲不大管徑較小管子,采用手工冷調;對于彎曲較大而且管徑大的管子,采用熱調(地爐或氣焊加熱,簡單壓力機具壓調)。
調直后的管子,立即集中涂刷兩道底漆和防銹漆,設計規定的面漆,在管道安裝及水壓試驗合格后進行,這樣既符合工序要求,又節省勞力。
②管子的定位、放線及支架安裝:依據施工圖所要求的干管走向、位置、標高和坡度,檢查預留孔洞。如未留孔洞時,先打通干管需穿越的隔墻洞,掛通線彈出管子安裝的坡度線,在彈好的管中心坡度線下方,畫出支架安裝打洞位置方塊線,即可進行支架安裝。
③預制管段:依據施工圖紙,按照測線方法,繪制各管段的加工圖,劃分好加工的管段,分段下料,編好序號,開好焊接坡口,以備組對。
④管道的就位和連接:支架安裝完好并達到強度要求后即可安裝管子:把預制好的管段對號入座,安放到預埋好的支架上。根據管段的長度、重量,選用適用的滑車、卷揚機或手拉鏈式滑車吊裝。管道在支架上要采取臨時固定。
對焊接連接的干管,直線段可整根管子上架,彎曲部份應在地面上焊好彎管后上架。所有直管、彎曲管的管口在上架前,均用角尺檢測,以保證焊接對口的平齊。對管端傾斜度超過1mm要求的,在地面上修整后方可上架。安放到支架上的管段、相互對口,按要求焊接或絲接,連成整條管線。按設計要求,將干管找好坡度,在預埋支架時已考慮到坡度和坡向,管線連接好后再檢查校對坡度,檢查合格后,把干管固定在支架上。
⑤管道安裝時,檢查法蘭密封面及密封墊片,不得有影響密封性能的劃痕,斑點等缺陷。當大直徑墊片需要拼接時,采用斜口搭接或迷宮式拼接,不得平口對接。軟墊片的周邊應整齊,墊片尺寸應與法蘭密封面相符,其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軟墊片尺寸允許偏差(mm)
法蘭密封面形式平面型凸凹型榫槽型
內徑外徑內徑外徑內徑外徑
公稱直徑<125±2.5±2.0±2.0±1.5±1.0±1.0
公稱直徑≥125±3.5±3.0±3.0±3.0±1.5±1.5
法蘭連接與管道同心,并保證螺栓自由穿入,法蘭螺栓孔跨中安裝。
法蘭面保持平行,其偏差不大于法蘭外徑1.5/1000,且不大于2mm,不用強緊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
法蘭連接使用同一規格,安裝方向一致,螺栓緊固后與法蘭貼緊,不得有楔縫。
⑥管子對口時在距接口中心200mm處測量平直度,當管子公稱直徑小于100mm時允許偏差為1mm,當管子公稱直徑大于或等于100mm時,允許偏差為2mm,但全長允許偏差小于10mm。
管道對口平直度200a
管道連接時,不得用強力對口、加偏墊或加多層墊等方法來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斜、錯口和不同心等缺陷。
⑦穿墻及過樓板的管道,加套管,管道焊縫不置于套管內,穿墻套管長度不小于墻厚,且符合設計要求。穿樓板套管,高出地面50mm,穿過屋面管道,有防水肩和防雨帽,管道與套管之間的空隙采用不燃材料填實。
⑧閥門安裝前,按設計文件核對其型號、規格、材質等,并按介質流向,確定其安裝方向。當閥門與管道以法蘭和螺紋連接時,閥門在關閉狀態下安裝;當閥門與管道以焊接連接時,閥門不得關閉,焊縫底層采用氬弧焊。水平管道上的閥門,其閥桿及傳動裝置按設計規定安裝,動作靈活。
⑨層頂、吊頂內的干管,經水壓試驗合格驗收,進行保溫及隱蔽。
⑩根據干管的實際安裝位置,來確定立管及三通、四通的位置。立管位置確定后,打通各層樓板洞,自頂層向底層吊通線,用線墜控制垂直度,把立管中心線彈畫在墻上,作為立管基準線。再根據立管與墻面的凈距,確定立管卡子的位置,栽埋好管卡。用混凝土固定管卡時,等其強度達到要求后方固定立管。
○11立管的預制與安裝:根據實測的安裝長度計算出管段的加工長度,在計算加工長度前,把各管段劃分好,把各種彎曲段的展開長度計算進去,閥門和活接頭的螺紋段長度也計算在內,然后切料。按照要求把各段的下料管線加工成形,按規格和數量都加工好,立管預制后,由底層到頂層(或由頂層到底層)逐層進行各樓層預制管段的連接安裝,每安裝一層管段時均穿入套管,并在安裝后逐層用管卡固定。立管安裝完畢后,將各層套管內填塞石棉繩或瀝青油麻,并調整其位置使套管固定牢固。
○12當管道系統全部安裝完畢后,即可按規定進行系統的試壓、防腐、保溫等工序的施工。(見室內給水管道安裝工程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