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型鋼鋼骨混凝土施工方法
加強型鋼鋼骨混凝土施工方法
1說明
鋼骨混凝土按部位共分三種結構形式,要求加強型鋼安裝準確,托承焊夾牢固,材料及工藝標準,滿足圖紙的制安要求。
2結構形式及施工方法
一、單體連續梁
1、位于
LL6(L4350),
LL12/LL12a(L4000),
LL18/LL18a(L5600),
LL29(L5200),
KL3214(L3160),
KL3209(L3420),
KL3210(L2750)。
連續斷面尺寸均為250×800,梁頂標高均為89.200,框架梁斷面尺寸KL3214:200×400(反梁),KL3209/3210:200×350,梁頂標高89.000標高。該種梁只于本跨置設一位加強型鋼I14于梁高寬中間和距梁底80。
2、根據上述位置和施工圖大樣的狀況,采取的施工方法為:
A)梁號跨長加兩端錨固計算總長的截料型鋼吊上該位作業面準備就位安裝;
B)放置型鋼于作業面鋼管綁扎架中;
C)粱的配筋綁扎成型后,用自制反工形(Ф20)托套架套入型鋼,按圖尺寸校正無誤后,將套架焊固梁的四角邊緣鋼筋;
D)用葫蘆鏈吊將該段粱吊位,拆除退出鋼管承架,慢慢方入模槽中。
3、加強型鋼在梁中計算重量
表2加強型鋼在梁中計算重量表
LL6(4350+105×2)×16.89Kg=77.02Kg
LL12/LL12a(4000+105×2)×16.89Kg=71.11Kg
LL18/LL18a(5600+105×2)×16.89Kg=98.13Kg
LL29(5200+105×2)×16.89Kg=91.37Kg
KL3209(3420+80×2)×16.89Kg=60.47Kg
KL3210(2750+80×2)×16.80Kg=49.15Kg
KL3214(3160+80×2)×16.80Kg=56.07Kg
二、轉角處暗梁柱型鋼連接
1、位于
B,T軸交KL3214(200×400×3160/3200),WKL14-3(200×400×3160/3200);
D,R軸交KL3209/3210(200×350×3420/2750),
WKL10(200×350×3420)/WKL02(200×570×2000),
WKL16(200×350×2750)/WKL02(250×570×2000),
標高均為89.000~91.800,為復式層結構,該種暗梁柱的型鋼連接安裝較為復雜,屬吊懸式連接,安裝時應特別注意上下梁與柱加強型鋼連接節點的工藝尺寸標準和承托的穩定。
2、采取的施工方法為:
A)將計算總長的截料型鋼吊進作業面,按上述連續梁做法將型鋼放入模內托套架焊定,轉角處主次粱搭接用-80×150×8定型鋼板穿螺栓M12鎖定,形成連接形狀,校核尺寸準確后將連接處周邊滿焊;
B)預定就位的型鋼上腹面按圖紙尺寸刻劃出柱型鋼位置線,并于該位置下腹面補加250@二位托架,以加強承托上部重量;
C)將柱型鋼放于柱位刻度線范圍內的梁型鋼上,四邊用鋼管架支撐固定,垂直核測后,接觸面周邊用[6夾焊,并用8厚鋼板對準柱型鋼兩邊腹置放于粱側,每位連接節點共四塊作加強肋板滿焊;
D)柱型鋼定位連接完成后,柱、梁型鋼翼緣兩側焊上一排栓釘M16-70@200,柱段型鋼用托套架分段焊定。檢查安全質量達到要求,拆除支撐管架。
三、13#柱l20a型鋼拼接施工
1、位于
G軸交12軸,斷面尺寸800*800,標高-5.70~91.77M。
該型鋼的拼接為型鋼腹部采用螺栓M12,-120×300×8鋼板于雙邊夾固鎖定,周邊用[8護角滿焊;后用-70×400×12鋼板于型鋼邊緣雙邊貼緊,周邊[8護角滿焊。制安中應嚴格注意拼接中二柱的拼接縫距10mm。
2、采取的施工方法為:
A)計算實際用料總長為98.27M(未退接縫距,包括埋入底板800),切料截長以結構層標高+每柱筋上伸長度為截長實際尺寸,并采用臨場實測截料,避免較大誤差;
B)制作備料先將上下型鋼按圖紙尺寸鋸孔上下料各二位,順將-120×300×8鋼板二塊按圖紙尺鋸踞孔,余-70×400×12二塊,[8槽鋼四條備齊,一應材料調進作業面預安;
C)搭護柱操作架單向,用上拉下卡方法將立柱型鋼就位后,搭完整操作架,于架上下移進型鋼料上下對齊,上雙向夾板并穿進螺栓套上螺母緊固,吊線測正后,邊緣夾板貼上滿焊。
為保型鋼首節埋地800根部穩定,采用型鋼根部貼焊-80×30×8鋼板一塊同埋地。
圖34LL梁承托圖
圖35KL梁承托圖
圖36加強型鋼柱梁連接支撐示意圖
篇2:地下室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法
地下室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法
地下室必須保證底板、外墻、頂板(室外部分)的混凝土不滲漏,從而滿足使用功能。不滲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砼質量,砼質量取決于我們的工作質量,施工措施,以及模板、鋼筋和砂石級配的質量。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組織施工,以滿足工程質量及實現工期要求。
(一)、砼配合比的設計及試塊的留置
根據本工程地下室砼設計強度等級及抗滲等級,決定采用普通硅酸鹽525#水泥,20~30mm碎石,減水劑選用FDN-330A高效能減水劑,摻量約為水泥總用量的0.4%-1.2%。地下室砼配合比委托市工程質量檢查總站化驗室設計,同一標號砼要求用同一品種水泥,摻入減水劑,既可適當地減少水泥用量,進而降低水化熱,又可通過減水劑的緩凝作用分散水化熱的峰值,達到避免內外溫差過大,溫度應力過大而產生微裂紋,從而達到抗滲防裂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降低外墻后澆帶處連通鋼筋的抗拉約束力,充分發揮后澆帶的應力釋放效果;外墻鋼筋在后澆帶處按50%搭接連接。
砼用砂石要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砂子要用中砂,碎石采用連續級配碎石,以達到更好的抗滲效果。
砼試塊的制作在現場成型,抗壓試塊要求每班不少于一組,且每100m3砼不少于1組,同時做好抗滲試塊,制作好的試塊要標明施工部位、強度等級、制作日期,并做好養護工作,同時采用標準養護與同條件養護兩種養護方法,并及時送壓。
(二)、砼的拌制及運輸
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本工程地下室混凝土全部采用預拌砼,由攪拌廠提供,用專車運到現場,由砼輸送泵運到施工部位進行澆灌。
(三)、砼的澆灌及振搗
由于該工程地下室設有后澆帶,為確保后澆帶位置的準確性,防止混凝土流淌而“填”滿后澆帶,在澆灌前即綁鋼筋過程中,我們計劃用混凝土專用快易收口網將后澆帶與旁邊分隔開來。快易收口網是一種消耗性模板,當混凝土入模澆注時,網眼上的斜角片就嵌在混凝土里,并與這些混凝土連在一起形成一種波紋狀表面,其粘接及剪切方面的強度可與經過良好處理的粗糙縫比美。為防止鋼絲網因強度不夠而變形,在鋼絲網后面靠后澆帶內側用鋼筋骨架加固??煲资湛诰W的安裝詳見(圖7-3-9所示)。
砼工程是整個建筑施工的一道關鍵工序,砼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所以施工時必須控制砼的澆灌寬度和墻的分層厚度。做到勤下灰、勤振搗。另外砼澆灌要做好交接班工作,接班人員未到位,交班人員不下班,確保砼不要出現漏振和冷縫。
地下室墻、柱梁板的澆灌,按常規方法進行。砼的運輸采用輸送泵進行,墻柱砼澆灌時,先用輸送泵將砼運送到受料平臺上,然后將砼用鍬鏟入串筒內,沿串筒溜入墻柱內,保證砼的下落高度不超過2米,且做到分層下灰分層振搗。梁板砼施工時澆灌步距按2米控制,全斷面平推。
梁板與墻柱核心區混凝土的澆灌要確保該區域砼的強度等級與墻柱相同。
(四)、砼養護做法
因工期緊,底板蓄水養護影響測量放線及支模;墻、柱澆水養護易干燥,失去水份;因此地下室混凝土采取以下養護方法:底板、頂板表面滿蓋濕麻袋片,內外墻、柱滿掛麻袋片,專人澆水維持麻袋表面的濕潤,使混凝土處于良好養護狀態。梁板柱墻一律養護14天,后澆帶蓄水養護28天。
篇3:住宅樓混凝土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安居住宅樓混凝土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執行:
1施工部署
本工程采用現場攪拌混凝土,1臺350L攪拌機按施工段組織流水施工。基礎混凝土澆筑必須連續澆筑,不得留設施工縫。提前做好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檢驗試驗等項工作。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應進行開盤鑒定,其工作性應滿足設計配合比的要求。開始生產適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作為驗證配合比的依據。
2混凝土原材料
按照《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第7.2執行
材料的選擇:混凝土配合比應經試配而得。砼的各項原材料要滿足相應的國家現行標準的規定。砼采用16~31.5mm連續級配的碎石,針片狀含量不宜大于10%。砂采用中砂。水泥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砼中摻用外加劑的質量及應用技術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砼外加濟》GB8076、《砼外加濟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等和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預應力砼結構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劑。鋼筋砼結構中,當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劑時。砼中氯化物的總含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砼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的規定。滿足砼的質量要求及施工要求。混凝土原材料每盤稱量應進行盤盤過磅,并作記錄,列入資料。
原材料每盤稱量的允許偏差
材料名稱允許偏差
水泥、摻和料±2%
粗、細骨料±3%
水、外加劑±2%
結構構件的砼強度應按現行構家標準《砼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的規定分批檢驗評定。
結構砼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于檢查結構構件砼強度等級試件,應在砼的澆筑地點隨即取樣。取樣于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一百盤且不超過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統一配合比砼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于一組。
3.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1000立方米時,統一配合比的砼每200立方米取樣不得少于一組。
4.每一樓層、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樣不得少于一組。
5.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同條件養護時間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6.檢驗方法;檢查施工日記及試件強度試驗報告。
3混凝土輸送
本工程混凝土輸送主要采用手堆車和卷揚機配合運輸的方案,混凝土自攪拌機卸出后,應及時運至澆筑地點,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均勻性、不離析、不漏漿,并在砼初凝前入模并搗實完畢。
澆筑時應設專人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等是否有變化,發現問題應立即停止該部位混凝土澆筑,檢查修正后再繼續澆筑。
4混凝土澆筑
按照《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第7.4執行
1.本工程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一般混凝土分層高度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且最大不超過50cm。使用時應注意快插慢拔,插點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一般為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一層5~10cm,以消除兩層混凝土間的接縫。現澆板混凝土采用平板式震動器,移動間距應能保證震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位邊緣。
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200)第4.10.8條要求;衛生間、廚房間的地面必須設防水隔離層,樓層結構必須采用現澆混凝土,其強度不小于C20,板四周除門洞外,應做混凝土翻邊高度不小于120mm,施工時結構層標高和預留孔洞位置應準確,嚴禁亂鑿洞。
柱混凝土澆筑
(1)柱澆筑前,或新澆混凝土與下層混凝土結合處,應在底面上均勻澆筑50mm厚與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漿,砂漿應用鐵锨入模,不應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內。
(2)柱混凝土應分層澆筑,每層混凝土應控制在500mm內,混凝土下料點應分散布置,循環前進,連續進行。
(3)混凝土應分層澆筑,每層混凝土不得超過300mm。
(4)施工縫設置:墻體宜設在門窗洞口過梁跨度1/3范圍內。墻體其他部位的垂直縫留設應由施工方案確定。柱施工縫留置于主梁下面。
梁、板、樓梯混凝土澆筑
(1)肋形梁板應同時澆筑,澆筑方法應有一端開始用"趕漿法"推進,先將梁分層澆筑成階梯形,當達到樓板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
(2)和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梁允許單獨澆筑,其施工縫宜留置在板下20~30mm處。第一層下料慢些,使梁底充分振實后再下第二層料。用"趕漿法"使水泥漿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進,振搗使要避免觸動鋼筋及預埋件。
注意不斷用移動標志以控制混凝土厚度。振搗完畢,用刮尺抹平表面。
(4)在澆筑與柱、墻連成的梁和板時,應在柱和墻澆筑完畢后停歇1~1.5小時,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在繼續澆筑。
(5)樓梯混凝土自下而上澆筑。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筑,不斷連續向上推進,并隨使用木抹子將踏步上表面抹平。
(6)樓梯混凝土宜連續澆筑完成。如留施工縫,宜留置在踏步段的1/3處。
5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終凝后及時灑水養護,夏季混凝土表面防止水分蒸發,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配備專職的混凝土養護人員,根據氣候情況調整養護方法和澆水次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