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915微機母差保護投運試驗規程
1.保護裝置整定值(含控制字的設置)與軟件版本校核
1.1檢查各保護的程序版本號及校驗碼并做好記錄。
1.2核對保護裝置整定值與整定通知單應一致。
1.3針對主TA不同變比,各單元調整系數應按下述原則整定。
以多數相同的TA變比N為基準進行折算,將基準TA變比調整系數設定為1,其它各單元的調整系數則為該單元TA變比除以基準變比N的商值(各主TA變比關系可不要求整數倍),調整系數的計算只與一次額定電流有關,與二次額定電流無關。舉例說明見下表。
表一:
單元L1L2L3L4
主TA變比1200/5600/5600/1600/5
調整系數2111
最大的調整系數不宜超過2,否則會影響差流的計算精度。
1.4核對TA二次額定電流(1A或5A)與定值通知單應一致。
若二次額定電流有1A和5A混用,應仔細檢查各單元的TA二次額定電流與保護裝置內中間變流器的參數一致。
2.裝置電流回路極性及中間變流器檢查
將所有單元切換到I段母線上,從兩個單元的同相電流輸入端子上通入穿越的1A電流(兩單元流過的電流幅值相等,相位相差180º)檢查裝置的差電流。
舉例說明如下:
2.1選取表一中L2單元的電流極性作為基準,對L4單元的電流極性進行檢查。試驗電流從L2單元的A相端子上輸入,從L4單元的A相端子上輸出。當試驗電流為1A時,查看母差保護裝置的A相差電流,其值應不大于0.1A。同樣試驗應在B、C相進行。
2.2選取表一中L2單元的電流極性作為基準,對L3單元的電流極性進行檢查。試驗電流從L2單元的A相端子上輸入,從L3單元的A相端子上輸出。由于兩單元的調整系數一樣而TA二次額定電流不一樣,其差流顯示值應如下表(In=5A)。同樣試驗應在B、C相進行。
單元通入電流量電流顯示值差流顯示值
L21A1A4±0.1A
L31A5A
2.3選取表一中L2單元的電流極性作為基準,對L1單元的電流極性進行檢查。試驗電流從L2單元的A相端子上輸入,從L1單元的A相端子上輸出。由于兩單元的TA二次額定電流一樣而調整系數不一樣,其差流顯示值應如下表(In=5A)。同樣試驗應在B、C相進行。
單元通入電流量電流顯示值差流顯示值
L21A1A1±0.1A
L11A2A
3.整組試驗
3.1檢查刀閘輔助接點的正確性。
通過一次設備隔離刀閘的倒閘操作,改變雙母線除母聯單元以外所有單元的運行方式(即將原運行于I母線的單元切換至Ⅱ母線,原運行于Ⅱ母線的單元切換至I母線),檢查每個單元隔離刀閘接點輸入回路的正確性,同時核對保護裝置上的運行狀態指示應與一次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相一致。在倒閘過程中,當雙母線互聯時,檢查保護裝置上“互聯狀態”信號燈應亮。母聯單元的運行狀態經由母聯斷路器的輔助接點控制,應實際操作母聯斷路器,檢查母聯單元運行狀態的正確性。
3.2模擬區內單相故障試驗。
3.2.5從I母上的某一單元端子上通電流(不加母線電壓),模擬I母線單相故障。I母差動保護應動作,并跳開包括母聯在內的聯接在I母線上的所有單元的斷路器及無刀閘位置的單元的斷路器,聯接在Ⅱ母上的所有單元的斷路器應不動作。
3.2.6恢復合上3.2.1試驗中跳開的所有斷路器。
3.2.7從II母上的某一單元端子上通電流(不加母線電壓),模擬II母線單相故障。II母差動保護應動作,并跳開包括母聯在內的聯接在II母線上的所有單元的斷路器及無刀閘位置的單元的斷路器,聯接在I母上的所有單元的斷路器應不動作。
3.2.8將任一單元(母聯以外)的I母及Ⅱ母刀閘接點同時閉合或將保護柜上的“互聯”壓板接通,保護裝置進入“互聯狀態”。分別在運行于I母線或Ⅱ母線上的單元上通電流模擬區內單相故障,此時I母差動和Ⅱ母差動保護的出口繼電器均動作。
3.3模擬區外故障試驗
選取分別運行在I母線及Ⅱ母線上的兩單元(主TA變比應一致),在其同相電流端子上通以穿越性的試驗電流(大于2倍額定電流值),電流從I母單元流入、II母單元流出,保護應可靠不動作。
3.4母聯斷路器失靈試驗(不加母線電壓)
3.4.1母聯斷路器在合閘位置,母聯斷路器跳閘壓板斷開,在I母上任一單元與母聯單元間加穿越性電流(兩單元主TA變比一致,電流極性相反)模擬Ⅱ母故障,此時,Ⅱ母差動保護應動作,母聯及Ⅱ母線上的所有單元出口跳閘回路接通,由于母聯單元電流未返回,母聯失靈保護動作,經母聯失靈延時I母線上的所有單元出口跳閘回路也相繼接通。
3.4.2母聯斷路器在合閘位置,母聯斷路器跳閘壓板斷開,選取Ⅱ母上任一單元與母聯單元同時加穿越性電流(兩單元主TA變比一致,電流極性一致)模擬I母故障,此時,I母差動保護應動作,母聯及I母線上的所有單元出口跳閘回路接通,由于母聯單元電流未返回,母聯失靈保護動作,經母聯失靈延時Ⅱ母線上的所有單元出口跳閘回路也相繼接通。
3.5母聯死區保護試驗(假設母聯TA裝在I母與母聯斷路器之間)
3.5.1母聯斷路器在合閘位置,母聯斷路器跳閘壓板接通,在I母上任一單元與母聯單元間加穿越性電流模擬母聯斷路器與TA之間的死區故障,此時,II母差動保護應動作,母聯斷路器跳開,經延時雖然母聯單元電流未返回,I母線上單元出口繼電器動作。
3.5.2母聯斷路器在斷開位置,兩母線加正常電壓,在I母上任一單元與母聯單元間加穿越性電流模擬母聯斷路器與TA之間的死區故障,同時保證I母復合電壓閉鎖元件開放情況下,此時,I母差動保護應動作,經延時雖然母聯單元電流未返回,Ⅱ母線上單元出口接點應不通(母聯失靈及Ⅱ母差動保護不動作)。
3.6檢查母聯充電保護與母聯過流保護動作行為的正確性。
3.7檢查復合電壓動作閉鎖差動保護邏輯的正確性。在I母及Ⅱ母電壓輸入端子上加正常電壓,使I母及Ⅱ母電壓元件均不動作時,加電流分別模擬I母與Ⅱ母區內故障,母差保護不動作。
3.8線路斷路器失靈保護試驗(本項試驗可不直接跳斷路器)
模擬某線路斷路器失靈啟動方法為:短接該線路失靈啟動接點。若該線路失靈電流判別在母線保護柜中實現時,在短接該線路失靈啟動接點的同時還必須在母差保護相應單元的電流輸入端子上加電流(大于斷路器失靈保護電流定值)來啟動失靈保護。
3.8.1在I母復合電壓閉鎖元件開放情況下,模擬I母上某線路斷路器失靈啟動,I母失靈保護應動作,第一時限接通母聯單元出口跳閘回路,第二時限接通I母線上其它所有聯接單元的出口跳閘回路。
3.8.2在Ⅱ母復合電壓閉鎖元件開放情況下,模擬Ⅱ母上某線路單元斷路器失靈啟動,Ⅱ母失靈保護應動作,第一時限接通母聯單元出口跳閘回路,第二時限接通Ⅱ母線上其它所有聯接單元的出口跳閘回路。
3.8.3在I母及Ⅱ母復合電壓閉鎖元件不開放情況下,分別模擬I、II母上某線路斷路器失靈啟動,其聯接單元(包括母聯單元)的出口跳閘回路均不應接通。
3.8.4在I母及Ⅱ母復合電壓閉鎖元件不開放情況下,模擬主變單元斷路器失靈啟動,相應母線段的失靈保護不應動作,當輸入至母差保護的“解除復合電壓閉鎖”接點閉合時,各聯接單元(包括母聯單元)的出口跳閘回路應接通。
3.9交流電壓回路斷線告警
模擬TV二次回路三相斷線:不加母線電壓,在I(II)母某單元上加0.1In的電流,經延時發I(II)母TV斷線告警。
模擬TV二次回路不對稱斷線:在I(II)母上加母線電壓滿足3U2大于12V,經延時發I(II)母TV斷線告警。
3.10交流電流回路斷線閉鎖及告警
3.10.1模擬TA回路斷線:母線加正常電壓,選取某一單元,在其A相電流輸入端子上加小電流(大于TA斷線電流定值小于差動保護門檻)不返回,經延時,發TA斷線告警信號。此時,再加大電流(大于差動保護門檻)模擬母線故障同時復合電壓閉鎖元件動作,TA斷線閉鎖應起作用,母差保護不動作。B相及C相試驗方法與結果應同A相。
3.10.2母線加正常電壓,分別選取I、II母上各一單元(TA變比一致),加穿越性電流(I母流進II母流出,電流大于TA斷線電流定值小于差動保護門檻),母聯單元上不加電流,經延時,裝置應發母聯TA斷線告警信號。
4.保護裝置帶負荷檢查
3.1母線充電成功帶負荷運行后,進入“保護狀態”菜單查看保護的采樣值及相位關系,檢查保護裝置中電壓、各單元電流的幅值、相位值,應與實際電壓、潮流一致,極性、相位正確。注意正常運行時(在總負荷電流不小于0.3In,各單元的負荷電流不小于0.04In情況下)差電流一般應該小于100mA,否則要檢查原因(如TA回路接線端子是否有松動、絕緣情況,TA變比是否相差太大等)。
3.2母聯TA極性檢查:在母聯電流大于0.04In的情況下檢查小差電流一般應小于100mA。如小差電流是母聯電流的兩倍,則母聯TA的極性錯誤。當母聯電流小于0.04In的情況下,應通過調整運行方式創造條件來滿足要求。
3.3對新投保護還應該測量電流電壓的六角圖,與保護顯示的幅值、相位應基本一致,否則應查明原因。
篇2:工藝設備投運前安全審查管理標準
1目的
本標準規定了工藝設備投運前安全審查(PSSR)(工藝安全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的實施、職責和管理要求。審查目的是在工藝設備投運之前確定和提出所有影響工藝設備安全運行的因素,并確保:
a)工藝設備按照設計的要求建設安裝;
b)所有保證工藝設備安全運行的程序準備就緒;
c)操作與維護工藝設備的人員得到足夠的培訓;
d)必要的工藝設備安全信息得到更新;
e)所有工藝安全分析提出的改進建議得到落實和合理的解決。
2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
a)新、改、擴建的工藝設施設備;
b)重大工藝設備變更項目;
c)工藝設備的停產檢修。
3定義
3.1重大工藝變更項目
對工藝設備同時進行多項硬件上的變更、更新與裝配,引起工藝安全信息變化的項目。重大工藝變更項目往往是需要部分或全部停產才能進行的項目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3.2投運前解決項目(即:必改項)
在做投運前安全審查時發現的,可能在工藝設備投運過程中或之后引起嚴重危害、影響操作和維護安全,風險級別屬Ⅰ級和Ⅱ級(參見工藝安全分析管理標準),且必須在投運之前解決的缺陷。
3.3投運后解決項目(即:遺留項)
在做投運前安全審查時發現的,不影響工藝設備投運安全,風險級別屬III級和IV級并已經采取監控措施,可以在投運后解決的缺陷。
3.4區域負責人
區域負責人是指由油田公司或各單位指定,對要投運工藝設備的生產安全負責的管理人員。如,作業區經理、事業部生產經理等。
4職責
4.1區域負責人
1)組建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
2)組織制定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
3)落實投運前安全審查所需要的專業人員和資源;
4)保證所有員工接受關于投運前安全審查標準的培訓;
5)主持投運前安全審查預審和審議會議;
6)審查所有必改項的解決方案;
7)在完成所有必改項后批準工藝設備的投運;
8)跟蹤落實所有遺留項的完成。
4.2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組長
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組長由區域負責人指定,一般由作業區生產經理或總工程師擔任,其職責是:
1)組織投運前安全審查的具體實施,對審查質量負責;
2)安排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成員的任務與進度;
3)監督檢查所有必改項的整改實施;
4)完成投運前安全審查所需要的文件記錄。
4.3工藝安全管理協調員
根據項目實施的管理權限由事業部或油田公司指定該項目的工藝安全協調員。工藝安全管理協調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1)通過工藝安全與風險管理培訓;
2)通過工藝安全分析方法培訓;
3)熟悉工藝安全分析方法;
4)通過工藝設備投運前安全審查培訓者培訓。
工藝安全管理協調員的職責:
1)協調與指導生產單位制定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
2)組織進行投運前安全審查實施方法的培訓;
3)保證投運前安全審查的執行過程符合油田公司相關規定;
4)整理投運前安全審查的有關文件并歸檔。
5管理要求
5.1符合本標準適用范圍的所有項目必須進行投運前安全審查。
5.2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的成立
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組長應當分配各個組員在實施投運前安全審查過程中所負責的專項審查內容和職責。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至少應當由以下專業人員組成:
1)工藝技術;
2)設備管理;
3)HSE管理;
4)工藝設備操作;
5)工藝設備維修;
6)電氣儀表(必要時)。
如果本區域技術力量不能滿足專項審查的需求,由區域負責人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專業人員支持。
5.3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應結合工藝設備的特點和工藝安全管理協調員一起制定一個綜合的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可在附錄的安全審查清單的基礎上增加內容)。審查清單至少應包括:
1)需要完成的工藝安全信息的更新項目;
2)確認工藝設備的建設與安裝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3)確認所有保證工藝設備投運與操作安全的程序已經準備就緒,并分發給相關人員,包括投運方案、操作、維修程序及安全規章;
4)確認已經對員工進行了投運方案、操作、維修程序及安全規章的培訓;
5)確認必要的設備測試與檢查項目、檢查程序以及檢查的頻次符合要求;
6)確認所有其它必要的輔助系統已經就緒;
7)確認應急預案的符合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5.4投運前安全審查的計劃
區域負責人和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應召集所有組員舉行一個預審會議。預審會議內容包括:
1)安全審查組長應當向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介紹整個項目的概況;
2)審查并根據工藝設備的特點適當調整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的內容;
3)安全審查組長將任務分配給組員;
4)制定一個實施投運前安全審查的進度計劃;
5)確定與工程設計、施工等相關方的協調機制。
5.5投運前安全審查的實施
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成員應當根據在預審會上確定的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對工藝設備進行逐項審查評估。
1)評估應包括必要的文件審查和現場檢查;
2)應當將發現的缺陷形成書面的記錄和綜合報告;
3)為確保投運前安全審查的質量,應當根據項目的施工進度在完成80%設備安裝之前就開始準備,確定審查清單,依據審查清單定期進行逐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交有關部門解決,不能等到施工結束才開始實施投運前安全審查。
5.6審議會議
完成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的所有項目后,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與區域負責人一起審查投運前安全審查的結果。會議上應將提出的缺陷全部列出,逐一進行工藝安全分析,并根據風險級別將其分類為:
a)投運前解決項目(必改項)
b)投運后解決項目(遺留項)
5.7跟蹤落實
5.7.1所有必改項必須落實整改負責人或負責單位,并制定實施整改的進度,確定完成整改期限。審議會議應當定期進行(一般每周一次),對必改項進行跟蹤,直至所有必改項得到落實。
5.7.2所有必改項完成之后,區域負責人應與審查小組一起審查各項的整改結果,必須得到區域負責人對必改項整改結果的認可,方可由區域負責人批準工藝設備的投運。
5.7.3所有遺留項必須落實解決方案和監控措施,并落實負責人(或單位)和完成期限。所有遺留項整改完成后應進行驗收,并將完成日期補登到安全審查清單和綜合審核報告上。
5.8可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分階段、分專項或多次實施投運前安全審查,但在正式投運前,需再次召開審議會議,將歷次投運前安全審查的結果進行整理、回顧和再次確認,由投運前安全審查小組填寫投運前安全審查綜合報告(格式見附錄C),經區域負責人審查確認所有必改項已經整改、所有遺留項已經落實監控措施和整改計劃后,方可批準實施投運。
5.9屬于本區域自行組織的項目,在區域負責人批準投運前安全審查綜合報告后即可投運。屬于上級單位組織的項目,區域負責人批準的投運前安全審查綜合報告作為投產、項目驗收的必須和首要條件。
5.10文件整理
5.10.1所有必改項,如果涉及變更,必須將相關的圖紙、設計文件、材料表等進行更新存檔。
5.10.2所有遺留項整改完成后,整改負責人書面通知區域負責人,書面通知應與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綜合報告及有關此項目的工藝風險分析歸檔在一起,以備后查。
5.10.3所有投運前安全審查的文件,包括審查清單、綜合報告以及遺留項的解決方案和跟蹤落實計劃應歸檔。
6審核
每次投運前安全審查后應由工藝安全管理協調員對其完整性與內容進行審核評估。
附錄A: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范例(適用停產維修且沒有變更的投運)
附錄B:投運前安全審查清單范例(適用新改擴建和重大變更項目的投運)
附錄C:投運前安全審查綜合報告
篇3:變電站設備驗收投運制度
一、變電站運行的新建、擴建、改建的一、二次設備加入電網前必須經過驗收。設備變動修試后也必須經過驗收合格,手續完備,方能投入系統運行。
二、驗收按部頒標準及有關規程規定的技術標準進行。變電站驗收發現的問題,變電站值班員應及時向調度和運行主管部門匯報,確保達到變電設備安全要注,一經驗收合格,變電值班員應對變電設備負責。
三、在電氣設備上工作結束后,有關修試人員應將工作情況詳細記錄在記錄薄上,并寫明是否可投入運行的結論,運行人員檢查修試記錄齊全主要數據合格后會同修試人員對修試設備進行檢查、驗收、檢查修試單位已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無疑后方可辦理終結手續。
四、新設備投產和重要設備的大修、大范圍停電檢修,由電力部門或變電站站長組織和安排好設備的驗收工作。
五、對檢修后的開關、閘刀應進行操作檢查,對調度校驗后的繼電保護裝置應檢查動過的端子、壓板、切換開關位置和定值應處于正常狀態,對檢修試驗后的設備要檢查工作班裝設的臨時短接線、接地線、試驗導線是否拆除,有無遺留物。
六、驗收不合格的設備不準投入運行,如需要投入運行,應根據管轄權限,經電力主管部門或**批準,并將意見記入值班日志。
七、設備運行前必需準備內容:
1.設備不管本期是否投運命名、編號、掛牌、標識必須齊全、醒目。
2.站有試驗時會亮的光字牌和正常運行應亮的指示燈及應測電壓的出口壓板明確標示,便易檢查巡視和測量。
3.全部就地/遠方控制開關和電壓切換開關切換位置標明。站有出口壓板和繼電器的應標有全稱的命名。
4.凡沒有接地閘刀,需要對母線橋及一次設備需臨時掛接地線的,接地點必須有明確的標志并固定不變,有利于值班員檢查,接地點要除去油漆。
5.站有閘刀操作把手上有間隔全稱標志,10kV間隔小車開關不但在柜門上有全稱標示,在小車開關本體上也要有全稱標示。
6.防誤裝置可靠完好,緊急解鎖鑰匙已封存。急須使用時,必須嚴格執行防誤解鎖制度。
7.設備安裝符合規程要求,動作正確可靠,接觸良好,指示正確,電氣、機械閉鎖可靠,站有密封件要求密封良好,瓷件無損壞、裂紋。站有設備拉地正確。驗收中提出的消缺項目已經處理完畢。
8.備品備件、專用工具已由基建部門向生產運行部門移交。
9.電纜排放整齊美觀,固定牢固,標志齊全清晰,防火封堵良好,電纜溝內無積水,無雜物。
10.盤柜安裝排列整齊,固定牢固,柜內接線整齊美觀,標志清晰齊全。
11.室內外設備金屬部分無銹,油漆無脫落、皺紋、痕跡,充油設備無滲漏。
12.二次回路配線正確,絕緣良好,電流回路無開路,電壓回路無短路,工藝美觀,方向套電纜牌正確齊全,字跡清楚。
13.站有試驗和調試報告真實合格、項目齊全。
八、環境及文明生產
1.投運前站內投產區施工遺留物。
2.站內清潔整齊、無衛生死角、無雜物、無亂堆放材料,設備見本色。
3.各處各類遮欄、護欄、爬梯安裝牢固,符合安全規程。
4.各類溝道蓋板完好齊全。
5.消防設施齊全、可靠、有效,符合設計和規程要求,并經當地消防部門的驗收通過。
6.工具、資料擺放整齊。
7.場站照明符合設計要求。
8.變電站綠化符合設計標準要求完工或已落實計劃和按排。
9.辦公及生活用品滿足運行需要。
九、安全及管理:
1.安全工器具齊全,符合安全規程要求。
2.防止誤操作的措施和裝置符合規程要求。
3.具備現場運行規程、典型操作票和必須的管理制度。
4.各種記錄簿冊、臺帳報表準備齊全。
5.運行人員配置齊全,經過必要的學習或培訓,掌握新設備的基本原理和性能。能勝任本崗位,經考試合格審核批準上崗。
6.各種圖紙、資料已及時移交。如缺竣工圖紙和試驗報告,督促基建單位及時移交。
7.有頒布的經領導批準的允許單獨巡視高壓設備的人員、變電值班人員、工作票簽發人、工作負責人、調試發令人名單。
8.各項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度、巡回檢查制度、定期試驗切換制度、缺陷管理制度、設備驗收制度、運行分析制度、現場培訓制度、消防保衛制度、防誤閉鎖裝置管理制度。文明生產管理制度、工具材料管理制度)和各個管理規范流程圖(交接班流程、設備巡視檢查流程、倒閘操作流程、工作票執行流程、缺陷管理流程)已制定并為操作班每個運行人員站熟悉。
9.現場放置值班記錄簿、設備驗收卡、操作票、工作票可供使用。
十、工作職責:
變電站新設備的生產運行準備工作由***負責,**指導和協助,并負責檢查監督執行情況。變電站生產運行準備工作由**負責落實和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進展狀況。凡是生產運行準備工作不符合要求的新設備不能隨意投入運行。